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藻
来自京东的图片
大藻

中文名称 :大藻

别 名 :芙蓉莲、大萍、水莲

原产地 :热带美洲

分 布 :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

大藻,天南星科,拉丁文名: Pistia stratiotes。具白色的纤维状根。茎上节间极短。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因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同,通常倒卵状楔形,先端浑圆或截形,两面被绒毛。一年生水生漂浮草本,喜高温多雨,在平静的淡水池塘和沟渠中极易繁殖,可在叶腋中生出多个匍匐枝,顶芽生出叶和根,随之成为新株,还可用种子繁殖。[1]

大藻的简介

  • 来源: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或海蒿子的全草。植物形态:
  • ①羊栖菜(《漳浦县志》),又名:玉海草、灯笼藻、胡须泡、药茶、鹿尾菜。多年生褐藻,肉质,黄色,高7~40厘米。固着器纤维状似根;主轴圆柱形,直立,直径2~4毫米,从周围长出分枝和叶状突起;分枝很短;叶状突起棍棒状,长3.5~7厘米,先端盾形,有时膨大,中空成气泡,全缘。气囊和生殖托均腋生;气囊纺锤形,长5~10毫米;生殖托圆柱形或椭圆形,长5~15毫米,成丛腋生。生于低潮浅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
  • ②海蒿子
  • 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100厘米。固着器扁平盘状或短圆锥形,直径可达2厘米;主轴圆柱形,幼时短,但逐年增长,两侧有呈钝角或直角的羽状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时其上均有许多短小的刺状突起;叶状突起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和线形均有,长者可达25厘米,短者只2厘米,宽者可达2.5厘米,有不明显的中脉状突起,并有明显的毛窠斑点,狭者只1毫米,无中脉状突起,也无斑点,全缘或有锯齿。在线形叶状突起的腋部,长出多数具有丝状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枝即从丝状突起的腋间生出。气囊生于最终分枝上,有柄,成熟时球形或近于球形,顶端圆或有细尖状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点。生殖托单生或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圆柱形,长3~15毫米或更长,直径约1毫米。生于低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采集:夏、秋季由海中捞取或割取,去净杂质,用淡水洗净,晒干。

药材

  • ①小叶海藻:为羊栖菜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黑棕色,表面有白色盐霜,质脆易碎。浸软后肉质、粘滑、柔韧。主轴圆柱状,上有短枝,叶状突起呈棍棒状,略扁,有时先端膨大,中空成气泡,或成盾状。腋间有纺锤形的气囊,长5~10毫米,丛生。气腥,味咸。主产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 ②大叶海藻:为海蒿子的干燥全草,呈卷曲的团状物,与羊栖菜相似,浸软后,粘滑、柔韧,叶状突起略呈革质。主轴圆柱状,表面有多数短小的刺状突起。分枝多。叶状突起呈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及线形,表面有黑棕色略突起的斑点。最终分枝上有气囊.球形或椭圆形,较上种为小,有柄,有时顶端具尖突起。气腥,味咸。主产山东、辽宁等地。此外,少数地区尚用三角藻海黍子、鼠尾藻等的全草作海藻入药。
  • == 化学成分 ==

羊栖菜含藻胶酸20.8%,粗蛋白7.95%,甘露醇10.25%,灰分37.19%,钾12.82%,碘0.03%。

海蒿子含藻胶酸19.0%,粗蛋白9.69%,甘露醇9.07%,灰分30.65%,钾5.99%,碘0.017%。又含马尾藻多糖,其组成中含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D-葡萄糖醛酸和多肽。

药理作用

  • 1.对甲状腺的作用
  • 2.对血液的作用
  • 3.对甲状腺的作用
  • 4.对血液的作用
  • 5.对病原体的作用
  • 6.降压的作用

形态特征

具白色的纤维状根。茎上节间极短。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因发育的不同阶段而不同,通常倒卵状楔形,先端浑圆或截形,两面被绒毛。叶鞘托叶状,干膜质。佛焰苞小,腋生,白色,外被绒毛,下部管状,上部张开;肉穗花序背面2/3与佛焰苞合生,雄花2~8朵生于上部,雌花单生于下部。

生长环境

一年生水生漂浮草本,喜高温多雨,在平静的淡水池塘和沟渠中极易繁殖,可在叶腋中生出多个匍匐枝,顶芽生出叶和根,随之成为新株,还可用种子繁殖。温度:喜高温,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0℃。28℃左右时繁殖很快,可在2~3天内增加1倍株数,约1个月之内可繁殖近1万株,生长期应尽量提高水温。不耐寒,冬前生长停止并进人休眠期,应先将生长健壮的植株种在泥炭土中,保持湿润,在有光线的温室内越冬。或者将植株置暖处的水中越參,留作翌年繁殖的种株。越冬期间应保持水温5~10℃,气温不能低于0℃,否则会导致冻害。光照:喜充足阳光,种植的容器应置于阳光直射、无明显遮挡阳光的地方。光照不足时,叶片会变黄。水分:可漂浮于水中,浅水时根也能着生于泥中。栽养时应在容器内放入足够的水,不让干涸。栽养前期的水稍浅,以利水温的提高,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繁殖。后期气温升高,水可深些,以保持合适的水温。施肥:由于生长速度快,需要大量的养分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生长期特别是生长旺盛期,应每月追施1次以氮为主的肥料。修剪:由于植株的繁殖速度快,生长旺盛期容易造成植株拥挤而影响生长和观赏,应及时捞除弱苗、病苗和过密的植株,以使植株生长健壮。[2]

分布范围

原产地:巴西;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中国分布现状: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香港、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察隅)。

利弊

本草纲目》(1593)记载,明末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栽培。该种繁殖速度快,易被水流冲离栽培场所,带到下游湖泊、水库和静水河湾。大量生长会堵塞航道,影响水产养殖,导致沉水植物死亡,危害水生生态系统。

控制方法

至今为止没有合适的除草剂对此实施防除,最有效的方法是人工打捞,或是用暂时排水的方法使之脱离水源,无法生长,从而达到防除的目的。


相关视频

水质净化 水景工程常用沉水植物藻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