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滔
新闻工作者
出生 1968年
国籍 中国
知名于 全国社会治安好新闻评比的一等奖,五次荣获了中国新闻奖,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四次荣获了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知名作品 <北京您早> <北京新闻> <法治进行时> 。

徐滔,女,1968年出生,湖北人,中国共产党员,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1991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电视台工作,先后在《北京您早》、《北京新闻》、《法治进行时》栏目从事记者编辑领导工作。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 现任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

人物经历

徐滔,女,出生于1968年。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副主任,《法治进行时》栏目监制、主持人。

徐滔自199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电视台工作,先后在《北京您早》、《北京新闻》、《法治进行时》栏目从事记者、编辑、领导工作。

在此期间,她参与了全国第一个早间栏目《北京您早》节目的创办工作,第一年的新闻作品《传单诊所》即获中国新闻奖;另一部作品《跨世纪之路》较早的将特技手法用于新闻节目的制作中,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作品荣获中国电视奖一等奖。

另外,在此期间,徐滔五次荣获了中国新闻奖,四次荣获了北京新闻奖一等奖,三次荣获了全国社会治安好新闻评比的一等奖,并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7年,徐滔当选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百佳。2002年,徐滔荣获了中国中青年记者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同年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首都人民荣誉民警"的称号,这是北京市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06年当选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专家评出的 "25年25人"奖 ,再度成为北京台唯一一位获奖主持人。

2018年1月30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奋斗历程

战地记者

为掌握第一手材料,她像公安民警一样冲锋陷阵,赢得了"战地记者"的口碑。2001年5月12日凌晨一歹徒手持炸弹和尖刀,在西站候车室劫持了一名女售货员。作为谈判代表,徐滔与犯罪嫌疑人进行了9个小时的谈判并最终协助警方成功的将犯罪嫌疑人抓获;2004年2月3日,吴若甫被绑架案发生后,徐滔冒着生命危险随警采访22小时,直至人质安全获救。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采访在徐滔的记者生涯中已有多次,而这些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凡响,特别是记录吴若甫被绑架案的记录片《惊心动魄22小时》不仅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22届金鹰奖优秀记录片奖,中国记录片学术奖短片一等奖,更被誉为是近年来政法报道的经典之作。而徐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论文《同时空传播的魅力》被多家学术刊物转载。

打造品牌

徐滔不仅在新闻的采访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视角,她在新闻的报道思路和新闻的制作手法上,也积极自觉的思考电视节目的制作规律,不断探索新闻节目新的"做法"。当运用特技手法来加强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在全国还是盲点时,徐滔是最早将特技手法运用于新闻节目的人。1999年12月,徐滔和同事们一起开办了北京电视台第一个法制日播栏目《法治进行时》,徐滔鲜明的提出了"政法新闻社会化、社会新闻政法化"的崭新节目理念。正是在这样崭新节目创作理念的支持下,《法治进行时》栏目中的四个节目《现场交锋》、《现场提示》、《法网追踪》、《治安播报》均为全国独创。这四个节目的开播不仅为中国的电视节目增添了新的"物种",更重要的是为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现《法治进行时》已进入全国所有电视台所有频道所有新闻专题节目收视率大排行的第三名,这是地方台新闻专题节目第一次打破中央台垄断收视前十名的局面,极高的收视率是《法治进行时》开播8年来,累计为北京电视台创造GDP超过3亿元,也是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年广告创收上亿的午间栏目,正是因为这些出色的业绩《法治进行时》被誉为是中国最引人注目的电视品牌节目。作为节目的灵魂人物徐滔也多次走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的讲坛,发表了《论品牌节目效应》、《构成精品节目要素之分析》、《法制节目的发展趋势》等一系列演讲。为不断探索品牌节目的发展,创新服务观众的方式,2006年,徐滔和同事们又推出了《法治进行时》免费法律咨询热线和徐滔法律服务网。

艰辛付出

1991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徐滔成为一名政法记者,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她经常和民警打交道,渐渐的她的言谈举止都流露出了一种警察特有的豪放与爽气,"他们身上那种细腻与粗犷的矛盾组合深深地影响了我。是他们让我变得果敢"。说话绘声绘色,走路风风火火的徐滔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搬着板凳跟在父亲身后,带着小朋友喊着号去吃饭看电影,完全一幅孩子王的模样。后来锻炼出来的性格多少也源于她的这种生活环境。很多观众甚至犯罪嫌疑人都不约而同地问:"徐滔原来是警察吧?"因为长时间深入基层,跟公安干警一起工作,徐滔说,这些工作经验为她担任法制栏目的主持帮助不少,也使得她的气质与栏目要求越来越吻合。尽管在栏目创立之初,关于徐滔的主持特点曾有过各种争议,但随着栏目的不断成熟和徐滔的努力,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不,不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是著名节目的主持人。"徐滔在"节目"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在她的心目中,《法治进行时》才是明星,而她不过是为明星服务的人。

有人说政法领域就是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场,政法记者就是奔波在这个战场上的战地记者,而徐滔感觉这份工作仿佛燃烧着的火,因为有点危险,有点刺激,有点热辣,又时时变化无常。问徐滔,她在面对手持尖刀和炸药的犯罪嫌疑人时害怕么?怕!但她却镇定自若地对歹徒说:"宝贝,这么晚了你都不睡觉,记者阿姨也睡不了,警察叔叔也睡不了,你这样做相当不道德。"徐滔说这是记者应有的素质,在需要的时间说出该说出的话。在营救被绑架的影视明星吴若甫的惊心动魄的22个小时中,徐滔保持着一个优秀现场记者的冷静与敏锐,她几乎和公安干警同一时间冲进关押吴若甫的房间,第一个安慰吴若甫说:"没事了,没关系的,真的没事了,生命会永远跟你牵手。"以一个女人独有的智慧和温柔给吴若甫以支持。

当年报考广播学院的时候,老师问徐滔,记者这个工作意味着什么?当时的回答徐滔已经记不清了,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没有停止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17年政法记者的工作经历让她感受最深的就是记者从来不意味着鲜花和掌声,有的是艰辛与付出,虽然不易,但是值得。

感恩的心

有一年夏天,徐滔与民警在警车里蹲守执行任务。盛夏的北京,繁华的西单街头,一个个身着短裙的女孩随着吹过的微风轻拂着长发。那一刻,平安生活的幸福一下子涌上徐滔心头。在经历了一次次生死考验之后,徐滔体会最深的是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那些看似平常普通的场景可能会在一瞬间从你身边消失;那些你认为能陪着你度过很多年的人也可能会在一瞬间离你而去,所以我更珍惜平安的生活,更有知足感和幸福感。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徐滔说自己很平常,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也不是明星。她善待每个人的所求,也感动于周围人的支持。曾经有段时间徐滔嗓子不舒服,在带病主持了一期节目之后,她收到了一个来自陌生小朋友的礼物--创可贴,小朋友在信中这样写道:徐滔阿姨,您把创可贴贴在嗓子上,嗓子就不疼了。任何一个成年人都知道,这样的方法不可行,然而,这样真挚淳朴的关切却让每个人都忍不住感动,徐滔作为当事人更是深深感动,她说,这种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感情就是生活的动力。

生活之中的徐滔从火焰变成温柔的水。她爱美文,会在每一个精彩之处为之心动。她爱音乐,每每听到"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她觉得自己的心也像月光一般皎洁纯净。她爱运动,游泳时,她任身体漂浮在水面上,静谧得甚至听不到自己的心跳,像入定一般;她还爱散步,可以在颐和园里看北京四季的美景……

繁忙的工作并不能影响徐滔对精致生活地追求。她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她养了一条小金鱼,有一天她发现小鱼直立着身子在水中。心想,它要去天堂了。可后来,小金鱼下了很多更小的鱼。"总听到有人说自己太累了,你是真地累么?还是舍不得放弃太多欲望?也许放弃一些浮华和欲望,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我们会觉得轻松很多。"

个人成就

在徐滔16年的记者生涯中,她曾经五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四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一等奖,并五次荣获北京新闻奖一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97年时年28岁的徐滔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百佳新闻工作者。2002年徐滔获得中国中青年记者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并荣获首都荣誉民警称号。2003年徐滔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2004年徐滔被推选为北京奥运火炬手,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称号,并荣获北京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4年11月,作为全国记者型主持人的代表徐滔走入了中国十大名主持论坛。2005年,徐滔被评选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获五四奖章。2006年,徐滔在北京电视台首届十佳主持人评选中荣获第一名,并被推举为都灵冬奥会火炬手。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荣获中国电视主持人25年25星,并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007年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

进行时

"认识"徐滔,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了,之所以用""将认识引上,是因为那时我认识她,她不认识我。之所以"认识"她,是因为她的栏目被人关注,被人们喜爱,我也不例外。但不知为什么,我和家人在评价徐滔的主持风格时总觉得她并不"轻松",仿佛要把每句话都"送"到你"心里"。

"认识"徐滔,是在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春节特别节目《笑动2007》,她改行演出的《超生游击队》,是我第一次看到"法"外的徐滔,虽然只是个模仿秀的节目,但我当时在笑过之后觉得"法"内"法"外的徐滔"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也许是"法"与警不能分离的缘故吧,所以我们在屏幕上看到更多的是严谨的徐滔。

认识徐滔是在她自己主持的自己的新书《徐滔进行时》的发布会上,比小品还小品的幽默,与于丹近似相声段子的对话使我在欣赏到她"太有才了"之后,看到了"法"外的徐滔。虽说此书是为《法治进行时》十周年而奉献,但里面没有《法治进行时》成长的故事,而是集中了十二个经典案例。虽然大家都关心《法治进行时》十年的成长,我们也在探讨为什么一档"法制"节目能够长盛不衰?!据说徐滔向来低调,但此次她却希望媒体多多宣传她的新书《徐滔进行时》,其目的还是希望唤起大家增强法律意识,同为媒体人的我们自然责无旁贷。但看到书中17位名人个个如雷贯耳,白岩松于丹赵忠祥张国立赵本山崔永元毛阿敏水均益朱军韩红小沈阳等人的联袂推荐,在评价徐滔和她的节目时,17个人居然用了27个《法治进行时》,那么还用我去多说吗。倒是"法"外的徐滔令我刮目相看,她的灵气--永远开放的视角,"霸气"--舍我其谁的精神,"热气"--活力四射的激情,加上"美女"、"宝贝"等口头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化的《法治进行时》,看到了不一样的徐滔,也注定了她的名人效应:徐徐道来,滔滔不绝的《法治进行时》,同时也使我明白了十年的《法治进行时》之所以能够"新鲜如故",是因为有了"法"外的另面徐滔。

认识徐滔是在会后的采访,大多数记者都离去了,剩下为数不多的记者提问,她还是那么认真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在采访结束时站在门口向每一位采访她的记者握手道别,一声姐姐叫得你心和眼睛都热起来。我为有这样的妹妹骄傲。按照徐滔自己的说法,今年是差59岁就100的人,不正好是我的"猴妹"吗?我坚信数猴的人聪明且认真。当年在汽车圈,我认了无数的"猴哥"、"猴姐",一直认到美国;但进入图书圈,我以"猴姐"著称了,小猴妹也认了些,但徐滔这个"猴妹"我认定了。她活泼可爱,让人在喜爱之余又有些心疼,因为她太累了,特别是在读到她在《法治进行时》开播后6年多时间,3年住在办公室,3年住在台附近的简易楼,一到冬天半夜回家就会被楼道的大白菜绊倒而流泪的情景时,不禁为"猴妹"而难受。

认识徐滔也许是巧合,其实图博会上的发布会很多,且重量级的发布会不少,但那天我选择了徐滔,虽然我不追星,但我惜才,喜欢她办事的风格和热情,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猴性"吧:叫真、不惜力。

认识徐滔也许是巧合加缘分,那天在去开会的路上正好听到中央台正在播出四川省高院对成都男子孙伟铭无照醉酒驾车连撞5车后逃逸,造成4死1伤惨剧的二审情况,我和同事还在感慨不懂法造成的悲剧,您能说这只是巧合吗。我之所以让徐滔给我们的读者写一句共勉的话"法治进行时,明天会更好",绝不仅仅只是为我们的读者,而是希望像徐滔一样为法制建设多做一份工作,这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我想,对《徐滔进行时》的宣传不仅是对《法治进行时》十年的回顾,也不光是对徐滔个人法治人生十年的盘点,而是对北京人乃至中国人法制意识的推进,只有当大家的法制观念都能进行时,才是社会进步时,才是悲剧减少时,才是社会和谐时,才是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时。

视频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讲话

徐滔写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