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原图链结 图片来源britannic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英语: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7日),生于波士顿美国诗人和散文作家、文学家、也是新思想运动的提倡者。[1]

早年

爱默生出生于波士顿,他的父亲是威廉·爱默生是一位知名的论派牧师。

1811年,爱默生的父亲过世。

1812年,他被送到了波士顿公立拉丁学校就读。在那里他的少年诗句受到鼓舞,文学才能得到认可。

1817年10月,爱默生进入哈佛大学,以新生代表这个身份让他获得免费住宿。并开始了他的日记,这可能是美国出现的“心灵行军”最杰出的记录。

1821年,哈佛大学神学院毕业。他协助自己的兄弟在母亲的家乡设立一所给年轻女性就读的学校,当他的兄弟前往哥廷根读神学时,爱默生负责主持这所学校。

在一神论社区宣讲

1826年,艾默生被许可在一神论社区宣讲。但由于疾病使他的事业发展缓慢。

1829年,他才被任命为波士顿第二教堂的一神教派牧师。在那里,他开始以传道人的身份赢得名声。

1829年,他与埃伦·路易莎·塔克(Ellen Louisa Tucker)结婚。

1831年2月8日,埃伦·路易莎死于肺结核时,他的悲痛促使他质疑自己的信仰和职业。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爱默生已经开始质疑基督教的学说。从一开始,艾默生自己的讲道就没有传统教义,而是个人对精神用途的探索,表现出理想主义倾向并宣布了他的自立自足教义。的确,他的讲道剥夺了基督教在一切外部或历史上的支持,使它成为个人对普遍道德法的直觉的基础,并且使它成为考验美德的生活。一神论主义对他几乎没有吸引力。

1832年,一次与教会干事关于圣餐服务的管理权争执,及关于公众祈祷的疑虑。使艾默生辞职。

寻求对神更坚定的信念

当爱默生离开教堂时,他寻求的是对神的更坚定的信念,而不是神迹的历史证据所赋予的信念。

他想要自己的启示-即直接和直接地体验上帝。当他离开讲坛时,他前往欧洲。在巴黎,他看到了安托万·洛朗·德·朱西乌(Antoine-Laurent de Jussieu)的自然标本收藏,这些标本按照发展顺序排列,这印证了他对人与人的精神联系的信念。性质。在英格兰,他对塞缪尔·泰勒·科尔里奇威廉·华兹华斯托马斯·卡莱尔进行了难忘的访问。

1833年,他再次回到家,开始写《自然》一书,并确立了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834年,他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市找到了永久的住所,安顿了对他的工作至关重要的那种安静的家庭生活。

论自然耶稣是人不是神

1835年9月,爱默生和其他志趣相投的知识分子创立了“超验俱乐部”。

1836年,艾默生在波士顿匿名出版了一本95页的小书,题为《论自然》(Nature),从而发起了超验主义。找到了解决他的精神疑惑的答案后,他制定了自己的基本哲学,此后他所写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扩展,扩大或他首先在“ 自然”中肯定的观点的修正。

1838年,他获邀回到哈佛大学神学院为毕业典礼致词。他的评论立刻震惊整个新教徒的社会,因为他说明了当耶稣是一个人时,他并不是(当时人们宁愿没有听到这样的言论)。因此,他被谴责是一名无神论|者,并毒害了年轻人的思想,面对著这些批评他并没有作任何回应或辩护。在之后的40年,他没有再被邀请到哈佛大学演讲了,但在1880年代中期,他的立场规范成为一位论派的教义。  

爱默生成了新英格兰美国南部外其他国家著名的讲演者。当他不能如期出席某些演讲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会代替他。爱默生的演讲有许多不同主题,很多他的作品内容都是摘自于他的演讲。

爱默生成为一名独立的文学家。在这十年中,他自己的个人怀疑和困难被其他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地分享。在这十年结束之前,他的个人宣言- 自然, “美国学者”和神学院的演讲 -召集了一个小组,称为超验主义者,他被广泛认可为发言人。

宇宙无处不在的精神

爱默生对宗教的怀疑比他对一神论主义者对奇迹的历史性的保留持反对态度更深。

艾默生认为,在理性主义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其组成的机械因果链中,没有自由意志的地方。这个世界只能通过感官而不是思想和直觉来认识。然而,这却使他们成为环境的受害者,这些人的多馀的精神力量无法真正确定现实。

艾默生从18世纪理性主义的死胡同中重新提出了一种理想主义哲学,他再次断言人类具有超越感官经验和事实的唯物主义世界的能力,并意识到宇宙无处不在的精神和人类自由的潜力。

内在地审视自我,才是最好的上帝

内在地审视自己的自我,自己的灵魂,才是最好的上帝。从这样开悟的自我意识中,反过来将有行动自由和根据一个人的理想和良心的要求改变一个世界的能力。因此,人类的精神更新源于个人的亲密关系他自己对神圣的“超灵”部分的亲身经历,存在于整个创造物和所有生物中并渗透其中,并且只有一个人费劲地寻找它时,这种体验才是可访问的。

艾默生阐述了如何以“理性”(对他来说是对永恒真理的直觉认识)的依赖方式与个人对“理解”的依赖方式完全不同,即对感官数据的普通收集和对材料的逻辑理解世界。艾默生关于自给自足和自力更生的教义自然源于他的观点,即个人只需要对自己的内心深处以寻求精神指导,而这一直是建立教会的职责。

发表《美国学者》

1837年8月31日,在《美国学者》中,爱默生描述了他本人已经成为新解放的知识分子的资源和职责。

该讲述实际上是对哈佛知识分子的挑战,警告不要学步,模仿他人,传统主义和与生活无关的学术。艾默生的“1838年,在哈佛大学神学院演讲是另一个挑战,这次挑战是针对一种毫无生气的基督教传统,尤其是他所知道的一神论。

他否认宗教机构和耶稣的神性,如直接通过道德原则或通过直觉的人的企图遭遇失败神感悟美德。这个讲话疏远了许多人,使他几乎没有机会传教,并导致他多年被哈佛排斥。然而,年轻的门徒加入了非正式的超越俱乐部(成立于1836年),并鼓励他参加活动。

唯心论

爱默生早年拜读法国散文家蒙田的作品,并受到其很大影响。他从这些作品中领悟到个人风格,并开始降低他对神的信任。

他从不读康德的作品,但他却读柯尔律治对德国先验唯心论|的解释。这令爱默生不相信灵魂及上帝。

宣扬个人主义和自力更生

1840年,他帮助《表盘》杂志发行,第一主编玛格丽特·富勒,后来由他本人,从而提供了新的思路超验主义者试图呈现给美国民众。该杂志虽然短暂,但却为学校的年轻成员们提供了一个集会点。从他的连续演讲系列中,他收集了他的论文分为两卷(1841、1844年),这使他享誉国际。

第一册《散文》艾默生巩固德育为他的想法,个人主义和宣扬的道德自力更生,有责任的修身养性,并且需要自我的表达。

第二卷《随笔》显示爱默生将他较早的理想主义适应现实生活的局限。他后来的作品表现出对事物状态的默契,对自我的依赖减少,对社会的更多尊重以及对天才模棱两可和不完整的认识。

他是当时被视为大演说家之一的人,具有相当热忱,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且重视听众。他对废奴主义的直率和不妥协的立场,使得他在之后一谈到相关主题时就会引起人们的反对及嘲弄。他继续发表激进主义的废除黑奴演讲但并不会考虑人们是否喜欢。

他努力试著不加入任何公开的政治运动或团体,并常迫切地要独立自主,这反映了他的个人主义立场。他常常坚持不要拥护者,要成为一个只靠自己的人。晚年时,人们要他算算他的著作数目,他仍然说自己的信念是“无限的个人”。

《自然的方式》

爱默生对他那个时代的美国的诊断,和一般的浪漫主义者、改革家对工业时代的典型诊断没有什么不同,即认为工业和商业使人失去了完整性,而拯救的办法是恢复精神世界的自由。[2]

《自然的方式》这篇演讲可以说是对人和自然的一种赞美。

“让棉花差一些吧,”他甚至说,“人却应该更好一些。”

美国文明之父

正因为人是关键,所以爱默生认为当务之急是去教育受教育者,因为教育者不仅承担著教育公民的责任,而且决定著教育的性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爱默生如此热衷于去剑桥镇以及附近其他小镇作公共演讲,他在那儿的听众基本上是哈佛及其他几所大学的学者、大学生和未来的神职人员,即公民的教育者或“思想著的人”。他对“美国学者”的要求可以归纳如下:研究大自然;博览群书,但切不可做书呆子,那样,“书籍反倒成了有害之物”;做一个行动者;要承担责任,即“鼓舞、提高和指引众人,使他们看到表象之下的事实”。此外,“他应当是自由的——自由而且勇敢……像个男子汉”(《美国学者》)。

1860年代,爱默生在美国的声誉已经确定,因为随著他逐渐适应社会,时间逐渐淡化了他的叛逆的新颖性。他继续进行频繁的演讲。

爱默生的声音和修辞在1834年到美国内战之间的美国巡回演讲中维持了成千上万的信仰。他在他那个时代受欢迎的程度,以及他在美国思想史上受重视的程度,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与他那个新生的国家如此相像。200年后,我们更容易得出这个结论。[3]

被造成康科德圣贤

他是文化中间人,欧洲的美学和哲学潮流通过这个中间人传到了美国,在被称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1835-65)的文学荣耀爆发期间,他率领同胞。作为欧洲浪漫主义美国支流超验主义的主要发言人,艾默生指示了宗教,哲学和伦理运动的方向,首先强调了每个人的精神潜能。

1882年,爱默生去世。之后他被改造成康科德圣贤。葬于麻萨诸塞州康科特郡的斯利培山谷公墓。

2006年5月,也就是爱默生发表了“神学院致辞”168之后年,哈佛大学神学院宣布了UUA(Unitarian Universalist Association)的创立。

爱默生收录在《Collected Essays: First (1841) and Second (1844) Series》的很多散文,都被认为是100本巨著之一。

思想家爱默生格言[4]

不要顺著路的方向走,要到没有路的地方,辟出一条小径。

Do not go where the path may lead, go instead where there is no path and leave a trail.

真正伟大的人物总是谦卑。

A great man is always willing to be little.

不要去走有迹可循的路,去开拓一条新的道路,然后留下足迹吧!

Do not go where the path may lead, go instead where there is no path and leave a trail.

在这个一直想把你改造成别人的世界里,“做自己”是最伟大的成就。

To be yourself in a world that is constantly trying to make you something else is the greatest accomplishment.

尝试做一些你不精通的事,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

Unless you try to do something beyond what you have already mastered, you will never grow.

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

Progress is the activity of today and the assurance of tomorrow.

人生就是不断的尝试,尝试愈多、做得愈好。

All life is an experiment. The more experiments you make the better.

你生气的每一分钟,等于损失了快乐的60秒钟。

For every minute you are angry you lose sixty seconds of happiness.

我们最伟大的荣耀不是从没失败过,而是每次跌倒都能再站起来。

Our greatest glory is not in never failing, but in rising up every time we fail.

总是去做你害怕的事。

Always do what you are afraid to do.

将这句话写在你心里:每一天都是一年里最棒的一天。

Write it on your heart that every day is the best day in the year.

肤浅的人相信运气,坚强的人相信因果

Shallow men believe in luck. Strong men believe in c

代表作

《生命的行为》

《生命的行为》(The Conduct of Life,1860年)揭示了一种发达的人文主义,并充分意识到了人类的局限性。可以将其视为部分供认。

美国主要诗人

《收藏诗歌》(1846年)

《在五月天》(1867年)

这两卷书确立了他作为美国主要诗人的声誉。

家庭

第一任妻子

埃伦·路易莎·塔克(Ellen Louisa Tucker) 1829年,爱默生与路易莎结婚。

1831年2月8日,埃伦·路易莎死于肺结核。

第二任妻子

利迪亚·杰克逊 1835年,结婚。

子女

华都·爱默生

埃伦··爱默生埃伦·是以他前妻的名字命名,这是利迪亚的建议。

伊蒂丝·爱默生

爱德华·爱默生

家族

爱默生是查尔斯·爱默生(Charles Wesley Emerson)家族之一。

1640年,他们的祖先汤玛斯·爱默生移民至麻萨诸塞州的易普威治定居,是这个牧师家庭的先驱。

查尔斯也同样是论派牧师,他以自己的姓氏为名成立了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