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抓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抓周

图片来自taipei-shoes.

抓周,婴幼儿满一周岁的仪式。抓“周”与抓“周”,两种写法皆可以。[1]新生儿满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算盘钱币籍等。

名词释义

抓周、抓周:“抓取周遭物品的仪式”,比较常见的写法则是“抓周”,又称抓啾,试啾、试儿、拿啾,是东亚,如中国、星马、日本韩国的一种小孩啾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在宝宝满周岁当天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抓周”,是父母为了预卜婴儿长大成人之后,从事哪一种行业而举办的有趣习俗。抓周在史学上被视为相当隆重的仪式,随著时代的改变,其重心也渐渐转移为家人相聚、庆祝小孩平平安安长大,至于抓了什么也没那么重要了。

习俗由来

宝宝满一岁的这天在古代叫做“度晬”,同时举行抓周仪式。老一辈的长者常说:“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发牙,十捏周岁独站稳。”抓周仪式,除了监测宝宝的身体发展,也是个小小试验,仪式过程中,也充满浓厚的祝福之意,希望宝宝未来的成长过程都可以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现在也有些会放滑鼠牙刷等现代物品,也有些会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抓周物品样数应是6的倍数,如12或18,取六六大顺的吉祥意思。在台湾习俗中,小孩满一周岁时,必须准备牲礼和红龟来拜祖先,而小孩的外婆家也要送头尾和红龟来祝贺。

古籍依据

魏晋南北朝时已存在,“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任其抓取,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抓周习俗最早相传于南北朝时代就已流行,北齐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就纪录著这一项习俗。当孩子一岁时,帮孩子洗澡的穿上新衣,让他随意抓取事先备好的物品,以此判断孩子日后长大成人,可能从事之工作行业或爱好,所以又称为“试儿”、“试晬”、“拈周”、“试周”、“拿周”、“周晬”等。

  • 北宋《东京梦华录》、南宋《梦梁录》

到了时期,“抓周”已经成为汉族人生礼俗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北宋《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述了东京汴梁地区的“试儿”风俗,南宋《梦梁录》中也记录了当时杭州城内的“抓周”,具体方法与南北朝时期差不多,但摆在孩子面前的物品更丰富了,甚至包括佛道经卷等。

  • 《宋史》曹彬抓了兵器和官印

《宋史》纪录曹彬在抓周时左手拿了武器、右手拿了礼器,过了一会又拿了一个方印,令大家惊异不已。曹彬长大后,果然成为勋业最隆、功冠群雄的“大第一良将”,期间担任节度使、检校太师、枢密使、鲁国公等职。

  • 《红楼梦》贾宝玉抓了脂粉和钗环

《红楼梦》描述贾宝玉在“抓周”时抓取了脂粉和钗环,让他的父亲贾政非常生气,骂他将来必定是酒色之徒。而后文描写成年贾宝玉,果然爱好与女子厮混的人。

抓周

图片来自taipei-shoes

仪式准备

抓周仪式需准备的食材、食物物品清单 红龟粿*2、大腿、大苹果米香芹菜大蒜、三牲四果。 娘家需准备:两套绣有“卍”字的衣服,包含子、子。

准备道具

抓周仪式需准备的道具:虎衣一套(肚兜、帽子、鞋子)、米筛、方型红布1-2条、智慧锣、聪明门。传统习俗认为“老虎”可以避邪保平安,更被人们视为吉祥物、镇煞之宝。因此宝宝抓周穿戴虎衣、帽、虎鞋,用意便是希望藉以吓退邪煞,保其平安成长。

抓周流程

抓周流程很简单,先祭拜祖先,接著进行祝福仪式,把道具物品准备齐全,就可以开始抓周了。 一、先祭拜祖先:和祖先报告有一位宝宝满一岁了,祈求孩子能健康成长。
二、祝福仪式:正式抓周前会进行一段祝福仪式,通常父母会准备红龟粿、大鸡腿、大苹果、米香、葱、芹菜以及大蒜送给宝宝,其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 让宝宝脚踩红龟粿,代表祝福宝宝长寿有福气。
  • 吃大鸡腿,代表宝宝将来有福,不愁吃穿。
  • 吃大苹果,代表此生平平安安。
  • 吃米香,代表口齿留香,得人缘。
  • 吃葱,代表聪明伶俐。
  • 给宝宝抱芹菜,代表将来要勤奋努力。
  • 给宝宝摸大蒜,代表懂得精打细算。

三、开始抓周:抓周时建议用一个米筛或大型盘子,将抓周用品放在里头,宝宝坐进去之后就可以进行抓周,让他任意抓取,用以预测将来命运或会从事的行业。象征职业的道具,数量为6的倍数。准备的物品必须是6的倍数,取六六大顺的吉祥意思,在此列出几项用品做为参考:

  • 字典或词典:代表文学家或科学家,有知识的人才。
  • 书、笔:具有制定意味,代表书法家、文人、文职工作。
  • 画、水彩盒、彩色笔:代表画家艺术家[2]

道具象征意义

抓周道具象征意义,抓周道具数量应是6的倍数,如12样、18样、24样,有六六大顺的吉祥涵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