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朴次茅斯和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朴茨茅斯和约》(Treaty of Portsmouthポーツマス条约日露讲和条约Портсмутский мирный договор)是由日本俄国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缅因州基特里朴茨茅斯海军基地(因离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市不远而得名)签署的和约,结束了日俄战争

《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朝鲜半岛的重新瓜分。条约签订后,日本派代表与清国政府代表交涉“东三省善后事宜”,通过《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使清政府承认日俄《朴茨茅斯和约》中给予日本的各项权利。

背景

日军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军后,双方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将辽东半岛等处割让给日本。但该约签署后六天受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给中国,史称三国干涉。同年11月8日,中、日双方又签订了《辽南条约》(《中日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条约》),日本被迫同意由清廷支付“赎辽费”以赎回辽东半岛。其后,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名,向清政府租借旅顺大连两港,将势力伸入南满洲。尽管日本被迫在外交上妥协,但对三国尤其是俄国的行为非常不满。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俄国以保护东三省铁路及其他权益的名义,出动十几万大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企图兼并中国东三省。《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不肯从东北撤兵,但在国际压力下,俄国被迫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4月8日与中国政府订立《交收东三省条约》。第一期撤军,俄国如约实行,撤走在奉天省(今辽宁辽河以西的军队,但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4月的第二期撤兵时,却违约不撤,另提苛刻条件并重新占领沈阳。日本在等国支持下,与俄国进行谈判,要求俄军撤退。俄国拒不撤军,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拒俄事件,俄日矛盾亦日益加剧,从而导致1904年(光绪三十年)2月,日俄战争的爆发。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于是双方在美国总统的调停下开始议和。

后续

该条约于1905年10月4日由日本枢密院批准。尽管日本通过条约取得了很多收获,包括得到了半个库页岛等,但这并不是日本民众原先预期中的结果,因为日本在最初的谈判中已要求俄国割让整个库页岛并赔偿军费等,一部份右翼积极分子更主张将伊尔库茨克以东的俄国领土割让给日本。这种落差所造成的挫折和不满情绪引发了同年的日比谷纵火事件[1],而桂太郎内阁亦于次年1月总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