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抱子甘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抱子甘蓝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gemmifera),別名球芽甘藍,俗稱小洋白菜小圓白菜小捲心菜小椰菜,屬十字花科[1] (Brassicaceae)蕓薹屬(Brassica}甘藍種二年生草本植物,為甘藍種中腋芽能形成小葉球的變種。原產于地中海沿岸,以鮮嫩的小葉球為食用部位,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以來歐洲、北美洲國家的重要蔬菜之一,味道微苦,在台灣有少量種植[2] 。煮過的小洋白菜在西餐中常做配菜。

形态特征

抱子甘蓝形态是茎粗壮,直立,高0.5-1米,茎的全部叶腋有大的柔软叶芽,直径2-3厘米。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倒卵形至圆形,长和宽达3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直径2-2.5厘米;花梗长7-15毫米;果梗粗,直立开展,长2.5-3.5厘米。种子球形,直径1.5-2毫米,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食用及營養

抱子甘蓝以食用植株腋芽中所形成的鲜嫩小叶球为主,小叶球形状珍奇,鲜嫩,味甜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是结球叶菜中最高的。

抱子甘藍的小葉球蛋白質的含量很高,居甘藍類蔬菜之首,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較高。中國于20世紀末開始引進並種植孢子甘藍,使之成為時興的蔬菜[3]

歷史由來

抱子甘蓝最早期種植記載是在古羅馬時代,發源於比利時,後傳至德國

直至十九世紀,抱子甘蓝主要是在歐洲西北部栽培。其後傳至北美,到1920年代,於加州亦有種植。

参考文献

  1. 十字花科的特徵,認識植物
  2. 抱子甘藍種植,360doc,2012-02-08
  3. 抱子甘藍的的健康益處,養生保健網,2014-10-23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