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如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name = 杜如晦
 
| name = 杜如晦
| image = [[File:杜如晦99.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9C%E5%A6%82%E6%99%A6&step_word=&hs=2&pn=8&spn=0&di=2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00913097%2C1642959792&os=255689565%2C2732703048&simid=4059351520%2C484110715&adpicid=0&lpn=0&ln=243&fr=&fmq=1569220480573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40227%2F20140227112605-53342100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f5257_z%26e3Bv54AzdH3FLL5257p_z%26e3Bj%3Ffr%3Dm%26fr%3Ds89adcb%26fr%3Dsmmac0dd9&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ipn=r&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569220480573_R&pv=&ic=&nc=1&z=&hd=&latest=&copyright=&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hs=2&sid=&word=%E6%9D%9C%E5%A6%82%E6%99%A6 来自 百度 图片]]]
+
| image = [[File:杜如晦99.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658372117&di=5ff0fb1e89cc2393d7fe9c755a4fceed&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40227%2F20140227112605-533421000.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historylemma?lId=140258&cId=66057224 来自 搜狗 图片]]]
 
| image_size =  
 
| image_size =  
 
| alt =
 
| alt =

於 2019年10月21日 (一) 16:59 的最新修訂

杜如晦
清殿藏本杜如晦畫像
克明
出生 585年
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
逝世 Template:Death date(44-45歲)
長安(今陝西西安市

杜如晦(585年-630年5月6日),字克明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與房玄齡人稱「房謀杜斷」。

唐太宗時的宰相:貞觀二年(628年)正月至三年(629年)二月為侍中,三年二月至十二月為尚書右僕射。

生平

杜如晦自少聰悟,好談文史,是個典型的彬彬書生。在隋朝大業年間起家為雍州從事,吏部侍郎高孝基很是器重他,讚揚他有應變之才,是棟樑之才。隋煬帝前往江都遊玩時,代替王使君判留守事。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時,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對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中可憚之人,惟杜如晦與房玄齡耳。」被外調出秦王府。經房玄齡周旋,李世民又將他調回幕府。此後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為其參謀軍國大事,平定了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諸路諸侯。以功勳累遷陝東道大行台司勛郎中,封建平縣男,食邑三百戶。不久以本官兼任文學館學士。

李世民的天策府建立後,杜如晦任從事中郎,被畫像紀念的天策府十八學士中,以杜如晦為首,其畫像上的讚語為:「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杜如晦任太子右庶子(唐書為左庶子,杜如晦碑為右庶子),不久遷任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

貞觀二年,杜如晦以本官攝侍中,兼吏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事務。

貞觀三年,杜如晦代長孫無忌尚書右僕射,與左僕射房玄齡共掌朝政,制定了唐朝各個部門的規模及典章,被人們贊為良相,史有「房謀杜斷」之稱[1]。同年冬天杜如晦因病辭職,唐太宗對他的病情極為關注,頻頻派人慰問,給他尋找名醫和治病藥物,到貞觀四年五月終因病重而去世,年僅四十六。唐太宗對他去世極為痛心,追贈他為司空,徙封萊國公,諡曰(杜如晦碑載為諡曰)。

杜如晦碑

杜如晦碑,唐太宗虞世南撰寫碑文,歐陽詢隸書。又稱《贈司空杜如晦碑》。貞觀四年立於醴泉縣昭陵。 著錄首見宋趙明誠《金石錄目》第五五九。

家庭

家世

  • 高祖:杜秀,北魏輔國將軍,贈豫州刺史。
  • 曾祖:杜皎,北周儀同三司、武都郡守,贈開府儀同、大將軍、遂州刺史。
  • 伯祖:杜果,隋兵部尚書,義興縣公。
  • 祖父:杜徽,字曄,懷州長史。(據《金石錄》杜如晦碑)
  • 父親:杜吒,隋昌州長史。
  • 叔父:杜淹,安吉郡公。

  • 杜楚客,後任魏王李泰府中長史,拜工部尚書,掌管魏王泰府事。擁戴李泰與李承乾爭奪太子之位,貞觀十七年被免死廢為庶人,尋授處化縣令。

  • 杜構,承襲萊國公爵位,官至刺史。後因弟弟杜荷的牽連而被流放嶺南,死於南方。
  • 杜荷,娶唐太宗之女城陽公主,賜爵襄陽郡公,貞觀十七年,捲入皇太子李承乾案被處斬。

參考資料

  1. 《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前任:
長孫無忌
唐朝尚書右僕射
629年
繼任: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