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廖秀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廖秀冬博士

图片来自团结香港基金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学历    香港大学化学及植物学学士
      香港大学无机化学硕士
      香港大学环境/职业健康博士
      英国伯明罕大学分析化学硕士

出生    1951年12月25日

性质    香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环保人士

廖秀冬博士,GBS,MBE,JP(1951年12月25日英语:Sarah Liao Sau-Tung),曾任香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2002年8月1日—2007年6月30日)。在2001年加入北京奥组委,担任环境顾问。而由于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是香港政府最高架构三司十一局的一部份,所以其当时亦自动成为行政会议成员之一。廖秀冬本身亦是一位环保人士,曾居于北京。

简介

廖秀冬博士197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得化学和植物学科学(荣誉)学士学位。她1975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分析化学科学硕士学位。1984年,她获香港大学授予社会医学哲学博士学位。

2002年至2007年,廖博士担任香港特区政府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期间成功与广东省建立了正式跨境合作以对抗污染,又立法推行废物收费(建筑废物和污水),合并地下铁路公司(地铁)和九广铁路公司(九铁),并按计划实践平均每年27亿港元的公共工程计划。自2008年,廖博士一直担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的委员、香港大学校长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事务高级顾问(至2014年)、香港大学嘉道理研究所代理总监(2012年至2016年)、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荣誉教授(截至目前)、香港大学日新学院院长(截至目前)、西港公司非执行董事(至2013年)、利亚零售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2014年至今)、美国环境协会董事会成员(2008年至今),她也是团结香港基金的学术网络成员(2015年至今)。

2002年之前,廖博士在香港、中国及台湾地区从事顾问业务。1999年至2002年及2007年至2008年期间,她受聘为北京奥运申办委员会的高级环境顾问。

廖博士为英国皇家化学学院及香港工程师学会院士,并在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任荣誉教授。廖博士在1994年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亦在1997年获授英帝国员佐勋章及在2007年获颁授金紫荆星章。[1]

经历

早期工作

廖秀冬于1988年创立一环境顾问公司,为政府学校及建筑师、发展商等私人机构提供对环保事项的专业意见。1997年,其公司更与一间国际工程顾问公司合并而开始涉及中国内地台湾方面的范畴。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廖秀冬获聘为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的环保专家及代表,负责为北京申办奥运陈述环保状况的部份。曾经有人认为北京成功申奥,廖秀冬有不少功劳。她亦曾任西图集团中国区总经理,负责管理环境及基建工程。2002年7月,当时的行政长官董建华推行高官问责制,委任廖秀冬出任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

廖秀冬一直积极参与推动环境保护的工作,包括参与香港多个民间环保团体,亦曾协助主持多个国际环保会议。1988年至1992年,曾出任香港工程师学会环境分部理事。

加入政府

廖秀冬在2002年8月1日宣誓就任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是次是由于前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其成功连任后,大幅改组政府架构而推行的高官问责制。依照局长及署长级官员需备受政治压力下到立法会推销及解释政策,并接受议员质询,当时廖秀冬成为局长中陌生的名字之一。最初,有人质疑廖秀冬环保人士出身,对该局另外两个主要工作运输及工务方面均不了解。作为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亦负责监察八个行政部门的运作,包括建筑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务署机电工程署环境保护署路政署运输署水务署,工作范围的确非常广泛。

廖秀冬上任后不久提出“公共交通可加可减机制”以减轻市民的交通开支,一度令其在民意调查中取得局长中首位。可是,虽然取得各大公共交通营运商的支持,但就调低实际票价和为乘客提供其他优惠上没有取得很大进度,主要营运商均以营运开支不断增加、油价上升或只提供小优惠。廖秀冬亦主动就两铁合并地铁有限公司九广铁路公司合并)一事提出磋商,希望在在此事上为公共交通再谋减价空间。

经过公共交通工具未有预期减价,东区海底隧道加价谈判失败,香港的士司机反对下试行减价,加强对小巴冲红灯的违例驾驶的处罚及一些严重交通事故特别是2005年“太子道棚架倒塌事件”均令其支持度有所下滑。2006年廖秀冬又继续面对香港电灯加价,客货车非法载客令的士司机收入减低,石油汽站加价等事件先后引发的士、小巴多次慢驶示威行动,对廖秀冬造成不少压力。不过,其支持度仍高居众高官中的前列位置。

此外,廖秀冬自上任以来便倡议讨论建筑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并与中央人民政府广东省政府澳门特区政府等相关部门交涉。亦就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10号干线等香港未来主要工程进行规划。

廖秀冬在环保项目方面建议“污染者自付”原则,考虑效法台北市等地征收垃圾费。目前垃圾费虽仍不在政府目标中,但已在2004年率先港岛东区13个屋苑试行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试验计划。但就工商业排放的垃圾,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法例,针对建筑物废料的收费计划。廖秀冬就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推出了新的自然保育政策,并对公众进行谘询。关于空气质素方面,廖秀冬积极推进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管理计划,以改善香港空气污染状况。有关计划目标在2010年以前,有效减少珠三角地区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另一方面,廖秀冬亦积极推动香港与中国内地发电厂之间进行排污交易试验计划及考虑全面以天然气代替为发电燃料。日常生活上,廖秀冬曾提出巴士冷气过冻浪费电力,并建议提高至摄氏25度的水平,又鼓励市民买报纸时减少拿取胶袋及纸巾。

2006年,廖秀冬对九广铁路发生的几件事故包括“飞站事件”表示关注及斥责机构高层监管不力。

个人档案

教育

廖秀冬小学就读于九龙塘学校(小学部),中学就读于拔萃女书院,其后于香港大学先后取得学士学位(化学及植物学)、硕士学位(无机化学)、博士学位(环境/职业健康)。1975年,英国伯明翰大学亦曾颁发硕士学位(分析化学)予廖秀冬。 中学时期的廖秀冬曾加入小交响乐团,并在当时认识后来的丈夫萧炯柱。大学时在1970年加入圣约翰学院,并在1971-1972年度担任女子体育队长,并成为最佳女运动员。

家庭

廖秀冬的胞兄为廖约克博士,为哈佛校友,身任多项公职。

廖秀冬的前夫为前规划地政司萧炯柱,二人育有两名儿子。次子萧伟中年幼时曾患“读写困难症”,由于廖秀冬童年亦曾得此病,所以对儿子的问题特别关心。萧伟中曾创办音乐中心。

廖秀冬是钢琴高手,前夫萧炯柱则是小提琴高手。

公职

荣誉

影片

廖秀冬-如何建设绿色中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