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藻
來自京東的圖片
大藻

中文名稱 :大藻

別 名 :芙蓉蓮、大萍、水蓮

原產地 :熱帶美洲

分 布 :福建、台灣、廣東、海南、香港

大藻,天南星科,拉丁文名: Pistia stratiotes。具白色的纖維狀根。莖上節間極短。葉簇生成蓮座狀;葉片因發育的不同階段而不同,通常倒卵狀楔形,先端渾圓或截形,兩面被絨毛。一年生水生漂浮草本,喜高溫多雨,在平靜的淡水池塘和溝渠中極易繁殖,可在葉腋中生出多個匍匐枝,頂芽生出葉和根,隨之成為新株,還可用種子繁殖。[1]

大藻的簡介

  • 來源:為馬尾藻科植物羊棲菜或海蒿子的全草。植物形態:
  • ①羊棲菜(《漳浦縣誌》),又名:玉海草、燈籠藻、鬍鬚泡、藥茶、鹿尾菜。多年生褐藻,肉質,黃色,高7~40厘米。固着器纖維狀似根;主軸圓柱形,直立,直徑2~4毫米,從周圍長出分枝和葉狀突起;分枝很短;葉狀突起棍棒狀,長3.5~7厘米,先端盾形,有時膨大,中空成氣泡,全緣。氣囊和生殖托均腋生;氣囊紡錘形,長5~10毫米;生殖托圓柱形或橢圓形,長5~15毫米,成叢腋生。生於低潮淺海水激盪處的岩石上。分布遼寧、山東、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地區。
  • ②海蒿子
  • 多年生褐藻,暗褐色,高30~100厘米。固着器扁平盤狀或短圓錐形,直徑可達2厘米;主軸圓柱形,幼時短,但逐年增長,兩側有呈鈍角或直角的羽狀分枝及腋生小枝,幼時其上均有許多短小的刺狀突起;葉狀突起的形狀,大小差異很大、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和線形均有,長者可達25厘米,短者只2厘米,寬者可達2.5厘米,有不明顯的中脈狀突起,並有明顯的毛窠斑點,狹者只1毫米,無中脈狀突起,也無斑點,全緣或有鋸齒。在線形葉狀突起的腋部,長出多數具有絲狀突起的小枝,生殖托或生殖枝即從絲狀突起的腋間生出。氣囊生於最終分枝上,有柄,成熟時球形或近於球形,頂端圓或有細尖狀凸起,表面有稀疏的毛窠斑點。生殖托單生或總狀排列於生殖小枝上,圓柱形,長3~15毫米或更長,直徑約1毫米。生於低潮線下海水激盪處的岩石上。分布遼寧、山東等沿海地區。採集:夏、秋季由海中撈取或割取,去淨雜質,用淡水洗淨,曬乾。

藥材

  • ①小葉海藻:為羊棲菜的乾燥全草,呈捲曲的團狀物。黑棕色,表面有白色鹽霜,質脆易碎。浸軟後肉質、粘滑、柔韌。主軸圓柱狀,上有短枝,葉狀突起呈棍棒狀,略扁,有時先端膨大,中空成氣泡,或成盾狀。腋間有紡錘形的氣囊,長5~10毫米,叢生。氣腥,味咸。主產福建、浙江、廣東等地。
  • ②大葉海藻:為海蒿子的乾燥全草,呈捲曲的團狀物,與羊棲菜相似,浸軟後,粘滑、柔韌,葉狀突起略呈革質。主軸圓柱狀,表面有多數短小的刺狀突起。分枝多。葉狀突起呈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及線形,表面有黑棕色略突起的斑點。最終分枝上有氣囊.球形或橢圓形,較上種為小,有柄,有時頂端具尖突起。氣腥,味咸。主產山東、遼寧等地。此外,少數地區尚用三角藻海黍子、鼠尾藻等的全草作海藻入藥。
  • == 化學成分 ==

羊棲菜含藻膠酸20.8%,粗蛋白7.95%,甘露醇10.25%,灰分37.19%,鉀12.82%,碘0.03%。

海蒿子含藻膠酸19.0%,粗蛋白9.69%,甘露醇9.07%,灰分30.65%,鉀5.99%,碘0.017%。又含馬尾藻多糖,其組成中含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D-葡萄糖醛酸和多肽。

藥理作用

  • 1.對甲狀腺的作用
  • 2.對血液的作用
  • 3.對甲狀腺的作用
  • 4.對血液的作用
  • 5.對病原體的作用
  • 6.降壓的作用

形態特徵

具白色的纖維狀根。莖上節間極短。葉簇生成蓮座狀;葉片因發育的不同階段而不同,通常倒卵狀楔形,先端渾圓或截形,兩面被絨毛。葉鞘托葉狀,干膜質。佛焰苞小,腋生,白色,外被絨毛,下部管狀,上部張開;肉穗花序背面2/3與佛焰苞合生,雄花2~8朵生於上部,雌花單生於下部。

生長環境

一年生水生漂浮草本,喜高溫多雨,在平靜的淡水池塘和溝渠中極易繁殖,可在葉腋中生出多個匍匐枝,頂芽生出葉和根,隨之成為新株,還可用種子繁殖。溫度:喜高溫,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30℃。28℃左右時繁殖很快,可在2~3天內增加1倍株數,約1個月之內可繁殖近1萬株,生長期應儘量提高水溫。不耐寒,冬前生長停止並進人休眠期,應先將生長健壯的植株種在泥炭土中,保持濕潤,在有光線的溫室內越冬。或者將植株置暖處的水中越參,留作翌年繁殖的種株。越冬期間應保持水溫5~10℃,氣溫不能低於0℃,否則會導致凍害。光照:喜充足陽光,種植的容器應置於陽光直射、無明顯遮擋陽光的地方。光照不足時,葉片會變黃。水分:可漂浮於水中,淺水時根也能着生於泥中。栽養時應在容器內放入足夠的水,不讓乾涸。栽養前期的水稍淺,以利水溫的提高,有利於植株的生長和繁殖。後期氣溫升高,水可深些,以保持合適的水溫。施肥:由於生長速度快,需要大量的養分才能保證其正常生長。生長期特別是生長旺盛期,應每月追施1次以氮為主的肥料。修剪:由於植株的繁殖速度快,生長旺盛期容易造成植株擁擠而影響生長和觀賞,應及時撈除弱苗、病苗和過密的植株,以使植株生長健壯。[2]

分布範圍

原產地:巴西;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中國分布現狀:福建、台灣、廣東、海南、香港、廣西、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察隅)。

利弊

本草綱目》(1593)記載,明末引入我國。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栽培。該種繁殖速度快,易被水流沖離栽培場所,帶到下游湖泊、水庫和靜水河灣。大量生長會堵塞航道,影響水產養殖,導致沉水植物死亡,危害水生生態系統。

控制方法

至今為止沒有合適的除草劑對此實施防除,最有效的方法是人工打撈,或是用暫時排水的方法使之脫離水源,無法生長,從而達到防除的目的。


相關視頻

水質淨化 水景工程常用沉水植物藻類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