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易北河」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Geobox|河 <!-- *** Name section *** --> | name = Elbe <!-- *** Map section *** --> | map = Elbe Einzugsgebiet.png…”)
 
(removed Category:欧洲跨国河流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Geobox|河
+
[[File: 易北 河1.jpg| 缩略图|易北河 :发源于[[捷克]] [[波兰]] 交接的[[苏 德山 ]] ,向南进入 捷克 ,再流成一个弧形转向 西北 流入[[德国]] ,经[[ 汉堡]] 流入 海,是[[ 中欧]] 地区的主要航运 道。]]
<!-- *** Name section *** --> 
+
'''易北河''' (Elbe )在[[捷克语]]和[[波兰语]]中称为“'''拉贝河'''”(Labe,Łaba),都是由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河流”一词演变来的。易北河发源于[[捷克]]和[[波兰]]交接的[[苏台德山脉]],向南进入捷克,再流成一个弧形转向西北流入[[德国]],经[[汉堡]]流入北海,是[[中欧]]地区的主要航运河道。
| name                        = Elbe
+
==概况==
<!-- *** Map section *** -->
 
| map                        = Elbe Einzugsgebiet.png
 
| map_size                    = 
 
| map_caption                =  易北 河流域及分水岭
 
| map1                        = Elbe tributaries discharge diagram.svg
 
| map1_size                    = 
 
| map1_caption                =  易北河 流域
 
<!-- *** Country etc. *** -->
 
| other_name                  = {{lang-cs|Labe}}
 
| other_name1                = {{lang-de|Elbe}}
 
| other_name2                = [[ 低地德语]]:''Ilv''或''Elv''
 
| country                    =  捷克 共和国
 
| country1                    = 德国
 
| region                      = [[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 、[[帕尔杜比采州]]
 
| region1                    = <br>[[ 希米亚州]]、[[乌斯季州]]
 
| region2                    = <br>[[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尔特]]
 
| region3                    = <br>[[勃 登堡]] 、[[下萨克森]]
 
| region4                    = <br>[[ 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
 
| region5                    = <br>[[汉堡]]、[[石勒 益格-荷尔斯泰因]]
 
| city                        = [[帕尔杜比采]]、[[拉贝河畔乌斯季]]、[[德累斯顿]]
 
| city1                      = [[迈森]]、[[维滕贝格 ]]、[[德绍]]
 
| city2                      = [[马格德堡]]、[[汉堡]]、[[施塔 ]]、[[库克斯港]]
 
<!-- *** Geography *** -->
 
| length                      = 1091
 
| length_imperial            =
 
| watershed                  = 148268
 
| watershed_imperial          =
 
| discharge_location          = 河口
 
| discharge_average          = 711
 
| discharge_average_imperial  =
 
| discharge_max_month        = 四月
 
| discharge_max              = 1232
 
| discharge_max_imperial      =
 
| discharge_min_month        = 九月
 
| discharge_min              = 493
 
| discharge_min_imperial      =
 
| discharge1_location        = [[杰钦]]
 
| discharge1_average          = 303
 
| discharge1_average_imperial =
 
<!-- *** Source *** -->
 
| source_name                = Bílé Labe
 
| source_location            = [[克尔科诺谢 山]]
 
| source_region              =
 
| source_country              = [[ 捷克 共和国]]
 
| source_country1            =
 
| source_elevation            = 1386
 
| source_elevation_imperial  =
 
| source_lat_d                = 50
 
| source_lat_m                = 46
 
| source_lat_s                = 32.59
 
| source_lat_NS              = N
 
| source_long_d              = 15
 
| source_long_m              = 32
 
| source_long_s              = 10.14
 
| source_long_EW              = E
 
<!-- *** Mouth *** -->
 
| mouth_name                  = [[北海 (大 西 洋)| 海]]
 
| mouth_location              =
 
| mouth_country              = [[德国]]
 
| mouth_region                =
 
| mouth_country1              =
 
| mouth_elevation            = 0
 
| mouth_elevation_imperial    =
 
| mouth_lat_d                = 53
 
| mouth_lat_m                = 55
 
| mouth_lat_s                = 20
 
| mouth_lat_NS                = N
 
| mouth_long_d                = 8
 
| mouth_long_m                = 43
 
| mouth_long_s                = 20
 
| mouth_long_EW              = E
 
<!-- *** Tributaries *** -->
 
| tributary_left              = [[ 伏尔塔瓦河]] 、[[奥赫热河]]、[[穆尔德河]]、[[萨勒河]]、[[奥赫热河 (易 河支流)|奥赫热河]]
 
| tributary_left1            = [[ 伊尔默瑙河]] 、[[埃斯特 河]] 、[[吕和河]]、Schwinge、[[奥斯特河]]、[[梅德姆河]]
 
| tributary_right            = [[伊泽拉河]]、[[黑埃尔斯特河]]
 
| tributary_right1            = [[哈弗尔河]]、[[埃尔德河]]、[[比勒河]]、[[阿尔斯特河]]
 
<!-- *** Image *** --->
 
| image                      = Labe_udoli.jpg
 
| image_size                  =
 
| image_caption              = 捷克共和国[[杰钦]]境内的易北河(拉贝河)
 
}}
 
'''易北河''' ({{lang-de|Elbe}} )在[[捷克语]]和[[波兰语]]中称为“'''拉贝河'''”(Labe,Łaba),都是由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河流”一词演变来的。易北河发源于[[捷克]]和[[波兰]]交接的[[苏台德山脉]],向南进入捷克,再流成一个弧形转向西北流入[[德国]],经[[汉堡]]流入北海,是[[中欧]]地区的主要航运河道。
 
 
 
 易北河从河源到德国的[[德累斯顿]]为上游,在山地中河流湍急,由许多小支流汇合而成,在接近德捷边境时河宽达140米,然后穿越一个狭窄的峡谷进入德国的平原地区。河宽达430米,到了汉堡以下为下游,河流宽达14.5公里,海轮可以经过宽阔的河道航行109公里直接到达汉堡,通过中德运河向西到达[[鲁尔区|鲁尔工业区]],向东到达[[柏林]]。700吨的货轮可以上溯到捷克,较小的船可以经由其支流到达[[布拉格]]。
 
 易北河从河源到德国的[[德累斯顿]]为上游,在山地中河流湍急,由许多小支流汇合而成,在接近德捷边境时河宽达140米,然后穿越一个狭窄的峡谷进入德国的平原地区。河宽达430米,到了汉堡以下为下游,河流宽达14.5公里,海轮可以经过宽阔的河道航行109公里直接到达汉堡,通过中德运河向西到达[[鲁尔区|鲁尔工业区]],向东到达[[柏林]]。700吨的货轮可以上溯到捷克,较小的船可以经由其支流到达[[布拉格]]。
  
 
 易北河的年平均流量变化较大,1926年到1965年期间,最大流量达3617秒立方米,最小只有145秒立方米,因此给航运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下游水位低,海潮可以直接到达汉堡,当有风暴时,洪水可以淹没汉堡部分市区。易北河的沿岸分布着许多[[欧洲]]重要的城市。
 
 易北河的年平均流量变化较大,1926年到1965年期间,最大流量达3617秒立方米,最小只有145秒立方米,因此给航运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下游水位低,海潮可以直接到达汉堡,当有风暴时,洪水可以淹没汉堡部分市区。易北河的沿岸分布着许多[[欧洲]]重要的城市。
  
 古[[罗马]]帝国称易北河为“阿尔比斯河”(Albis),他们试图征服易北河流域但没有成功。中世纪早期时易北河是[[查理曼帝国]]跟之后的[[东法兰克王国]]的东部边界直到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的[[萨克森王朝]]的[[奥托大帝]][[征服]]现在的[[布兰登堡]]附近的[[斯拉夫人]]([[索布人]])以后才把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边界从原来的易北河推进到现今的德国波兰边界[[奥得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线[[苏联]]军队包围柏林后在易北河和西线美英联军会师。
+
 古[[罗马]]帝国称易北河为“阿尔比斯河”(Albis),他们试图征服易北河流域但没有成功。中世纪早期时易北河是[[查理曼帝国]]跟之后的[[东法兰克王国]]的东部边界直到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的[[萨克森王朝]]的[[奥托大帝]][[征服]]现在的[[布兰登堡]]附近的[[斯拉夫人]]([[索布人]])以后才把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边界从原来的易北河推进到现今的德国波兰边界[[奥得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线[[苏联]]军队包围柏林后在易北河和西线美英联军会师 。<ref>[http://www.mafengwo.cn/poi/6521234.html 易北河  .蚂蜂窝[引用日期2016-03-12]]</ref>
 +
==水文特征==
 +
易北河是汇集距捷克和波兰边境克尔科诺谢山中许多源头小溪而形成的。它在捷克境内流向南而转向西,形成约362公里长的宽弧,在梅尔尼克与伏尔塔瓦河汇合,又在下方29公里处与奥赫热河合流。然后它奔向西北,切穿风景如画的易北河岩山而在6公里长的峡谷中进入德国。在德累斯顿和马格德堡之间,易北河接纳了许多长的支流,除黑鹊河外,皆为左岸溪流。它们是穆尔德河、萨勒河及萨勒河支流如白鹊河、温斯特鲁特河和伊尔姆河。这些左岸支流起源于奥雷山脉或图林根林山,形成了易北河中游的流域盆地。在马格德堡以下,易北河接纳的支流大多来自右岸,其中多数发源于梅克伦堡高地
  
== 照片 ==
+
 易北河 在德累斯顿下方40公里的里萨进入北德平原;到里萨之后它蜿蜒于宽广的泛滥平原中。从一开始远至其与穆尔德河汇流之处都有筑堤。在威登堡和德绍之间的谷底变窄,宽约8公里;在北和南皆有丘陵地带升起。从德绍至马格德堡泛滥平原变宽,由此至海已连绵不断地建起堰堤。从马格 堡以下至其与哈弗尔河合流处,再从其与哈弗尔河合流处向下, 易北河 沿东南-西北方向流去;泛滥平原变宽,并有岔河和回水,岔河和回 的侧面常堆有矮小的沙丘。自劳恩堡开始有些已被开垦的盐碱滩。在汉堡上方泛滥平原宽13公里,而在什列斯威-好斯敦沙丘与吕讷堡灌丛区之间泛滥平原却 窄为6.5公里。
<gallery>
+
[[File: 易北河2.jpg| 缩略图| | 易北河流域及支流。]]
File:Elbe enters Germany at-Schmilka.JPG| 易北河 穿越 捷边境
 
File:Uhlenhorst1und2.jpg| 易北河水
 
File:Rathen LC0154.jpg|
 
File:Koenigstein Saxony pic01 2007 04 22.jpg|
 
File:Elbholz.jpg|
 
File:Elbe Doemitz.jpg|
 
File:Elbfall.jpg|
 
</gallery>
 
  
== 相 连结 ==
+
易北河河口湾本身从汉堡延至库克斯港,长约88.5公里。大多为淤泥滩和沙滩。主河道已疏浚过并设有浮标。高潮时,河槽深约16米,南岸和左岸低矮而有沼泽,河中有沙滩;右岸虽也有沼泽,但有筑堤,经过排水,土地已深耕细耨。汉堡过去是阿尔斯特河岸沼泽地上方低矮的沙丘,它已从其上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港口城市。它的现代化港口设施已扩张到易北河低洼的南岸。易北河水的流量随流域盆地中降水量和冰雪融解量的不同而大有差异。在德累斯顿,平均流速为每秒317立方米;在河口上方约225公里的新达尔肖平均流速为每秒699立方米。虽然易北河上游在捷克和德国的盖斯特哈赫特都建有水坝,在伏尔塔瓦河和萨勒河(在图林根林山中)都建有大水坝;但是它们都不足以控制易北河水位的高低变化。易北河下游,自河口上溯远至汉堡上方的盖斯特哈赫特,是有潮水涨落的,河水常定期倒灌。汉堡平均潮高约2米,在暴风雨期间,潮水可能上涨得更高。
 +
==主要支流==
 +
易北河左岸伏尔塔瓦河(Vltava)、奥赫热河(Ohre)、穆尔德河(Mulde)和萨勒河(Saale)等支流,右岸有伊塞河(Iser)、施瓦策埃尔斯特河(黑鹊河,Schwarze Elster)、哈弗尔河(Havel)和阿尔斯特河(Alster)等支流。
 +
伏尔塔瓦河是易北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德国与捷克交界处的舒马瓦山脉东南坡,河流先向东南方向流,然后转向北流,先后接纳卢日尼采(Luznice)河和贝龙卡(Berounka)河等支流,流经布拉格,最后在梅耳尼克附近从左岸注入拉贝河。全长430km,流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5立方米/秒,径流量45.7亿立方米。
 +
 
 +
哈弗尔河是易北河右岸最大支流,上游名叫施普雷(Spree)河,发源于波兰-捷克-德国三国交界附近的齐陶附近,河流先向北流,在德波边境的法兰克福以西20km处转向西流,经柏林,在柏林以西15km流入哈弗尔湖后才称哈弗尔河。出湖后继续向西流,至勃兰登堡以后转向北流,在哈弗尔贝格附近注入易北河。河流全长550km,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8.4亿立方米。
 +
 
 +
  易北河中下游流经德国东北部平原洼地,水流缓慢,落差较小,不适合建高坝大库,其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捷克境内的拉贝河及支流伏尔塔瓦河上。在这两条河上兴建的坝高超过20m的大坝有7座,多为重力坝,其中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的水库、装机容量超过10万kW的水电站均在伏尔塔瓦河上,而在拉贝河上的水库则较小,库容都不到1亿立方米。
 +
==沿岸经济==
 +
通过易北河及其所连接的航运水道,船只可从汉堡驶往柏林,德国东部的中段和南段,以及捷克共和国。沿在马德堡下方不远的中部运河、向西行驶约322公里(200哩)可通达多特蒙德-埃姆运河,重达1,000吨的拖船可驶往德国工业城市奥斯纳布吕克(Osnabruck)、汉诺威、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希尔德斯海姆(Hildesheim)、派讷(Peine)、沃尔夫斯堡(Wolfsburg),还可与威悉河和莱茵河 相连 接。易北-哈弗尔运河可从马德堡载货向东驶往柏林周围的航道,还可继续前进远至波兰。基尔运河(Kiel Canal)从易北河口通向波罗的海,易北-吕贝克运河从劳恩堡出发,也可通达波罗的海。另一运河可连接易北河下游和威悉河岸的不来梅港。易北河本身通过伏尔塔瓦河可运载1,000吨拖船远至布拉格。在德国东部,易北河可为马德堡、舍内贝克(Schonebeck)、阿肯(Aken)、德绍、托尔高(Torgau)、里萨、德勒斯登诸河港运输烟煤、褐煤、焦煤、金属、钾碱、粮食、布匹等。虽然汉堡位於易北河口上方很远,但它是欧洲最大的海港之一。汉堡穿越易北河的6条线路的地下铁路隧道和多车道的地下公路隧道,都是横贯欧洲的货运交通中的重要环节。
 +
 
 +
在欧洲中部。上游拉贝河源出波、捷边境苏台德山,曲折流经捷克西北部;中、下游斜贯波德平原西部,在德国北部注入北海。全长1,165公里,流域面积14.4万平方公里。重要支流有哈弗尔河和萨勒河。有运河分别与奥得、威悉等河相通。入海处形成2.5-15公里的河口湾,海轮上溯可达汉堡。 冰期1-3个月。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710立方米/秒。航运作用重要,从河口至科林通航940公里,皮尔纳(德国)以下可通行千吨以上轮船。重要河港有德累斯顿、马格德堡等。
 +
==历史事件==
 +
易北河会师
 +
 
 +
1945年4月25日,一支美军侦察队与一队苏军在易北河边的托尔高不期而遇,这就是二战中著名的易北河会师。东西两线并肩作战的两支盟军终于实现了历史性握手,将负隅顽抗的纳粹德国拦腰截为两段。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通过照片迅速传遍整个世界,成为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出现胜利曙光,希特勒政权即将灭亡的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之一。
 +
 
 +
1945年3月,美英等国盟军强渡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挺进。4月,美军在取得鲁尔战役胜利后,以每天50—80公里的速度于11日进抵易北河畔。18日,美军第9集团军占领易北河畔的马格德堡。19日,英第2集团军进抵易北河畔的劳恩堡,美第1集团军占领莱比锡。与此同时,东线的苏军于4月16日从奥得河边向西面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实施攻占柏林的战役。4月25日,美第1集团军第69师的一部在柏林南部120公里处易北河畔的托尔高地区与苏军会师。美苏双方商定,两军沿易北河及其支流穆尔德河一线会合。易北河会师,把德军截成南北两段,反法西斯德国的东、西两条战线从此联接。为庆祝盟军易北河会师,斯大林命令莫斯科鸣放礼炮,并发表《告红军和盟军书》,向红军和盟军致敬。<ref>[http://news.163.com/15/0508/05/AP2OD6R000014AEF.html 易北河会师  .网易[引用日期2016-03-12]]</ref>
 +
=== 相关链接 ===
 
* [[德累斯顿易北河谷]]
 
* [[德累斯顿易北河谷]]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ommons|Elbe}}
+
[[Category:740 歐 史地總論]]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 跨国河流|E]]
 
[[Category:德国河流|E]]
 
[[Category:捷克河流|E]]
 

於 2020年7月3日 (五) 10:27 的最新修訂

易北河:發源於捷克波蘭交接的蘇台德山脈,向南進入捷克,再流成一個弧形轉向西北流入德國,經漢堡流入北海,是中歐地區的主要航運河道。

易北河(Elbe)在捷克語波蘭語中稱為「拉貝河」(Labe,Łaba),都是由古斯堪的納維亞語的「河流」一詞演變來的。易北河發源於捷克波蘭交接的蘇台德山脈,向南進入捷克,再流成一個弧形轉向西北流入德國,經漢堡流入北海,是中歐地區的主要航運河道。

概況

易北河從河源到德國的德累斯頓為上游,在山地中河流湍急,由許多小支流匯合而成,在接近德捷邊境時河寬達140米,然後穿越一個狹窄的峽谷進入德國的平原地區。河寬達430米,到了漢堡以下為下游,河流寬達14.5公里,海輪可以經過寬闊的河道航行109公里直接到達漢堡,通過中德運河向西到達魯爾工業區,向東到達柏林。700噸的貨輪可以上溯到捷克,較小的船可以經由其支流到達布拉格

易北河的年平均流量變化較大,1926年到1965年期間,最大流量達3617秒立方米,最小只有145秒立方米,因此給航運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由於下游水位低,海潮可以直接到達漢堡,當有風暴時,洪水可以淹沒漢堡部分市區。易北河的沿岸分布着許多歐洲重要的城市。

羅馬帝國稱易北河為「阿爾比斯河」(Albis),他們試圖征服易北河流域但沒有成功。中世紀早期時易北河是查理曼帝國跟之後的東法蘭克王國的東部邊界直到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王朝奧托大帝征服現在的布蘭登堡附近的斯拉夫人索布人)以後才把神聖羅馬帝國的東部邊界從原來的易北河推進到現今的德國波蘭邊界奧得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東線蘇聯軍隊包圍柏林後在易北河和西線美英聯軍會師。[1]

水文特徵

易北河是匯集距捷克和波蘭邊境克爾科諾謝山中許多源頭小溪而形成的。它在捷克境內流向南而轉向西,形成約362公里長的寬弧,在梅爾尼克與伏爾塔瓦河匯合,又在下方29公里處與奧赫熱河合流。然後它奔向西北,切穿風景如畫的易北河岩山而在6公里長的峽谷中進入德國。在德累斯頓和馬格德堡之間,易北河接納了許多長的支流,除黑鵲河外,皆為左岸溪流。它們是穆爾德河、薩勒河及薩勒河支流如白鵲河、溫斯特魯特河和伊爾姆河。這些左岸支流起源於奧雷山脈或圖林根林山,形成了易北河中游的流域盆地。在馬格德堡以下,易北河接納的支流大多來自右岸,其中多數發源於梅克倫堡高地。

易北河在德累斯頓下方40公里的里薩進入北德平原;到里薩之後它蜿蜒於寬廣的泛濫平原中。從一開始遠至其與穆爾德河匯流之處都有築堤。在威登堡和德紹之間的谷底變窄,寬約8公里;在北和南皆有丘陵地帶升起。從德紹至馬格德堡泛濫平原變寬,由此至海已連綿不斷地建起堰堤。從馬格德堡以下至其與哈弗爾河合流處,再從其與哈弗爾河合流處向下,易北河沿東南-西北方向流去;泛濫平原變寬,並有岔河和回水,岔河和回水的側面常堆有矮小的沙丘。自勞恩堡開始有些已被開墾的鹽鹼灘。在漢堡上方泛濫平原寬13公里,而在什列斯威-好斯敦沙丘與呂訥堡灌叢區之間泛濫平原卻變窄為6.5公里。

易北河流域及支流。

易北河河口灣本身從漢堡延至庫克斯港,長約88.5公里。大多為淤泥灘和沙灘。主河道已疏浚過並設有浮標。高潮時,河槽深約16米,南岸和左岸低矮而有沼澤,河中有沙灘;右岸雖也有沼澤,但有築堤,經過排水,土地已深耕細耨。漢堡過去是阿爾斯特河岸沼澤地上方低矮的沙丘,它已從其上發展成一個巨大的港口城市。它的現代化港口設施已擴張到易北河低洼的南岸。易北河水的流量隨流域盆地中降水量和冰雪融解量的不同而大有差異。在德累斯頓,平均流速為每秒317立方米;在河口上方約225公里的新達爾肖平均流速為每秒699立方米。雖然易北河上游在捷克和德國的蓋斯特哈赫特都建有水壩,在伏爾塔瓦河和薩勒河(在圖林根林山中)都建有大水壩;但是它們都不足以控制易北河水位的高低變化。易北河下游,自河口上溯遠至漢堡上方的蓋斯特哈赫特,是有潮水漲落的,河水常定期倒灌。漢堡平均潮高約2米,在暴風雨期間,潮水可能上漲得更高。

主要支流

易北河左岸伏爾塔瓦河(Vltava)、奧赫熱河(Ohre)、穆爾德河(Mulde)和薩勒河(Saale)等支流,右岸有伊塞河(Iser)、施瓦策埃爾斯特河(黑鵲河,Schwarze Elster)、哈弗爾河(Havel)和阿爾斯特河(Alster)等支流。 伏爾塔瓦河是易北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德國與捷克交界處的舒馬瓦山脈東南坡,河流先向東南方向流,然後轉向北流,先後接納盧日尼采(Luznice)河和貝龍卡(Berounka)河等支流,流經布拉格,最後在梅耳尼克附近從左岸注入拉貝河。全長430km,流域面積2.8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5立方米/秒,徑流量45.7億立方米。

哈弗爾河是易北河右岸最大支流,上游名叫施普雷(Spree)河,發源于波蘭-捷克-德國三國交界附近的齊陶附近,河流先向北流,在德波邊境的法蘭克福以西20km處轉向西流,經柏林,在柏林以西15km流入哈弗爾湖後才稱哈弗爾河。出湖後繼續向西流,至勃蘭登堡以後轉向北流,在哈弗爾貝格附近注入易北河。河流全長550km,流域面積2.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8.4億立方米。

易北河中下游流經德國東北部平原窪地,水流緩慢,落差較小,不適合建高壩大庫,其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捷克境內的拉貝河及支流伏爾塔瓦河上。在這兩條河上興建的壩高超過20m的大壩有7座,多為重力壩,其中庫容超過1億立方米的水庫、裝機容量超過10萬kW的水電站均在伏爾塔瓦河上,而在拉貝河上的水庫則較小,庫容都不到1億立方米。

沿岸經濟

通過易北河及其所連接的航運水道,船隻可從漢堡駛往柏林,德國東部的中段和南段,以及捷克共和國。沿在馬德堡下方不遠的中部運河、向西行駛約322公里(200哩)可通達多特蒙德-埃姆運河,重達1,000噸的拖船可駛往德國工業城市奧斯納布呂克(Osnabruck)、漢諾威、薩爾茨吉特(Salzgitter)、希爾德斯海姆(Hildesheim)、派訥(Peine)、沃爾夫斯堡(Wolfsburg),還可與威悉河和萊茵河相連接。易北-哈弗爾運河可從馬德堡載貨向東駛往柏林周圍的航道,還可繼續前進遠至波蘭。基爾運河(Kiel Canal)從易北河口通向波羅的海,易北-呂貝克運河從勞恩堡出發,也可通達波羅的海。另一運河可連接易北河下游和威悉河岸的不來梅港。易北河本身通過伏爾塔瓦河可運載1,000噸拖船遠至布拉格。在德國東部,易北河可為馬德堡、舍內貝克(Schonebeck)、阿肯(Aken)、德紹、托爾高(Torgau)、里薩、德勒斯登諸河港運輸煙煤、褐煤、焦煤、金屬、鉀鹼、糧食、布匹等。雖然漢堡位於易北河口上方很遠,但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之一。漢堡穿越易北河的6條線路的地下鐵路隧道和多車道的地下公路隧道,都是橫貫歐洲的貨運交通中的重要環節。

在歐洲中部。上游拉貝河源出波、捷邊境蘇台德山,曲折流經捷克西北部;中、下游斜貫波德平原西部,在德國北部注入北海。全長1,165公里,流域面積14.4萬平方公里。重要支流有哈弗爾河和薩勒河。有運河分別與奧得、威悉等河相通。入海處形成2.5-15公里的河口灣,海輪上溯可達漢堡。結冰期1-3個月。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710立方米/秒。航運作用重要,從河口至科林通航940公里,皮爾納(德國)以下可通行千噸以上輪船。重要河港有德累斯頓、馬格德堡等。

歷史事件

易北河會師

1945年4月25日,一支美軍偵察隊與一隊蘇軍在易北河邊的托爾高不期而遇,這就是二戰中著名的易北河會師。東西兩線並肩作戰的兩支盟軍終於實現了歷史性握手,將負隅頑抗的納粹德國攔腰截為兩段。這激動人心的一幕通過照片迅速傳遍整個世界,成為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出現勝利曙光,希特勒政權即將滅亡的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之一。

1945年3月,美英等國盟軍強渡萊茵河,向德國腹地挺進。4月,美軍在取得魯爾戰役勝利後,以每天50—80公里的速度於11日進抵易北河畔。18日,美軍第9集團軍占領易北河畔的馬格德堡。19日,英第2集團軍進抵易北河畔的勞恩堡,美第1集團軍占領萊比錫。與此同時,東線的蘇軍於4月16日從奧得河邊向西面發動強大的攻勢,開始實施攻占柏林的戰役。4月25日,美第1集團軍第69師的一部在柏林南部120公里處易北河畔的托爾高地區與蘇軍會師。美蘇雙方商定,兩軍沿易北河及其支流穆爾德河一線會合。易北河會師,把德軍截成南北兩段,反法西斯德國的東、西兩條戰線從此聯接。為慶祝盟軍易北河會師,斯大林命令莫斯科鳴放禮炮,並發表《告紅軍和盟軍書》,向紅軍和盟軍致敬。[2]

相關鏈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