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孔雀级巡逻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孔雀级巡逻舰
图片来自mdc.idv.tw

孔雀级巡逻舰(Peacock-class corvette)是英国皇家海军第六巡逻艇中队于1984年起装备的巡逻舰,是一款专门为驻港英军在香港水域执行巡逻、临检和搜救任务而建造的舰艇,全数共有五艘,均以鸟类命名。由于驻港英军的规模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逐渐缩减,因此其中两艘于1988年除役并转售爱尔兰,其馀三艘一直留守到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1] 后转售菲律宾

发展沿革

筹建背景

皇家海军第六巡逻艇中队(6th Patrol Craft Squadron),又称香港中队(Hong Kong Squadron),自1969年起常驻于香港,成为驻港英军的海上作战单位,分别是彼治咸顿号(Beachampton P1007)、明顿号(Monkton P1055)、惠斯伯顿号(Wasperton P1089)、伟梅顿号(Wolverton P1093)及约灵顿号(Yarnton P1096)。这批巡逻舰于1950年代完工时原本是木造的扫雷舰,于1971年派驻香港时因为主要用途由扫雷转变为巡逻,因此将烟囱后方的单管欧瑞康20毫米口径机炮拆去,改为多加一门博福斯40毫米口径机炮加强火力;舰尾的扫雷具也被拆除,改为放置两艘可用于搜救和登船执法的小艇;而操作这批舰艇的作战单位亦因为任务性质的转变,在1972年将第六反水雷作战中队(6th Mine Countermeasure Squadron)的名称更改为第六巡逻艇中队。

香港政府在1975年与英国政府讨论防务预算协议时,英国国防部已经提到驻港皇家海军的五艘顿级巡逻舰将于十年后达到原始设计的使用年限,有需要就替换这五艘旧舰的安排进行商议。由于香港在新订立的防务协议将会为驻港英军承担四分之三的运作经费,因此驻港英军的五艘巡逻舰如需更换,皇家海军又没有适合的舰艇可调派给驻港英军使用时,便需要为驻港英军建造新舰艇,而驻港英军的新造舰艇亦将会参照新防务协议的经费摊分比例,由香港分担四分之三的建造费。香港政府与驻港英军商讨后,于1977年正式向英国国防部提出为驻港英军更换五艘巡逻舰的需求,英国国防部于是就适合驻港英军使用的舰艇展开研究,首先探讨驻港英军将会面对的威胁和香港的操作环境需求,并查找是否有适合的现役舰艇可调派到香港使用,如须要新造便要因应预定的需求订立设计目标,并制定新舰的规格,然后将设计规格、舰上装备、预期所需的金额和预定交舰时间等资料制作成为报告,再转交香港政府审阅,待香港政府确认后便会就新舰的建造进行招标。

需求评估

英国国防部在探讨驻港英军的舰艇需求时,皇家海军的幕僚认为驻港皇家海军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香港的基本防务需要,协助政府部门执行任务,以及支援海上救援工作;若然中国派兵越境对香港发动大规模攻击,由于解放军在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数量都有明显优势,驻港皇家海军绝不可能单独应付;不过国防部的幕僚亦认为香港政府成功平息中国政府在背后支持的六七暴动,充分展现出英国维持在香港统治的决心;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并爆发边境冲突后,中国面对苏联军事威胁下正要与美国建交及寻求多数西方国家的承认;加上美国军舰经常到香港访问和补给,因此预期香港受到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攻击的风险并不大,所以无须将驻港皇家海军的舰艇需求预设为要与中国海军全面战争的规格,但同时提到驻港皇家海军是有很大机会需要应对海上边界事故,包括偷渡、走私和渔业纠纷,而风险最高的是与中国边防、公安、武警及解放军等前线执法单位发生武装冲突,因此驻港皇家海军的舰艇须具备应付有限规模海上冲突的能力。皇家海军在评估时曾列出多个潜在的交战对手,并附上性能和武装的资料,包括55甲型炮艇62型护卫艇037型反潜护卫艇等等,都是解放军海军沿岸作战单位大量装备的舰艇,这些舰艇的最高航速可达30节,其中排水量达135吨的62型护卫艇的主要武器是双联装37毫米口径机炮,而排水量达450吨的037型反潜护卫艇更配备有双联装57毫米口径舰炮。虽然这些解放军小型舰艇的吨位不大,但航速快而且火力密集,驻港皇家海军使用由木造扫雷舰改装的顿级巡逻舰早已不是对手,因此皇家海军认为防守香港的新巡逻舰不但航速最少要有25节,亦须要有足够火力与潜在对手抗衡。基于大多数海上武装冲突都在近距离内发生,长距离攻击的反舰导弹并不适用,新舰需要的是反应迅速及可精准打击小型舰艇的舰炮,并能在5,000米内击沉或重创解放军的小型舰艇。

由于在美苏冷战时期,皇家海军在北约的主要角色是在北冰洋、北大西洋及北海搜索和追踪苏联核动力潜艇,所以舰队主要由排水量数千吨的驱逐舰和巡防舰组成,至于当时在英国沿岸及外海执行巡逻和执法任务的巡逻舰部队,其组成与驻港皇家海军相似,同样是以正等待替换的顿级扫雷舰占多数,英国在1970年代先后建造了排水量千馀吨的岛级巡逻舰及排水量200吨的鸟级巡逻艇更换部分已老旧的顿级。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欧国家在冷战开始后出于共同对抗苏联的需要,逐渐建立起安全合作和对话的机制,英国因此预期与其他西欧国家在海上爆发武装冲突的机会很低,驻防英国本土的巡逻舰部队,其主要角色亦被定为在外海保护英国的渔业和海上油气设施,舰上装备足以对商船和渔船执法即可,所以排水量过千吨的岛级巡逻舰和接续建造的城堡级巡逻舰,都仅配备一门40毫米口径机炮,两者均采用远洋拖网渔船的船身设计,最高航速不超过20节,其火力和航速都低于派驻香港的需求,况且皇家海军即使有新服役的巡逻舰也要优先用于汰换本土舰队的老旧舰艇,英国国防部便告知香港政府当前皇家海军没有现役或建造中的舰艇可调派到香港,供驻港巡逻艇中队替换五艘旧舰,香港政府因此决定为驻港英军购买全新建造的舰艇,并与英国国防部商讨购买新舰的事宜。

制定规格

英国国防部规划适合在香港驻守的巡逻舰时,不但认为须具备应对海上武装冲突的能力,也提出新舰将要承担多项工作,包括可在香港离岸400海里执行搜救任务;为外国访港军舰领航,并为抵港的核动力军舰护航;到南中国海保护英国商船;亦须具备远航能力,令驻港皇家海军可进行远航训练之馀,亦可到友好国家访问及参与联合军演,从而提升皇家海军的国际形象。为了满足执行各项任务的需求,英国国防部对新舰的舰体设计、救援设施、通讯系统、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评估。在各方面的要求之中,通讯系统是最简单和直接的,只需安装皇家海军同类型舰艇现用的通讯设备,并配合与香港各执法单位通讯需求而作出调校。救援设施要求可应付大型海难的搜救,要有足够空间收容获救者,并可配合海底打捞作业,所以舰上须有起重机和支援潜水员工作的设备。至于舰体设计、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的选择,因为对新舰的效能和应用有长远的影响,也关乎到采购预算和运作成本,香港又将会为新舰付出大部分开支,因此英国国防部在制定规格时亦要考虑香港政府的意见。虽然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直接影响到新舰的造价和维护经费,但选择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涉及军事上的专业判断,香港政府在这方面较缺乏实际经验,所以同意将侦搜设备和武器系统交由英国国防部全权决定,香港政府亦表示会尊重英国国防部的专业意见。

甄选武器装备

新巡逻舰的侦搜设备基本上是采用同期英国类似舰艇的雷达,但因为香港的海岸线复杂,而且新舰很大机会要在沿岸执行任务,考虑到雷达在沿岸应用时较易受到杂波干扰,所以新舰除了配备传统的搜索雷达外,也要安装GSA7海射手式光电射控仪,并利用这款射控仪进行目标追踪和控制舰炮瞄准目标。皇家海军要求新巡逻舰须配备可在海上冲突中瘫痪解放军小型舰艇的武器系统,虽然新舰并非用于投入大型海战而不用配备反舰导弹,但面对装有37毫米口径机炮或57毫米口径舰炮的解放军小型高速舰艇,英军当时常用于扫雷舰和巡逻舰的40毫米60倍径机炮,只是一款二次大战时期的高射炮,依赖目视瞄准和人手操炮,不但反应速度慢,射击精确度容易受舰身摇晃影响,对操作人员也缺乏保护,所以早已不敷使用。因此英军要求新舰须配备一款高性能的舰炮,不但反应速度和射击速度都要够快,弹药威力也要够强大,可贯穿15毫米钢板,只要进行一次射击即可重创小型舰艇,而且对小型高速目标要有高命中率,可于距离五公里处精确击中如快艇、炮艇、渔船和高速护卫舰等目标。

因为被认为是潜在对手的解放军高速护卫舰装备有57毫米口径舰炮,所以皇家海军选择适合的舰炮口径时,也由57毫米起跳。由于现代化的舰炮都是设计复杂而且价格昂贵,在选择舰炮时也要顾及新舰的吨位限制,最后进入决选的共有三款舰炮,分别是瑞典博福斯57毫米口径快炮、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快炮,以及由英国皇家兵工厂L7型105毫米口径线膛炮改装出来的舰炮。其中以L7型105毫米口径线膛炮较为特别,此炮原是英国皇家兵工厂在1950年代为陆军坦克而开发,最早应用于百夫长坦克,并且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被大部分西方国家设计的坦克采用,英国当时有意将这款火炮发展为供中小型舰艇使用的舰炮。因为弹药直径较大,弹头威力将会是三款舰炮中最强,由于此系列火炮已被多个国家的主力坦克选用多年,所以弹种齐全,而当时计划为此炮开发的舰炮炮塔将具有切换弹药的功能,不过利用此炮发展成舰炮仍在计划阶段,而且舰炮的设计较地面车辆使用的火炮更为复杂,相信很难赶及香港新巡逻舰的建造进度,即使此炮一旦完成研发将有望成为三种候选舰炮中的唯一英国货,但因为仍未有成品推出,不利于整个新巡逻舰计划的时程和价格控制。

由瑞典博福斯设计的57毫米口径快炮是一款很适合安装在小型舰艇的舰炮,除了大量装备于瑞典皇家海军的主要作战舰艇外,亦被多个国家海军的导弹快艇选用,而价格较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快炮便宜。此炮采用无人炮塔设计,兼具防空炮的功能,因为口径较小,单发弹头威力也因此受到限制,但射速可达每分钟200发,籍以增加多次击中目标的机会并弥补单发弹头威力的不足。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开发的76毫米口径快炮,于1960年代中期面世后便广受西方国家所采用,由于在设计时已考虑到小型舰艇对安装舰炮的需求和限制,因此全炮不连弹药的总重只有7.5吨,可安装在排水量小至三百吨的巡逻艇或导弹快艇。此炮可遥控操作,其特点是在当时已面世的同类型舰炮中拥有较高的射速,最高射速可达每分钟85发,其射击俯仰角由-15度至+85度,可作为防空炮使用。虽然该款舰炮在国际军火市场颇受欢迎,但皇家海军对其评价并不高,认为射击精确度不足,而且价格昂贵。不过到1980年3月,英国国防部对外发布的资料显示已决定在新舰采用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快炮,此举在英国国会旋即引起关注,有国会议员质疑国防部为何不用英国货而去买意大利产品,国防部则认为在选择舰炮时并非没有充分考虑英国货。虽然当初有意使用皇家兵工厂L7线膛炮发展为新型舰炮,但这款105毫米口径的新舰炮并未有制造出样品可供测试;Mk8型114毫米口径舰炮对排水量不足一千吨的舰艇而言又过于庞大;之前一直使用的40毫米口径机炮本来就不符合需求。国防部指意大利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快炮是目前正在生产的舰炮中,而又适合安装在新巡逻舰的最佳选择;其可靠性高,并可配合英国制的GSA7海射手式光电射控仪使用,而且此炮已获北约国家广泛采用。这个选择也使计划中的香港新巡逻舰于完工后,成为皇家海军唯一采用奥托梅莱拉76毫米口径快炮的作战舰艇。

评估舰体款式

在舰体设计方面,除了要求最高航速不少于25节,在经济航速下航程要有2,500海里,也要适应台风的海象,并具备抗损能力,而且必须可在香港现有的船坞设施进行整修,以便在香港长期驻防。因为在1970年代中期,水翼船气垫船成为欧美先进国家海军最时髦的小型舰艇设计,所以在早期的舰体设计构型评选之中,这两款可轻易加速到40节以上的新颖设计亦在考虑之列。水翼船可持续高速航行,如配合电脑控制的水翼,在风浪下高速航行时都可维持稳定性,缺点是构造复杂,造价和维护费用都很高昂,当时皇家海军也购买了由波音929修改而成的迅速号(HMS Speedy P296)水翼巡逻艇,但测试后发现不符合需求,于1986年被转售并改装为客运用途。气垫船的价格在两者之中较便宜,但对强风和大浪的恶劣海象适应能力较差,噪音也较大。英军为加强堵截越南船民涌入香港,曾于1979年将两艘最高航速可达50海里的气垫船运到香港,并于同年年底投入阻截偷渡和走私的任务。两艘气垫船都配备雷达并可经由其他执法船只的指引下,利用高速性能追捕涉嫌从事违法活动的快艇,但使用期间也发现不少问题;虽然气垫船可追上目标船只,但缺乏收放小艇的能力,不便于登船搜查工作;运行时发出的噪音太大,不适合埋伏查缉走私,不过军方认为气垫船发出的声浪,也有吓阻海上不法活动的作用;气垫船的维护工作较为复杂而且费时,对出勤率造成影响;当初预期气垫船适合在浅水滩岸航行,其中一艘却于1982年1月触礁导致船身入水,需要拖走维修,气垫船自此淡出驻港英军 。虽然水翼船和气垫船的航速很高,但低速航行时操控性较差,不适合用于海上执法和救援任务;船身的重量和内部构造亦受到较多限制,船体结构会较为脆弱,在发生海上冲突时如船身受创,生存性将不如传统设计;加上耗油量很大,航程能否符合需求存疑,而且结构复杂令造价和维护费用都十分昂贵,所以这些前卫的设计很快便被香港政府排除掉。

决定度身订造

计划中的新巡逻舰虽然并非用于全面战争,但火力要足以应对海上武装冲突,能够胜任海难救援任务,并可支援潜水员进行海底打捞工作。因为香港水域有很多海湾和浅水的区域,如吐露港后海湾,其中后者不但是偷渡和走私等跨境非法活动的热点,更是香港水警最常与越境的中国边防对峙的水域之一,所以新巡逻舰需具备多功能及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吨位和尺寸也不能太大,排水量应介乎500吨至800吨之间,否则将难以在狭窄的航道灵活操作,亦不便于在有需要时驶入避风塘。在早期的规划中,新巡逻舰的整体设计是先从市场上物色一款功能相似的现有舰艇,再将设计修改成适合驻防香港的需求;但经评估后认为,英国本土使用的巡逻舰只是在低威胁性海域执行护渔和巡视任务,吨位虽然较大和航程较远,但武器装备却过于贫弱;而国际市场上的巡逻舰普遍是供中小型海军作为主要作战舰艇,很多都配备威力十足的反舰导弹,却缺乏海难救援设备和容纳获救者的空间。香港政府曾向英国国防部表达,香港不是要最平价的舰艇,而是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买最好的。由于现有的舰艇设计都不符合要求,香港政府和英国国防部得出的共识是不再从现有的舰艇中寻找合适的设计,而是要购买一款专为香港防务需求而设计的新型巡逻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