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塔哥尼亚沙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塔哥尼亞沙漠
圖片來自你好網

巴塔哥尼亞荒漠(西班牙語:Patagonia extraandina)[1] ,也被稱為巴塔哥尼亞草原,其沙漠主要位於阿根廷智利南部,西側以安地斯山脈為界,​東側以接鄰大西洋,南部有許多如峽灣的冰河地形。是阿根廷最大的荒漠,亦為世界第七大荒漠,佔地673000平方公里。其沙漠主要位於阿根廷智利南部,西側以安地斯山脈為界,​東側以接鄰大西洋,南部有許多如峽灣的冰河地形。巴塔哥尼亞大部分地區為荒漠,因受福克蘭寒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愈往沙漠南部,氣候雨量呈帶狀降低,年雨量平均介於90-450毫米之間,年均溫在攝氏6-20度。但因當地雨量不多,加上大部分的河流屬於間歇河,於是沙漠中央的主要植披為草原,而沙漠的西部降水量較高,灌木就取代草本為主要植物。

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高原以及窄小的海岸平原,各河流发源于安地斯山,向东流入大西洋,切割成河谷,但因当地雨量不多,河流大多属于间歇河,南部有许多冰河地形如峡湾等。巴塔哥尼亚受福克兰寒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年雨量在90-450毫米之间,年均温在6-20度,愈往南部更寒冷且雨量愈少,大多地区形成荒漠,被称作巴塔哥尼亚沙漠。

沙漠形成

在大陆上干燥少雨的地区,植被稀疏,风力强劲,地表或者是累累粗石,或者是一片黄沙。这种干旱、多风、地面裸露的地区,一般称为荒漠。根据荒漠地区的地面形态及组成物质,可将其划分为岩漠、砾漠、泥漠和沙漠等几种类型。岩漠也叫石质荒漠,主要在干燥地区的山地或山麓。砾漠蒙语称为戈壁。它的特点是地面覆盖着大片砾石,犹如一望无际的石海。泥漠是一种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沙漠是荒漠中最主要的类型,它的特点是地面由沙性物质组成,常常是沙波滚滚、沙峦起伏。在世界范围内,沙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 干燥少雨是沙漠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浩瀚无垠的沙漠中那丰富的沙源又从何而来?一般说来,它们都是松散物质在裸露于地表之后,经长期风力搬运与分选而形成的。沙漠地区大多是由连绵起伏的沙丘组成的。沙丘形态各异,并且在风力的作用下不断移动,使一些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沙漠化。沙漠的发展除与气候和地面物质有关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人类的开发利用有关,土地沙漠化的现象已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自然地理

巴塔哥尼亚沙漠北起南纬36°的科罗拉多河,南到火地岛,西接安第斯山,东临大西洋。面积786938km2,占全国领土的28%,包括内乌肯、里奥内格罗、丘布特、圣克鲁斯4省和火地岛区。是个自然地理环境比较独特的地方。巴塔哥尼亚西接安第斯山脉,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辟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位于圣克鲁斯省西南部冰川国家公园内的佩里托·莫雷诺大冰川,高达3600m,绵延200km,冰层不停地移动断裂,加上呼啸盘旋的山风,公园里充斥着雷鸣般的巨响。内乌肯省西北部拉宁国家公园里有21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和一座海拔3774m的拉宁死火山。这里还保存着远古原始森林,树高干粗,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巴塔哥尼亚地区,还分布着内乌肯省布兰卡沼泽自然保护区、圣克鲁斯省佩雷托·莫雷诺国家公园、火地岛国家公园保留地、丘布特省瓦尔德斯半岛国家海洋公园等壮美的自然景观及保护区内的骆马、兀鹰、美洲豹、海狮、海象、企鹅等珍贵动物。巴塔哥尼亚东部则是以辽阔的台地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自西向东作阶梯状倾斜,东部则以陡峭的悬崖直逼大西洋,受古代冰川及现代干旱气候的影响,地表多冰蚀谷、冰碛丘、冰缘湖积冰水沉积及多种风蚀、风积地貌。 巴塔哥尼亞地處溫帶,但由於位居安地斯山脈的背西風坡上,而造成雨影效應,受焚風效應影響,造成降水稀少,再加上福克蘭寒流造成周圍氣壓偏高,氣候寒冷乾燥,愈往南部愈寒冷且雨量愈少,因而大多地區形成荒漠。

氣候

巴塔哥尼亚沙漠气候条件恶劣,素有“风土高原”之称。受大陆面积狭窄、居安第斯山背风位置及沿海福克兰寒流等的综合影响,荒漠直抵东海岸,但大陆性特征不很强烈,冬夏没有极端的低温和高温,7月均温0℃~4℃,1月均温为12℃~20℃。降水稀少,全区年均降水量不超过300mm,并呈自西向东递减趋势。风力强盛,常吹时速超过110km的狂风,尘暴不断。巴塔哥尼亚沙漠水文状况独特,虽然荒漠广布但内流区域狭小,内流区仅局限于内格罗河与丘布特河之间狭小地区。其余地区河流因承受山地冰雪融水或冰蚀湖供给而成为过境外流河。但毕竟受干旱气候制约,众多河流中仅有科罗拉多河、内格罗河、丘布特河河水充沛可航运、灌溉、发电。成为巴塔哥尼亚发展农、牧、林各业的河谷平原基地。

巴塔哥尼亚高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是阿根廷和南美洲的重要地区。西班牙语中,“巴塔哥尼亚”是“巨足”的意思。1519年,随麦哲伦环球旅行到达今天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附近的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皮加费塔,看到当地土著居民——巴塔哥恩族人脚着胖大笨重的兽皮鞋子,在海滩上留下巨大的脚印,便把这里命名为巴塔哥尼亚。巴塔哥尼亚高原,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

恐龍化石

古生物学家宣布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北部地区挖掘出一具食草恐龙的巨型骨架化石,身长达32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积最大的恐龙之一。在此之前,在该省还发现了另外两种以庞大著称的恐龙化石。巴塔哥尼亚地区之所以成为最热门的考古圣地,是因为在那里能发现白垩纪的恐龙化石。要知道,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其大小和形状超出了以前所有的类型,体积也是恐龙中最大的。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和大自然的侵蚀,沉积物从那时起就直接暴露于巴塔哥尼亚沙漠和荒地的表面,这也导致化石易于被人发现和挖掘。在巴塔哥尼亚发现的三大“巨龙”化石都属于无法龙,这是一种长颈蜥脚类动物,是生长在南美地区的大型恐龙。由于在白垩纪的大部分时期,南美地区还是一个独立的大陆,大多数生长在那里的动植物比生长在其他聚合陆地的动植物的演变和进化更为明显。与世隔绝的环境促使蜥脚类恐龙成长得更加强壮和健硕。但科学家迄今为止还没有对为何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达成共识。古生物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最大的蜥脚类恐龙的足迹,如在北美、澳大利亚和马达加斯加岛发现了无法龙的化石,随着挖掘工作的进展,也许会发现更为大型的恐龙化石。但毋庸置疑的是,到2008年为止,还没有任何地方“盛产”的恐龙化石比得上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的那么“庞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