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月氏上古汉语拟音(郑张尚芳):/*ŋod *kje/。又译禺氏、禺知、月支、苑支)为前7世纪至公元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始见于先秦史籍,早期以游牧为生,从事玉器贸易,住在今中国的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一带,并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犁的,被称为大月氏;居留于中国甘肃及青海祁连山西北麓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氏。这时,月氏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着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1]

名称

关于“月氏”的读音,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小学历史课本一直写为“⺼氏”,并标注音为ròu zhī(肉支)。而据考证,月氏的“月”字旧写作“⺼”,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是误读。《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

辞海》已经将“月氏”读音纠正为yuè zhī;中华民国教育部字典则以yuè zhī为主音,ròu zhī和rù zhī为又见音。

月氏国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见诸记载,即《逸周书》和《管子》中所记载的“禺氏”国。禺、月是同一外来语音的不同译写,上古汉语拟音(郑张尚芳)中,禺为*ŋo,月为*ŋod,与“肉”(上古汉语拟音:*njuɡ)相差甚远。

西方历史学者一般认为,古希腊文献中的吐火罗人(Τοχάριοι ,Tókharoi)即是指月氏,吐火罗人在公元前2世纪征服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也有主张月氏为塞种的。

历史

关于月氏/月支的来源,中外史学家看法颇不一致。欧洲学者也在西方古文献中搜求相当于月氏的记录,异说不下六、七种。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西羌,《旧唐书》称其为戎。近百余年来,学术界更加异说纷纭:有藏族说、突厥说、印欧语系说、波斯说等。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记录亦不齐全,现时我们要了解他们,只能透过中国史书里的片面记录。而我们从中国史书里所知道的,月氏居于约当今甘肃省张掖以西直到敦煌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部落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秦末民变时期,月氏实力强大,与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部落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戈壁沙漠南部和阴山一带的匈奴,匈奴曾送人质于月氏。秦末,匈奴质子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约在前205—前202年间举兵攻月氏,月氏败。可能从这时起,月氏便开始弃河西走廊而向西迁徙。前177年或前176年,冒顿单于再次击败月氏。

据冒顿单于于前174年致汉文帝刘恒书中说:“故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2]。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乌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这次败后,更西迁到准噶尔盆地。(前162年),匈奴的老上单于又破月氏,月氏乃更向西迁移到伊犁河流域。当月氏离弃河西时,有一小部分越祁连山,“保南山羌,号小月氏”。这部分月氏人日后长期留住该地,与青海西羌人杂居。

伊犁河流域原久为塞族(塞迦)所居住。《汉书·张骞传》:“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居其地。”斯基泰即古波斯碑铭上的Sacae(Sakas)或古希腊文献所记录的斯基泰人。月氏既击走,塞族便向西南迁徙,跨过锡尔河,到达河中地区的粟特地方。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并服属匈奴的乌孙,在其王昆莫的统领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像之前的塞人一样离弃伊犁地区向西南迁徙,而乌孙便从此占领了他们的地方。这次迁徙的年代约在前139年—前129年间。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便和留下来的塞人一样,仍留住原地,服属于乌孙,所以《汉书》上有乌孙国内“有塞种、大月氏种云”的记录。

前2世纪,大月氏从河西走廊出走“塞地”,后又为乌孙所逐,南下吐火罗斯坦,远涉北天竺国,今天的巴基斯坦的贾特人就是他们与印度—塞人的后裔。唐代于阗王族“尉迟氏”,宋代西夏大姓“讹氏”,甘青藏族“洼扎”和“吾合扎”等氏族,都是“月氏”或“兀者”之后裔,月氏民族遍布河西、中亚南亚的格局,是在一个漫长的时期中,通过多次的迁徙活动形成的。

视频

月氏 相关视频

月氏古国,古代游牧民族月氏的历史张骞出使西域原因贵霜王朝贵霜帝国的起源
汉武帝为何要联合月氏?匈奴不仅占了河西走廊,还残忍杀害了月氏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