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平川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平川区(城区美景)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境中部,东经104°24′-105°51′/北纬36°18′-37°00′之间。西濒黄河,西南与靖远县相连,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东西长91.5千米,南北宽75千米,总面积2106平方千米。总人口2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万人。全区辖4个街道、4个镇、3个乡:长征街道、电力路街道、红会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镇、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区政府驻兴平路街道,西距白银市区62千米。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一狭长地带,阶梯状多台阶地形。境内最高峰屈吴山南沟大顶海拔2858米,最低处水泉镇野麻村红麻湾海拔1347米,平均海拔1540米。西部旱平川与东部西格拉滩为盆地式缓坡平川。年均温度10.5℃,年均降雨量180毫米,全年无霜期250天。白宝铁路专线、刘白高速、国道109线穿境而过。景点有仰韶马家窑文化、红山古寺、屈吴春嶂、黄湾石刻、月河晚照、清朝王进宝将军故墓[1]等。

历史沿革

清朝初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今平川区辖境属靖远卫辖地。雍正八年〔1730年)改卫为县,靖远县辖三滩、九塬、十五营保寨、四十八屯。水泉堡、陡城堡(今水泉镇内)、打拉池堡(今共和镇内)属十五营堡寨之一。今种田、复兴乡境分别属马家寨、刘家寨等四寨管辖。同治十二年(1873),左宗棠奏设海城县丞于打拉池,分会宁、靖远、海原部分地方归其管辖,亦称打拉池分县。

民国以后,今平川区辖境大部分地方归靖远县,小水村归会宁县管辖。1926年,靖远县分东、南、西、北、中五区,今平川区辖境分属南区(今宝积、共和、种田、复兴)、北区(今水泉)。

1935年,靖远全县实行保甲制,共分四区、18联保、84保、877甲。水泉乡属靖远第一区第四联保,陡城、水泉、黄湾分别为一、二、三保,共管37甲。共和乡、宝积乡为第一区第五联保,分打拉池、周家地二保共30甲。红会及磁窑为第一区第八联保之一保。种田、复兴为第二区第一联保之一保。

1993年7月乡镇机构调整:撤销宝积镇,设立宝积路、电力路和红会路3个街道;由水泉乡析置设立王家山镇。

1996年,平川区面积1943(一说2106)平方千米,人口17.8万人。辖3街道1镇5乡:红会路街道、宝积路街道、电力路街道、王家山镇、宝积乡、共和乡、水泉乡、种田乡、复兴乡。区政府驻宝积乡。

1997年4月,由共和乡析置设立黄峤乡,由水泉乡析置设立陡城乡。至此,全区辖3个街道、1个镇、7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区常住总人口186428人,其中,宝积路街道47311人,电力路街道10416人,红会路街道22607人,王家山镇16187人,水泉乡11277人,陡城乡20429人,宝积乡12361人,共和乡18478人,黄峤乡12165人,种田乡8054人,复兴乡7143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平川区常住总人口192399人,其中,长征街道28604人,电力路街道20899人,红会路街道12483人,兴平路街道32662人,王家山镇14400人,水泉镇32918人,共和镇16075人,宝积乡14667人,黄峤乡10121人,种田乡4970人,复兴乡4600人。

2014年,省民政厅(甘民复〔2014〕154号)批复同意:撤销宝积乡,设立宝积镇。

视频

平川区 相关视频

甘肃省县区推介—白银市平川区
《大美平川》平川区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