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尿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尿钠指测定24h尿液中的钠离子浓度。每升血浆中有154mmol的无机阳离子,其中钠离子约占90%,几乎占血浆渗透压的一半。钠在维持正常水分的分布和渗透压方面发挥了中心作用。肾是调节钠和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钠可由肾脏自由滤出,其中绝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尿钠的排出量随血钠的升高。钠在维持正常水分的分布和渗透压方面发挥了中心作用。肾是调节钠和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钠可由肾脏自由滤出,其中绝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尿钠的排出量随血钠的升高而增多。 

尿钠指测定24h尿液中的钠离子浓度。每升血浆中有154mmol的无机阳离子,其中钠离子约占90%,几乎占血浆渗透压的一半。钠在维持正常水分的分布和渗透压方面发挥了中心作用。肾是调节钠和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钠可由肾脏自由滤出,其中绝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尿钠的排出量随血钠的升高而增多。人体晚上钠的分泌量约为白天钠高峰分泌量的1/5,表明纳的排泌在1天内有很大变化,故尿钠的测定需要留取24h的全部尿液。尿钠的排泄还与饮食含钠盐和机体含水状态密切相关。[1] 急性肾衰竭(ARF)指多种原因引起肾功能短期内迅速减退,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或在原有慢性肾脏病(包括肾功能不全)基础上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ARF可被分为三类:肾前性氮质血症、肾实质肾衰竭和肾后性氮质血症,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肾实质中的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

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1.由肾小管损伤引起的ARF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两个主要病因是缺血和中毒。导致肾脏低灌注原因包括血管内容量下降、血管阻力改变和心排出量减少。

(1)血管内容量下降的原因:出血、胃肠道丢失、脱水、过度利尿等。(2)全身血管阻力的情况:败血症、过敏反应、麻醉、减轻心脏后负荷药物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麻醉剂和环孢霉素等均能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3)心排出量不足导致有效循环容量不足: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心包压塞等引起肾脏血液灌注下降。

2.引起ATN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有肾脏毒性制剂的使用。File:尿钠2.jpg|thumb|right| [

(1)外源性毒物比内源性毒物更常见。常见的外源性肾脏毒性制剂包括:

①肾毒性抗微生物药物,如氨基苷类抗生素、多黏菌素B、万古霉素和多种头孢菌素均可导致ATN,危险因素包括存在基础肾脏病、脱水和老龄。

②肾毒性中药,如含有关木通的制剂,其中的成分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病,含关木通的制剂主要有龙胆泻肝丸、分清丸、耳聋丸、八正散等;其他肾毒性中药还有乌头、附子等。

③造影剂,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基础肾脏病(血清肌酐>5mg/dl),容量不足、糖尿病肾病伴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2mg/dl)、造影剂用量过大、近期使用过其他肾毒性制剂。

④环孢霉素A,它通过引起严重的肾血管痉挛而导致远端肾小管功能异常。

⑤抗肿瘤药物如顺铂和重金属制剂如汞、镉和砷。

⑥生物毒素,如鱼胆。

(2)内源性毒物包括含有血红蛋白的产物、尿酸和副蛋白。横纹肌溶解后的肌红蛋白尿可导致ATN,脱水和酸中毒可加重肌红蛋白尿性肾功能不全。大量的血红蛋白也可导致ATN,大量的血管内溶血见于严重的输血反应和溶血性贫血高尿酸血症见于细胞更新过快和细胞溶解,生殖细胞肿瘤以及白血病淋巴瘤的化疗是主要原因。多发性骨髓瘤时的本-周氏蛋白可直接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管堵塞。

2.临床表现:临床上分为少尿型和非少尿型,后者病情多较轻,预后相对较好。少尿型ATN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但不一定均出现。

(1)少尿期:多持续7~4天,有时可达4~6周。主要症状如下:①尿量减少至少尿甚至无尿。②系统症状:可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表现。严重者表现为多脏器衰竭。③生化及电解质异常:除血肌酐、尿素氮上升,肾小球滤过率(可以肌酐清除率表示)下降外,酸中毒和高钾血症较为常见。

(2)多尿期:常持续1~3周,每日可达3000~5000ml。尿比重偏低,可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

(3)恢复期: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但肌酐清除率仍可偏低。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仍易发生感染。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旦发现患者尿量明显减少,肾功能急剧恶化(每日血肌酐上升≥44.2μmol/L )时,应考虑到ARF的可能。然后按肾前性、肾实质性和肾后性进行鉴别。怀疑ATN者应追问病史,明确是否存在肾脏缺血和中毒。其他常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检查如下:

(1)尿沉渣检查:(2)尿液诊断指标检查包括尿比重、尿渗透压、尿钠、肾衰指数和钠排泄分数等对肾前性氮质血症和ATN的鉴别有意义。

三、治疗

少尿期的治疗(1)预防及治疗基础病:应纠正全身血流动力学障碍,避免应用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肾毒性物质。小剂量多巴胺可提高肾血流量(0.5~2mg/kg/min),可试用袢利尿剂。

(2)营养疗法:每日热量30~45kcal,蛋白质0.6~1.2g/kg。

(3)限制水钠摄入,量出为入。

(4)处理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水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5)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6)控制心力衰竭。

(7)治疗贫血和出血。

(8)预防和治疗感染。

(9)透析疗法:出现下列情况者应透析治疗:

①急性肺水肿。

②血钾≥6.5mmol/L。

③血尿素氮≥21.4mmol/L或血肌酐≥442μmol/L。

④高分解状态,血肌酐每日升高≥176.8μmol/L或血尿素氮每日升高≥8.9mmol/L,血钾每日上升1mmol/L。

⑤无尿2天或少尿4天。

⑥酸中毒,pH<7.25或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

2.多尿期的治疗:重点在于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治疗原发病和防治各种并发症。

3.恢复期的治疗:无需特殊处理,定期随访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非少尿型ATN预后较好,少尿型ATN预后的相关因素与原发病性质、年龄、原有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诊断时间、是否早期治疗及透析治疗、有无多脏器衰竭和有无并发症等 有关。ATN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不足5%。[2]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另外,呕吐、腹泻胃肠道手术造瘘、大面积烧伤等也可使尿钠排出减少。 升高见于严重的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糖尿病、急性肾上管坏死(少尿期)、尿崩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需要检测的人群: 肾功能异常,尿糖,心力衰竭,呕吐,腹泻的人

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止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检查前一周停用咖啡因、肝素、锂盐、孕酮,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检查前3天禁饮酒。 检查时:即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检查过程

收集受检测者的尿液,用特殊仪器检测

相关疾病

ADH分泌过多综合征,低钾血症,新生儿低钠血症,肝肾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小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继发于严重肝疾患的棘红细胞增多症,薄肾小球基底膜病,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高钾血症

相关症状

神经性呕吐,呕吐,下胸痛,下颈部皮下气肿,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局限性肾坏死,反射性呕吐,右下腹痛伴呕吐,输尿管痉挛,呕吐,恶心与呕吐

尿钠量:正常成人70~90mmol/24h,约合氯化钠4.1~5.3g。如果尿Na+<34.19mmol/L或缺如,示体内缺Na+。低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钠与水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3]

升高:见于严重的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糖尿病、急性肾上管坏死(少尿期)、尿崩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另外,呕吐、腹泻、胃肠道手术造瘘、大面积烧伤等也可使尿钠排出减少。

(1)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浆0.1ml,加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悬液0.1ml,摇匀,置37℃水浴中温育3min,其间轻轻振摇。

(2)加入0.02氯化钙溶液0.1ml,同时开动秒表,置37℃水浴中不停振摇,约30s时取出试管,观察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作两次取平均值。

补充的钠盐可以通过血清钠的测定值来计算,需补充的钠( mmol) =[血钠正常值 142( mmol/L) -血钠测定值( mmol/L) ]×体重( Kg)×0.6( 女性为 0.5) ,再按 17mmol 钠离子相当于 1g 氯化钠计算成盐水量,24 h 内分 2~3 次补充。轻度或中度缺钠病人,可根据血清钠缺失量先给予一半,再加每日需要量 4.5g 氯化钠与所需水量用等渗葡萄糖盐水补足,重度缺钠者一般先静脉补充 3% 高渗盐水300 ml,余量使用1.5% 及生理盐水。补液速度应控制在 15mmol/L( 24h) ,快速纠正低钠血症时注意血钠的升高不要过快,否则可能会导致脑桥脱髓鞘病变的发生,因此血钠浓度上升应每小时不超过 0.7 mmol/L,每天血钠的变化不超过20 mmol/L,在治疗过程中每日测定血电解质,尿钠量、24 h尿量作为衡量补液、补盐的标准,补液时最好检查中心静脉压( CVP) 用于指导治疗,能及时了解病人的血容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补液引起心衰,特别对年龄偏大或心功能不佳者尤应引起重视,在血钠、尿钠均恢复正常后继续巩固治疗 3~5 d。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