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奴隸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奴隸船
圖片來自画园网

奴隸船(The Slave Ship是英國浪漫主义风景画家,著名的水彩画家版画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於184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原作尺寸:90.8 x 122.6 cm。此作品現存於美國波士頓波士頓美術館[1]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的作品大多是建築物風景畫。這樣一位以畫建築與風景畫為主的畫家,怎麼會畫起有關奴隸貿易的主題呢?這是因為他早在多年前就受到他的贊助人福克斯的影響,參與到反對奴隸貿易的事業中。此時的他,也想用自己的畫筆來發出一點聲音。於是他選擇了著名的「關注號慘案」。[2]

《奴隶船》画面上所展现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晨曦在旭日映衬下反射到海面格外刺目。近景的海浪冲击着一组飘浮物,死鱼奴隶的尸体混杂在一起随波逐流,运奴隶的船已逐渐远去。但是『特纳』在画中所特意强调的是阳光水汽,画家对不可征服的自然力的表现有特殊偏爱。他想从中感悟某种自然的真谛,即光和色的变化奥妙。在这幅画中画家有意将触目惊心的事件与海上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构成他所表达的浪漫主义的激情。橘红、柠檬黄、玫红和紫色交织成这幅画的色彩交响,画家同时代的评论家罗斯金在谈到『特纳』的风景画时曾说:“如果只用一幅画去证明『特纳』的艺术是不朽的话,那么应选择的就是这幅《奴隶船》”。[3]

簡介

這是工業革命時期的畫,當時社會出現不少新制度。這幅畫描述無良的商人奴隸拋下以取得保費,藉此表達保險制度之不足及階級制度之惡果。透納是第一個直接用顏色來訴諸情感的畫家。作為浪漫主義的作品,這幅畫以紅色為主,令人聯想到革命

畫作的故事 

《奴隶船》画面上所呈现的船是關注號,它原來是一艘荷蘭商船,後被英國利物浦奴隸貿易集團俘獲後改為販奴所用。1781年11月29日,關注號裝載了非洲帶來的440名奴隸,正在駛往牙買加海岸。

航行中,船長魯克·克林伍德接到船員報告:船艙里的奴隸們好像開始生病了。眼看著疾病蔓延要奪走自己的利潤,船長決定及時採取「止損」行動。出航前,他曾經為奴隸們買過保險。然而根據當時的法律,奴隸們能夠上的只有貨物險。因此,如果他們作為貨物,在海上失蹤,可以歸入海損而得到賠償。而他們如果作為乘客,在船上因疾病或飢餓等原因死亡,保險公司則將拒絕賠償的。

因此,這位諳熟海事保險法的克林伍德船長親自下到船艙,開始進行一場殘忍的挑選活動。那些他認為撐不下去的奴隸將會在海上「失蹤」。最終,船長選中了133名黑奴,其中包括男人、女人和小孩。他們的手腳被鐵鏈鎖上,然後拋入鯊魚出沒的加勒比海。這一事件,被稱為「關注號慘案」。

據目擊者稱,船長下令先將黑奴裝上小艇,再從小艇上將他們拋入海中,以免他們再游回船上。因而,棄奴的過程整整用了3天。儘管如此,仍然有生命力極其旺盛的黑奴,在海中掙扎呼救,直至被大浪和鯊魚吞沒……這一切,都被透納的筆重現於畫布之上,並於1840年5月的畫展上向世人展現。

透納選擇這一主題作畫,正是為了喚醒人們對於奴隸貿易的警醒。值得一提的是,透納選擇在1840年展出此畫,也是在配合時勢,同一年,倫敦召開了反對奴隸貿易的國際會議,對於仍在進行中的奴隸貿易進行抨擊——儘管1833年英國已經宣布奴隸貿易違法,但仍有許多英國船隻在海外進行這項暴利的生意。

透納創作的這幅作品,全名為《奴隸船:死亡和重病的奴隸被投入海洋——颱風襲來了!》。畫面的衝擊力極強,入眼處都是翻騰的狂暴的烏雲大海。黃昏,殘陽把整個海面都映成了血的顏色,波浪翻騰的海面上,「奴隸船」被海浪卷得東倒西歪,好像馬上就要被掀翻,被大海吞沒。而近景模糊不清,似乎有奴隸的屍體,也有吞噬屍塊的巨獸,混雜在渾濁的海浪中。

評論家羅斯金在《現代畫家》中對這幅畫作了極高的評價。1884年,透納的父親把這幅畫送給了羅斯金,羅斯金非常鍾愛它,但最後卻不得不將其賣掉,因為——用他自己的話說:「同它生活在一起,實在太痛苦了。」

然而,這世上的事,未見得都有公道可言。透納的畫卻沒有成功,遭到了人們的冷遇。評論家譏笑道:「這畫莫不是在廚房裡胡亂塗抹出來的?」原來,當時的英國人並不關心那些一直被視為下等人的黑奴死活,只想看透納筆下的湖光山色和偉岸建築。透納和他的畫一度成為了笑料。[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