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杂卦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杂卦传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杂卦传

别称;《杂卦》

拼音;zá guà Chuán

内容;《易经》六十四卦的含义和特点

属性;易学名词

相关书籍;《序卦传》

'''杂卦传'''》又称《杂卦》,是《十翼》之一,易学名词。《周易大传》七种之一。说明各卦之间的错综关系,晋韩康伯注:“杂卦者杂揉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以相反相成观点把“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两两一组,一正一反,用一两个字解释其卦义和相互关系,《杂卦传》与《序卦传》互相补充印证,一般认为与《序卦》相同,都是晚出作品,可能出于汉代人之手。[1]

杂卦传》真义揭秘

释名

杂卦传》中说明了《易经》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和特点,将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卦放在一起解释。因为在顺序上交杂,故称为《杂卦传》。

原文

》刚《》柔,《》乐《》忧。《》、《》之义,或与或求。《》见而不失其居②,《》杂而著。《》,起也。《》,止也。《》、《》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 《无妄》灾也。《》聚而《》不来也。《》轻而《》怠也。《噬嗑》食也,《》无色也。《》见而《》伏也。《》无故也,《》则饬也③。《》烂也,《》反也④。《》昼也。《明夷》诛也。《》通而《》相遇也。《》速也。《》久也。《》离也。《》止也。《》缓也。《》难也。《》外也。《家人》内也。《》、《》反其类也。《大壮》则止,《》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去故也。《》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多故也⑤。亲寡《》也⑥。《》上而《》下也。《小畜》寡也。《》不处也。《》不进也。《》不亲也。《大过》颠也。《》遇也,柔遇刚也,《》女归待男行也⑦。《》养正也。《既济》定也⑧。《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注释 ①《杂卦传》:杂取六十四卦,不依原来顺序加以解说,所以叫《杂卦传》。其解释极简单而用韵,有些与本义不合,或只浮在表面,大概是前人读《》扎记略加整理而成的。其说与《彖传》、《象传》、《序卦传》都间有不同,也足以说明《易大传》不出于一人之手。②见:同现,出现。③饬(chì):整治。④反:同返,回去。⑤故:事。⑥亲寡,旅也:按照《杂卦传》先举卦名,后作解释的句例,应作:“旅,亲寡也。”并与“丰,多故也”对称。⑦女归:女子嫁出去。⑧定:《吕氏春秋》高诱注:“定犹成也。”即成功的意思。

译文

乾卦刚健,坤卦阴柔。比卦快乐,师卦忧愁。临卦和观卦的意义,或者是给与,或者是请求。屯卦是万物开始出现,各不丧失其位置,蒙卦是万物杂处而显著。震卦是奋起。艮卦是静止。损卦和益卦是盛大和衰微的开始。大畜卦是讲时机。无妄卦是讲灾祸。萃卦是聚集,升卦是不来。谦卦是轻浮,豫卦是懈怠。噬嗑是吃东西。贲卦是没有颜色。兑卦是看见,巽卦是逊伏。随卦是无缘无故。蛊卦是整顿治理。剥卦是烂掉。复卦是回去。晋卦是白天。明夷卦是诛杀。井卦是水通于地上,困卦是彼此相逢。咸卦是迅速。恒卦是永久。涣卦是离散。节卦是制止。解卦是缓和。蹇卦是困难。睽卦是讲外面,家人卦是讲家里。否卦和泰卦将变得各自与它的同类相反。大壮卦是停止。遁卦是后退。

大有卦讲得到众人支持。同人卦讲与众人亲近。革卦是去掉旧的。鼎卦是取得新的。小过卦是讲小有过失。中孚卦是讲要有信用。丰卦是讲多事。旅卦是讲亲近的人少。离卦是火向上升。坎卦是水向下降。小畜卦是讲少。履卦是讲不停止。需卦是不前进。讼卦是不相亲,大过卦是讲颠倒。姤卦是讲碰上,是阴柔碰上阳刚。渐卦是女子出嫁要等待男子亲迎才走。颐卦是培养正气。既济卦是已经成功。归妹卦是女郎的终了。未济卦是男子的穷困。夬卦是冲开,是阳刚冲开阴柔,是君子之道不断上升,小人之道不断下降。

真义揭秘

一部易髓,都汇聚在《杂卦传》中。《杂卦传》言辞甚简,或以一字释一卦,或数字释一卦,或天然成韵,或信手拈来,或有心用韵,或无心用韵,错落有致,极造化万有不齐之妙,揭天地自然阴阳变化之机,教人知阴阳刚柔进退消长之理,示人合天合道进德修身之道。圣人作易,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尽显于一部《杂卦传》中。 圣人“则图画卦,观象系辞”,自羲文周孔四圣人之后,数千年来,卦象失传,卦辞之意终不得明。

后世历代众贤巨儒,穷尽世智辩聪,拘玄索隐,于卦辞虽多有发明阐释,但似是而非,终不明圣意。或错解其义,如“兑见而巽伏也”,解为兑一阴现于上,巽一阴伏于下;“损益盛衰之始也”,解为损为盛之始,益为衰之始;或因难解而窜改原文,如“大畜时也”,改为大畜痔也;“无妄灾也”,改为无妄不灾也;“升不来也”改为升来也。真是“依文解意,三世佛冤”,实可叹也。 阴阳相揉谓之杂,刚柔相摩谓之揉。后世皆将《杂卦传》之杂字解为杂乱之杂,是不知夫子立言的根本。

序卦传》是就本卦内外论阴阳之消长,而参之以天道以应其变化。《杂卦传》是六十四卦大太极圆图四时变化论阴阳之消长,而合人事以显其归结。看法不同,立言自是各异。其说有合于经意者,如“乾刚坤柔”、“谦轻而豫怠也”,有不合于经意者,如“比乐师忧”,有与彖传象传序传相同者,如“恒久也”、“蹇难也”,有与彖传象传序传不同者,如“比乐师忧”、“离上而坎下”,彼三传皆无等等。

细观易经六十四卦日月四时周流六虚之圆图,阴阳刚柔升降进退消长之理,玩《杂卦传》所系之辞则一丝不乱,一丝不紊,字字入理。千载以降,易象失传,后世注疏,汗牛充栋,非错即谬,致使一部大易,几成玄学,几成绝学。 余孜孜好易数十年,于奇门六壬、四柱命理、堪舆风水等数术均博览钻研。初读古今易书,似是而非,终无头绪。后得到中国道家全真派秘传风水真传,考之以古今名坟古墓,证之以易理数术,多有应验。始知古代风水术是易理与河洛秘奥的综合应用。后因缘聚会,有幸得到先贤秘传卦象易象数卷,欣然研读,惮精竭智,于易始有所悟,略有心得,现简释《杂卦传》之义,就教于方家同仁。

乾刚坤柔 羲皇六十四卦大太极全图中,阴阳刚柔纯与杂全备。乾卦处在全图最上,纯阳之位,六爻皆阳,故曰刚,坤卦处在全图最下,六爻皆阴,处在阴极之位,纯阴,故曰柔。左方三十二阳卦,莫盛于干,右方三十二阴卦,莫极于坤。凡卦爻之阳,皆备干之刚性,凡卦爻之阴,皆备坤之柔性。 刚柔二字,是杂卦传的纲领。夫子开传首释至尊至卑、极上极下、极阳极阴的乾坤二卦,曰刚曰柔以统领天地、君臣、父子、夫妻之道。

传末言君子小人,圣人立传之意。示人道尽合天道之意可见矣。 比乐师忧 比当大雪之中,其九五一阳已出坎之上中,无险可忧,只隔剥坤两卦,便自入内而为复,故乐。师当秋分之初,其九二一阳,尚未出坎之内、中位,有阴可虞,去复卦隔十六卦,路途遥远,阳自此不得处内卦之中,出而向外,自此出少阴之宫,进太阴之宫,故忧。同此五阴一阳之卦,其忧乐之情,因其所处地位不同而异。比乐其阳有入内之机,师忧其阴有大盛之势。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临当春分之末,内卦二阳初长,三四五六诸爻之阴,俱将就消,阳便容纳得它,可以不用理会,所以或与。观当大雪之初,外卦之二阳并出,初二三四之阴,欲留莫挽,盖阳不与阴争,自家要去外出,所以或求。 同二阳四阴之卦,其义固自不同。临虽四阴处上,其势在阳升之时,二阳内升,其权在阳,可从容听其阴之自消,任其自去,故曰或与。观虽二阳处上,其道似犹可行,然四阴内盛,权不在阳,阳难久居而出外远去,故曰或求。

参考来源

《详解易经64卦》47、序卦传 杂卦传——六十四卦 变化无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