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宋克章草急就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章草急就章(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
图片来书法字典

宋克章草《急就章》卷,为纸本,高20.3公分,宽342.5公分,10接纸,1900馀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急就章》原名《急就篇》[2],原作为汉元帝时的宦官黄门令史游(前48年-前33年)以章草书写而成,是作为当时童蒙读写识字用的文化教材,因为篇首有“急就”二字,故传为《急就篇》[3],世传本共三十二章,每章六十三字,流行于汉代到唐宋年间。宋代以后逐渐被《三字经[4]、《百家姓[5]、《千字文[6]所取代。史游所写的章草《急就章》[2]对后世书法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向[7],对草书(今草)字体起到了催化演变作用,历代著名书法家都临习过《急就章》[2],较具代表性的有三国时期吴国皇象明朝宋克

宋克一生临习了无数本的《急就章》,临自三国时期吴国皇象的《急就章》本,他在临学中参入了赵孟𫖯笔意,并得到元末书法家饶介的亲授指点,融入今草、行书笔法及个人的笔意风格。此本《急就章》[1]写来一笔不苟,心手相应,展现气韵神秀,清峭劲健的笔力,笔笔圆融洒脱,古意盎然,是宋克精心临摹的精品之作,表现了宋克已臻化境的书艺,体现了明代章草书法的最高成就。宋克所书《急就章》[1]与皇象《急就章》一前一后,隔代辉映,传为书史美谈。其艺术价值自然不斐,2016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宋克的《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北京市文物局旧藏本),成交价高达9200万元,以近亿元人民币拍出[8][9]

急就篇》在唐以前,因为辗转传写,内容颇多讹脱。《急就章》的书体,在当时是从隶书解化出来的一种新兴草书,人们把这种草书叫做“章草”,章草后来又经过演化变革,成为流传到现今的草书——“今草”,这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 宋克所书急就章,不只一本,现存的就有故宫藏本和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就故宫博物院藏本而论,此作笔势劲健,风貌简古。从他“聊以自备遗忘”的自识,结合全篇精绝谨严的面目,可知这是宋克经意临摹,以兼备古法之神与形的得意之作。[10]

历代评论

  • 明代王世贞评价:“观仲温书《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惟波撇小异耳。”
  • 明代吴宽在《匏翁家藏集》[11][12]评曰:“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翩可爱……仲温书索靖草书势,盖得其妙而者也。”。
  • 明代周鼎在《急就章》卷后题跋[1]说:“仲温急就章,有临与不临之分。临者全;不临者,或前后段各半而止;或起中段,随意所至,多不全。若临摹则不能不自书全。馀所见盖不可指计矣,独此卷全好可爱。”
  • 清代沈曾植在《海日楼札丛》称:“细玩此书,笔势全注波发,而波发纯是八分笔势,但是唐人八分,非汉人八分。”

藏本

章草急就章(局部)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本)
图片来自书法字典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故宫博物院-宋克章草书急就章卷
  2. 2.0 2.1 2.2 史游. 12px 《急救篇》. 维基文库 (中文). 
  3. 《急就篇》的篇名有另一种说法,据宋代王应麟解释:“急就,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
  4. 王应麟. 12px 《三字经》. 维基文库 (中文). 
  5. 佚名. 12px 《百家姓》. 维基文库 (中文). 
  6. 周兴嗣. 12px 《千字文》. 维基文库 (中文). 
  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所谓章书者,正因游作是书,以所变草法之,后人以其出于急就篇,遂名章草者。”
  8. 雅昌拍卖-宋克 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 册页
  9.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
  10. 书法赏析:宋克章草《急就章》,每日头条,2016-04-07
  11. 吴宽. 12px 《匏翁家藏集》. 维基文库 (中文). 
  12.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匏翁家藏集》
  13. 天津博物馆-明 宋克 章草急就章卷.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2). 
  14. 北京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