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延平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Template:Infobox former political post 延平王闽南语Iân-pêng-ông)为南明永历帝于1655年敕封郑成功郡王爵位。郑成功在1662年攻占台湾不久后薨殂于承天府安平镇。其子郑经在没有明朝皇帝册封的情况下,接受了部分明郑家臣的拥戴,自行以王世子的身分于思明州继位;随后又率军征讨并击败人在台湾“护理”王的叔父郑世袭。郑经在巩固王位之后,持续使用昭宗的永历年号,并以此身分于南台湾开创二十馀年的郑氏王朝。1683年,末代郑克塽举国降清,除去延平王爵,降封海澄公

地位

中国明朝诸侯王爵制度,福王秦王等一字王号者为亲王;二字王号者则为郡王。在明代,亲王子除世子外均封郡王、世袭罔替。郡王封号一般为两个字,以古郡县名为多见,如渭南王(秦王系)、项城王(周王系)等。明朝也会封功臣为郡王,多为追谥;其中南明时期有直接授予的,如延平王。

经历

南明时期(1655年-1662年)

西元1654年(南明永历八年八月),明昭宗敕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郑成功谦辞不受。九年四月(1655年)昭宗再次下诏并赍延平王册印至厦门,郑成功乃不再推辞受封为延平王。

台湾明郑时期(1662年-1683年)

西元1662年(明永历十五年),流亡缅甸的永历帝遭缢死,南明势力走向瓦解。在此之后,历代延平王虽然在法理上依旧奉大明为正朔(年号袭用“永历”),但当时的南台湾已然成为独立行政且以延平王为最高统治者的王国。1664年,第二代延平王郑经从厦门撤退承天;撤退后,郑经专心巩固王权并强化对台湾的控制,先后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及大肚王国发生武装冲突。1681年,郑经因痔疮(台湾外记)或另有人称狩猎摔伤不治,传位予身兼监国世子郑克臧;然而,继位不及三日,郑克臧即遭郑氏宗亲与外戚冯锡范联手刺杀,改立郑克塽承嗣王位。郑克塽继位后,追谥王祖父郑成功为“潮武王”、父王郑经谥为“文王”[1]。两年后,清国将领施琅澎湖海战中大败刘国轩,郑克塽诏告降清,结束了三代延平王于南台湾的统治。

后世影响

台湾民间主要纪念与祭祀的“延平郡王”通常指的仅是郑成功一人。郑氏向清朝投降之后,延平王的称号随之消灭。在台湾清治时期之初,民间不敢以“延平郡王”之名义奉祀郑成功,直到清钦差大臣沈葆桢牡丹社事件时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身分前来台湾,上书请建延平郡王祠,郑成功才名正言顺得以此称号纪念。及至台湾日治时期,因郑成功有日本人血统,亦颇重视郑成功,并未将祠废除,仅将其改为开山神社,或许因民众仍习称其为开山王所致。直至二战结束,中华民国统治台湾之后,再将开山神社改回延平郡王祠,并将原有福州封火山墙庙宇,改建为北方宫殿式。台南市中西区郡王里因位于延平郡王祠所在地,故命此名。

延平王家族世系

Template:郑成功家族世系

参考文献

  1. 《台湾人的台湾史》:“追谥郑成功为潮武王,郑经谥为文王。”

参见

Template:台湾统治者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