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易北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易北河:发源于捷克波兰交接的苏台德山脉,向南进入捷克,再流成一个弧形转向西北流入德国,经汉堡流入北海,是中欧地区的主要航运河道。

易北河(Elbe)在捷克语波兰语中称为“拉贝河”(Labe,Łaba),都是由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河流”一词演变来的。易北河发源于捷克波兰交接的苏台德山脉,向南进入捷克,再流成一个弧形转向西北流入德国,经汉堡流入北海,是中欧地区的主要航运河道。

概况

易北河从河源到德国的德累斯顿为上游,在山地中河流湍急,由许多小支流汇合而成,在接近德捷边境时河宽达140米,然后穿越一个狭窄的峡谷进入德国的平原地区。河宽达430米,到了汉堡以下为下游,河流宽达14.5公里,海轮可以经过宽阔的河道航行109公里直接到达汉堡,通过中德运河向西到达鲁尔工业区,向东到达柏林。700吨的货轮可以上溯到捷克,较小的船可以经由其支流到达布拉格

易北河的年平均流量变化较大,1926年到1965年期间,最大流量达3617秒立方米,最小只有145秒立方米,因此给航运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由于下游水位低,海潮可以直接到达汉堡,当有风暴时,洪水可以淹没汉堡部分市区。易北河的沿岸分布着许多欧洲重要的城市。

罗马帝国称易北河为“阿尔比斯河”(Albis),他们试图征服易北河流域但没有成功。中世纪早期时易北河是查理曼帝国跟之后的东法兰克王国的东部边界直到建立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王朝奥托大帝征服现在的布兰登堡附近的斯拉夫人索布人)以后才把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边界从原来的易北河推进到现今的德国波兰边界奥得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线苏联军队包围柏林后在易北河和西线美英联军会师。[1]

水文特征

易北河是汇集距捷克和波兰边境克尔科诺谢山中许多源头小溪而形成的。它在捷克境内流向南而转向西,形成约362公里长的宽弧,在梅尔尼克与伏尔塔瓦河汇合,又在下方29公里处与奥赫热河合流。然后它奔向西北,切穿风景如画的易北河岩山而在6公里长的峡谷中进入德国。在德累斯顿和马格德堡之间,易北河接纳了许多长的支流,除黑鹊河外,皆为左岸溪流。它们是穆尔德河、萨勒河及萨勒河支流如白鹊河、温斯特鲁特河和伊尔姆河。这些左岸支流起源于奥雷山脉或图林根林山,形成了易北河中游的流域盆地。在马格德堡以下,易北河接纳的支流大多来自右岸,其中多数发源于梅克伦堡高地。

易北河在德累斯顿下方40公里的里萨进入北德平原;到里萨之后它蜿蜒于宽广的泛滥平原中。从一开始远至其与穆尔德河汇流之处都有筑堤。在威登堡和德绍之间的谷底变窄,宽约8公里;在北和南皆有丘陵地带升起。从德绍至马格德堡泛滥平原变宽,由此至海已连绵不断地建起堰堤。从马格德堡以下至其与哈弗尔河合流处,再从其与哈弗尔河合流处向下,易北河沿东南-西北方向流去;泛滥平原变宽,并有岔河和回水,岔河和回水的侧面常堆有矮小的沙丘。自劳恩堡开始有些已被开垦的盐碱滩。在汉堡上方泛滥平原宽13公里,而在什列斯威-好斯敦沙丘与吕讷堡灌丛区之间泛滥平原却变窄为6.5公里。

易北河流域及支流。

易北河河口湾本身从汉堡延至库克斯港,长约88.5公里。大多为淤泥滩和沙滩。主河道已疏浚过并设有浮标。高潮时,河槽深约16米,南岸和左岸低矮而有沼泽,河中有沙滩;右岸虽也有沼泽,但有筑堤,经过排水,土地已深耕细耨。汉堡过去是阿尔斯特河岸沼泽地上方低矮的沙丘,它已从其上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港口城市。它的现代化港口设施已扩张到易北河低洼的南岸。易北河水的流量随流域盆地中降水量和冰雪融解量的不同而大有差异。在德累斯顿,平均流速为每秒317立方米;在河口上方约225公里的新达尔肖平均流速为每秒699立方米。虽然易北河上游在捷克和德国的盖斯特哈赫特都建有水坝,在伏尔塔瓦河和萨勒河(在图林根林山中)都建有大水坝;但是它们都不足以控制易北河水位的高低变化。易北河下游,自河口上溯远至汉堡上方的盖斯特哈赫特,是有潮水涨落的,河水常定期倒灌。汉堡平均潮高约2米,在暴风雨期间,潮水可能上涨得更高。

主要支流

易北河左岸伏尔塔瓦河(Vltava)、奥赫热河(Ohre)、穆尔德河(Mulde)和萨勒河(Saale)等支流,右岸有伊塞河(Iser)、施瓦策埃尔斯特河(黑鹊河,Schwarze Elster)、哈弗尔河(Havel)和阿尔斯特河(Alster)等支流。 伏尔塔瓦河是易北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德国与捷克交界处的舒马瓦山脉东南坡,河流先向东南方向流,然后转向北流,先后接纳卢日尼采(Luznice)河和贝龙卡(Berounka)河等支流,流经布拉格,最后在梅耳尼克附近从左岸注入拉贝河。全长430km,流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5立方米/秒,径流量45.7亿立方米。

哈弗尔河是易北河右岸最大支流,上游名叫施普雷(Spree)河,发源于波兰-捷克-德国三国交界附近的齐陶附近,河流先向北流,在德波边境的法兰克福以西20km处转向西流,经柏林,在柏林以西15km流入哈弗尔湖后才称哈弗尔河。出湖后继续向西流,至勃兰登堡以后转向北流,在哈弗尔贝格附近注入易北河。河流全长550km,流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8.4亿立方米。

易北河中下游流经德国东北部平原洼地,水流缓慢,落差较小,不适合建高坝大库,其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捷克境内的拉贝河及支流伏尔塔瓦河上。在这两条河上兴建的坝高超过20m的大坝有7座,多为重力坝,其中库容超过1亿立方米的水库、装机容量超过10万kW的水电站均在伏尔塔瓦河上,而在拉贝河上的水库则较小,库容都不到1亿立方米。

沿岸经济

通过易北河及其所连接的航运水道,船只可从汉堡驶往柏林,德国东部的中段和南段,以及捷克共和国。沿在马德堡下方不远的中部运河、向西行驶约322公里(200哩)可通达多特蒙德-埃姆运河,重达1,000吨的拖船可驶往德国工业城市奥斯纳布吕克(Osnabruck)、汉诺威、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希尔德斯海姆(Hildesheim)、派讷(Peine)、沃尔夫斯堡(Wolfsburg),还可与威悉河和莱茵河相连接。易北-哈弗尔运河可从马德堡载货向东驶往柏林周围的航道,还可继续前进远至波兰。基尔运河(Kiel Canal)从易北河口通向波罗的海,易北-吕贝克运河从劳恩堡出发,也可通达波罗的海。另一运河可连接易北河下游和威悉河岸的不来梅港。易北河本身通过伏尔塔瓦河可运载1,000吨拖船远至布拉格。在德国东部,易北河可为马德堡、舍内贝克(Schonebeck)、阿肯(Aken)、德绍、托尔高(Torgau)、里萨、德勒斯登诸河港运输烟煤、褐煤、焦煤、金属、钾碱、粮食、布匹等。虽然汉堡位于易北河口上方很远,但它是欧洲最大的海港之一。汉堡穿越易北河的6条线路的地下铁路隧道和多车道的地下公路隧道,都是横贯欧洲的货运交通中的重要环节。

在欧洲中部。上游拉贝河源出波、捷边境苏台德山,曲折流经捷克西北部;中、下游斜贯波德平原西部,在德国北部注入北海。全长1,165公里,流域面积14.4万平方公里。重要支流有哈弗尔河和萨勒河。有运河分别与奥得、威悉等河相通。入海处形成2.5-15公里的河口湾,海轮上溯可达汉堡。结冰期1-3个月。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710立方米/秒。航运作用重要,从河口至科林通航940公里,皮尔纳(德国)以下可通行千吨以上轮船。重要河港有德累斯顿、马格德堡等。

历史事件

易北河会师

1945年4月25日,一支美军侦察队与一队苏军在易北河边的托尔高不期而遇,这就是二战中著名的易北河会师。东西两线并肩作战的两支盟军终于实现了历史性握手,将负隅顽抗的纳粹德国拦腰截为两段。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通过照片迅速传遍整个世界,成为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出现胜利曙光,希特勒政权即将灭亡的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之一。

1945年3月,美英等国盟军强渡莱茵河,向德国腹地挺进。4月,美军在取得鲁尔战役胜利后,以每天50—80公里的速度于11日进抵易北河畔。18日,美军第9集团军占领易北河畔的马格德堡。19日,英第2集团军进抵易北河畔的劳恩堡,美第1集团军占领莱比锡。与此同时,东线的苏军于4月16日从奥得河边向西面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实施攻占柏林的战役。4月25日,美第1集团军第69师的一部在柏林南部120公里处易北河畔的托尔高地区与苏军会师。美苏双方商定,两军沿易北河及其支流穆尔德河一线会合。易北河会师,把德军截成南北两段,反法西斯德国的东、西两条战线从此联接。为庆祝盟军易北河会师,斯大林命令莫斯科鸣放礼炮,并发表《告红军和盟军书》,向红军和盟军致敬。[2]

相关链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