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晏夜手把菱花试晓妆”的版本间的差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 《'''晏夜手把菱花试晓妆'''》是一首新诗,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
 
 
第1行: 第1行: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img-qn-1.51miz.com/preview/element/00/01/11/16/E-1111684-A69320E6.jpg!/quality/90/unsharp/true/compress/true/format/jpg/fh/320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www.51miz.com/so-sucai/1909685/p_19/ 来自 觅知网 的图片]</small>
 +
|}
  
 
 《'''晏夜手把菱花试晓妆'''》是一首[[新诗]],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得以取代古典诗歌<ref>[https://www.sohu.com/a/168580380_201166 古典诗歌体裁知多少?],搜狐,2017-08-31</ref>的最主要特点是突破格式、韵律等限制获得最大程度的表达感情的自由。1919年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最权威的新诗理论,郭沫若也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
 
 《'''晏夜手把菱花试晓妆'''》是一首[[新诗]],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得以取代古典诗歌<ref>[https://www.sohu.com/a/168580380_201166 古典诗歌体裁知多少?],搜狐,2017-08-31</ref>的最主要特点是突破格式、韵律等限制获得最大程度的表达感情的自由。1919年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最权威的新诗理论,郭沫若也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

2023年6月10日 (六) 14:02的最新版本

来自 觅知网 的图片

晏夜手把菱花试晓妆》是一首新诗,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得以取代古典诗歌[1]的最主要特点是突破格式、韵律等限制获得最大程度的表达感情的自由。1919年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这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看作最权威的新诗理论,郭沫若也开始陆续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

正如胡适所说:“新诗是用来打破古典文化传统枷锁的工具”,五四运动时期新诗领导了无数青年的思想解放,处于当时的文化前沿。而前沿,则为边缘,它诞生于新旧过渡时期,却并没有在如今的新世界里成为主流文化,而是从边缘到了边缘。

晏夜手把菱花试晓妆

新诗的未来

新诗的道路虽然艰难曲折,现在暂时无法形成高峰,但在这样一个巨大变革的伟大时代,新诗有更为丰富的语言可供选择,有更多精彩的生活内容可供提炼,这个时代产生了无数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新鲜事物,人的思想更为活跃,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前所未有;同时精神压力也更大,焦虑的心情急迫需要更为先进的文化引领,因此产生无愧于时代的佳作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新诗要想佳作频出,诗歌创作者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诗歌文化[2],也要从民间发现美,走进人民,贴近时代,深入生活,做到:脚到、眼到、脑到、心到,手到,即要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时刻有不断创新的激情,也要适当学习和吸取有利于中国新诗发展的西方文化,使新诗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诗歌创作者成为新时代先进思想的宣传者、引导者,我想,新诗的高峰时代一定会到来,也必定到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