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氹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氹仔
图片来自tw01

氹仔氹,现代标准汉语读ㄉㄤˋ/dàng,粤语读tam5,古作凼、窞,中国内地部份出版物因电脑字型缺字,会用凼代替。(Taipa;Taipa),别称窞仔潭仔龙头湾龙环鸡颈,是澳门离岛及四大组成部份之一。氹仔原为独立岛屿,现已和路环路氹城连成一体。位于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1] 根据法例划分为氹仔的一部份。

历史

氹仔最初分为大氹小氹一粒米三部份,前两者于明辅《嘉靖香山县志》作大吉山、小吉山,后因河海冲积被连岛沙洲连接起来。大小氹之间的水面称为龙环,氹仔岛英葡文的名称原来也是指这一带,1851年被葡人派兵占领;另有鸡颈头、鸡颈洋、鸡头山等地名。旧城区位于大氹南端,而新城区则在大小氹之间的填海地上。一粒米位于大氹东南方,到了1990年代才因填海而消失,现为澳门国际机场塔台

1920年代,台山炮竹厂爆炸后,澳葡政府命令全澳的炮竹厂迁至氹仔,直到1980年代炮竹业在澳门息微为止。

地理

氹仔在澳门半岛以南,路环岛以北,地理位置正好位于澳门的中央。氹仔面积约为7.4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约78,500人。氹仔内既有如龙环葡韵官也街地堡街等的葡萄牙式小区风貌,也有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场澳门赛马会等的大型现代建设。

现时,路氹连贯公路两旁已填海成路氹城澳门蛋莲花口岸等都在路氹城。在澳门特区的版图内可见氹仔和路环已连成一体。

2013年8月9日,民政总署宣布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划给嘉模堂区(即氹仔所在的堂区)。

交通

氹仔虽是离岛,但与澳门间现有三条大桥连接,分别是嘉乐庇总督大桥(俗称澳氹大桥、旧大桥)、友谊大桥(俗称新大桥)及于2004年12月落成的西湾大桥。其中西湾大桥更是澳门首条双层行车跨海大桥,于台风来袭时下层通道将会开放,以维持澳氹间的交通不被中断。而氹仔南面则有路氹连贯公路连接路环岛。但由于城市的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不足,路氹之间的海域已经填平,连接路氹之间的道路因而扩大,而路氹之间区域划分为路氹城

澳门国际机场位于氹仔东面,填海兴建而成,于1995年启用,目前有通往中国大陆亚洲十多个不同城市的航线。澳门国际机场也是台湾旅客间接前往中国大陆的另一个主要转运站。

澳门轻轨系统首段路线(氹仔线)已投入营运,由海洋运行至氹仔码头

大型建设

交通
体育设施
娱乐
博物馆

教育

学校
高等院校

公园

葡名由来

氹仔古称潭仔,其闽南语读音Tiap-á演变成葡文Taipa|time=2012-01-01。

也有说法指葡萄牙人于氹仔登陆时,向当地人询问地名(nome),当地人误听成糯米,认为葡萄牙人在询问当地人会否售卖糯米,于是回答“大把”,葡萄牙人于是把该地方按音写成Taipa。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