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格里芬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格里芬龙
图片来自utah

格里芬龙属学名Gryposaurus)又名怪兽龙,是鸭嘴龙科下的一恐龙,生存于上白垩纪桑托阶坎帕阶)的北美洲,约8300万至7400万年前。它的学名在古希腊文的正确意思是“钩鼻的蜥蜴”,中文译名亦是根据此名翻译。格里芬龙的化石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公园组美国蒙大拿州双麦迪逊组下层、及犹他州的Kaiparowits组。

格里芬龙与小贵族龙相当相似,很多年来都被认为是同一属。格里芬龙的化石包括了大量头颅骨、一些骨骼及皮肤痕迹,从皮肤痕迹可发现沿它的背部中间有一些向外突出的锥形鳞片。格里芬龙与其他鸭嘴龙科最大的差异是拱起的鼻梁,因而有时被比喻为鹰钩鼻,这可能是它们的物种特征或性征,或是作为物种内打斗的武器。钩鼻龙是大型的双足或四足草食性恐龙,被估计约有9公尺长,并被认为生活于河流的环境。

描述

格里芬龙的体型与外型,是典型的鸭嘴龙科动物。最完整的其中一个标本,是在泰瑞尔古生物博物馆展览的著名格里芬龙(G. notabilis,之前被标名为内弯手格里芬龙)模式标本,长约8.2米[1]。这个标本也有保存状况最好的皮肤痕迹,显示了格里芬龙有着数种不同形状的鳞片,如在身体两侧及尾巴有长3.8厘米、呈锥形、具棱脊、帽贝状的鳞甲,在颈部及身体两侧呈正多边形的鳞片,沿上背部中线呈锥形而四边扁平的鳞片。

格里芬龙的四个已知物种,在头颅骨下颌有些微的差异。它的明显鼻拱是由一对鼻骨组成。这个鼻拱在眼睛前形成一个圆丘,鼻拱的高度与背部的最高点相当。由于它的骨骼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使科学家在研究其他的鸭嘴龙科时有更多有用的参考。

发现历史

格里芬龙的正模标本(编号NMC 2278)是一个头颅骨及部分骨骼,是由乔治·斯腾伯格(George F. Sternberg)于1913年在艾伯塔省雷德迪尔河附近发现的,该地属于恐龙公园组。在隔年,这个标本由劳伦斯·赖博(Lawrence Lambe)描述、命名,他注意到格里芬龙的独特鼻拱,故因此取名。在几年前,巴纳姆·布朗(Barnum Brown)在新墨西哥州发现了一个部分骨骼,并命名为小贵族龙。这个头颅骨的鼻端被侵蚀成为碎片。布朗参考大鸭龙的平坦头部来重建嘴部部分[2],并且认为部分碎片是被压扁的证据。赖博的格里芬龙描述提供了另一类型的头部,直至1916年,小贵族龙的头颅骨才重组成有鼻拱。布朗及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hitney Gilmore)都提出格里芬龙及小贵族龙是相同的动物。虽然这个意见没有完全受到支持,但很多学者仍以小贵族龙的属名来命名物种,例如威廉·帕克斯(William Parks)将一个发现于恐龙公园组的完整化石,命名为内弯手小贵族龙(K. incurvimanus),但帕克斯仍将格里芬龙是为个别的属。

但是,这套骨骼遗失了头颅骨的前端,在鼻拱前就没有了。1942年,理查·史旺·鲁尔(Richard Swann Lull)等人将格里芬龙属与小贵族龙属归类于同一属,都是小贵族龙,之后被沿用达50多年。在1990年代,由于小贵族龙的化石有限,无法与其他鸭嘴龙科作出比较。因此,格里芬龙再次从小贵族龙中分开,至少目前暂时是独立属。

包括杰克·霍纳(Jack Horner)在内的一些学者,甚至提出鸭嘴龙是与格里芬龙或小贵族龙是相同的动物,这令格里芬龙的分类更为混乱。这种想法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最为普遍,且出现在一些著名的书本上。

其中著名的《恐龙插画百科全书》将格里芬龙的加拿大标本标为小贵族龙,但又误将内弯手小贵族龙的骨骼称为鸭嘴龙[3]。于1979年,霍纳将发现于蒙大拿州Bearpaw页岩层的骨骼与头颅骨归类于鸭嘴龙属的一种,称为“Hadrosaurus notabilis”;但至1990年他修改了他的看法,将之改为格里芬龙的一种。现今认为鸭嘴龙(从碎片化石中发现)与格里芬龙的差异在于肱骨肠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格里芬龙的第三个物种,宽齿格里芬龙(G. latidens),是发现于蒙大拿州的岩层中发现,年代略早于艾伯塔省的化石。这个标本是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于1916年所挖掘的,是一个个体的两个骨骼部分[4],在骨床中也发现宽齿格里芬龙的化石。霍纳在描述这个物种时,认为它是较不衍化的种[5]

近年在犹他州大阶梯艾斯可兰特国家纪念区的Kaiparowits组发现的新化石,包含一个颅骨与部分骨骸,被命名为第四个种,纪念区格里芬龙(G. monumentensis)。它们的颅骨较其他种粗壮,前齿骨的喙嘴基部上缘有加长的分叉。纪念区格里芬龙使得格里芬龙的地理分布更为广泛,该地区可能还有另一个体型较小物种。Kaiparowits组还发现了其他格里芬龙的化石,例如头盖骨与颅后部份,而且体型较其他地区的格里芬龙还大[6]

物种

格里芬龙现今已知有三个物种模式种著名格里芬龙(G. notabilis)、宽齿格里芬龙(G. latidens)、纪念区格里芬龙(G. monumentensis)。模式种是著名格里芬龙,化石发现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公园组,地质年代为上白垩纪坎帕阶。内弯手格里芬龙的化石也发现于恐龙公园组,两者的鼻拱大小不同,著名格里芬龙的鼻拱较大及接近眼睛;前臂形式亦有所不同,内弯手格里芬龙的前臂较大及长。

著名格里芬龙的化石有10组完整的头颅骨及12组头颅骨碎片连颅后骨<,而内弯手格里芬龙的化石是两组连头颅骨的骨骼。2005年的研究认为,内弯手格里芬龙其实是著名格里芬龙的一个变异个体[7]。根据2010年的研究,内弯手格里芬龙被认为是著名格里芬龙的异名。

宽齿格里芬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希尔县双麦迪逊组,包含几个个体的部分头颅骨及骨骼。它的鼻拱就如著名格里芬龙般明显,但位置更接近鼻端;牙齿较不衍化,仍保有禽龙类的特征[5]Hadrosauravus是一个早期及不使用的名字[8],现被认为是无资格名称[9]。纪念区格里芬龙(G. monumentensis)发现于犹他州,包含一个颅骨与部分骨骸。

一些从艾伯塔省发现的零散化石,称为缘边糙齿龙Trachodon marginatus),有时根据小贵族龙等于格里芬龙的假设,而被包括在小贵族龙中。这个物种可能与著名格里芬龙是相同的物种,但在最新的评估中,没有采用这个归类。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勘测协会(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ecies Exploration)公布的2007年度10大新发现物种里,纪念区格里芬龙被列名为第二名。

参考文献

  1. (英文)Lull, Richard Swann; and Wright, Nelda E. Hadrosaurian Dinosaurs of North America.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40.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42: 226. 
  2. (英文)Brown, Barnum. The Cretaceous Ojo Alamo beds of New Mexico with description of the new dinosaur genus Kritosauru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10, 28 (24): 267–274 [200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3. (英文)Norman, David. B. Hadrosaurids I.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 Original and Compelling Insight into Life in the Dinosaur Kingdom. New York: Crescent Books. 1985: 116–121. ISBN 0-517-468905. 
  4. (英文)Lull, Richard Swann; and Wright, Nelda E. Hadrosaurian Dinosaurs of North America.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 40.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42: 21. 
  5. 5.0 5.1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JRH92的引用提供文字
  6. (英文)Gates, Terry; and Sampson, Scott. A new species of Gryposaurus (Dinosauria: Hadrosauridae) from the Upper Campanian Kaiparowits Formation of Utah.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6, 26 (3, Suppl.): 65A. 
  7. (英文)Ryan, Michael J.; and Evans, David C. Ornithischian Dinosaurs. (编) Currie, Phillip J., and Koppelhus, Eva. Dinosaur Provincial Park: A Spectacular Ancient Ecosystem Revealed.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5: 312–348. ISBN 0-253-34595-2. 
  8. (英文)Lambert, David; and the Diagram Group. The Dinosaur Data Book. New York: Avon Books. 1990: 64. ISBN 0-380-75896-3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9. Olshevsky, George. Re: What are these dinosaurs?. 1999-11-16 [2007-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