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兴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兴初(1912—1985)
出生 (1912-08-23) 1912年8月23日(111歲)
江西吉安
逝世 2018年11月3日(2018-11-03)(33歲)
国籍 中国
职业 高级将领
中将军衔

人物介绍

梁兴初(1912—1985),男,江西吉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内,曾任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梁兴初,1912年8月23日出生江西吉安庐陵县(今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一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自幼为雇主打铁,深受剥削和压迫。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委员、营长、团长。在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身先士卒,与敌拚搏,荣获红四军三级奖章。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担任红军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多次出色地完成重要的侦察和战斗任务,晋升为二团团长。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战斗和东征、西征作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等职。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0月5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生平

梁兴初加入的是中央红军,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长征中,就是他给毛主席找到了一张报纸,上面刊登着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红军的消息,从而坚定了毛主席北上抗日的决心。

抗日战争时期,梁兴初在115师中担任营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后来,他跟随罗荣桓奔赴敌后山东,担任过115师教导第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梁兴初来到东北战场。 很多人都知道,梁兴初是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的司令员。其实,梁兴初最开始担任的是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后来的第38军就是由第一纵队改编而成的。所以说,第38军那也是梁兴初的老部队了。

然后,梁兴初又担任第六纵队副司令员,最后才去当了第十纵队司令员。辽沈战役中,林彪命令第十纵队在黑山阻击廖耀湘兵团,必须坚守三天。梁兴初的回答是:纵队打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死守黑山,与阵地共存亡。 1952年,梁兴初担任志愿军第20兵团代司令员,他也算是正兵团级将领了。从朝鲜回国后,梁兴初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中将时担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67年,经毛主席亲自点将,梁兴初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不久,西藏军区划归成都军区建制。有一次,梁兴初去北京开会。毛主席问他,你去过西藏没有?梁兴初很惭愧地回答说,没有。因为梁兴初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回到成都后,梁兴初坚持要去西藏,“当成都军区司令员不去西藏,毛主席再问我,我怎么交代呀。”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梁兴初最终也没能去成西藏。许多年后,梁兴初还念念不忘地说,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1]

1930年四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十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长征中曾负责给毛寻找精神食粮报纸)营长,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营长、副团长,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第四大队大队长,东进支队支队长,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滨海军区十三团团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一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师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十六师师长,第十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军长,三十八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志愿军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

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47军、第3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宜沙、衡宝、湘西、广西和滇南诸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军长, 率部参加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战役。指挥部队在飞虎山、松骨峰、清川江畔、龙源里、汉江南岸等地,打得美军、南朝鲜军闻风丧胆。 1954年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员。 著名作家魏巍采访了指挥松骨峰战斗的营长王宿启,根据战士们英勇杀敌的事迹写了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在全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后来中国文艺工作者以三十八军的战例为素材拍摄的电影《奇袭》,也极受观众欢迎。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梁兴初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三十八军的老军长。参加了抗美援朝一、二、三、四次战役。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指挥的三十八军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通令嘉奖,赞誉为“万岁军”。

巧建奇功编辑

1935年9月16日夜,红一军团四团发起了腊子口战斗。经过一夜激战,17日早晨拔掉了这颗钉子,并穷追敌寇九十里,前锋侦察部队一直前伸到甘南重镇——岷县。由于信息闭塞,毛泽东、一军团首长都未定下部队开往何处的决心。 梁兴初带领侦察连刚到岷县一个村庄准备宿营,军团部就派通信员通知他和指导员曹德连去军团部接受任务。两人来到军团部,毛泽东、林彪、聂荣臻、左权都在那里。左权向他俩下达了立即出发去哈达铺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的任务。“就这些?”梁兴初对通知紧急而侦察任务平凡感到有些疑惑。“等一会儿,毛主席还要亲自给你们布置任务。”毛泽东向他们走了过来,说:“我只补充一点,就这么一点点,你们想法给我搞点‘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是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这可是个特殊的任务哟!” 接受任务后,梁兴初立即召开骨干会议进行研究,后经报请上级批准,同意侦察连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前往执行任务。全连指战员一听说要去前方哈达铺侦察敌情,筹集物资,个个都精神抖擞。 哈达铺离驻地有三十多华里,是个小镇,镇内有一条一里多长的街道,驻兵不多。侦察连指战员换上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梁兴初戴中校军衔,下午4点多钟出发,天黑时分到达,大摇大摆往镇里开。镇口值勤的敌军看到他们那副打扮,而且开口讲话就是“他妈的、他妈的”,又是南方口音,真以为是中央军到了,连大气都不敢喘,立即列队迎接他们开进镇里。“中央军”的到来,使当地政要人物感到莫大的荣耀。哈达铺的镇长、国民党镇党部书记、保安队长都赶到镇公所毕恭毕敬迎接。国民党驻岷县鲁大昌师的一个少校副官,从省城回乡路过并住宿哈达铺,也赶来拜访。 侦察连进镇后,一部分人包围了镇公所,使该镇政要人物一个都跑不掉。一部分人控制了当地驻军,管制了交通要道,一部分人去邮局查找报纸,给毛主席找

“精神食粮”

梁兴初在镇公所与当地政要人寒暄之后,切入正题,诈称第二天有一万多中央军路过该镇,急需粮草等物资,要镇长立即办理。镇长不敢怠慢,急忙派人下去布置。梁兴初确定各路人马到达指定位置并控制了镇内武装后,郑重宣布说:“我们是共产党,是红军。这里的人谁也不准动!”镇长等人一听就傻了眼,副官当场被擒。 鲁大昌部的那个副官就住在邮局旁的一个旅馆里,他随行的有几匹骆驼和马匹,带有书报、药材和衣服等东西。从中翻出一批《大公报》、《山西日报》等,其中有一张《山西日报》刊登了如下一些消息:徐海东率领红军连克两当、秦安、德隆等地,7月下旬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共歼国民党正规军四个营两千余人,解放了安定、延安、延长、靖边、保安等县城,使陕甘根据地连成一片。还有一张刊登了徐海东率红军与陕北刘志丹红军会师的消息,并载有陕北根据地略图。为了让毛泽东和军团首长早点知道这个消息,梁兴初决定连夜将报纸和鲁部少校送往军团部。梁兴初带领侦察连不费一枪一弹,圆满完成了找“精神食粮”和筹集粮食物资的任务。 俘虏和报纸很快送到了军团部,毛泽东见到报纸,高兴地对梁兴初说:“把这个副官交给林彪处理,一定要优待和宽大,因为他给我们送来了那么多的‘精神食粮’,立了大功。我们的侦察兵,这次出去收获最大,把刘志丹的根据地给‘抓’来了,好!就这样,从现在起,梁兴初,你的侦察连作为先头部队,每到一地,你们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找‘精神食粮’。” 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这真是个天大的喜讯!根据这一情报,中央很快作出了决定,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向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挺进。

成立骑兵侦察连

1935年10月初的一天,梁兴初带领侦察连行进在泾源至固原的大道上去执行新的任务。突然,前哨侦察兵报告,路旁的青石嘴村里,一支骑兵部队正在休息,一百多匹战马聚在一起,满地摆放着马鞍子,敌骑兵有的正在吃饭,有的躺在草垛子上打盹。梁兴初立即命令部队隐蔽待机歼敌。他以最快的速度向林彪、聂荣臻、左权作了汇报。 毛泽东当即命令:“打掉它,但不要伤了战马。”侦察连和二团集中了十多挺轻重机枪,利用河沟、草丛作掩护,分两路隐藏。梁兴初率领侦察连首先冲进村庄,突然发起猛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一个多团的骑兵,乖乖束手就擒。这次奇袭,毙俘敌两百余人,缴获战马一百四十余匹。第二天,军团参谋长左权来到侦察连,传达了毛主席的命令,把侦察连正式编为骑兵侦察连。于是,梁兴初成为我军第一位骑兵侦察连连长。 第一次当骑兵,大家都很高兴,但对于只和黄牛打交道而分不清骡与马的南方籍战士来说又有了一个新课题。起初大家对如何骑马、喂马、驯马一窍不通,更谈不上驱马快跑。第一天训练就有一人摔成重伤、六人轻伤。经过休整训练,骑兵侦察连很快掌握了骑兵技术,并接受了毛主席和军团首长的检阅。 10月中旬,部队向陕甘宁边区挺进。梁兴初率领他的侦察连在吴起镇战斗中,时而穿梭于敌群之间,打灭他们的威风;时而冲进敌人的指挥所,摧毁敌指挥机关;时而端掉敌人的岗哨,活捉敌哨兵,为首长定下歼敌策略提供了可靠情报。吴起镇战斗胜利结束后,军团首长又将缴获马鸿宾部的战马和固原战斗中东北军的骑兵俘虏补充到骑兵侦察连,后来骑兵侦察连发展为威震敌胆的八路军骑兵侦察团。

两小时歼灭头等主力团

在缅北反攻作战中,113团两个营在于邦家一带被配有一个炮兵联队和一个山炮大队的日军18师团55联队包围,激战40天,力挫强敌。 梅里尔准将指挥的美英混合特种部队——加拉哈德劫掠者部队在迂回进攻瓦鲁班途中遭到日军一个联队伏击,损失惨重,孙立人将军立即派113团急行军两昼夜,抄了日军后路,又单独攻克瓦鲁班,解了三千英美军之围。 之后113团(附山炮1个连)在瓢泼大雨中攀登悬崖绝壁,向南急进,经过14天艰苦跋涉,开路爬行,奇袭日军后方主要交通公路的要隘——拉班,继而作为新38师的先头部队向北突击,与新22师主力一道将18师团彻底赶下野人山,逐出胡康河谷,将战线推进至孟拱河谷。 抗战结束后,新一军先是空运到广州受降,为了抢占东北,1946年3月下旬又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转乘火车到达锦州一带,又辗转到沈阳,投入四平战役。新38师3个团曾在兴隆泉、柳条沟一线被新四军第三师三个旅和山东八路军第一师总共12个团围攻,由于敌人装备好、战斗力强,此战我军未达全歼敌人的目的,杀伤一部后解围而去。

在东北剿总三路突击四平的庞大计划中,担负两翼迂回攻击任务的部队建树不大,反倒是正面进攻的新一军113团拿下了我军几个高地,迫使我军从两翼调兵来援,导致右翼被国军新六军趁虚而入。 双方刚一交手,新一军在步炮协同、营连进攻和交替掩护方面都显示出老练的经验,我军痛定思痛,利用停战间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北满开展练兵比武运动,部队素质日益提高。总部又将各地派往东北的我军主力部队进行整编,其中山东八路军第一师、第二师和东北挺进支队,合编为一纵,万毅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梁兴初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师师长。 说到梁兴初,各位肯定不陌生,最出名的就是率十纵黑山阻击廖耀湘兵团,统领38军奇袭德兴、飞夺军隅里,打出了万岁军的赫赫威名。作为红一军团的老侦察连长,梁兴初有勇有谋,指挥果断,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被誉为八路军三只老虎之一。

从1946年10月起,东北国军执行所谓“南攻北守”的策略,集中兵力对我南满根据地连续进攻,企图一举歼灭我军在这一地区的主力,派新一军等强力部队守备抵挡我军进攻。然后南满主力再移兵北上,夺取整个东北。 1947年1月1日,敌军调重兵进攻临江,我军识破敌人的伎俩,决定利用北满敌军分散守备的弱点,趁松花江封冻的有利时机,集中一、二、六共三个纵队,南越松花江,向中长铁路东侧,长春、吉林以北地区的敌新一军防地进击。把敌人的"南攻北守"变成对敌的南北夹击,让敌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一纵首长根据围点打援的作战原则,首先把目光瞄准了松花江南岸的其塔木。其塔木驻有敌新一军新38师113团的一个营和师属辎重连、一个工兵排。其塔木东南的乌拉街驻有新一军112团。其塔木西南的九台,是113团团部和两个营、团直属部队。其塔木西北是德惠县城,那里有敌新一军50师150团。这几处敌军成鼎足之势,遥相呼应,互为依仗,这就为我军在运动中歼敌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我军具体的部署是,由第三师围攻其塔木守敌,以此为钓饵,引诱周围各处敌军来援。第一师进到其塔木与九台之间,第二师进到其塔木与吉林、乌拉街之间,兄弟部队的六纵第十六师进到其塔木与德惠之间,为消灭各路出援之敌做好准备。 1月5日黄昏时分,一纵队各部经榆树县南秀水甸子一带,跨过冰封雪冻的松花江。1月6日上午11点左右,部队离预定的张麻子沟还有几十里的路程。策马走在队伍前面的一师司令员梁兴初和政委梁必业,发现前面出现了两个黑点。黑点由远而近,越来越大,原来是师部的便衣侦察员回来了。 两名侦察员见到师首长,连忙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说:“报告首长,九台敌人要向其塔木增援。”师长和政委露出惊喜,刚才还在担心九台的敌军能否出动,现在果如所愿,战机就在眼前。马上命令各团指挥员集合,准备接受战斗命令。 一纵司令部设在路西七八里外的一个小村的老乡家里。大炕上,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万毅和副司令员李作鹏,正伏在小炕桌上地图前研究敌情,判断敌人可能要沿九台至其塔木的公路来增援,因此决定在公路两侧组织伏击,具体伏击地点和作战方案统一由于一师组织。

梁兴初、梁必业领命后急奔部队集结地。这时,各团指挥员早已集合等待。梁兴初向他们传达了纵队首长的命令和九台敌人即将出动的情况。大家听后极为振奋,摩拳擦掌纷纷要求战斗任务。梁兴初故意绷起脸,把眼一蹬:“急什么?看了地形再说!” 老侦察连长出身的梁兴初亲自带各团指挥员登上张麻子沟山坡勘察地形:张麻子沟北距其塔木20余里,南到九台60余里,十里地以内地势较低,四周为起伏地带环抱,有如盆形,东侧有座100多米高的馒头形双顶山,离公路只有二里左右,正是极好的设伏地。 梁兴初当即拍板,决定在此布下口袋阵。为了避免被敌过早发现,他把伏击区域放得很宽,让一团进至张麻子沟、卡路以东二里地之外的王家崴子隐蔽;二团进至张麻子沟、卡路以西四里地外一带隐蔽,伏击圈东西长6里;另以一团二、三连外加两个重机枪排,占据要隘双顶山;以师警卫营迎面在公路两侧的无名高地上构筑冰雪阵地,隐伏起来。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师炮兵营、双顶山的部队和正面无名高地的警卫营以猛烈的火力袭击敌人,双顶山的部队就近发起冲锋,把敌人拦腰切断,然后紧缩包围圈,多路分割聚歼敌人。

半夜时分,部队分头进入了潜伏阵地,这是个严寒的夜晚,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气温骤降。指战员们为了更好地隐蔽,反穿着羊皮大衣,用白毛巾包住头,怀抱枪械,安静地卧在冰雪里。 从九台到其塔木,不过90里路,按一般行军速度,也就是一天的行程,但113团不愧是新一军头等主力团,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为了避免被伏击,团指挥官不管其塔木方面如何大呼急救,到晚上还是要在芦家屯住宿。1月7日上午11点,先由8辆装甲车开路,装甲车一出村口就用机枪向公路两侧盲目射击,见毫无反应,才开动行进。 这还没完,没多久,芦家屯出来一个步兵连,照例是一边行进一边向公路两侧乱打枪,直到这个连到达张麻子沟停下来,发现张麻子沟没有敌人埋伏的迹象,后面大队人马才缓缓出动。到达张麻子沟双顶山后,113团团长王东篱凭直觉判断很可能会中埋伏,命令队伍再度停下,架起山炮向两侧的山头乱轰一气,不见反应,这才壮起胆子继续前进。 到了中午12点,敌大部分部队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只是尾巴还长长地拖在“口袋”外。负责收尾的二团,出动两个班袭击敌尾部,逼他进入口袋内。敌团长一听这稀拉的枪声,以为碰到土匪,便命令后边的队伍跑步收拢,这下全部钻进了我军埋伏圈。

出击的时机到了,信号弹升空后,枪炮声骤响,地动山摇。师警卫营迎着前头的敌人猛打,双顶山上6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铺天盖地向公路上猛扫,师属炮兵褪下银装,顺着公路猛轰。 敌人突遭猛击,顿时乱作一团,队形展不开,火力不能发挥,连装甲车也乱撞一气,动弹不得,113团被打得蒙头转向,四处逃窜像惊炸的羊群。在冰雪窝中趴了一夜零半天的指战员们,早已按耐不住热血沸腾,跳起身端着刺刀向敌人发起冲击。双顶山上的一团二、三连顺着山坡迅速插向公路,把敌人拦腰斩断,然后掉头向北进攻,连续击毁5辆装甲车,使敌人失去重武器的掩护。一团往西打,二团向南杀,三团直奔芦家屯,兜住敌人的屁股。战士们用手榴弹和刺刀开路,将公路上的敌人分割成数块,缩小包围圈,逐片围歼。 因为我军攻势凶猛,敌人措手不及,难以招架,一个小小时后,战斗基本结束。113团团长王东篱率少数人躲进一处农院,被我二团五、八连团团围住,激战半小时后仓皇出逃,被战士击毙。

至此,敌新一军113团1100余名官兵,被我全部消灭,其全部物资也为我所获,我军伤亡375人。因为此战打得干净利落,第一师荣获总部嘉奖。[2]

相关资料

相关视频

勿忘历史之抗美援朝:梁兴初知耻而后勇霸气狠击联合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