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守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守戰》旨在闡述採用防禦方式作戰所應掌握的原則。《守戰》出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

它認為,防禦作戰 是以「知己」為前提條件的。就是說,當在知道自己力量尚未達到足以馬上戰勝敵人的時 候,要取防禦作戰方式以消耗和疲憊敵人,待敵出現有被我打敗的條件時,再轉入進攻,便 沒有不勝利的。聯繫前篇《守戰》所闡述的觀點,不難看出,從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實際出 發,能攻則攻,不能攻則守,此種依據不同態勢採取不同作戰方式,以及根據事態的發展變 化而適時轉換攻守作戰方式的思想,這正是《百戰奇略》作戰謀略的鮮明特點之一。

原文

凡戰,所謂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勝之理,則我且固守,待敵有可勝之理,則出兵以擊之,無有不勝。法曰:「知不可勝,則守。」① 漢景帝時,吳、楚七國反②,以周亞夫③為太尉,東擊吳、楚七國。因自請於上曰: 「楚兵剽輕④,難與爭鋒,願以梁⑤委之、絕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許之。亞夫率兵既會兵滎陽⑥,吳方攻梁,梁急,請救於亞夫。亞夫率兵東北走昌邑,堅壁而守。梁王使使請亞夫,亞夫守便宜,不往救。樑上書於景帝,帝詔亞夫救梁。亞夫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將輕騎絕吳、楚兵後食道。吳、楚兵乏糧,飢,欲退,數挑戰,終不出。夜,亞 夫軍中驚亂,自相攻擊至於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自定。後吳奔壁東南陬,亞夫使備西北。已而,吳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楚兵飢,乃引兵退。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之。吳王濞棄其軍,與壯士數千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漢兵因乘勝追擊,盡虜之,降其郡縣。亞夫下令曰:「有得吳王者,賞千金。」月余,越人斬〔吳王〕首以告。凡相攻守三 月,而吳、楚悉平。

注釋

①知不可勝,則守:語出《孫子兵法·形篇》,但與孫子原文略異,原文是:「不可勝者,守也。」

②吳、楚七國反:西漢初年,高祖劉邦為鞏固劉氏家族的最高封建統治地位,大封同姓子弟為王。受封的諸侯王,在其封國之內,有自行收取租賦、煮鹽鑄錢的權力,因而逐漸形成與中央政權相抗衡的獨立王國。到文、景二帝時,先後採納賈誼晁錯建議,實行削弱王國封地的措施,以加強中央集權。這就激起諸侯王的嚴重不滿。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東王劉雄渠、膠西王劉卯、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等,以誅晁錯為名,發動大規模武裝叛亂。後為中央政府先後平定。

③周亞夫:西漢名將。漢初大將周勃之子,初封條侯,文帝時受命駐軍細柳(今陝西咸陽西南),在防禦匈奴貴族進攻的鬥爭中,軍功卓著,治軍嚴整。景帝時因率軍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有功,升任丞相

④剽輕:謂勇猛輕捷。

⑤梁:即梁國,西漢初所封諸侯國之一。

⑥滎陽:地名。位於今河南滎陽東北。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2]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3]

視頻

守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3.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