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蓝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蓝洞

图片来欣传媒

大蓝洞(Great Blue Hole)位于伯利兹(Belize)外海约60哩(96.5公里)处的大巴哈马浅滩的海底高原边缘的灯塔暗礁(Lighthouse Reef)处。

外观呈完美的圆形,直径约为304米,也就是环礁的直径为300多米,洞深约137米。洞口四周由两条珊瑚暗礁环抱著,全部洞穴都淹没在水下,直通大海。

大蓝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历史遗产之一, 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是很多潜水爱好者的潜水圣地,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将其列入地球上最令人惊叹的十大地景之一。

大蓝洞的形成

大蓝洞外观呈完美的圆形,洞口四周由两条珊瑚暗礁环抱, 由于水太深的原因,整个洞穴呈现深沉的蓝色调,和周围水色截然不同,更凸显出蓝洞的与众不同。

巴哈马群岛石灰质平台,成形于一亿三千万年前。在二百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寒冷的气候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帽冰川中,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因为淡水海水的交相侵蚀,这一片石灰质地带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蓝洞所在位置也曾是一个巨大岩洞,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很巧合地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恰似一口敞开的井。当冰雪融解、海平面升高后,海水便倒灌入竖井,从而形成海中嵌湖的奇特蓝洞现象。[1]

洞内结构

来自知乎

2018年12月国家地理探索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 通过声纳装置进行全洞扫描, 绘制出蓝洞内部的3D构造地图。 探险队潜入大蓝洞,最初看见一些常见的生物,例如鲨鱼、大珊瑚海龟之类的海洋动物。而鲨鱼的品种繁多, 据说多为个性温和慵懒不主动攻击的品种伴您水下同游, [2]

一层有毒硫化氢气体
当探险队再往下潜,潜到90米深的时候,这些生物开始消失了。原来在这里,弥漫著一层很厚的有毒气体硫化氢,是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 硫化氢是急性剧毒物质,具有臭鸡蛋味,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3] 它的覆盖范围和大蓝洞一样宽约305米,就像一条漂浮的毯子。而在这毯子下面,有很多海螺壳、寄居蟹等生物的尸体,它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而掉进了这区域,最后因窒息死了。

大型钟乳石
顺著这些窒息而亡的生物遗体,再往下潜约30米,探险队发现了大型钟乳石石笋,有的甚至长达12米, 洞内钟乳石群交错复杂。这个意外的发现,为探险小队研究这个洞穴的历史提供了重大的线索,石钟乳只有沿著石头上滴下的水才能形成。所以,此处曾经应该是一个又大又干燥的洞穴,而且生存著许多生物。

洞底发现塑料瓶
继续潜下去探索,在海螺墓地上层,有一小块粉砂层区域,从这片粉砂层中,可以看出曾经不同类型的飓风、风暴在这里形成过,经研究后发现,这是发生在玛雅文明灭亡的那个时期。 在对蓝洞进行深入探测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周期性暴风雨,随后出现了异常明显的干旱。[4] 除此之外,在洞底竟然还看到了塑料瓶。

相关资讯

在大蓝洞的一个400英尺深的珊瑚礁底部的幽深洞穴中,探险家取了一些沉积物样本,并将其与伯利兹内陆地区石灰石岩坑的沉积物样本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样本年代处于距今1000—800年间,当时正是玛雅文明衰落的时期。样本中两种元素的比例,与当时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有关。研究人员发现,样本中钛元素含量较低,说明这一时期热带气旋数量比以往偏少,干旱比以往持久。[5]这项研究显示,干旱可能为马雅文明消失的主因。

2017年,乔治亚大学科学家一项研究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生产了83亿吨塑料垃圾,其中大部分被随意丢弃。在太平洋北极海冰,瑞士山区,以及4000多米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大量沉积的塑料垃圾,更有至少5万亿个微塑料纤维或碎片,漂流在全球的海洋里。[6]

视频

世界第二深大蓝洞,洞内海水有剧毒,the Great Blue Hole of Belize,the sea water inside the cave is highly toxic


参考来源

  1. 大蓝洞. Hellodrive. [2022-06-16]. 
  2. 全球最古怪的地方--贝里斯大蓝洞. 人人焦点. 2021-02-12 [2022-06-16]. 
  3. 硫化氢. 国家环境毒物研究中心. [2022-06-16]. 
  4. 这个神秘的水底洞穴,深达137米,弥漫著毒气,潜水者还络绎不绝. 每日头条. 2021-10-06 [2022-06-16]. 
  5. 蓝洞,伯利兹大蓝洞里面到底是什么. 每日头条. 2018-08-02 [2022-06-16]. 
  6. 亿万富翁冒险潜入大蓝洞,发现死亡坟场及人类遗弃物. 改变的力量. 2019-03-04 [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