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忙哥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忙哥剌

忙哥剌[1](Mangγala,约1249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第三子,母察必皇后。

至元九年(1272年)十月,封安西王,赐螭纽金印,以京兆路为属地,驻于六盘山。设置王相府,以商挺李德辉为王相。第二年,册立真金皇太子。忙哥剌进封秦王,再赐兽纽金印。王府两府并置,在长安称为安西路,在六盘称为开成路京兆尹赵炳兴建宫室,冬、夏分驻两地。十四年(1277年),兀剌孩土番火石颜谋反,忙哥剌从六盘率师讨平。改相府铜印为银印,征发四川七千蒙古军、三千新附军隶属于王府,命四川行省右丞汪良臣为安西王相,改李德辉为行省左丞。同年冬天,忙哥剌到漠北平昔里吉之叛。十七年(1280年)冬十一月,忙哥剌去世,罢王相府。忙哥剌王妃派商挺向朝廷请命,子阿难答嗣位。阿难答在元成宗死后,谋夺帝位,被杀,其子月鲁帖木儿

开城安西王简介

若非对历史熟知或有所研究的人,谁能晓得如今看来毫不起眼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在700多年前竟然是西北军事、政治的中心,忽必烈之子安西王忙哥剌在此设王相府,史书谓之“西土重镇焉”,地位曾与元上都相当。

元代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固原城南20公里处六盘山北段东麓的开城镇,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子安西王忙哥剌设在六盘山地区的王相府,也是蒙元政权早期西北军事、政治的中心。自“成吉思汗晚年征西夏,尝置老营,即山避暑”开始,经历蒙哥汗和忽必烈汗的征战、驻守,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即建元后的第二年,“乃是忙哥剌以忽必烈汗爱子开藩于此”,这里即成为安西王忙哥剌在六盘山的府邸。

透过今天裸露的残垣断壁,可以追寻蒙元时期成吉思汗、蒙哥汗和忽必烈三代最高统治者经营的踪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名震寰宇,陨落六盘山;蒙哥汗率军驻跸,出卑可敦病亡六盘山;元政权的创建者忽必烈经营六盘山,为爱子设立开城王府,显现了六盘山北连蒙古草原,南通川蜀的中枢地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与文物价值,被国务院于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的保护面积9.21平方公里,范围东至银平公路西侧,西至妥家山村,南至黑刺沟村,北至罗家山村。2007年,成为中国与中亚5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捆绑申报点。

开城安西王相府的兴废

六盘山地区在蒙古汗国时期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地位。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建元后,他从长期的军事活动中看到了六盘山扼守南北、东西的襟喉要冲地位,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即建元后的第二年,封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驻守开城。因忽必烈与正后察必弘吉剌氏生有三子,长子早亡,次子真金,立为皇太子,所以忙哥剌在皇子中地位特殊,封安西王者,也仅其一支,“至元九年十月封安西王,赐魑纽金印,以京兆路为分地,驻于六盘山,置王相府,以商挺、李德辉为王相”,这是开城设立王相府之始。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册立皇太子,“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兽纽金印”。元朝的印纽等级是很严格的,宗室、驸马等诸王唯视印纽为差别,兽纽金印为一等,螭纽金印为二等,可见安西王在诸王中的地位很高。他一藩二印,两府并立,冬居京兆,夏徙六盘,岁以为常。

开城安西王相府在设立之初,恰逢元朝攻灭南宋的关键时刻,地位较为特殊。节制专事伐宋的东西两川行枢密院,替代陕西四川行省的职能,兼领陕、甘、川等处军政,凡军政大事常决于开城王府,这时开城安西王相府处于兴旺发达之季。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冬十一月,忙哥剌病亡,其妃请以子阿难答嗣位,但世祖以阿难答年幼,未娴教训为由,暂不允袭位。至元十七年 (公元1280年),朝廷罢王相府,并接连设立陕西、四川、甘肃等行中书省,安西开城王相府的辖境大为缩减,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这是开城王相府的转折时期,此后逐步走向衰落。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八月,开城路地震,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王府毁于一旦,朝廷给钞13600锭、粮44100石济之,这次地震给王相府带来了灭顶之灾。但是,阿难答却集聚了大量的财富,控制了四川北部及陕甘宁等西北地区的军政大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成宗去世,因无嗣子,皇后卜鲁罕与大臣阿忽台、伯颜等欲拥立阿难答为帝,事败后,阿难答被擒杀。

阿难答被诛后,其子月鲁帖木儿没有袭封王位。直到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八月,月鲁帖木儿才袭封王位,十二月他以反叛余党之罪名被流放云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被诛杀。秦王按檀不花也流放海南。至此,安西王府名存俱亡,这个蒙元政权早期历史形成的特殊产物完成了其特定的作用,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安西王忙哥剌主政时,在六盘山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屯田活动,致使这里成为元代的重点屯田区。从1278年起至1292年,谴发到此的屯田军超过15000人。成宗继位后,于1296年又下令“自六盘山至黄河立屯田,置军万人”。实际上,参与屯田的人数可能还要多,屯田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解决军粮,但在客观上造成了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迁徙与融合,增加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团结,大量的蒙古人因此定居到了六盘山区,同时推动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安西王与伊斯兰教的发展

元初,以开城王府为主的六盘山区驻扎的探马赤军,成份十分复杂,大多是被征服的中亚各民族,即色目人。据陶宗仪的记载,有30多个民族被称为色目人,如回回、畏兀儿、钦察、康里等。这些被征服的民族宗教信仰比较庞杂,有佛教信仰者,有伊斯兰教信仰者,也有也里克温教(元人对基督教、天主教、景教徒的泛称)信仰者。随着统一进程的逐步完成,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进行屯田。忙哥剌虽然早年信奉佛教——其名忙哥剌一语就取梵文“幸福”之义,其子阿难答亦系梵语“喜庆”之义——但忙哥剌成年后,是否仍信佛教,或已改信回教,虽史籍没有明白记载,但是他的亲信中一定有回教徒,由西安安西王府中出土的阿拉伯数码幻方就是实物证据。据拉施特的《史集》记载,安西王所管辖的河西一带居民大多数为“木速蛮”——木速蛮是元代对伊斯兰教徒的通称。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阿难答承袭第二代安西王主政时,以开城安西王府为基地,身体力行,极力推广宗教信仰,尤其是伊斯兰教得到了迅速传播。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忙哥剌曾把长子阿难答幼时托付给一名伊斯兰教徒篾黑帖儿·哈散·阿黑塔赤抚养,由其妻祖来哈奶大。因此“木速蛮”的信仰在他的心中已经巩固起来,他使大部分蒙古军士改信伊斯兰教,史说他所率士卒有十五万之众,闻从而信教者居其大半。可见阿难答不仅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且也是伊斯兰教的倡导与传播者。阿难答的行为引起了信仰佛教的大臣不满,向皇帝铁木耳告状,铁木耳听后派人前往欲说服其皈依佛教,阿难答不从,遭到拘禁。后来,因他在所辖之地颇得民心,恐引起民怨,铁木耳遂放其归镇。伊斯兰教的盛行,为这个区域回族的形成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阿难答和他率领的信教部队,经年日久,逐渐演变形成了当地的回回民族。

珍贵的出土遗物

随着考古勘探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城安西王府显示出了丰富的考古学文化内涵。早在1963年,在开城遗址中出土了一块元顺帝元统三年(公元1335年)的残损石碑,从碑文内容可知,是为修葺祠庙而立,内容涉及到了元代开城职官设置和官职机构等,是研究元代开城政区建置及官职、兵制等问题的珍贵实物资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城王府遗址中不断发现元代的建筑材料,以琉璃最盛,装饰图案有琉璃滴水龙纹、卷云纹、忍冬纹、草叶纹、云雷纹等,有龙首、龙角等脊饰,颜色以黄、白、绿、棕红等为主,同时还出土了诸多生活用品。依据出土的器物和大量建筑材料标本,表明当时的建筑等级很高,非一般王府建筑。其中,出土的两方买地券,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01年,开城墓地被发掘,该墓地处在开城村南北走向,长约3公里的山梁上,分布着几百座墓葬,这次抢救性地发掘了73座墓葬。通过对出土人骨的鉴定,表明这里是蒙元时期开成地区汉族和蒙古族平民的丛葬地。从出土的器物分析,如铁铧、铁镢等器物和买地券上宋思义、陈子玉等汉人姓名,说明墓葬中当有主要从事农耕的汉人。而另一些器物,如头饰、发簪等饰物,又与内蒙古发现的元代蒙古人墓葬中的同类器物完全相同。因此,当时开城应该是汉族与蒙古族的杂居之地。2003年以来,王府遗址的考古钻探和测绘工作顺利进行,遗址的范围、御苑、王府宫城等建筑已初步探明,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开城安西王府的神秘面纱将被慢慢揭开。

参考资料

  • 忙哥剌 ,历史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