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概况)原图链接来自 北京关键要素咨询服务网 的图片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株洲市天元区建区于1997年7月,辖两个镇、三个街道,总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20万。2000年底,株洲高新区与株洲市天元区进行职能归并、效能整合,实行统一的领导体制、统一的财政体制、统一的人事管理和统一的机构设置,构筑了株洲新区。 

经济发展

2007年,株洲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45亿元、345亿元、13亿元,同比增长18.5%、23%、44.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区域经济实力保持全市第一,各项事业发展稳居全市前列,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城市拓展的“主阵地”、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  

科技园区

株洲高新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湖南传感技术产业基地、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综合性国家高技术基地。目前,占地3.5平方公里的天台科技园全面建成;占地1平方公里的栗雨科技园金德工业组团已经建成;栗雨科技园(含湖南欧洲工业园一期)正在抓紧建设,中央商务区于2008年全面启动;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欧洲工业园二期现也已启动招商。 

高新技术产业集

全区拥有工业企业31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8家,上市公司9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3家,过10亿元的7家,已形成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区内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工程中心1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基本涵盖了全市的集成创新资源。区内企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31个,累计开发新产品510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2项。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7个,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5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4个,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9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43个。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腾飞的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株洲高新区召开2020 年度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