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杨廷璋 (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廷璋 (清)

杨廷璋(1689年-1772年)为中国清朝官员,汉军镶黄旗佐领笔帖式出身。官至闽浙总督。1763年,授体仁阁大学士,次年六月,罢大学士。十二月,为工部尚书。于1765年7月22日-1767年4月24日期间,奉旨接替李侍尧代理担任两广总督。全名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兼巡抚事」的两广总督,是兼辖广东广西两省之的朝疆大吏。1772年,杨廷璋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号勤慤。

人物生平

雍正七年,以笔帖式的身份升为工部主事。再迁任郎中。被授为广西桂林知府乾隆二年(1737年),擢左江道。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升为按察使。乾隆二十年(1755年),迁湖南布政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浙江巡抚。乾隆帝南巡,谕曰:"西湖水民间藉以溉田。今闻沿湖多占垦,湖身渐壅,田亩虞涸竭。已开垦成熟者,免其清出,不许再侵占。"廷璋因奏:"此类田地多碍水道,请概令开浚归湖。沿岸栽柳,俾根株盘结,亦可固堤。"又请帑疏浚湖州七十二氵娄,泄水入太湖,免田地被淹。又奏:"仁和、钱塘、萧山三县江塘视海塘例,以二十丈为准,按段编号立石。仁、钱二县江塘民房,堤岸外馀二十馀里,视海塘例,每里设堡夫一,建堡分防。"均从之。又请开台州黄岩场沿海地,近场归灶,近县归民。户以百亩为率,分限起科,得腴产十万亩。奏入,嘉许。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授闽浙总督。请改设螺洲、大头崎、乌龙江诸地塘汛。又奏内地商舶出洋,核给船照。又奏台湾谷贱,内地歉收,民每偷渡就食。请酌宽米禁,往来台、厦横洋船准运米二百石,塘船六十石。自鹿耳门出至厦门入,皆给照察验。台湾生番接壤,前总督杨应琚饬属勘界,挑沟筑土牛以杜私垦。至是,廷璋议彰化、淡水与生番接壤,依山傍溪,挑沟筑土牛为界;并於沿边设隘寮,分兵驻守。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同福建巡抚吴士功奏劾提督马龙图借用公使钱,并以龙图已归款,请用自首例减等。上责其错谬,下吏议夺官,士功戍巴里坤,廷璋留任。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加太子太保。旋授体仁阁大学士,留总督任。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廷璋入觐。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奏厦门商舶出入,官署受陋规。上命尚书舒赫德、待郎裘曰修往按。具得廷璋令历任厦门同知代市人参、珊瑚、珍珠未发价状,命解任。下吏议夺官,上以廷璋平时尚能任事,授散秩大臣。未几,授正红旗汉军都统、工部尚书。

乾隆三十年(1765年),命署两广总督。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安南捕盗,窜入小镇安土司怕怀隘,官兵捕得。廷璋照会安南遣头人视行诛。安南复报其国隘口盗发,请遣兵堵截。廷璋遣兵守隘。事上闻,具言防边宜镇静。上戒以"边地夷情,当审度事理,因时制宜。若专务持重,养痈贻害,弊不可胜言也。"夏,崖州安岐黎为乱,扰客民,廷璋檄镇道捕治。并奏:"客民编保甲,禁放债。黎民市易设墟场,熟黎令剃发。民出入黎峒必讥,以杜后患。"上从之。又奏:"小镇安改设通判。南界接安南,於那波、者赖、者欣三村,建卡设兵。怕怀隘为小镇安门户,设兵巡缉。打面梁与云南接界,建卡防守。"下部议行。师征缅甸,云贵总督杨应琚以疾闻,上令廷璋赴永昌佐应琚治军。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疏报应琚病愈,仍回广东任。寻召授刑部尚书。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直隶总督,加太子少保。秋,滹沱水盛涨。廷璋请於正定西南筑堤,藁城西北筑埽,并以护城。又奏勘任丘滨淀诸地,以杨各庄诸地最低,请改种稻田;文安洼修筑堤埝,并於龙潭湾诸地开堤泄水,并从之。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请拨通仓米十二万运各灾区平粜。又奏:"乾隆二十四年滹沱南徙,旧河淤垫。上年大涨,河行故道。束鹿木丘、倾井诸村遂成巨浸。请裁湾取直,并修筑护城堤埝。"报闻。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复召授刑部尚书。预香山九老会。十二月,卒,年八十四,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勤悫。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三百二十三·列传一百十[1]

参考资料

前任:
李侍尧
两广总督
任职期间:1765年7月22日-1767年4月24日
繼任:
李侍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