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人林(1917年-1995年3月24日),湖北省天门市人,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坚持了叁年南方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李人林调到李先念部下,担任鄂豫挺进纵队3团政委、新四军5师13旅38团政委、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1995年3月24日,李人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目录

人物生平

李人林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七师十九团排长,红二军团四师十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三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政治委员,第三军分区参谋长[1],鄂中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江汉军区副政治委员,江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襄南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独立一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炮兵政治委员,北京军区炮兵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工交政治部副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抗日战争,李人林调到李先念部下,担任鄂豫挺进纵队3团政委、新四军5师13旅38团政委、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李人林曾毕业于抗大第3期。中原突围时,李人林担任江汉军区副政委。南路军与江汉军区部队会合,成立鄂西北军区,李人林担任第4军分区司令员。不久,李人林奉命率江汉1团4个连、1个警卫排、1个手枪队东渡襄河,重返大洪山,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李人林部队的行动引起敌军极大惊慌,调来两个正规师和14个保安团清剿。

李人林采用盘旋式兜圈子的战法坚持斗争,并与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会合,组成鄂豫边游击支队,李人林任司令员兼政委。这支部队愈战愈强,每战毙伤俘敌逾百人。鄂豫边游击支队后越过桐柏山主峰,进至天幕山,突出重围,南渡长江,部队改称江南游击支队,开展湘鄂边游击战争。

1947年2月,鄂西北军区形势严峻,军区参谋长张才千致电李人林,询问江南情况和渡江地点,李人林复电:“长江随处可渡,就看决心如何”。张才千遂率部南渡长江,与李人林部会合,改称江南游击纵队,张才千为司令员兼政委,李人林为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不久敌军来袭,张才千和李人林各带一个支队行动。

李人林率部越过湘鄂边界,进入湖南的龙山南部,与张才千部在沅陵县会合,转战湘鄂川黔边20多个县,行程1750公里,作战100多次,歼敌3000多人,牵制了国民党军4个正规旅。李人林在解放战争还担任襄南军分区司令员、江汉军区独立1师师长、51军副军长。建国后,李人林担任湖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47军政委。

1951年,李人林入朝作战,任47军政委。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1961年就读高等军事学院,历任华北军区炮兵政委、北京军区炮兵政委、司令员、中央工业交通政治部副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军委基建工程兵办公室主任。

1966年组建基建工程兵,1978年成立领导机关,李人林出任首任基建工程兵主任[2]

197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决定重建国家测绘总局,李人林任筹建小组组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李人林1995年去世。

视频

李人林 相关视频

当年红二红六军团从滇黔古道穿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