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德宏民族出版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图书原图链接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德宏民族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7月,是中国唯一设在地级城市的民族出版社。作为一家综合出版社[1],德宏民族出版社可以出版汉文、傣文、景颇文、载瓦文、傈僳文等多种文字不同门类的图书。

德宏民族出版社是中国距南亚、东南亚最近的出版社,其出版发行业务不仅面向全国,而且辐射泰国、缅甸越南、印度、老挝等国家。

发展历程

德宏出版社建立于1981年7月,综合性地方出版社。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主管的事业单位,实行地方财政全额拨款包干经营,现有职工54人,具备编辑、印刷、发行一条龙出版四套设施。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以出版本地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为主,用修文、景颇文、载瓦文、傈僳文和汉文五种文种出版各民族读者需求的各类图书。至今已出版了政治、哲学、法律、经济、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工业农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药卫生、综合性图书等十余类图书800多种,500多万册。图书实行多渠道发行,除满足本地读者需求外,发行至全国各地,同时影响到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以及欧美一些国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相应的经济效益,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中国的社会主义[2]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德宏民族出版社是一个以出版傣、景颇、载瓦、傈僳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为主的多文种综合性地方出版社。自1981年7月建社以来,走过了探索运行、艰苦创业,稳步发展、逐步成型的27个春秋。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字图书、民族题材汉文图书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风格和优势,通俗、实用、价廉成了德宏民族图书的“亮点”。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德宏民族出版社正一步步成长、发展、壮大。

1981年7月,在国家、省、州各级的关心支持下,德宏民族出版社正式成立了,成为中国东北吉林延边、西北新疆伊犁两个民族自治州之后创办的第三个不可多得的综合型民族出版社。德宏民族出版社的成立是州委、州政府领导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成果,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范例。从此,德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了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民族文化战车”。

回顾27年的历程,德宏民族出版社全体员工辛勤耕耘过、收获过、辉煌过;但也有过失落、彷徨与等待观望的时日。在发展壮大的27个春秋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全社员工创业十分艰难,发展十分缓慢。全社各族干部职工曾经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危楼和炎热、狭窄的铁皮办公房里坚持了十七、八个春秋;也曾经面临廉价收购或兼并的危机。面对每一次危机和困难,德宏民族出版人始终耕耘着,默默承受着艰苦岁月的锤炼、开拓创新的磨合、机构改革的阵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州委、州政府领导的呵护、扶持下,如今德宏民族出版社又一次迎来了可以在自己的美好田园里继续耕耘劳作、共谋发展壮大的良缘天机,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

展望未来,德宏民族出版人踌躇满志:在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将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以改革为动力、发展为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做到:“稳固根基谋发展,四个积累求发展,深化改革促发展,再创辉煌奔小康”,让德宏民族出版社这朵景颇山乡珍奇的“斑色花”更加馨香四溢;让德宏民族出版社这朵傣家田园特有的“板宝花”更加艳丽多彩……

出版方针编

德宏民族出版社从建社之初就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致力于发展边疆民族文化事业,面向边疆少数民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繁荣。有耕耘,就有收获;有播种,就有秋实硕果。建社至今,共出版有关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教育、医药、卫生及民族问题等各类图书1450多种,约432万册,其中,用傣文、景颇文、傈僳文、载瓦文出版发行少数民族图书140余种,120余万册。为保障少数民族平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德宏各族读者的文化生活。

出版理念

27年来,德宏民族出版社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新闻出版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和“政治家”办出版的理念,牢牢把握出版政治导向的前提下,努力把提高图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探索发展少数民族出版事业,不断加强管理,出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出版管理条例》,认真抓好策划组稿、优化选题,抓好编、印、发每个流程环节的质量,使出版的各类图书在全国、全省图书评比中频频获奖。

社会荣誉

1991年8月,景颇文图书《职责》荣获第三届中国民族文图书文学创作优秀奖;

1993年10月,出版社荣获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园丁奖”;

1999年9月,景颇文图书《悠悠岁月》荣获第四届中国民族图书三等奖;

1995年至2005年,史志年鉴图书总计222种,分别荣获中国地方志优秀图书奖,国家和省级综合特等奖,综合一、二、三等奖;

汉文图书《云南名木古树》、《斑斓之旅--走进德宏》、《七彩云南快乐天堂》、《傣汉成语词典》等图书,分别荣获云南省优秀图书二、三等奖。

此外,《云南少数民族禁忌大观》、《边关巨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傣、景、载瓦文)、《宗教事务》(傣、傈僳文),《瞬间二十载》(载瓦文)等75种图书,荣获云南省书刊印刷“优质产品”奖。

原云南省新闻出版局贺全礼曾总结说:“德宏民族出版社在抓年鉴出版中抓出了特色,成了全省年鉴类图书出版最多、获奖最多的出版社。”除此之外,出版社在图书印刷质量方面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几年来,获省“优质产品”奖33种;获“部优产品”奖28种,《德宏年鉴》等图书荣获中国地方志“优秀图书一、二等奖”共6种;一名编辑荣获国家民族图书评奖三等奖,五名编辑荣获省二、三等奖,六名编辑荣获省“优秀责任编辑奖”,两名编辑荣获省“优秀中青年编辑”称号,两名中共党员分别被中共德宏州委和州委直属机关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关注农村

德宏民族出版社历届领导班子十分关注边疆农村的文化建设,按照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农业实用科技、科普读物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方面读物的出版,用4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科技小常识》、《教你一招》、《禁毒防艾手册》等图书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同时,按中央“三下乡”为“三农”服务的要求,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几年来,共向农村无偿捐赠图书12785册,价值达140723.45元,为边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编辑队伍

人才,是一个事业发展繁荣的基本动力和根本保障。经过27年的发展,德宏民族出版社现拥有一支由七个民族成分组成的编辑队伍,拥有在编在岗人员42人,本地少数民族干部职工35人,占全社干部职工总数的83.3%;离退休干部职工19人,少数民族12人,占离退休人员总数的63.2%。具有本科学历11人、专科8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45.2%;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2人,占职工总数的76.2%,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名,占全社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19%。

视频

德宏民族出版社 相关视频

民族出版社图书配视频
民族出版社60周年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