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山茶会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惠山茶会图
圖片來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惠山茶会图明代画家文徵明作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惠山茶會圖》描繪文徵明和几位诗友在无锡惠山品茗。二人在茶亭井边席地而坐,文徵明展卷颂诗,友人在聆听;古松下一茶童备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摆放各种茶具。

《惠山茶會圖》卷卷首是明代書法家蔡羽小楷書寫的序記。按此序記載,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至無錫惠山遊覽,品茗飲茶,吟詩唱和,十分相得,事後便創作了這幅記事性作品。[1] 《惠山茶会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畫作內容

 《惠山茶会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67厘米。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2]

畫作賞析

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3]

名家点评

清代造园师顾文彬《过云楼书画录》:“文衡山《惠山茶会图》,被服古雅,景色研丽,酷似松雪翁手笔,当为吾楼文卷第一。” [4]於此卷拖尾集句題詞二闕,並稱贊到:「秀潤古雅,士氣盎然,假令鬆雪見之,亦當斂手,何況餘子!」確實,此圖堪稱文徵明繼承趙孟頫一路文人青綠山水風格的典範之作。[5]

序記

蔡羽楷書《惠山茶會序》,述及此次雅集之始末。蔡羽認為:吾等悠遊林泉,雖皆尚未有功名以兼濟天下,但卻追求著儒家孔子所說「曾點之樂」。 [6]

蔡羽楷書《惠山茶會序》
圖片來自itw01.com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