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枯草热

目录

枯草热

花粉症又称枯草热,是一种因吸入外界花粉抗原而引起的春夏季过敏性疾病。近几十年来,花粉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甚为流行。花粉症与西方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环境绿化普及,空气污染的日趋严重不无密切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体质的特异反应性,环境污染,花粉产量的增加和气候变暖会导致有害健康的“花粉症”。引起花粉症的常见的花粉是草花粉、禾本科植物花粉、白桦树花粉豚草花粉、墙草属植物花粉、橄榄树花粉、油菜和葵花等的风媒花粉。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市人口的上升,花粉类植物的大量培植,空气污染的加重,花粉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病因

一般由风媒花粉所致,春季型由树花粉(橡、榆、槭、桤、桦、三角叶杨、橄榄)所致;夏季型由园草花粉(狗乐草猫尾草香茅草、果园草、约翰逊草)和野草花粉(绵羊酸模草、英格兰车前草)所致;秋季型由野草花粉(豚草)所致。季节性花粉症偶可由空气传播的霉菌孢子引起,因此本病有显著的地理区域差异。

花粉症系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当人吸入花粉后,会刺激机体产生IgE类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会刺激IgE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受体交联,刺激其活化,活化的细胞脱颗粒,包括组胺、激肽原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使机体发生过敏。

临床表现

花粉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花粉的高峰期,主要是春夏季出现经常性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减退,双目瘙痒,畏光,灼热,流泪,或眼睑肿胀,有时上腭部甚至外耳道、颈项部皮肤都有发痒的感觉。其症状主要表现在鼻眼部,症状通常在早、晚较重,或一接触花草植物,或在炽热的阳光下突然发作,严重者发作时伴有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有遗传过敏体质的患者,除本病外,还可同时或者先后患有食物过敏、湿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检查

花粉症可以根据患者病史提供的发病季节和地区,然后通过特异性检查予以确证。

特异性试验最常用的是皮肤试验。如果皮肤试验显示阳性反应的花粉与病史提供的发病季节相符合,基本上就可确定该花粉就是患者的致敏花粉。如果皮试的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或皮试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则需要进一步行激发试验。除了激发试验外,也可用体外试验检查花粉特异性IgE。

诊断

本病为非季节性常年性鼻炎,可以是变应性的也可不是变应性,有时并发鼻窦炎鼻息肉、或对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敏感。

根据病史,常可提示变应性疾病的性质和致病的花粉。根据体检所见以及鼻分泌物内嗜酸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皮肤试验可确定致病的花粉。

治疗

避开变应原即可减轻症状。多数患者口服抗组胺药可缓解。如因这类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可改用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局部治疗也是一种方式。常将拟交感药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口服拟交感药可使血压升高,故有高血压倾向的患者若无定期监护,不得使用。

若口服抗组胺药效果不佳,可鼻内喷雾4%的色甘酸钠(用指压泵喷入)。色甘酸钠预防症状发生,较之缓解急性症状更为有效。但色甘酸钠价昂且只能减轻鼻部症状,通常不作为治疗花粉症的首选药物。

若抗组胺药治疗未能缓解症状,鼻内喷雾糖皮质激素常可奏效。当症状出现缓解时,减少剂量至可耐受。当按所指的方法应用时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很少。严重顽固的症状可能需进行全身短程皮质类固醇的治疗。

若不能避免过敏原或病人难以耐受药物;或整个季节需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建议用过敏原免疫治疗。[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