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守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守战》旨在阐述采用防御方式作战所应掌握的原则。《守战》出自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1]

它认为,防御作战 是以“知己”为前提条件的。就是说,当在知道自己力量尚未达到足以马上战胜敌人的时 候,要取防御作战方式以消耗和疲惫敌人,待敌出现有被我打败的条件时,再转入进攻,便 没有不胜利的。联系前篇《守战》所阐述的观点,不难看出,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出 发,能攻则攻,不能攻则守,此种依据不同态势采取不同作战方式,以及根据事态的发展变 化而适时转换攻守作战方式的思想,这正是《百战奇略》作战谋略的鲜明特点之一。

原文

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胜之理,则我且固守,待敌有可胜之理,则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法曰:“知不可胜,则守。”① 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②,以周亚夫③为太尉,东击吴、楚七国。因自请于上曰: “楚兵剽轻④,难与争锋,愿以梁⑤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率兵既会兵荥阳⑥,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于亚夫。亚夫率兵东北走昌邑,坚壁而守。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不往救。梁上书于景帝,帝诏亚夫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将轻骑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亚 夫军中惊乱,自相攻击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后吴奔壁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吴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兵饥,乃引兵退。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追击,尽虏之,降其郡县。亚夫下令曰:“有得吴王者,赏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首以告。凡相攻守三 月,而吴、楚悉平。

注释

①知不可胜,则守:语出《孙子兵法·形篇》,但与孙子原文略异,原文是:“不可胜者,守也。”

②吴、楚七国反:西汉初年,高祖刘邦为巩固刘氏家族的最高封建统治地位,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受封的诸侯王,在其封国之内,有自行收取租赋、煮盐铸钱的权力,因而逐渐形成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独立王国。到文、景二帝时,先后采纳贾谊晁错建议,实行削弱王国封地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这就激起诸侯王的严重不满。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卯、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等,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后为中央政府先后平定。

③周亚夫:西汉名将。汉初大将周勃之子,初封条侯,文帝时受命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在防御匈奴贵族进攻的斗争中,军功卓著,治军严整。景帝时因率军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有功,升任丞相

④剽轻:谓勇猛轻捷。

⑤梁:即梁国,西汉初所封诸侯国之一。

⑥荥阳:地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北。

作品介绍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2]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法》是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3]

视频

守战 相关视频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一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概述
《虎豹骑》百战奇略第二期:中国骑兵的发展历程·续

参考文献

  1. 《百战奇略》简介,快照页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在历史长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经典军事理论和著作?,网易,2019-03-22
  3. 百战奇法,豆丁网,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