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思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曾思玉,(1911年2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江西省信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
 
SYM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曾思玉,(1911年2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江西省信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股长、冀鲁豫军区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四纵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2012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102岁。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曾思玉
 +
| 圖像    = [[File:Res05 attpic brief.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zb.dlxww.com/dlwb/res/2013-12/31/C04/res05_attpic_brief.jpg 原圖鏈接]]] 
 +
| 圖像說明 = 
 +
| 出生日期 = 1911年2月2日 
 +
| 國籍    = 中國
 +
| 别名    =  曾世裕
 +
| 職業    = 原武汉军区、济南军区司令员
 +
| 知名原因 = 
 +
| 知名作品 = 《八年抗战》</br>《烽火岁月》 </br>《血铸丰碑》 </br> </br> 
 +
}}
 +
 +
''' 曾思玉''' ,(1911年2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江西省信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股长、冀鲁豫军区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四纵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参加[[ 抗美援朝]]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2012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102岁。
 +
 
 +
== 人物简介 ==
 +
曾思玉(1911—2012),江西信丰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副班长、连政治委员、团代理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司令部通信主任、参谋、科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东渡黄河、东征山西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
 
 +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支队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平型关、薛公岭、午城、清丰、南乐、封丘、延津、汤阴等战役战斗。
 +
 
 +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纵队副司令员、冀察军区副司令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等职,参加了邯郸、正太、石家庄、遵化、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
 +
 
 +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长江葛洲坝工程指挥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
 
 +
曾思玉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
== 人物生平 == 
 +
 +
曾思玉(1911年2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汉族,江西省信丰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
 +
 
 +
1928年参加信丰县农民起义;1930年加入江西信丰游击队,任小队长;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历任通讯班副班长、青年学校学员、宣传队分队长、中队长;1932年春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同年秋起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八团二连政治委员;1933年春起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一○七团代政治委员、一○九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五团俱乐部主任;1934年秋起任第二师政治训练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第二师司令部通信主任;参加了长征;1935年夏起为红军大学一期二科一队学员;1935年冬起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参谋;1936年夏起任军委警卫第三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起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春起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政治委员;1939年冬起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40年冬起兼任运河支队政治委员;1941年春起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员;1942年冬起任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10月至1945年10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
 +
 
 +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起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冬起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秋起任冀察军区副司令员、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47年6月起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49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第六十四军军长。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陆军第六十四军军长;1951年至1955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六十四军军长,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积极防御作战和反击马良山、高旺山等战斗。
 +
 
 +
1955年至1957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8年1月至1959年10月任沈阳军区参谋长、军区党委常委;1959年10月至1967年7月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至1960年5月),其间:1960年3月起任军区党委副书记、第四书记;1966年1月至1967年8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67年7月至1973年12月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历任军区临时党委书记、党委第一书记、书记;1968年2月至1973年12月任湖北省革委会主任,其间:1970年3月至1971年3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3月至1973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4年起);1969年4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任南京军区顾问;1983年离休。
 +
 
 +
曾思玉同志是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相继任中央军委委员。
 +
 
 +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
 +
 
 +
2012年12月31日上午9时20分,曾思玉同志病逝于辽宁省大连市,享年102岁。
 +
 
 +
== 人物年表 ==
 +
 +
1911年2月2日生于江西省信丰县。
 +
 
 +
1927年2月参加本区农民的请愿斗争。
 +
 
 +
1928年3月参加本县农民暴动。
 +
 
 +
1929年春,参加乡和县[[苏维埃]][[赤卫军]]。
 +
 
 +
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
1931年11月转[[中国共产党]]。
 +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2军第36师第106团宣传分队长、师政治部宣传队中队长、第108团第2连政治委员。
 +
 
 +
1933年春进红军大学第四期上千队学习,同年夏任红36师第107团代理政治委员,同年秋任第109团政治委员。
 +
 
 +
1934年夏任红1军第2师第5团俱乐部主任,8月任第2师司令部通信主任。1935年冬任军委警卫第3团、第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东渡黄河。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任八路军第343旅第685团政治处民运股长,同年冬任第686团政治处主任。
 +
 
 +
1938年冬任第344旅第689团政治委员。
 +
 
 +
1939年冬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
 +
 
 +
1940年夏任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政治委员。
 +
 
 +
1941年7月任第115师教3旅政治委员。
 +
 
 +
1942年冬任冀鲁豫军区第8分区(后改2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后转战吕梁山地区,继而参加了强攻清丰、南乐、东平、阳谷、封丘、延津、滑县、汤阴等战斗。
 +
 
 +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任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副司令员。
 +
 
 +
1946年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
 +
 
 +
1947年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
 
 +
1949年任第64军军长,率部参加了邯郸、保南、保北、正大、大清河北、青沧、清风店、石家庄战役,进军察南,转战冀东,后参加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任第64军军长。
 +
 
 +
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
 
 +
1952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先后参加了第5次战役、积极防御作战和反击马良山、高旺山等战役。
 +
 
 +
1954年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
 +
 
 +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先后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
 
 +
1957年任沈阳军区参谋长。
 +
 
 +
1959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
 
 +
1967年起历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长江葛洲坝工程第一任指挥长。
 +
 
 +
1973年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
 
 +
1980年任南京军区顾问。
 +
 
 +
1983年离职休养。
 +
 
 +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
2012年12月31日病逝于辽宁大连,享年102岁。
 +
 
 +
== 参考资料 ==

於 2019年1月20日 (日) 13:14 的修訂

曾思玉
出生 1911年2月2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曾世裕
職業 原武漢軍區、濟南軍區司令員
知名作品 《八年抗戰》
《烽火歲月》
《血鑄豐碑》

曾思玉,(1911年2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江西省信豐縣人,1928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長征,1935年入紅軍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第343旅股長、冀魯豫軍區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四縱司令員、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後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書記、革委會主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等職;2012年12月31日逝世,享年102歲。

人物簡介

曾思玉(1911—2012),江西信豐人,1927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副班長、連政治委員、團代理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師司令部通信主任、參謀、科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東渡黃河、東征山西等戰役戰鬥,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股長、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支隊政治委員、旅政治委員、分區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平型關、薛公嶺、午城、清豐、南樂、封丘、延津、湯陰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縱隊副司令員、冀察軍區副司令員、冀熱察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軍長等職,參加了邯鄲、正太、石家莊、遵化、平津、太原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軍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瀋陽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第一書記、湖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長江葛洲壩工程指揮長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曾思玉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人物生平

曾思玉(1911年2月2日—2012年12月31日),漢族,江西省信豐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

1928年參加信豐縣農民起義;1930年加入江西信豐游擊隊,任小隊長;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二軍六十四師,歷任通訊班副班長、青年學校學員、宣傳隊分隊長、中隊長;1932年春入瑞金紅軍學校學習,同年秋起任紅十二軍三十六師一○八團二連政治委員;1933年春起任紅十二軍三十六師一○七團代政治委員、一○九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六團、五團俱樂部主任;1934年秋起任第二師政治訓練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第二師司令部通信主任;參加了長征;1935年夏起為紅軍大學一期二科一隊學員;1935年冬起任紅一軍團司令部偵察參謀;1936年夏起任軍委警衛第三團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第二師第四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秋起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政治處民運股股長,六八六團政治處主任;1938年春起任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九團政治委員;1939年冬起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1940年冬起兼任運河支隊政治委員;1941年春起任三四三旅政治委員;1942年冬起任冀魯豫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1944年10月至1945年10月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八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0月起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1945年冬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副司令員;1946年秋起任冀察軍區副司令員、冀熱察軍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1947年6月起任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1949年4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陸軍第六十四軍軍長;1951年至1955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軍長,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積極防禦作戰和反擊馬良山、高旺山等戰鬥。

1955年至1957年7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8年1月至1959年10月任瀋陽軍區參謀長、軍區黨委常委;1959年10月至1967年7月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至1960年5月),其間:1960年3月起任軍區黨委副書記、第四書記;1966年1月至1967年8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1967年7月至1973年12月任武漢軍區司令員,歷任軍區臨時黨委書記、黨委第一書記、書記;1968年2月至1973年12月任湖北省革委會主任,其間:1970年3月至1971年3月任省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1年3月至1973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1973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濟南軍區司令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74年起);1969年4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任南京軍區顧問;1983年離休。

曾思玉同志是中共第九屆、十屆、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相繼任中央軍委委員。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

2012年12月31日上午9時20分,曾思玉同志病逝於遼寧省大連市,享年102歲。

人物年表

1911年2月2日生於江西省信豐縣。

1927年2月參加本區農民的請願鬥爭。

1928年3月參加本縣農民暴動。

1929年春,參加鄉和縣蘇維埃赤衛軍

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11月轉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12軍第36師第106團宣傳分隊長、師政治部宣傳隊中隊長、第108團第2連政治委員。

1933年春進紅軍大學第四期上千隊學習,同年夏任紅36師第107團代理政治委員,同年秋任第109團政治委員。

1934年夏任紅1軍第2師第5團俱樂部主任,8月任第2師司令部通信主任。1935年冬任軍委警衛第3團、第1團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及東渡黃河。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秋任八路軍第343旅第685團政治處民運股長,同年冬任第686團政治處主任。

1938年冬任第344旅第689團政治委員。

1939年冬任魯西軍區政治部主任。

1940年夏任魯西軍區運河支隊政治委員。

1941年7月任第115師教3旅政治委員。

1942年冬任冀魯豫軍區第8分區(後改2分區)司令員。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後轉戰呂梁山地區,繼而參加了強攻清豐、南樂、東平、陽穀、封丘、延津、滑縣、湯陰等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任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副司令員。

1946年任冀熱察軍區司令員。

1947年任晉察冀軍區第4縱隊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9年任第64軍軍長,率部參加了邯鄲、保南、保北、正大、大清河北、青滄、清風店、石家莊戰役,進軍察南,轉戰冀東,後參加平津、太原、寧夏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任第64軍軍長。

1951年率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先後參加了第5次戰役、積極防禦作戰和反擊馬良山、高旺山等戰役。

1954年入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先後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7年任瀋陽軍區參謀長。

1959年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1967年起歷任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第一書記、湖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長江葛洲壩工程第一任指揮長。

1973年任濟南軍區司令員。

1980年任南京軍區顧問。

1983年離職休養。

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12年12月31日病逝於遼寧大連,享年102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