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斯文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1]渐渐发展到了小篆[2],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即“ 文” 或“ 人文”, 包括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 也即诗书、礼乐、法度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以及与之相关的既有差等又有调和的社会秩序。“斯”,此,这个。后“ 斯文”连用,也用于指读书人或文人;又衍生出文雅之意,形容一种教养或风度。

引例1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论语·子罕》) (上天如果要消灭周代的礼乐制度,那我也不可能掌握它了。)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指由中华民族所创造或构建,凝练、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这些术语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达之中,诸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这些术语构成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基础和表达方式。

人类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在其语言、文化传统、思想和观念上。面对不同自然条件的挑战,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异。譬如,在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上,热带和温带肯定不同,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峦地区当然有差异,沙漠地带和沿海地区显然有别,牧区和农业区也会有许多迥异之处。这些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的特点逐渐积淀凝结并且通过词语即术语的方式固定下来,就必然影响到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这些术语所表达的民族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反过来又阐释、维护和强化着其赖以出现和发展的特定生产和生活形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