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歌剧」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Wmy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3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歌剧.jpg|缩略图|右|[http://photocdn.sohu.com/20140801/Img403010411.jpg 原圖鏈結][http://yule.sohu.com/20140801/n403010409.shtml  来自搜狐娱乐网]]]
 
[[File:歌剧.jpg|缩略图|右|[http://photocdn.sohu.com/20140801/Img403010411.jpg 原圖鏈結][http://yule.sohu.com/20140801/n403010409.shtml  来自搜狐娱乐网]]]
'''<big>歌剧</big>''',属于古典音乐。<ref>[https://iask.sina.com.cn/b/iRWa5A4qZZbB.html歌剧属于古典音乐吗 ]新浪爱问网, 2018-11-11</ref>  
+
'''<big>歌剧</big>''',属于古典音乐。<ref>[https://iask.sina.com.cn/b/iRWa5A4qZZbB.html 歌剧属于古典音乐吗 ]新浪爱问网, 2018-11-11</ref>  
 
 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其中音乐与戏剧之间的结合是歌剧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此外,歌剧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器乐与声乐产生与发展的结晶。它反过来又带动和促进了[[器乐]]与[[声乐]]之间的全面平衡。  
 
 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其中音乐与戏剧之间的结合是歌剧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此外,歌剧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器乐与声乐产生与发展的结晶。它反过来又带动和促进了[[器乐]]与[[声乐]]之间的全面平衡。  
  
 
 歌剧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歌唱的方法则是举世闻名的美声唱法!<ref>[https://wenda.so.com/q/1374847824063908?src=150&q=什么是歌剧  什么是歌剧  ]360问答网,2013年7月26日</ref>  
 
 歌剧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歌唱的方法则是举世闻名的美声唱法!<ref>[https://wenda.so.com/q/1374847824063908?src=150&q=什么是歌剧  什么是歌剧  ]360问答网,2013年7月26日</ref>  
 +
 
== 起源 ==
 
== 起源 ==
  
 歌剧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ref>[https://wenda.so.com/q/1522797605215941?src=140&q=最早 起源于 ]360问答网, 2018.03.10</ref>
+
 歌剧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 古希腊]]戏剧 的剧 场音乐。
  
 歌剧 在16世纪末 即1600 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它源自[[ 古希腊]] 戏剧的剧 场音乐
+
  现知历史上第一部 歌剧, 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腊神话的《达芙尼(Dafne)》于1597 首演时,风评一片赞好 皆认为"成功复活了 古希腊 戏剧 精神"。但《达芙尼》最终不幸失传,但佩里 另一套首演于1600年的歌 《尤丽狄茜(Euridice)》至今仍偶有排演 但今天歌剧界最古老的标准保留剧目的歌剧,当数1607年首演于曼都瓦宫廷的克劳迪奥·蒙泰韦尔迪作品:《奥菲欧(L'Orfeo)》。<ref>[https://wenda.so.com/q/1522797605215941?src=140&q=最早的歌剧起源于  歌剧起源于哪里  ]360问答网,2016.04.21</ref>
  
 
 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
行 18: 行 19:
 
== 西方歌剧的发展 ==
 
== 西方歌剧的发展 ==
  
  巴公元1600―1750年 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西欧出现了众多与以往相异的经典声乐作品,学术界将这一时期称作音乐 发展 的“ 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 时期 ”的声
+
  歌剧 的发展 被公认先后经历了: 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 时期、 浪漫主义 时期 、印象主义 时期。
乐发展发端于意大利的歌剧声乐艺术,其后影响到欧洲的英国 法国、德国等国家。巴洛克 时期 的声乐风格一是地域化和民族化特征明显,意大利风格与意大利语
 
密切相关,法兰西风格融合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英国风格更类似于人们的“说话”;二是[[装饰音]]演唱和即兴演唱的风格特点。巴洛克 时期 的艺术特征,突出
 
体现在装饰音和即兴演唱两个方向
 
  
=== 巴洛克时期及其音乐艺术 ===
+
=== 巴洛克时期 ===
 +
 
 +
(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在文学、科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巴洛克”风格是一种华丽的、热烈的、十分夸张的表现风格。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这个时期是歌剧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歌剧自从在弗洛伦萨诞生后,在意大利各地迅速兴起,受到社会、艺术家和宫廷贵族们的广泛欢迎。被称作“歌剧改革之父”的17世纪上半叶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对此时期的歌剧发展影响最大,五幕歌剧《奥菲欧》是他最成功最具代表之作。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歌剧的出现,但此时期的发展,为后来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公元1600―1750年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西欧出现了众多与以往相异的经典声乐作品,学术界将这一时期称作音乐发展的“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的声乐发展发端于意大利的歌剧声乐艺术,其后影响到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巴洛克时期的声乐风格一是地域化和民族化特征明显,意大利风格与意大利语切相关,法兰西风格融合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英国风格更类似于人们的“说话”;二是[[装饰音]]演唱和即兴演唱的风格特点。巴洛克时期的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装饰音和即兴演唱两个方向。
 +
 
 +
 巴洛克时期及其音乐艺术  
  
 
 从1600年歌剧艺术在意大利诞生,至1750年左右[[巴赫]]、[[亨德尔]]去世这一时期为分水岭。巴洛克时期是后人为了研究,将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归类总结而赋予的一种区分。巴洛克一词最早见于建筑和绘画艺术领域,如“巴洛克绘画艺术”、“巴洛克建筑艺术”等,其代表的是一种奢华、炫丽、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欧
 
 从1600年歌剧艺术在意大利诞生,至1750年左右[[巴赫]]、[[亨德尔]]去世这一时期为分水岭。巴洛克时期是后人为了研究,将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归类总结而赋予的一种区分。巴洛克一词最早见于建筑和绘画艺术领域,如“巴洛克绘画艺术”、“巴洛克建筑艺术”等,其代表的是一种奢华、炫丽、色彩鲜明的特点。在欧
行 29: 行 33:
 
 赞赏。著名思想家[[卢梭]]就认为“巴洛克音乐是那种和声混乱、充斥着转调和非和谐的音乐;它的歌唱生硬、不太自然,发音困难、矫揉造作。”很多人认为,
 
 赞赏。著名思想家[[卢梭]]就认为“巴洛克音乐是那种和声混乱、充斥着转调和非和谐的音乐;它的歌唱生硬、不太自然,发音困难、矫揉造作。”很多人认为,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巴洛克艺术形态并无超越之处。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巴洛克艺术形态并无超越之处。
 +
 
 在学术界,西方音乐史上的巴洛克音乐通常被认为包括两种风格,即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古典风格主要强调和声,认为和声才是最重要的,其注重复调创作,与
 
 在学术界,西方音乐史上的巴洛克音乐通常被认为包括两种风格,即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古典风格主要强调和声,认为和声才是最重要的,其注重复调创作,与
 
 尼德兰乐派相承袭。这一风格认为歌词不那么重要,音乐本身和复调运用更为优先。现代风格与人文主义相适应,与当时的意大利艺术风格相融合,这一风格强调
 
 尼德兰乐派相承袭。这一风格认为歌词不那么重要,音乐本身和复调运用更为优先。现代风格与人文主义相适应,与当时的意大利艺术风格相融合,这一风格强调
 
 歌词优先,注重歌词内容的表现,歌词才是音乐的主人,故在音乐技法的运用和处理上较为大胆奔放,跳跃性和优美的旋律较为常见。
 
 歌词优先,注重歌词内容的表现,歌词才是音乐的主人,故在音乐技法的运用和处理上较为大胆奔放,跳跃性和优美的旋律较为常见。
  
=== 巴洛克时期独唱音乐的演唱风格 ===
+
 巴洛克时期独唱音乐的演唱风格
  
 
 在巴洛克时期的年间,西方音乐从风格到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繁复的复调音乐转向清晰的以旋律和声为主的主调音乐,歌剧、器乐等体裁蓬勃发展,取代
 
 在巴洛克时期的年间,西方音乐从风格到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繁复的复调音乐转向清晰的以旋律和声为主的主调音乐,歌剧、器乐等体裁蓬勃发展,取代
 了声乐体裁的绝对统治地位,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内涵也被大大削弱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表演风格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其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宣泄和表
+
 了声乐体裁的绝对统治地位,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内涵也被大大削弱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表演风格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其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让人们重新发现人的价值,重新认识自我,原来具有在宗教音乐才能出现的表达人的悲伤、愤怒,追求等情感表达受到冲击,所谓传统
达。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让人们重新发现人的价值,重新认识自我,原来具有在宗教音乐才能出现的表达人的悲伤、愤怒,追求等情感表达受到冲击,所谓传统
 
 
 的、神学的、封建的、禁欲主义的牢笼被打破,情感的宣泄和表达逐渐走入世俗世界,同时也成为了各种艺术创作的主题,在音乐领域亦不例外。音乐的发展获得
 
 的、神学的、封建的、禁欲主义的牢笼被打破,情感的宣泄和表达逐渐走入世俗世界,同时也成为了各种艺术创作的主题,在音乐领域亦不例外。音乐的发展获得
 
 了自由的天空,作曲家摒弃那种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的复调音乐创作风格,转向寻求一种形式更为自由,不需要奢华装饰,旋律优美的歌曲。对于演唱者而言,可
 
 了自由的天空,作曲家摒弃那种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的复调音乐创作风格,转向寻求一种形式更为自由,不需要奢华装饰,旋律优美的歌曲。对于演唱者而言,可
 
 以根据作品自由表达情感,完成二度创作的升华。巴洛克时期的声乐创作和发展,迎合了社会发展和社会礼俗的需要,既能满足严肃的宗教音乐需要,也能为广大
 
 以根据作品自由表达情感,完成二度创作的升华。巴洛克时期的声乐创作和发展,迎合了社会发展和社会礼俗的需要,既能满足严肃的宗教音乐需要,也能为广大
 社会公众提供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如高雅音乐会、音乐沙龙、小型聚会等。蒙太韦尔蒂、巴赫等著名音乐家为教堂、宫廷、剧院和家庭音乐会等谱过曲。总而言
+
 社会公众提供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如高雅音乐会、音乐沙龙、小型聚会等。蒙太韦尔蒂、巴赫等著名音乐家为教堂、宫廷、剧院和家庭音乐会等谱过曲。总而言之,巴洛克时期的独唱音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之,巴洛克时期的独唱音乐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地域化和民族化特征明显
 
 一是地域化和民族化特征明显
  
 
 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发展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意大利]]语所具备的语言和声乐意义上的发声优势,造就了意大利声乐发展的一枝独秀。意大利的声乐发展并不是单
 
 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发展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意大利]]语所具备的语言和声乐意义上的发声优势,造就了意大利声乐发展的一枝独秀。意大利的声乐发展并不是单
 线的,而是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其国内产生了不同的音乐流派。意大利作曲家将声乐技巧、半音化和声等融于一身,体现出意大利的风格。1607年,蒙太韦
+
 线的,而是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其国内产生了不同的音乐流派。意大利作曲家将声乐技巧、半音化和声等融于一身,体现出意大利的风格。1607年,蒙太韦尔蒂创作出《奥菲欧》歌剧,该剧在艺术表现上力求实现一种表达自由的戏剧风格。此外,作为威尼斯乐派代表人物的他还写过大量的牧歌歌剧作品,在创作上,在16世纪的无伴奏牧歌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型牧歌形式,即将器乐和伴奏融入其中,增添歌词的情感表达,演唱者在演绎作品时,要认真探究作品的内涵,领会作品所运用转调以及不协和和弦的技法所蕴含的情感表达,还包括对歌词的领域。
尔蒂创作出《奥菲欧》歌剧,该剧在艺术表现上力求实现一种表达自由的戏剧风格。此外,作为威尼斯乐派代表人物的他还写过大量的牧歌歌剧作品,在创作
 
上, 在16世纪的无伴奏牧歌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型牧歌形式,即将器乐和伴奏融入其中,增添歌词的情感表达,演唱者在演绎作品时,要认真探究作品的内
 
涵,领会作品所运用转调以及不协和和弦的技法所蕴含的情感表达,还包括对歌词的领域。
 
  
 
[[法兰西]],作为一个骄傲而又自信的民族,其音乐艺术的发展别具一格,从民族情感上,法兰西抵触意大利风格所带来的影响,尽可能挖掘本民族文化,打造法
 
[[法兰西]],作为一个骄傲而又自信的民族,其音乐艺术的发展别具一格,从民族情感上,法兰西抵触意大利风格所带来的影响,尽可能挖掘本民族文化,打造法
行 57: 行 57:
 
 利语的语言差别有关,故法语的音乐作品发音清晰,高音准确,与朗诵性紧密结合,这些特点对演奏者的要求不如意大利风格的作品要求高,更多的是以表演场面
 
 利语的语言差别有关,故法语的音乐作品发音清晰,高音准确,与朗诵性紧密结合,这些特点对演奏者的要求不如意大利风格的作品要求高,更多的是以表演场面
 
 的感染力吸引人。
 
 的感染力吸引人。
 +
 
 英国的声乐艺术与意大利和法国相比较较为逊色。在巴洛克时期,英国的声乐演唱风格与意法两国亦大相径庭,更类似于人们的“说话”。巴洛克时期,铂赛尔是
 
 英国的声乐艺术与意大利和法国相比较较为逊色。在巴洛克时期,英国的声乐演唱风格与意法两国亦大相径庭,更类似于人们的“说话”。巴洛克时期,铂赛尔是
 
 英国声乐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他根据英语的语言特征创作出速度、节奏、旋律、重音等符合英国人习惯的艺术作品。虽然其作品类似于“说话”,但是通过这一风
 
 英国声乐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他根据英语的语言特征创作出速度、节奏、旋律、重音等符合英国人习惯的艺术作品。虽然其作品类似于“说话”,但是通过这一风
行 68: 行 69:
 
 简单而言就是在咏叹调终止或者半终止的地方,尤其在咏叹调反复出现之处。即兴演唱,对演唱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它是对作品演唱丰富性的一种个性表达。
 
 简单而言就是在咏叹调终止或者半终止的地方,尤其在咏叹调反复出现之处。即兴演唱,对演唱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它是对作品演唱丰富性的一种个性表达。
  
===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特征 ===
+
 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特征
  
 
 在巴洛克时期,声乐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出现多种形式的作品类型,在这些作品类型背后,都有经典的作曲家作为支撑,其
 
 在巴洛克时期,声乐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出现多种形式的作品类型,在这些作品类型背后,都有经典的作曲家作为支撑,其
行 76: 行 77:
 
 人,他对意大利歌剧音乐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看来,歌剧音乐要为人类自身服务,要表达人类的真实情感,谱曲与歌词要协调。蒙太韦尔蒂的这些观
 
 人,他对意大利歌剧音乐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看来,歌剧音乐要为人类自身服务,要表达人类的真实情感,谱曲与歌词要协调。蒙太韦尔蒂的这些观
 
 念奠定了他作为近代意大利歌剧之父的历史地位,作为代表人物的的他,创作的作品突显戏剧性的场景以及独特的人物个性。1637年,第一座歌剧院在[[威尼斯]]
 
 念奠定了他作为近代意大利歌剧之父的历史地位,作为代表人物的的他,创作的作品突显戏剧性的场景以及独特的人物个性。1637年,第一座歌剧院在[[威尼斯]]
 拔地而起,歌剧从此走入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再是宫廷贵族的专属。随着歌剧艺术在社会上的流行,蒙太韦尔蒂的弟子切斯蒂和卡瓦利为了迎合大众的口
+
 拔地而起,歌剧从此走入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再是宫廷贵族的专属。随着歌剧艺术在社会上的流行,蒙太韦尔蒂的弟子切斯蒂和卡瓦利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创作出许多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舞台歌剧。这一时期,音乐风格也开始发生转变,逐渐向华丽的演唱技术技巧过渡,咏叹调最后成了
味,创作出许多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舞台歌剧。这一时期,音乐风格也开始发生转变,逐渐向华丽的演唱技术技巧过渡,咏叹调最后成了
 
 
 一种精湛的形式,与宣叙调明显分离。这种风格特征发展到17世纪的中后期,歌剧的形式越来越僵固化,演唱者更多是在卖弄演唱技术技巧,这一点在那不勒斯歌
 
 一种精湛的形式,与宣叙调明显分离。这种风格特征发展到17世纪的中后期,歌剧的形式越来越僵固化,演唱者更多是在卖弄演唱技术技巧,这一点在那不勒斯歌
 
 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忧郁、悲伤的情感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色之一,有时也会出现含羞的、腼腆的、多愁善感的一面,但是极少出现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作为蒙太韦尔蒂的弟子,
 
 忧郁、悲伤的情感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色之一,有时也会出现含羞的、腼腆的、多愁善感的一面,但是极少出现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作为蒙太韦尔蒂的弟子,
 切斯蒂并未完全继承他老师的衣钵,某种意义上他甚至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开创了有别于他老师的音乐风格。他 的Aspettate 》即是证明,这一作品比较幽默诙
+
 切斯蒂并未完全继承他老师的衣钵,某种意义上他甚至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开创了有别于他老师的音乐风格。他 的《Aspettate 》即是证明,这一作品比较幽默诙谐,歌词多次出现问句,但是与旋律搭配极为得当。此外,他的作品在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与情感上也颇有成就,如他在著名的《[[来吧,阿列多罗]]》、《金苹
谐,歌词多次出现问句,但是与旋律搭配极为得当。此外,他的作品在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与情感上也颇有成就,如他在著名的《[[来吧,阿列多罗]]》、《金苹
 
 
 果》以及《[[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等作品都注重旋律和装饰风格,作曲特征上跳音、滑音和各种装饰音的安排都很好地塑造了人物的情感。而蒙特威尔为代表
 
 果》以及《[[围绕着我崇拜的人儿]]》等作品都注重旋律和装饰风格,作曲特征上跳音、滑音和各种装饰音的安排都很好地塑造了人物的情感。而蒙特威尔为代表
 
 的另外一些音乐家则注重创作普通人的田园生活风格作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使歌剧艺术更为平民化、大众化。
 
 的另外一些音乐家则注重创作普通人的田园生活风格作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使歌剧艺术更为平民化、大众化。
行 90: 行 89:
 
 赛尔,他的作品受到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的影响,他创作的歌曲多是诗歌形式,运用英国传统的民间曲调,很多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对比的乐段组成,这种
 
 赛尔,他的作品受到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的影响,他创作的歌曲多是诗歌形式,运用英国传统的民间曲调,很多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对比的乐段组成,这种
 
 英国风格的歌剧所展现的情感非常细腻,旋律和人物个性塑造得非常成功。铂赛尔的作品同样是根据英语发音特点“顺势而为”,符合英格兰民族特性。在铂赛尔
 
 英国风格的歌剧所展现的情感非常细腻,旋律和人物个性塑造得非常成功。铂赛尔的作品同样是根据英语发音特点“顺势而为”,符合英格兰民族特性。在铂赛尔
 艺术生涯的后期,其作品中出现不规则的长句和短句交错,加上低音伴奏的快速运动达到宣叙调结尾的高潮。铂赛尔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声乐线条体系,运用复
+
 艺术生涯的后期,其作品中出现不规则的长句和短句交错,加上低音伴奏的快速运动达到宣叙调结尾的高潮。铂赛尔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声乐线条体系,运用复的、跳跃的、连续的音符,让旋律更为生动而有活力。他同样重视曲调与歌词的搭配,以及音乐上的修饰,他的作品有时被称为“说话”风格,对歌词文字表达和音节的放置极为恰当。<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527/15/6795100_838527682.shtml 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个人图书馆网,2019-05-27</ref>
的、跳跃的、连续的音符,让旋律更为生动而有活力。他同样重视曲调与歌词的搭配,以及音乐上的修饰,他的作品有时被称为“说话”风格,对歌词文字表达和
+
 
音节的放置极为恰当。<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527/15/6795100_838527682.shtml 巴洛克时期歌剧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个人图书馆网,2019-05-27</ref>
+
=== 古典主义时期 ===
 +
 
 +
(17世纪中开始),1750年伟大的音乐家巴赫去世,巴洛克时期也因此与世长辞,此时标志着欧洲音乐重要发展时期到一段落,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经历了巴洛克时期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已经变得颇为成熟了,此时出现了一位歌剧史上的改革者――德国作曲家格鲁克,他创作了历史上现代歌剧院所戏目中最古的一部名为《奥菲欧与优丽狄茜》的三幕歌剧,这是一部提倡歌剧改革的成功作品,于1762年10月5日在维也纳首演。格鲁克对歌剧的改革,使之通向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他主张歌剧的音乐性和戏剧性要完美统一,提倡音乐服从戏剧的效果,同时,还倡导用本国语言来创作作品,以便发展各国歌剧。17世纪末,威尼斯建立了十五座歌剧院,歌剧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得到了极大的繁荣,贡献最大、发展最快的城市有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
 +
 
 +
=== 浪漫主义时期 ===
 +
 
 +
(18世纪至19世纪),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的戏剧《[[爱尔那尼]]》成功上演,将浪漫主义推向高潮。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促发了艺术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后最深刻最重要的一次重大革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一种文艺思潮,起源于法国,歌剧的发展与成熟,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密不可分,此时期是歌剧发展最关键的阶段,已经到了成熟的状态,主要发展地在意大利,内容主要体现了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感。最具代表的歌剧革新家先后有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威尔第和瓦格纳,其中威尔第是贡献最大的,代表作品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伊达》。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它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主要作曲家有:[[普契尼]]、[[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
 +
 
 +
=== 印象主义时期 ===
 +
 
 +
(20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民族乐派和后期浪漫派中演变出来的,是20世纪初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艺术特征是在作品中不描述现实的事件,而是建立在暗示运动和色彩之上,意境神秘,强调朦胧感。此时期的歌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状态,影响力最大的作曲家还是德彪西,他在晚年创作了歌剧《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采用暖昧含蓄和捉摸不定的乐汇,抒发感情,表现人物,音乐令人困惑的美感和给人以难以置信的想象力,可以算的上是一部空前绝后的作品。<ref>[https://www.xzbu.com/7/view-6301552.htm 浅谈西方歌剧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论文网</ref>
 +
 
 +
== 中国的歌剧发展 ==
 +
 
 +
中国的歌剧,是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逐渐发展起来的,“五四”以后,中国的音乐家在接受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同时,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形式结合着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开始进行大胆尝试,这便是中国新歌剧的形式。它既具备了[[西洋]]歌剧的一些主要特征,也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
 +
 
 +
中国歌剧与古典的欧洲歌剧在基础的发声方法上都差不多。主要的区别在与题材和音乐,中国歌剧根植于本土,题材自然以中国的历史、现实题材为主。另外中国歌剧的唱法除借鉴西洋歌剧的唱法外,还会吸收本民族的音乐元素,比如《[[江姐]]》就吸收了大量的[[川剧]][[京剧]]的元素,《[[洪湖赤卫队]]》也借鉴很多湖北民歌的音乐元素。
 +
 
 +
中国歌剧可以说,从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以歌舞、宾白并重,亦属于“歌剧”性质,但还不是歌剧。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童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黎锦晖]]作曲),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它们都将歌曲与对白并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 张昊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剧特色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的道路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后来的歌剧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为了与中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新歌剧。到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歌剧创作,如《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等作曲),《[[王秀鸾]]》(艾实惕等作曲)等。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继承《白毛女》的传统时,又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西洋歌剧的一些有益经验,陆续涌现出《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
 
 +
从体裁方面,有歌舞剧、小调剧、音乐剧、秧歌剧、正歌剧等;题材方面多在民族英雄事迹、民间故事、抗战生活与精神等方面;形式上或就传统戏曲形式改造、将话剧与歌曲结合、或据民间曲调填词改编,总有作品近百部之多。
 +
 
 +
一九二七年阎述诗 (1905-1963) 创作用民乐伴奏的舞台歌剧「高山流水」,阎述诗多才多艺,自已写剧本,自已谱曲,自导自演,还亲自参加灯光布景的设计制作,「高山流水」情景交融,再现了春秋时代的音乐盛况和善乐者辈出的高文明社会。
 +
 
 +
阎述诗继而又创作并演出「[[梦里桃花]]」及「疯人泪」、「孤岛钟声」、「忆江边」等歌剧。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大批爱国志士离开东北进入关内,阎述诗不惧艰险,在编演揭露日寇侵略罪行的歌剧「风雨之夜」后,离开东北入关。这是中国新歌剧的最初尝试。
 +
 
 +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名字 - [[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ashalomov(1894-1965) 是从小生长在中俄边境华人聚居小镇上的俄罗斯[[犹太人]],出身苏黎世音乐学院,在广泛搜集中国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以传说故事和传统戏曲音调创作歌剧「观音」及音乐剧「孟姜女」等,是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较成功的实践。阿隆?阿甫夏洛穆夫在中国民族化乐剧乐曲创作、音乐教育、管弦乐队组织、音乐社团组成、中国音乐的国际交流及通俗音乐提升上,都曾做出重要的贡献,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名字。
 +
 
 +
还有热心中国音乐的齐尔品 (Alexander Nikolaevich Tcherepnin 1899-1977) 曾根据中国民间故事谱写歌剧「[[蚌壳]]」(后更名为「农夫与仙女」)。
 +
 
 +
发展探索过程中较成功的实践张曙曾以昆曲曲调创作小型歌剧「[[王昭君]]」;[[陈田鹤]]写过歌剧「荆轲」(未完成) 和「桃花源」;[[王义平]]曾依陈田鹤的「荆轲」原作重新配器;钱仁康为陈田鹤的「桃花源」配过乐,也为蔡冰白的小歌剧「江村三拍」作曲,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歌剧「大地之歌」;黄源洛写过「秋子」;陆华柏写过「牛郎织女」,沙梅写过古典歌舞剧「红梅阁」;郑志声创作歌剧「郑成功」,其它还有「[[岳飞]]」、「[[苏武]]」、「西厢记」等,这些作品在中国歌剧的发展过程中,是较成功的探索和实践。<ref>[http://fanwen.jianlimoban.net/455497/ 中国歌剧的发展   ]范文网,2019-05-27</ref>
 +
 
 +
== 中国主要代表作品 ==
 +
 
 +
1945年大型歌剧《白毛女》问世,开始被称为中国歌剧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
 
 +
歌剧《白毛女》的成功,在于当时它以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形式、全新的视角、全新的音乐以及全新的演唱,创造了一种为广大群众非常喜闻乐见的音乐戏剧品种。
 +
 
 +
后来涌现出大量新剧目,诸如《血泪仇》、《赤叶河》、《王贵与李香香》、《长征》、《打击侵略者》等等。从而《白毛女》便成了民族新歌剧的代表作品,不但在中国广泛演出,还到东欧和前苏联巡回演出,也曾被蒙古国家音乐剧话剧院翻译演出,后来又被日本改编为芭蕾舞剧,成为中国现代最有影响的舞台剧目之一。
 +
 
 +
中央实验歌剧院还曾经创作演出了《小二黑结婚》、《刘胡兰》、《草原之歌》、《槐荫记》、《窦娥冤》、《春雷》、《红霞》、《红云崖》、《嘎达梅林》、《望夫云》、《阿伊古丽》等一大批歌剧新作,还引进了《茶花女》、《奥涅金》、《蝴蝶夫人》等欧洲经典歌剧,使50年代的中国的歌剧舞台十分繁荣。 1958年,中央实验歌剧院带着《刘胡兰》、《草原之歌》、《槐荫记》三部中国大歌剧,赴前苏联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斯克等城市访问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
 +
 
 +
特别是80年代接连不断的全国歌剧汇演,催生了歌剧新作品的涌现。仅我们中国歌剧舞剧院,便接连推出了一大批歌剧新作品。诸如《星光啊星光》、《韦拔群》、《[[救救她]]》、《[[贺龙之死]]》、《[[月娘歌]]》、《[[古兰丹姆]]》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歌剧《[[伤逝]]》和《原野》的问世,开始突破了民族新歌剧原有的模式,翻开了中国歌剧新的一页。
 +
 
 +
大型歌剧《[[原野]]》,是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当代中国原创歌剧。
 +
 
 +
《原野》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民族新歌剧”。作曲家以宏观全剧的庞大气魄和完整的音乐结构,使戏剧冲突一层层展现。如序幕坟场的“原野大合唱”,是管弦乐与人声的交响组合,合唱没有剧诗,甚至没有明显的旋律,却是痛苦、悲愤的呼号与狞笑的交响。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毛骨悚然的震撼,把人吃人的黑暗时代表现得入骨三分。特别是“阎王殿”一场戏前的大段独立乐章,为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巨变作了生动的描述。
 +
 
 +
剧中无论是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以及道白,都严密而有机地组合在戏剧矛盾发展的完整交响结构中,整个歌剧一气呵成。因此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一大收获。
 +
 
 +
该剧主要演员赴美国参加奥尼尔戏剧中心“歌剧、音乐剧年会”,进行了三场“舞台阅读”演唱,引起那里艺术家们的瞩目。歌剧《原野》还获得慕尼黑第三届国际研究会“特别荣誉证书奖”。1991至1992年由美国肯尼迪中心华盛顿歌剧院完整地上演歌剧《原野》共11场。1993年在台北由台湾省立交响乐团排练上演10场。
 +
 
 +
1997年歌剧《原野》首演于欧洲。
 +
 
 +
《原野》在国外演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德国评论界称“作曲家写出了人类共同的感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渴望”、美国《今日美国》称“《原野》是20世纪以来,世界歌剧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原野》将成为在国际保留剧目占有一席之地的第一部中国歌剧”、美国《纽约时报》称“金湘先生曲折的创作道路,使他正好立足于当今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新浪漫主义的主流中”、瑞士古典音乐节主席阿兰奇称“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原野》的音乐让我们的心灵相通。《原野》征服了瑞士”等等。此后,《原野》便成为我们剧院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并被誉为“世纪经典歌剧”。
 +
 
 +
1999年,歌剧《原野》在国庆50周年展演中获优秀演出奖。
 +
 
 +
2000年,歌剧《原野》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 至今,《原野》仍在不断演出,特别是在政府举办的“歌剧进校园”的活动中,歌剧《原野》在各地高等院校的大量演出深受师生们的欢迎。<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6084514222353164.html 简述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   ]知道网</ref>
 +
== 歌剧与音乐剧的区别 ==
 +
 
 +
1·题材选择
 +
 
 +
歌剧带有强烈的贵族情趣与精英趋向。
 +
 
 +
而音乐剧以轻松、谐谑和生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有些带有赞扬民主,鄙视富人贵族的情绪。
 +
 
 +
2.音乐结构
 +
 
 +
歌剧的结构、风格基本上沿袭着自浪漫主义以来所奠定的路线。
 +
 
 +
音乐剧的结构非常自由、多变。
 +
 
 +
歌剧的音乐结构可以由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断连接而成,也可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统一结构。
 +
 
 +
音乐剧的长度都介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为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重复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一出完整的音乐剧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
 
 +
3.音乐风格
 +
 
 +
歌剧的音乐大都是以比较传统的管弦乐队为基础的古典音乐作曲技法。
 +
 
 +
音乐剧在音乐风格的选择上更自由,往往有[[爵士]]、[[摇滚]]等流行音乐因素的介入,配器也往往大量使用电声乐队的[[乐器]]。
 +
 
 +
4.声音表现
 +
 
 +
歌剧的歌唱者采用的是美声唱法,采用了大量的[[咏叹调]]和[[宣叙调]],并且靠独唱的咏叹调引领全局,而咏叹调伴随着每一次戏剧性的转折将整部戏推向了高潮。
 +
 
 +
音乐剧则属于流行音乐范畴,多数用流行唱法,也有用美声唱法的。声乐部分讲究自然平易的发声、亲切随和的歌唱以及表达词义曲情的诚挚动人。
 +
 
 +
5.舞美装置
 +
 
 +
歌剧的舞美装置写实。
 +
 
 +
音乐剧的舞美装置抽象。
 +
 
 +
音乐剧的舞台技术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
 +
 
 +
6.舞蹈作用
 +
 
 +
在歌剧中,舞蹈大多以[[交谊舞]]、[[芭蕾]]这种形式出现,但芭蕾通常也是由专业演员完成。
 +
 
 +
在音乐剧中,为了传达剧情,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特征和性格。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
 +
 
 +
歌剧是以音乐作为各种艺术元素的基础的,一个歌剧演员最主要的是把角色的唱段表达完善。舞蹈,只是歌剧的一个小部分。
 +
 
 +
在音乐剧中舞蹈是一种级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其重要性甚至不在戏剧和音乐之下,因此可以说是歌、舞、剧“鼎足三分”。演员对剧情的表演和对歌唱的处理同样重要。<ref>[http://www.idaolue.com/News/Detail.aspx?id=753 一张图告诉你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别   ]道略网,2016-1-11</ref>
 +
 
 +
== 世界十大歌剧 ==
 +
 
 +
在世界十大歌剧的名单中大家会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艺术的评判见仁见智。而这10部目前广为流传、在网络和杂志上公布过的歌剧,被誉为“一生必听的世界10大歌剧”。
 +
 
 +
《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奥赛罗》、《蝴蝶夫人》/《艺术家的生涯》。<ref>[https://www.360kuai.com/pc/97e0a9d8921b68dbd?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一生必听的世界10大歌剧 你都听过了吗?   ]快资讯,2019-12-11</ref>
 +
== 视频 ==
 +
<center>
 +
===歌剧《茶花女》===
 +
{{#iDisplay:f0762z7pdxg|500|300|qq}}
 +
 
 +
===歌剧 《卡门》选段—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
{{#iDisplay:s0147esszku|640|360|qq}}
 +
 
 +
===歌剧《白毛女一北风吹 扎红头绳》表演雷佳 高鹏===
 +
{{#iDisplay:b3004tdl3px|500|300|qq}}
 +
 
 +
===帕瓦罗蒂经典歌剧《弄臣》,无人超越的经典===
 +
{{#iDisplay:g0916d9obyn|500|300|qq}}
 +
</center>
 +
 
 +
==參考資料==
 +
 
 +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於 2020年1月5日 (日) 20:30 的最新修訂

歌劇,屬於古典音樂。[1] 是綜合音樂、詩歌、舞蹈、美術等藝術門類、而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其中音樂與戲劇之間的結合是歌劇藝術最顯著的特徵,此外,歌劇藝術的產生與發展是器樂與聲樂產生與發展的結晶。它反過來又帶動和促進了器樂聲樂之間的全面平衡。

歌劇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歌唱的方法則是舉世聞名的美聲唱法![2]

起源

歌劇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悲劇,這種藝術形式是歌劇藝術產生的根源。即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

現知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尼(Dafne)》於1597年首演時,風評一片贊好,皆認為"成功復活了古希臘的戲劇精神"。但《達芙尼》最終不幸失傳,但佩里的另一套首演於1600年的歌劇《尤麗狄茜(Euridice)》至今仍偶有排演。但今天歌劇界最古老的標準保留劇目的歌劇,當數1607年首演於曼都瓦宮廷的克勞迪奧·蒙泰韋爾迪作品:《奧菲歐(L'Orfeo)》。[3]

歌劇的演出和戲劇的所需一樣,都要憑藉劇場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戲服以及表演等。

在歌劇產生之初,就成為了王室貴族的娛樂項目,一般的民眾是很難接觸到的。

隨着時代的推移,歌劇才慢慢從王室貴族走向了平民百姓,但總體來說,從歌劇產生那天,直到今日,歌劇始終是一種小眾藝術。[4]

西方歌劇的發展

歌劇的發展被公認先後經歷了: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主義時期。

巴洛克時期

(16世紀末至17世紀中),在文學、科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巴洛克」風格是一種華麗的、熱烈的、十分誇張的表現風格。受文藝復興的影響,這個時期是歌劇發展的最重要階段。歌劇自從在弗洛倫薩誕生後,在意大利各地迅速興起,受到社會、藝術家和宮廷貴族們的廣泛歡迎。被稱作「歌劇改革之父」的17世紀上半葉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爾第對此時期的歌劇發展影響最大,五幕歌劇《奧菲歐》是他最成功最具代表之作。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歌劇的出現,但此時期的發展,為後來古典主義時期的歌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公元1600―1750年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裡,西歐出現了眾多與以往相異的經典聲樂作品,學術界將這一時期稱作音樂發展的「巴洛克時期」。巴洛克時期」的聲樂發展發端於意大利的歌劇聲樂藝術,其後影響到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巴洛克時期的聲樂風格一是地域化和民族化特徵明顯,意大利風格與意大利語切相關,法蘭西風格融合了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英國風格更類似於人們的「說話」;二是裝飾音演唱和即興演唱的風格特點。巴洛克時期的藝術特徵,突出體現在裝飾音和即興演唱兩個方向。

巴洛克時期及其音樂藝術

從1600年歌劇藝術在意大利誕生,至1750年左右巴赫亨德爾去世這一時期為分水嶺。巴洛克時期是後人為了研究,將這一時期的音樂風格歸類總結而賦予的一種區分。巴洛克一詞最早見於建築和繪畫藝術領域,如「巴洛克繪畫藝術」、「巴洛克建築藝術」等,其代表的是一種奢華、炫麗、色彩鮮明的特點。在歐 洲,巴洛克的名聲並不佳,長久以來,巴洛克被看作是一種荒誕的、做作的、過分裝飾和過分雕琢的藝術形態,並且與古典主義藝術相對立,這種藝術不值得人們 讚賞。著名思想家盧梭就認為「巴洛克音樂是那種和聲混亂、充斥着轉調和非和諧的音樂;它的歌唱生硬、不太自然,發音困難、矯揉造作。」很多人認為,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繪畫、建築等藝術都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巴洛克藝術形態並無超越之處。

在學術界,西方音樂史上的巴洛克音樂通常被認為包括兩種風格,即古典風格與現代風格。古典風格主要強調和聲,認為和聲才是最重要的,其注重複調創作,與 尼德蘭樂派相承襲。這一風格認為歌詞不那麼重要,音樂本身和復調運用更為優先。現代風格與人文主義相適應,與當時的意大利藝術風格相融合,這一風格強調 歌詞優先,注重歌詞內容的表現,歌詞才是音樂的主人,故在音樂技法的運用和處理上較為大膽奔放,跳躍性和優美的旋律較為常見。

巴洛克時期獨唱音樂的演唱風格

在巴洛克時期的年間,西方音樂從風格到內涵都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從繁複的復調音樂轉向清晰的以旋律和聲為主的主調音樂,歌劇、器樂等體裁蓬勃發展,取代 了聲樂體裁的絕對統治地位,音樂中占主導地位的宗教內涵也被大大削弱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表演風格有別於文藝復興時期,其主要體現在情感的宣洩和表達。歐洲人文主義的興起,讓人們重新發現人的價值,重新認識自我,原來具有在宗教音樂才能出現的表達人的悲傷、憤怒,追求等情感表達受到衝擊,所謂傳統 的、神學的、封建的、禁欲主義的牢籠被打破,情感的宣洩和表達逐漸走入世俗世界,同時也成為了各種藝術創作的主題,在音樂領域亦不例外。音樂的發展獲得 了自由的天空,作曲家摒棄那種內容空洞,詞不達意的復調音樂創作風格,轉向尋求一種形式更為自由,不需要奢華裝飾,旋律優美的歌曲。對於演唱者而言,可 以根據作品自由表達情感,完成二度創作的升華。巴洛克時期的聲樂創作和發展,迎合了社會發展和社會禮俗的需要,既能滿足嚴肅的宗教音樂需要,也能為廣大 社會公眾提供娛樂與休閒的需要,如高雅音樂會、音樂沙龍、小型聚會等。蒙太韋爾蒂、巴赫等著名音樂家為教堂、宮廷、劇院和家庭音樂會等譜過曲。總而言之,巴洛克時期的獨唱音樂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徵:

一是地域化和民族化特徵明顯

意大利的歌劇藝術發展走在了歐洲的前列。意大利語所具備的語言和聲樂意義上的發聲優勢,造就了意大利聲樂發展的一枝獨秀。意大利的聲樂發展並不是單 線的,而是出現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其國內產生了不同的音樂流派。意大利作曲家將聲樂技巧、半音化和聲等融於一身,體現出意大利的風格。1607年,蒙太韋爾蒂創作出《奧菲歐》歌劇,該劇在藝術表現上力求實現一種表達自由的戲劇風格。此外,作為威尼斯樂派代表人物的他還寫過大量的牧歌歌劇作品,在創作上,在16世紀的無伴奏牧歌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新型牧歌形式,即將器樂和伴奏融入其中,增添歌詞的情感表達,演唱者在演繹作品時,要認真探究作品的內涵,領會作品所運用轉調以及不協和和弦的技法所蘊含的情感表達,還包括對歌詞的領域。

法蘭西,作為一個驕傲而又自信的民族,其音樂藝術的發展別具一格,從民族情感上,法蘭西牴觸意大利風格所帶來的影響,儘可能挖掘本民族文化,打造法 蘭西民族音樂風格。呂利作為法蘭西在巴洛克時期的著名作曲家,他在古典悲劇、宮廷小調和芭蕾舞的基礎上,融合法國傳統藝術元素,打造出法國版的歌劇。這 種歌劇融多種表現形式於一身,其作品的旋律包含古典悲劇的特點,與宣敘調與詠嘆調存在微小差別,比意大利風格的作品旋律更為優美,這一點上與法語和意大 利語的語言差別有關,故法語的音樂作品發音清晰,高音準確,與朗誦性緊密結合,這些特點對演奏者的要求不如意大利風格的作品要求高,更多的是以表演場面 的感染力吸引人。

英國的聲樂藝術與意大利和法國相比較較為遜色。在巴洛克時期,英國的聲樂演唱風格與意法兩國亦大相徑庭,更類似於人們的「說話」。巴洛克時期,鉑賽爾是 英國聲樂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他根據英語的語言特徵創作出速度、節奏、旋律、重音等符合英國人習慣的藝術作品。雖然其作品類似於「說話」,但是通過這一風 格的表演形式,可以完美展現歌詞和情感宣洩所欲實現的目的。要求演唱者認真處理好寬泛的跳躍和特殊的頓音等情形,才能實現作品的意境。

二是裝飾音演唱和即興演唱的風格特點

巴洛克時期的藝術風格特點,突出體現在裝飾音和即興演唱兩個方向。朱里奧・卡奇尼在其1602年發表的《新音樂》一書中闡述了聲樂藝術中的裝飾音及其表演, 他認為表演者必須把握好音準,不允許有滑音,並從多個方面處理好音色問題。作為一個表演者,區分不同的音色,以及不同音色所代表不同類型的情感,這是基 本的素質要求。此外,演唱者還應該掌握在何種情況下演唱裝飾音和即興花腔的部分,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一個成熟的表演者。掌握裝飾音和即興花腔唱段的方法, 簡單而言就是在詠嘆調終止或者半終止的地方,尤其在詠嘆調反覆出現之處。即興演唱,對演唱者的素質要求較高,它是對作品演唱豐富性的一種個性表達。

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特徵

在巴洛克時期,聲樂形式不斷推陳出新,得到了較快發展。在百餘年的時間裡,出現多種形式的作品類型,在這些作品類型背後,都有經典的作曲家作為支撐,其 作品的整體風格構成了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總特徵:

一是歌曲從上流社會走向社會大眾,迎合了平民的口味,內涵上從注重人物個性向追求華麗的演唱技巧轉變。蒙太韋爾蒂(蒙特威爾第)是威尼斯歌劇樂派的奠基 人,他對意大利歌劇音樂的早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看來,歌劇音樂要為人類自身服務,要表達人類的真實情感,譜曲與歌詞要協調。蒙太韋爾蒂的這些觀 念奠定了他作為近代意大利歌劇之父的歷史地位,作為代表人物的的他,創作的作品突顯戲劇性的場景以及獨特的人物個性。1637年,第一座歌劇院在威尼斯 拔地而起,歌劇從此走入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不再是宮廷貴族的專屬。隨着歌劇藝術在社會上的流行,蒙太韋爾蒂的弟子切斯蒂和卡瓦利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創作出許多人物眾多、情節複雜、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舞台歌劇。這一時期,音樂風格也開始發生轉變,逐漸向華麗的演唱技術技巧過渡,詠嘆調最後成了 一種精湛的形式,與宣敘調明顯分離。這種風格特徵發展到17世紀的中後期,歌劇的形式越來越僵固化,演唱者更多是在賣弄演唱技術技巧,這一點在那不勒斯歌 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憂鬱、悲傷的情感是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特色之一,有時也會出現含羞的、靦腆的、多愁善感的一面,但是極少出現英雄主義的表現形式。作為蒙太韋爾蒂的弟子, 切斯蒂並未完全繼承他老師的衣缽,某種意義上他甚至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開創了有別於他老師的音樂風格。他的《Aspettate》即是證明,這一作品比較幽默詼諧,歌詞多次出現問句,但是與旋律搭配極為得當。此外,他的作品在塑造人物內心世界與情感上也頗有成就,如他在著名的《來吧,阿列多羅》、《金苹 果》以及《圍繞着我崇拜的人兒》等作品都注重旋律和裝飾風格,作曲特徵上跳音、滑音和各種裝飾音的安排都很好地塑造了人物的情感。而蒙特威爾為代表 的另外一些音樂家則注重創作普通人的田園生活風格作品,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各種場景,使歌劇藝術更為平民化、大眾化。

二是英倫風格音樂藝術的意大利和法國影響。歌劇藝術雖然源自意大利,但是它對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音樂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巴洛克時期英倫著名的作曲家鉑 賽爾,他的作品受到意大利歌劇和法國歌劇的影響,他創作的歌曲多是詩歌形式,運用英國傳統的民間曲調,很多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相互對比的樂段組成,這種 英國風格的歌劇所展現的情感非常細膩,旋律和人物個性塑造得非常成功。鉑賽爾的作品同樣是根據英語發音特點「順勢而為」,符合英格蘭民族特性。在鉑賽爾 藝術生涯的後期,其作品中出現不規則的長句和短句交錯,加上低音伴奏的快速運動達到宣敘調結尾的高潮。鉑賽爾開創了一種獨特的聲樂線條體系,運用復的、跳躍的、連續的音符,讓旋律更為生動而有活力。他同樣重視曲調與歌詞的搭配,以及音樂上的修飾,他的作品有時被稱為「說話」風格,對歌詞文字表達和音節的放置極為恰當。[5]

古典主義時期

(17世紀中開始),1750年偉大的音樂家巴赫去世,巴洛克時期也因此與世長辭,此時標誌着歐洲音樂重要發展時期到一段落,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歌劇經歷了巴洛克時期的不斷演變和發展,已經變得頗為成熟了,此時出現了一位歌劇史上的改革者――德國作曲家格魯克,他創作了歷史上現代歌劇院所戲目中最古的一部名為《奧菲歐與優麗狄茜》的三幕歌劇,這是一部提倡歌劇改革的成功作品,於1762年10月5日在維也納首演。格魯克對歌劇的改革,使之通向意大利浪漫主義的道路,他主張歌劇的音樂性和戲劇性要完美統一,提倡音樂服從戲劇的效果,同時,還倡導用本國語言來創作作品,以便發展各國歌劇。17世紀末,威尼斯建立了十五座歌劇院,歌劇成為一種社會性的活動,得到了極大的繁榮,貢獻最大、發展最快的城市有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

浪漫主義時期

(18世紀至19世紀), 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的戲劇《愛爾那尼》成功上演,將浪漫主義推向高潮。浪漫主義運動的興起,促發了藝術領域繼文藝復興之後最深刻最重要的一次重大革命。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是一種文藝思潮,起源於法國,歌劇的發展與成熟,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密不可分,此時期是歌劇發展最關鍵的階段,已經到了成熟的狀態,主要發展地在意大利,內容主要體現了英雄主義與愛國情感。最具代表的歌劇革新家先後有羅西尼、貝里尼、唐尼采蒂、威爾第和瓦格納,其中威爾第是貢獻最大的,代表作品有:《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阿伊達》。威爾第的創作後期,出現了一種新的音樂潮流――真實主義歌劇,它繼承了來自法國比才《卡門》的現實主義傳統,保持了真實主義文學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特點。推動這股潮流向前發展的主要作曲家有:普契尼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

印象主義時期

(20世紀),印象主義音樂的產生是從民族樂派和後期浪漫派中演變出來的,是20世紀初由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首創的一種音樂風格,藝術特徵是在作品中不描述現實的事件,而是建立在暗示運動和色彩之上,意境神秘,強調朦朧感。此時期的歌劇,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狀態,影響力最大的作曲家還是德彪西,他在晚年創作了歌劇《佩利阿斯與梅麗桑德》,採用暖昧含蓄和捉摸不定的樂匯,抒發感情,表現人物,音樂令人困惑的美感和給人以難以置信的想象力,可以算的上是一部空前絕後的作品。[6]

中國的歌劇發展

中國的歌劇,是隨着西方音樂的傳入逐漸發展起來的,「五四」以後,中國的音樂家在接受西方音樂文化觀念的同時,對西方歌劇這種體裁形式結合着中國國情和民族審美習慣開始進行大膽嘗試,這便是中國新歌劇的形式。它既具備了西洋歌劇的一些主要特徵,也結合了中國的具體國情。

中國歌劇與古典的歐洲歌劇在基礎的發聲方法上都差不多。主要的區別在與題材和音樂,中國歌劇根植於本土,題材自然以中國的歷史、現實題材為主。另外中國歌劇的唱法除借鑑西洋歌劇的唱法外,還會吸收本民族的音樂元素,比如《江姐》就吸收了大量的川劇京劇的元素,《洪湖赤衛隊》也借鑑很多湖北民歌的音樂元素。

中國歌劇可以說,從宋、元以來形成的各種戲曲,以歌舞、賓白並重,亦屬於「歌劇」性質,但還不是歌劇。歌劇可以說萌芽於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兒童舞劇《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黎錦暉作曲),配樂劇《揚子江暴風雨》(聶耳作曲)它們都將歌曲與對白並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 張昊作曲),《大地之歌》(錢仁康作曲),《秋子》(黃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劇特色以探索中國歌劇創作的道路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後,由延安秧歌劇發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劇《白毛女》(馬可,瞿維等作曲)的誕生,標誌着我國歌劇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對後來的歌劇創作有深刻的影響。為了與中國固有傳統戲曲相區別,此種歌劇被稱為新歌劇。到解放戰爭期間,又產生了不少新的歌劇創作,如《劉胡蘭》(羅宗賢等作曲),赤葉河(梁寒光等作曲),《王秀鸞》(艾實惕等作曲)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歌劇得到了新的發展,許多作品在繼承《白毛女》的傳統時,又吸收了地方戲曲的特點和西洋歌劇的一些有益經驗,陸續湧現出《小二黑結婚》(馬可作曲),《紅霞》(張銳作曲),《洪湖赤衛隊》(張敬安,歐陽謙叔作曲),《江姐》(羊鳴等作曲),《草原之歌》(羅宗賢作曲),《阿依古麗》(石夫,烏斯滿江作曲),《傷逝》(施光南作曲)等優秀作品。

從體裁方面,有歌舞劇、小調劇、音樂劇、秧歌劇、正歌劇等;題材方面多在民族英雄事跡、民間故事、抗戰生活與精神等方面;形式上或就傳統戲曲形式改造、將話劇與歌曲結合、或據民間曲調填詞改編,總有作品近百部之多。

一九二七年閻述詩 (1905-1963) 創作用民樂伴奏的舞台歌劇「高山流水」,閻述詩多才多藝,自已寫劇本,自已譜曲,自導自演,還親自參加燈光布景的設計製作,「高山流水」情景交融,再現了春秋時代的音樂盛況和善樂者輩出的高文明社會。

閻述詩繼而又創作並演出「夢裡桃花」及「瘋人淚」、「孤島鐘聲」、「憶江邊」等歌劇。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大批愛國志士離開東北進入關內,閻述詩不懼艱險,在編演揭露日寇侵略罪行的歌劇「風雨之夜」後,離開東北入關。這是中國新歌劇的最初嘗試。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一個重要的名字 - 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ashalomov(1894-1965) 是從小生長在中俄邊境華人聚居小鎮上的俄羅斯猶太人,出身蘇黎世音樂學院,在廣泛搜集中國民間音樂素材的基礎上,以傳說故事和傳統戲曲音調創作歌劇「觀音」及音樂劇「孟姜女」等,是中國歌劇發展過程中較成功的實踐。阿隆?阿甫夏洛穆夫在中國民族化樂劇樂曲創作、音樂教育、管弦樂隊組織、音樂社團組成、中國音樂的國際交流及通俗音樂提升上,都曾做出重要的貢獻,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一個重要的名字。

還有熱心中國音樂的齊爾品 (Alexander Nikolaevich Tcherepnin 1899-1977) 曾根據中國民間故事譜寫歌劇「蚌殼」(後更名為「農夫與仙女」)。

發展探索過程中較成功的實踐張曙曾以崑曲曲調創作小型歌劇「王昭君」;陳田鶴寫過歌劇「荊軻」(未完成) 和「桃花源」;王義平曾依陳田鶴的「荊軻」原作重新配器;錢仁康為陳田鶴的「桃花源」配過樂,也為蔡冰白的小歌劇「江村三拍」作曲,並在此基礎上創作了歌劇「大地之歌」;黃源洛寫過「秋子」;陸華柏寫過「牛郎織女」,沙梅寫過古典歌舞劇「紅梅閣」;鄭志聲創作歌劇「鄭成功」,其它還有「岳飛」、「蘇武」、「西廂記」等,這些作品在中國歌劇的發展過程中,是較成功的探索和實踐。[7]

中國主要代表作品

1945年大型歌劇《白毛女》問世,開始被稱為中國歌劇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歌劇《白毛女》的成功,在於當時它以全新的內容、全新的形式、全新的視角、全新的音樂以及全新的演唱,創造了一種為廣大群眾非常喜聞樂見的音樂戲劇品種。

後來湧現出大量新劇目,諸如《血淚仇》、《赤葉河》、《王貴與李香香》、《長征》、《打擊侵略者》等等。從而《白毛女》便成了民族新歌劇的代表作品,不但在中國廣泛演出,還到東歐和前蘇聯巡迴演出,也曾被蒙古國家音樂劇話劇院翻譯演出,後來又被日本改編為芭蕾舞劇,成為中國現代最有影響的舞台劇目之一。

中央實驗歌劇院還曾經創作演出了《小二黑結婚》、《劉胡蘭》、《草原之歌》、《槐蔭記》、《竇娥冤》、《春雷》、《紅霞》、《紅雲崖》、《嘎達梅林》、《望夫雲》、《阿伊古麗》等一大批歌劇新作,還引進了《茶花女》、《奧涅金》、《蝴蝶夫人》等歐洲經典歌劇,使50年代的中國的歌劇舞台十分繁榮。 1958年,中央實驗歌劇院帶着《劉胡蘭》、《草原之歌》、《槐蔭記》三部中國大歌劇,赴前蘇聯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和伊爾庫斯克等城市訪問演出,均受到熱烈的歡迎。

特別是80年代接連不斷的全國歌劇匯演,催生了歌劇新作品的湧現。僅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便接連推出了一大批歌劇新作品。諸如《星光啊星光》、《韋拔群》、《救救她》、《賀龍之死》、《月娘歌》、《古蘭丹姆》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歌劇《傷逝》和《原野》的問世,開始突破了民族新歌劇原有的模式,翻開了中國歌劇新的一頁。

大型歌劇《原野》,是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當代中國原創歌劇。

《原野》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民族新歌劇」。作曲家以宏觀全劇的龐大氣魄和完整的音樂結構,使戲劇衝突一層層展現。如序幕墳場的「原野大合唱」,是管弦樂與人聲的交響組合,合唱沒有劇詩,甚至沒有明顯的旋律,卻是痛苦、悲憤的呼號與獰笑的交響。使觀眾感受到一種毛骨悚然的震撼,把人吃人的黑暗時代表現得入骨三分。特別是「閻王殿」一場戲前的大段獨立樂章,為仇虎復仇前後的心理巨變作了生動的描述。

劇中無論是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以及道白,都嚴密而有機地組合在戲劇矛盾發展的完整交響結構中,整個歌劇一氣呵成。因此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歌劇音樂創作的一大收穫。

該劇主要演員赴美國參加奧尼爾戲劇中心「歌劇、音樂劇年會」,進行了三場「舞台閱讀」演唱,引起那裡藝術家們的矚目。歌劇《原野》還獲得慕尼黑第三屆國際研究會「特別榮譽證書獎」。1991至1992年由美國肯尼迪中心華盛頓歌劇院完整地上演歌劇《原野》共11場。1993年在台北由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排練上演10場。

1997年歌劇《原野》首演於歐洲。

《原野》在國外演出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德國評論界稱「作曲家寫出了人類共同的感情,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幸福的渴望」、美國《今日美國》稱「《原野》是20世紀以來,世界歌劇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原野》將成為在國際保留劇目占有一席之地的第一部中國歌劇」、美國《紐約時報》稱「金湘先生曲折的創作道路,使他正好立足於當今美國占主導地位的新浪漫主義的主流中」、瑞士古典音樂節主席阿蘭奇稱「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原野》的音樂讓我們的心靈相通。《原野》征服了瑞士」等等。此後,《原野》便成為我們劇院經常上演的保留劇目,並被譽為「世紀經典歌劇」。

1999年,歌劇《原野》在國慶50周年展演中獲優秀演出獎。

2000年,歌劇《原野》榮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大獎」。 至今,《原野》仍在不斷演出,特別是在政府舉辦的「歌劇進校園」的活動中,歌劇《原野》在各地高等院校的大量演出深受師生們的歡迎。[8]

歌劇與音樂劇的區別

1·題材選擇

歌劇帶有強烈的貴族情趣與精英趨向。

而音樂劇以輕鬆、諧謔和生動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有些帶有讚揚民主,鄙視富人貴族的情緒。

2.音樂結構

歌劇的結構、風格基本上沿襲着自浪漫主義以來所奠定的路線。

音樂劇的結構非常自由、多變。

歌劇的音樂結構可以由相對獨立的音樂片斷連接而成,也可以是連續不斷發展的統一結構。

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為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複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出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3.音樂風格

歌劇的音樂大都是以比較傳統的管弦樂隊為基礎的古典音樂作曲技法。

音樂劇在音樂風格的選擇上更自由,往往有爵士搖滾等流行音樂因素的介入,配器也往往大量使用電聲樂隊的樂器

4.聲音表現

歌劇的歌唱者採用的是美聲唱法,採用了大量的詠嘆調宣敘調,並且靠獨唱的詠嘆調引領全局,而詠嘆調伴隨着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將整部戲推向了高潮。

音樂劇則屬於流行音樂範疇,多數用流行唱法,也有用美聲唱法的。聲樂部分講究自然平易的發聲、親切隨和的歌唱以及表達詞義曲情的誠摯動人。

5.舞美裝置

歌劇的舞美裝置寫實。

音樂劇的舞美裝置抽象。

音樂劇的舞台技術現代化,一些先進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燈光方面的先進技術都登上了音樂劇的舞台。

6.舞蹈作用

在歌劇中,舞蹈大多以交誼舞芭蕾這種形式出現,但芭蕾通常也是由專業演員完成。

在音樂劇中,為了傳達劇情,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人物的不同特徵和性格。既有輕鬆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

歌劇是以音樂作為各種藝術元素的基礎的,一個歌劇演員最主要的是把角色的唱段表達完善。舞蹈,只是歌劇的一個小部分。

在音樂劇中舞蹈是一種級為重要的表現手段,其重要性甚至不在戲劇和音樂之下,因此可以說是歌、舞、劇「鼎足三分」。演員對劇情的表演和對歌唱的處理同樣重要。[9]

世界十大歌劇

在世界十大歌劇的名單中大家會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藝術的評判見仁見智。而這10部目前廣為流傳、在網絡和雜誌上公布過的歌劇,被譽為「一生必聽的世界10大歌劇」。

《浮士德》、《鄉村騎士》、《卡門》、《圖蘭朵》、《阿依達》、《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奧賽羅》、《蝴蝶夫人》/《藝術家的生涯》。[10]

視頻

歌劇《茶花女》

歌劇 《卡門》選段—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

歌劇《白毛女一北風吹 扎紅頭繩》表演雷佳 高鵬

帕瓦羅蒂經典歌劇《弄臣》,無人超越的經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