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橡皮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橡皮蟒
图片来自blogspot

橡皮蟒学名Charina reinhardtii)是蛇亚目蚺科沙蟒亚科橡皮蚺属下的一种蛇类,身体细小而擅长潜掘地穴,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及西部。

橡皮蟒曾被视为蟒科的成员,因此其名称尚保留“蟒”字;其英语俗称亦为“Calabar Python”,有蟒蛇种属的分类痕迹。

后来,学者古鲁格(Kluge, 1993)根据种系发生学的原则,将橡皮蟒分配为橡皮蚺属的成员。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1]

特征

橡皮蟒体型较一般蟒、蚺细小,普遍不会长逾1。其头骨结构与一般蚺蛇不同,它们欠缺上颚齿之馀,却有坚固的前额叶头骨。另外,其上唇缘位置亦没有具感温功能的孔洞(详见颊窝)。

橡皮蟒能潜掘地洞,头部与尾部均呈圆钝形状,整体身型有如圆管。头额位置布有数片较大片的鳞甲。[2]其尾部与头部外表相似,可能是一种用作迷惑敌人的扰敌自卫手段。体格强健,肌肉有力,双较伙细小,呈色,瞳孔圆形。体色方面,橡皮蟒多以棕色或黑色为基调,有红色、黄色灰色的小斑纹。

地理分布

橡皮蟒主要分布于非洲中西部的热带雨林地带,西起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东至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均能找到它们的踪影。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内,橡皮蟒则多出没于基伏湖一带的极东地带。根据学者Stimson(1969),橡皮蟒的标准产地为“黄金海岸”。

生态行为

橡皮蟒具有掘地习性,但与沙蟒西非沙蟒不同,橡皮蟒通常潜掘于热带雨林中的松散泥土间,而非一般沙地。当橡皮蟒受到威胁时,它们会运用尾部装作自己的头部,向敌人缓缓昂起并作出一连串的动作,作为瞒骗敌人的圈套;实则其头部早已潜进土地中,并以地面上的身体掩盖著地下的头部,使敌人不能察觉。如果这欺敌之计被悉破时,橡皮蟒便会使出最后的手段,就是将身体紧缩成一个圆球,使敌人无以入手。这行为与球蟒十分相似。

橡皮蟒是一种相当温驯的蛇类,即使受到威胁它们大多只选择将自己缩成圆球,又或者以尾巴打击地面发出声音以作自卫姿态,总之甚少向敌人发动咬击。尾部的小白环纹有时也能有效地引开敌人的注意力,让其头部的威胁可以减轻。一般而言,橡皮蟒面对敌人时,大多行动缓慢,以谋定而后动的态度处理威胁。

摄食

橡皮蟒多以小型的类为食,并会闯进一些小地鼠(如尖鼠)的地洞里找寻猎物。它们会窝伏在尖鼠的洞穴附近,静待成年尖鼠离去,然后一下子闯入鼠穴,将幼鼠捕食殆尽。橡皮蟒一般以缠压方式杀死猎物,有时也会以身体将幼鼠迫压至洞壁上以压死它们。如果一些地洞内门窝众多,橡皮蟒更能一次以身体过压死大量的幼鼠。

饲养及繁殖

橡皮蟒并不是常见的宠物蛇,因为它们需要一定条件的环境才能适应被饲育的生活。首先,它们需要有厚层的有机可掘物(如泥层)作为其居所,而其居所的温度要维持在25-29°C之间。

另外,橡皮蟒属于卵生蛇类,雌蛇所诞下的蛇卵一般较大,每枚约重50。雌蛇每次大多只能产下一至两枚蛇卵,甚少能产出三枚以上。但即使数量不多,这些蛇卵仍等同于雌蛇体重的一半重量。幼蛇大约于六周后破卵而出,经历两至三天后,出现第一次蜕皮,然后便可以接受喂食。


参考文献

  1. Template:ITIS
  2. Kluge AG. 1993. Calabaria and the phylogeny of erycine snake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07: 293-351. PDF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brar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8-26.。Accessed 20 July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