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森林兄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森林兄弟
圖片來自sohu

森林兄弟(metsavennad,mežabrāļi,miško broliai),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3个波罗的海国家游击战争方式反抗苏联占领波罗的海国家的人们。类似冷戰時东欧反苏组织也在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西乌克兰反抗苏联统治。

1940年-1941年苏联红军[1] 占领了独立的波罗的海国家并在德国在1941年至1944年的占领之后,又于1944-1945年再次占领了它们。随着斯大林主义压迫愈演愈烈,这些国家有50,000人开始利用乡间密林作为天然屏障和基地,武装反抗苏联统治。

反抗组织形形色色,有的只是具有基本自卫能力的个人,有的则是组织良好的有能力与大量苏联武装作战的大型队伍。

两虎之间

俄罗斯帝国崩溃之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获得了独立。对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来说,这是自13世纪以来第一次成为独立的国家,因此民族主义和民族自决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立陶宛也重新获得了主权:它曾是14世纪欧洲最大的国家,但却在1795年被俄罗斯帝国占领。大西洋宪章等盟军声明许诺3个波罗的海国家可以在二战后重获独立,先后被苏联和纳粹德国占领之后,很多人不愿再忍受被别国占领。

纳粹德国曾经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招募当地兵员组建武装党卫队部队,而在立陶宛则从未组建过党卫队师。1944年纳粹德國组建了装备简陋但拥有超过20,000人的「立陶宛国土防御部队」,这支部队由珀维拉斯·普雷查维休斯将军统领以对抗安塔纳斯·斯涅克库斯率领的苏联游击队。但是德軍很快就发现这支民族主义的部队对他们的统治构成了威胁。1944年5月15日部队的高级军官被逮捕,普雷查维休斯将军则被投入位于拉脱维亚萨拉斯皮尔斯的集中营。大约半数剩余的部队组成了游击队,并分散到乡间准备对德蘇战争推进的蘇军展开游击战争。

德軍在1944年9月中旬撤离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时,则在那里留下了进行游击战的基础,阿道夫·希特勒允许爱沙尼亚部队中愿意留下来保卫家园的士兵:主要是来自武装党卫军第20掷弹兵师(爱沙尼亚第一师)的士兵留在当地。此外进行游击战的人员还包括1945年库尔兰集团军群覆灭时在拉脱维亚半岛库尔兰半岛被围而投降的部队,很多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士兵以及一些德国士兵避免了被俘的命运并作为森林兄弟在乡间作战,直到战争结束后很多年。其他一些人,诸如阿尔冯斯·雷巴内阿尔弗雷茨·里克斯汀斯则逃往英国瑞典,并参与到盟军情报机关援助森林兄弟的行动当中。

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武装党卫队被认为犯有战争罪和其它暴行,并被宣布为犯罪组织,但是纽伦堡审判中却明确地将被征入党卫队中的人员排除在外:

法庭依据宪章认定,凡是如上段所列举的、正式被接受为党卫军成员、在知悉其被用来实施犯罪行为(依宪章第6条规定)却依然加入或继续作为该组织成员的、或被确认为实施这项罪行的组织中成员的个人,都被认为有罪。但是,那些被政府征入该组织而因此没有选择机会、且没有参与过有关罪行的人员除外。

1949年-1950年美国难民委员会对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师进行了调查,并在1950年9月1日宣布了以下政策:

在目的、理念、行动、和成员选择条件上,波罗的海国家武装党卫队单位都与德国的党卫队迥异。因此,本委员会依据难民法案第13条修正案认为,他们不被视为对美国政府有害。

拉脱维亚政府认定拉脱维亚军团,主要包括武装党卫军第15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师)和武装党卫军第19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2师),既非犯罪组织,也非通敌者组织。马特·拉尔(1992年-1994和1999年-2002年期间的爱沙尼亚总理)在他1992年的著作《林中战争:爱沙尼亚为生存而战1944–1956》中驳斥了苏联关于波罗的海国家抵抗的宣传(“是由富有的地主和纳粹军官策划的”)。

二战结束后蘇军尝试在波罗的海国家征兵,却在有的地区只征到了不到一半的兵员,而抵抗力量却因此而获得了发展。关于被征兵的家庭离奇消失的恐惧广泛传播,这使得更多人逃到森林中,很多入伍的士兵也带着武器逃亡。

背景

词语来源

森林兄弟这一称呼最早出现于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的波罗的海地区。森林兄弟一词有时指的是这一时期在森林中造反的农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