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歼-15(代号:飞鲨,北约代号: Flanker-X2,侧卫-X2)是一款30吨级重型舰载型第四代战斗机,以从乌克兰取得苏联舰载机的原型机作为参考(本来内部该机称为Su-27K,系列由解体后的俄罗斯延续开发,后来俄军量产版本被称为苏-33战斗机),并独立研发定型而成,同时由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歼-11B战斗机的生产为基础制造,是中国海军的第一代舰载机。2012年开始到辽宁号航空母舰服役,并于2019年起部署至山东号航空母舰。2016年,量产型号已经部署;而歼-15也出现在了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上,属于中国航空母舰计划的一环。

目录

陆上测试

2009年8月,歼-15进行了首次飞行测试。除复合材料外,结构上采用自行研制还有折叠机翼连接部分、起落架、武器挂架、着舰尾钩、雷达告警天线等,其中起落架为双轮结构并做了加强处理,但未有弹射起飞的处理,武器挂架采用了国产挂架以迎合国产武器的挂载,其中翼尖挂架的改动较大。

2011年4月25日,第二架歼-15原型机进行了飞行测试。

2011年年中,互联网信息显示歼-15采用了新型涡扇-10H改进型涡扇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是由涡扇10发动机发展而来的。起飞推力提高至12,800千克(125.4千牛),改善了加速性,使到其具有更为敏捷的推力瞬变能力和速度响应特性,满足了舰载战斗机于起飞、复飞或逃逸性能上的需求,并且保证了比陆基发动机更强的抗畸变能力。551、552、553、555、556、557号原型机装备俄制AL-31发动机型两台,单台最大后燃器推力125千牛,应急起飞模式推力约128-132千牛。554号等原型机装备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 WS-10H两台,单台最大后燃器推力130千牛,应急起飞模式推力约135千牛。据歼15总设计师孙聪透露,国产的涡扇-10H版发动机仍有诸多问题待解决。歼-15近期已经批量产量,发动机仍用俄制AL-31F。

舰上测试

2012年11月23日,首架歼-15原型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进行着舰测试和起飞测试成功[1]

2013年3月7日,身兼全国政协委员的歼-15总设计师孙聪于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新闻社访问时透露,歼-15目前处于飞行员培训阶段,正在进行小批量产;中国下一代舰载机可能于2020年前问世。

2013年6月18日,歼-15再次在辽宁舰起降,并进行首次驻舰飞行。截止到2013年9月20日,歼15已知生产了7架原型机,编号为551、552、553、554、555、556、557,其中除554号采用了深灰色海军涂装外,其余均为黄色原型机涂装。

量产

2013年12月初,由中国著名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泄露一张采用标准的海军灰蓝色涂装,座舱后部涂装有海军军旗,垂直尾翼涂有一只“飞鲨”图案,机头及垂直尾翼有正式编号的歼-15舰载战斗机,说明该型战机已经通过试飞阶段,正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正式服役,并已进入量产阶段。

2014年10月,一张疑似是弹射型歼15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代表中国可能已经开建有弹射器的航空母舰。

截至2017年10月首艘航母辽宁舰已经满编24架歼-15。飞机编号从100-123,除110号机外均有图片现身。

2018年4月,央视曝光了第二个歼-15团在辽宁号上的起降作业,目前编号最大为212。

2019年5月,歼-15首次部署到当时尚未命名的山东舰上,并首次在该舰起降[2]。及后,该批新部署的歼-15于同年12月17日随山东舰入役。

后续机型

据《南华早报》2018年7月的报道,中国军事专家李杰认为,开发一种新的舰载战斗机以提高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是有必要的,他认为歼-31隐形战斗机未来有望取代歼-15战斗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张洪贺表示,中国正在开发一种新型舰载机。

视频

歼-15 相关视频

歼15宣传片
中国航母歼15舰载机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