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楠溪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楠溪江位于中国浙江省雁荡山括苍山之间,温州市区以北,永嘉县境内,是瓯江支流。在永嘉县境内形成树形水系,流域面积2420平方千米,自北向南注入瓯江。干流长139.8千米,自然落差1032米,江面宽而浅,水质透明度极高,河床下多为卵石,属旅游水景资源[1]

干流概况

楠溪江,战国时期曾是独流入海河流,现代是瓯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永嘉县西北与仙居县交界的黄里坑东(一说永嘉县溪下乡罗垟岭西侧 ,当是一处。),源头海拔840米(一说源头海拔1192米 ),形成地表水流海拔1030米,南流至邵坑,折东南流经白岩南岩溪口,左纳发源于仙居永嘉黄岩三县边界大寺基的岩坦溪,南流至铁坑,折东流经鲍江至福佑,左纳张溪折南流至港头,左纳东皋溪西南流经岩头、石柱至渠山坦下,右纳小楠溪后始称楠溪江,河道蜿蜒南流经古庙口峙口、至永嘉县城(上塘镇),续蜿蜒南流经黄田至永嘉县瓯北镇清水埠注入瓯江。楠溪江河长141公里,落差839米(一说1030米 ),平均坡降6.0‰(一说7.4‰ ),流域面积2436平方公里(一说2490平方公里 、2489.97平方公里 ) ,平均年径流量28.5亿立方米 。中、上游平均河宽50米,下游平均河宽375米[2]

上游区域

上游自罗垟岭西侧,由西北向东流,经溪下大岙潘坑表山溪口五乡,至溪口村纳岩坦溪。主流长55.20公里,平均比降17.33‰,平均河宽50米,流域319平方公里(未包括岩坦溪流域面积)。两岸山峻坡陡,滩多流急,支流20余条,但都短小,构成羽毛状水系,沿溪仅散布零星台田谷地。

中游区域

中游自溪口向东流至福佑村,向南蜿蜒流经5镇33乡至沙头。主流长50公里,平均比降1.48‰,平均水面宽50米,溪身宽窄不等,方岙村附近最宽900米,垟山头村附近最狭170米,流域1540.90平方公里。溪流平缓,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和河谷盆地,并可通舴艋舟到溪口。东岸有张溪东皋溪[3]孤山溪花坦溪古庙溪一级支流五条,西岸有五尺溪小楠溪一级支流二条。属于中国沿海诸河流——浙江河流——温州地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下游区域

下游自沙头南流,河床逐渐扩大,流经沙头峙口上塘东岸黄田罗溪三江瓯北八乡镇,在清水埠入瓯江。主流长34.6公里,是感潮河段,平均河宽375米,平均河床底高海拔负4.90米,平均水面9.31平方公里,流域360平方公里。沿岸是冲积平原和河谷平原,土地肥沃,为县境内主要产粮区。支流有陡门溪、路口溪、中塘溪、横溪。

水文特征

楠溪江平均年径流量28.6亿立方米。根据石柱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发生在1965年8月20日,为94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发生在1967年10月7日,仅1.03立方米/秒,属山溪性河流。

主要支流

上游支流

岩坦溪发源于大寺尖西北,由北向南流经黄南岩坦、溪口3个乡镇,至溪口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1240米,形成地表水海拔950米,主流长38.86公里,源头至黄南口平均比降38.25‰,黄南口至溪口村平均比降3.75‰,流域269.76平方公里。

沿溪有小片台田谷地。有黄南溪深龙溪乌龙溪等九条支流,以黄南溪深龙溪为大。黄南溪发源于黄南西北部青岭东北面溪头村,由北向南流,在黄南口入岩坦溪。

源头海拔1240米,形成地表水流950米,主流长10.90公里,平均比降56.10‰。平均溪宽30米,流域35.66平方公里。

深龙溪,发源于溪下乡罗垟岭东侧,由西向东流,在新亭注入岩坦溪。源头海拔1192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950米,主流长26.93公里,平均比降30.65‰,平均溪宽30米,流域63.20平方公里。两岸山峻坡陡,水流湍急,沿溪只有小量台田谷地。

中游支流

张溪

发源于大寺尖东侧,由东北向南,流经张溪、鲤溪2乡,在福佑村附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124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1140米,主流长30.6公里,平均比降35.60‰,平均溪宽40米,流域138.87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

支流有抱庄李家坑自家田下潘小长坑等11条,构成羽毛状水系。上岙至源头平均比降57.88‰,上岙至汇合口平均比降8.12‰,沿溪有小片台田谷地。

东皋溪

发源于黄岩县富山乡后岙村西北面,由北向南,流经岭头、西源鹤盛东皋四乡,在上日川村附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951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720米,主流长40.3公里,平均比降17.10‰。黄箬岭脚至源头平均比降36.80‰,平均溪宽30米;黄箬岭脚至汇合口平均比降4.44‰,平均溪宽100米。流域313.27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沿溪有小片台田谷地。两岸支流13条,以梅坦溪下岙溪鹤盛溪为大。

梅坦溪

发源于上山尖,由东向西流经岭头乡南部,在西源乡西垟村入东皋溪。源头海拔904.5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617米,主流长11.25公里,平均比降46.00‰,平均溪宽35米,流域37.85平方公里。流域内北部地势较平缓,沿溪有富源、中堡、南陈等3片台田;南部山峻坡陡,比降大,杨梅溪落差200米。

下岙溪

发源于乐清县岭底乡峪崪村东侧,由东南向西北流,在西源乡鹤湾村北约1公里处入东皋溪。源头海拔797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640.0米,主流长22.75公里,平均比降24.60‰,平均溪宽30米,流域71.22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

鹤盛溪

发源于乐清县岭底乡?崪村南面,由东南向西北流,在鹤盛村入东皋溪。源头海拔720.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630.0米,主流长18.8公里,平均比降30.22‰,流域50.64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下游河谷盆地较宽展。

五尺溪

发源于大岙乡百里粟村东,由西向东,流经表山、五尺、岩头3乡镇,在岩头镇小港村附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92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710米,主流长22.64公里,平均比降30.20‰,流域83.74平方公里。支流不多,溪流顺直,沿溪有小量台田谷地。

孤山溪

发源于王螺尖北面,由东向西,流经孤山溪垟二乡,在溪垟乡龚埠村附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89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500米,主流长12.56公里,平均比降38.30‰,流域37.32平方公里。支流7条,以北坑和南岙溪较大。福田村至源头平均比降72.90‰,溪多瀑布福田村至汇合口平均比降7.70‰,为季节性溪流,冬夏季经常断流,沿溪多台田和沙砾地。

花坦溪

发源于乐清县岭底乡湖上垟村附近板障岩,由东向西横贯花坦乡,在珍溪村入大楠溪。源头海拔816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760米,主流长34.25公里,平均比降21.78‰,流域92.0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支流以小坑、杜管、科竹、天柱岩、古庙岙等溪较大。石坦至源头,平均比降31.10‰,平均溪宽25米;石坦至汇合口,两岸逐渐宽展,平均比降3.16‰,溪流顺直,平均溪宽110米~120米,沿溪有成片河谷盆地。珍溪村附近常受洪水淹没。

小楠溪

是楠溪江最大支流。发源于缙云县南溪乡乌石洞背,向东南入县境后,流经石染下嵊巽宅山坑碧莲白泉渠口七乡镇,在渠口乡塘塆村附近与大楠溪汇合。源头海拔1472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1230米,主流长80.05公里,平均比降14.52‰,溪身宽窄不一,流域656.46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自源头至麻埠村,山峻坡陡,河谷深削,流急滩多,涧石磊苛,谷地逼窄分散;麻埠村以下,两岸逐渐开阔,河床平缓,平均比降2.4‰,沿溪多河谷盆地和平原。支流24条,呈扇状分布,以黄坦、山坑二溪为大。

黄坦溪

发源于缙云县前村乡东北麦磨山尖南面,向东南流经界坑和巽宅镇,在巽宅镇麻埠村附近入小楠溪。源头海拔1374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1120米,主流长35.10公里,平均比降29.10‰,平均溪宽30米,流域142.23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沿溪山峻坡陡,流急滩多,小溪村以上是峡谷,以下两岸逐渐扩展有小片台田谷地。

山坑溪

发源于应坑乡熊炉村乌里坑,向东南流经应坑和山坑二乡,在山坑村附近入小楠溪。源头海拔1112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860米,主流长15.15公里,平均比降51.62‰,平均溪宽25米,流域54.32平方公里。两岸山峻坡陡,溪流湍急,沿溪只有少量台田谷地。

古庙溪

发源于古庙乡上圆潭村附近,由东向西流,横贯古庙乡中部,在古庙口入楠溪江。源头海拔560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420米,主流长12.6公里,平均比降33.15‰,流域33.61平立公里。源头到底乌龙村,山峻坡陡,源短流急,且多峡谷,平均比降100‰,沿溪只有小量台田谷地;底乌龙村到汇合口,有分散冲积台田和沙砾地,平均溪宽100米,是一季节性溪流,冬夏两季经常断流。支流较少,只有罗坑和上路垟二溪。下游村庄易被洪水淹没。

下游支流

陡门溪

发源于陡门乡珠洞岗东南侧,由东北向西南,横贯陡门和峙口二乡,在峙口村附近入楠溪江。源头海拔687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485米,主流长20.5公里,平均比降23.7‰,流域95.02平方公里(包括境外面积)。支流有潘垟林下马鸟山溪头铜锅潭小子溪等。上游多露岩陡壁、山峻流急。下游湖屿至峙口是感潮河段,长2.5公里,可通小型船只。长源村至河口是冲积平原。

路口溪

发源于路口乡西北四谷峰,由西北向东南,流经路口乡和上塘镇,过上塘陡门入楠溪江。源头海拔949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670.0米,主流长11.50公里,平均比降58.48‰,流域41.59公里。横溪村以上沿溪两岸多沙砾地,以下为冲积平原。

中塘溪

发源于桥下镇陈山头村东,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中塘乡和上塘镇,在上塘镇浦口村附近入楠溪江。源头海拔685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590米,主流长10.7公里,平均比降56.76‰,流域33.65平方公里。上游山峻坡陡,下游为冲积地。

横溪

发源于梅岙乡徐山村北面,由西向东,流经梅岙、中塘、上塘3乡镇,在上塘镇下塘桥头入楠溪江。源头海拔618米,形成地表水流海拔438.0米,主流长12公里,平均比降37.05‰,流域21.99平方公里。李家村至源头山峻坡陡,以下两岸逐渐扩展,为冲积地。

楠溪江支流主要有岩坦溪东皋溪小楠溪等,其中以小楠溪最大。

小楠溪

发源于缙云县大洋山西麓,海拔1170米,南流至西溪坑,折东南流经大文山,蜿蜒流经巽宅镇、碧莲镇、大若岩镇、渠口乡,桐州店至塘湾九丈从左岸汇入楠溪。小楠溪河长88公里,落差1161米,平均坡降13.2‰,流域面积644平方公里。

水利概况

旅游开发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位于浙江省南部的永嘉县境内,与雁荡山风景区相毗邻,南距温州市区23公里。景区总面积625平方公里,分为七大景区,计800多个景点。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4]

流域文化

楠溪江流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并造就了瓯越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桥、古亭、古牌楼等名胜古迹。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筑,选址讲究,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较为突出的有岩头枫林苍坡芙蓉花坦等村,均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5]

水产资源

楠溪江比较著名的水产为楠溪香鱼。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香鱼“长三四寸,味佳而无腥,生清流惟十月时有,与乐产少异”。《雁荡山志》又载:“凡荡水所入处皆有之,荡水西流永楠溪,则自枫林、档溪、下潭、古庙潭诸处亦有之。”香鱼俗称“溪鲤”亦叫瓜鱼,隶属鲑形目胡爪鱼亚目。体长而侧扁,头小咀尖,体披细鳞,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色,鱼肉细嫩多脂,味鲜且有香味,为上等食用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

除楠溪江外,香鱼在中国闽南地区、台湾及湖北兴山县也有出产。

旅游文化

大若岩山为南朝梁道学家陶弘景的隐居地,山脚下有著名的陶公洞,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是一大型天然岩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6]

楠溪江中游两岸的古村落群是温州古民居的突出代表,目前尚存留相当完整的宋代村貌及文化习俗,大量的明清时代古建筑。“耕读社会”和“宗族社会”在当前楠溪江的宗祠民俗中仍依稀可见。

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05年成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西园区。

附中国浙、闽、粤、桂东南沿海主要独立河流水系

浙江
钱塘江 甬江 灵江 瓯江 飞云江 鳌江
福建
闽江 九龙江 晋江 木兰溪 交溪 敖江 霍童溪 诏安东溪 漳江 萩芦溪
广东
韩江 榕江 练江 龙江 黄江 黄冈河 螺河 漠阳江 鉴江 九洲江 南渡河 遂溪河
广西
南流江 大风江 钦江 防城江 茅岭江 北仑河

视频

楠溪江相关视频

楠溪江5A宣传片


楠溪江古村落

参考文献

  1. 浙江温州 楠溪江景区,马蜂窝,2018-07-12 16:14:41
  2. 温州楠溪江,梧桐子网站
  3. 从南正顶到楠溪江——探访楠溪江支流东皋溪,台州19楼
  4. 楠溪江景区简介,豆瓣同城,2015-06-11 10:28:27
  5. 永嘉楠溪江的古村落苍坡村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岭上人家琼楼玉宇,2019-03-03 21:50:06
  6. 永嘉楠溪江大若岩景区农家乐休闲自驾游,钟鼎乡村旅游网,201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