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崁顶福安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崁顶福安宫
图片来自twtainan

崁顶福安宫位于台湾台南市白河区,是一间供奉福德正神的庙宇。该庙原本只是用四块石板砌成的小庙,后来历经改建逐渐扩大规模,成为白河地区具代表性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土地公庙,甚至号称与屏东车城福安宫、中和烘炉地南山福德宫并列为台湾三大土地公庙。

沿革

崁顶福安宫前身的小庙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日治时期的昭和十一年(1936年),福安宫主事胡木己夫妻在大冻山开垦,耗尽积蓄买了一头牛,牛却挣脱不知去向。这时他们来到福安宫前身的小土地公庙祈求据说当时此庙相当灵验,猎人若向其祈求必不至于空手而回,结果不见的牛自己回到了原本饲养的树下。他们前来还愿时又发下宏愿,表示若在年底积蓄超过一千圆,便将土地公庙改建成高三尺的庙宇。由于神明相当灵验,福安宫也因而多次改建。

二次大战结束后,已经历经四次改建的福安宫规模相当于一般住家。而后据说神明指示要再次改建,为增加信徒信心,让乩童到麻豆挖取“三宝”(铁子、钢盔、文旦)。之后福安宫完成了第五次的改建。

民国六十年(1971年)左右首次分香到南投之后,声势逐渐扩大,分香范围遍及台湾各县市。1997年时据说分香数量已有2万3000多尊神像,且除了台湾,也有分香到中国大陆印尼美国等处。

土地祠

土地庙,又称土地公庙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属于分布最广的祭祀的建筑,乡村各地均有分布。在1949年以前,凡有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庙。

土地庙在中国大陆曾由于“文革”作为“四旧”大部分被捣毁。随著“改革开放”和开始信仰自由[1] 以后,自1980年前后有蒸蒸日上的恢复民间信仰和社会的逐渐发展,便有一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这些土地庙多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设的信仰中心,属于微型建筑,高度从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积大小小则几平方米,大则十几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陆官方和媒体一直密切关注这股建设土地庙的浪潮,就以当时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为借口和理由,来呼吁乡民多关注乡村基础教育,集中精力投资建学校,不要热衷于“迷信”,但仍旧无法破坏民间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区官方就以破除迷信为借口而进行强行拆除,这股土地庙信仰复兴的热潮最终还是被大陆官方镇压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后,几乎每乡至少有一处或多处,其数量分布因地而异。台湾因为拥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当多的土地庙;据官方的调查,其数量超过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般称为“大伯公”。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属于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诸神中地位较低,也是与人民较亲近的神祇

土地庙的造型

土地庙因神格不高,且为基层信仰,多半造型简单,简陋者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水泥或砖块砌成,现今台湾甚至有工厂开模以水泥灌制大量生产,也有土地庙因香火鼎盛,逐渐中大型化者。

中国大陆土地庙

潮汕土地庙

土地神在潮汕俗称为伯公。土地庙亦称伯公庙或写作福德老爷庙、福德古庙。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伯公神位,商铺也不例外。伯公庙规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为普遍,田野、山岭、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信仰自由,reli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