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漢桃花血樣紅(劉啟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3年11月18日 (六) 16:21 由 清尘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江汉桃花血样红'''<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漢桃花血樣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江漢桃花血樣紅》中國當代作家劉啟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江漢桃花血樣紅

——湘鄂西革命老區巡禮

春分時節,清明前夕,江漢平原腹地的洪湖革命老區,桃紅柳綠,春和景明。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魚叉梭鏢,卷革命狂飆。無數的革命者不負初心使命,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克服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發動武裝暴動,建立紅色政權,鞏固和擴大湘鄂西根據地。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譜寫出一曲曲英雄壯歌。

90多年後的江漢大地,雲蒸霞蔚,從容安祥。革命先烈們的足跡在哪裡?他們的豐功偉績,應該從哪裡開始探詢?他們的後代、革命老區的人民可好?和煦的春風拂過原野,金黃的菜花,酥手輕搖;殷紅的桃花,嬌笑不語。

東荊河南岸,戴家場鎮「秋收暴動紀念廣場」,由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碑名的「洪湖戴家場秋收暴動紀念碑」,巍巍聳立。前來拜謁的人們注目肅立,聆聽劉紹南烈士的後人——紹南村支部書記劉勝講解那段苦難又輝煌的歷史:1927年9月10日,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江漢平原的共產黨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戴家場秋收暴動,打響了鄂中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鄂中特委書記肖仁鵠、鄧赤中,沔陽縣委書記婁敏修、劉金山,沔南區委書記劉紹南,沔西區委書記胡幼松等率領暴動隊員,捨生忘死,奮勇拼殺!

旋即,武裝暴動的紅色浪潮,此起彼伏;熊熊的革命烈焰,燃遍了水網密布的江漢湖區。

「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是當年土豪塗老五的塗家花園,秋收暴動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我的祖輩劉紹南烈士就犧牲在這裡。」劉勝手指藍天白雲下的洪湖大地,凝重的面色轉為驕傲自豪:「我們洪湖老區,走出了英勇的紅二方面軍,走出了67位開國將帥。洪湖的蓮藕香甜,洪湖的魚暢銷全國,洪湖的革命精神,我們要薪火相傳,讓先烈們打下的社會主義紅色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洪湖西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周老嘴,這裡曾經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首府。蜿蜒近千米的老正街石板路,明清時代的古宅老商鋪,粉牆黛瓦、飛檐翹角、錯落有致、鱗次櫛比。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舊址、中共湘鄂西省委舊址、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等48處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群,無聲地向人們訴說那血與火的歲月所經歷的滄桑風雨。

1928年初,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來到監利,領導、發動荊江兩岸年關暴動,建立了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周老嘴是湘鄂西蘇區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直荀大道60號,柳直荀烈士紀念園。毛澤東同志的早年摯友柳直荀就犧牲在這裡。紀念園中央,高大的漢白玉雕像柳直荀玉樹臨風,巨型紅色詞碑上,鐫刻着偉人的不朽詩篇《蝶戀花·答李淑一》。多少才俊賢達到此,無不一掬英雄淚,扼腕長嘆息。

湘鄂西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周老嘴鎮宣傳委員張婧向前來祭拜的人們講述那段艱苦卓絕的歷程:「為了保衛蘇維埃紅色政權,僅監利縣就有30多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我們周老嘴更是全民皆兵。在殘酷的對敵鬥爭中,有10多萬紅軍將士和革命群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洪湖蘇區的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我們監利,是中國小龍蝦第一縣、全國水稻第一縣、也是玻鋁產業第一縣。周老嘴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張婧追昔之後,開始撫今:「遵照總書記'我們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裡來的,始終銘記緬懷革命先烈』的指示,我們周老嘴鎮格外珍惜革命先輩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着力打造'特色古鎮,旅遊名鎮,生態新鎮,產業大鎮,經濟強鎮』,奮進新征途,建功新時代,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加美好!」

龔場鎮高紅村三組,以前叫溜子河趙家台,是洪湖革命根據地核心區之一。從西安回來清明祭祖的夏昌紅,講述祖父輩的往事:「1929年,敵人趁紅軍主力轉移之際,大搞反攻倒算,凡是參加農會的一律斬盡殺絕。我的祖父趙桂章(隨養父姓)是赤衛隊員,三祖父夏家祥是龔北區農會主席,兩人同時被捕。地下黨組織請一位前清趙姓遺老出面,把喝了斷頭酒的兄弟倆,從刑場上救了回來。紅軍戰士李祖彬奉上級指示,半夜駕船回村偵查敵情,船剛靠岸,就被白匪軍亂刀戳死。」

李祖彬烈士的遺腹子李先其,膀闊腰圓,膂力過人,是划龍舟的好手。趙桂章之子趙傳明和他組成的龍舟隊,在周邊鄉鎮的競賽中,從來就是第一。

洪湖老區港汊縱橫,也是屈原流放途中經過的地方。每逢端陽,河岸萬頭攢動,河面鑼鼓鏗鏘,龍舟號子震長空,破巨浪,鬧動百里水鄉。高亢的龍舟號子,唱過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蹉跎歲月,唱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艱苦年代,唱到新中國勞動人民翻身解放,唱到今天的繁榮富強。

劃了一輩子龍舟的李先其,離世前對龍舟仍是依依不捨。鄉親們遵從其生前遺願,將他划過的龍舟木板做成棺槨,把他安葬在父親犧牲的地方。

把龍舟號子唱到古都西安的,是赤衛隊員的孫子夏昌紅。他自小受父輩影響,耳濡目染,儘是龍舟。成年後的夏昌紅長得虎背熊腰,是龍舟賽場的赳赳兒男。

2001年5月,第一次到西安過端午節的夏昌紅,看到灞河、滻河偌大的水面空蕩蕩的,便下定決心,把家鄉划龍舟的傳統傳播到這裡。

20多年來,夏昌紅在西安從帶領湖北鄉親划龍舟,到組織、策劃、承辦西安歷屆的龍舟比賽,先後培養龍舟學員1000多人。中華龍舟大賽組委會特邀夏昌紅為賽會吹號助威。西北首府西安,一時出現了為爭看龍舟賽而萬人空巷的壯觀場面。讓中華民族的傳統龍舟文化在大西北紮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夏昌紅,被央視等媒體譽為「西飄的湖北龍舟人」、「亞洲龍舟第一號手」。

東荊河北岸,楊林尾鎮段灣村,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鄂中特委紀念碑前,馬達安烈士的孫子馬志山,在講述爺爺和父親馬立炳的故事。

馬達安是中共沔陽縣委委員,跟着鄂中特委書記鄧赤中,參加過戴家場暴動、沔城暴動。10歲的兒童團員馬立炳拿着紅纓槍,為蘇維埃政權放哨站崗。

由於叛徒出賣,馬達安與鄧赤中不幸被捕,被敵人裝在麻袋裡沉入東荊河。革命遺孤馬立炳被姑媽收養。妄圖斬草除根的白匪衝進其姑媽家,用刺刀到處亂戳。身材瘦小的馬立炳鑽到床底下,緊貼床下的橫木身體懸空,躲過了匪軍刺殺。

1948年,共產黨解放了江漢老區,馬立炳參加解放軍,投入到解放全中國的戰鬥。復員後的馬立炳擔任生產隊長,領導鄉親們興修水利,發展生產。1958年11月,馬立炳等數萬江漢老區漢子,帶着乾糧和簡陋的工具,在丹江口水利樞紐工地日夜奮戰,為漢江流域的水利水電建設及後來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作出了無私的奉獻。今天,一江清水送北京,共和國的第一代農民工如馬立炳這個群體,就是這項世紀工程中的功臣!

鄧赤中烈士的家鄉張溝,是全國黃鱔產業第一鎮。坐落在通州河畔的全國網箱養鱔第一村——先鋒村,是辛亥革命元老張難先的故鄉。

張難先侄重孫、先鋒村第一書記張澤新,在村裡的鱔文化展示館,向各地慕名而來的取經者介紹脫貧致富的創業之路。

先鋒村地勢低洼,飽受水患侵擾。作為革命老區,先鋒村黨支部體諒國家的困難,堅持不向上面伸手要救濟,而是靠勤勞智慧,走科學創新之路,發展水產養殖。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先鋒村首創網箱吊養法,引領張溝鎮、仙桃市乃至湖北省的養鱔產業,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張澤新繼續熱情洋溢地介紹:「今天的先鋒村,家家挖魚塘,戶戶掛網箱。網箱養鱔面積達到4500畝,網箱9萬口,年產值近兩億元。先鋒村建有全國最大的黃鱔貿易市場,擁有全國黃鱔銷售的定價權。在黃鱔出產季節,每天有40萬斤鮮活的黃鱔游到北上廣,游出國門。」

由點及面,有了先鋒村的示範帶動,仙桃市黃鱔養殖面積超過10萬畝,鱔魚年產量達6萬噸,占全國黃鱔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仙桃市因此被中國水產與流通協會授予「中國黃鱔之都」的稱號。

在先鋒村產業道上,張溝鎮黨委書記毛中陽向取經者們談今後的發展前景:「我們將緊緊圍繞打造'產城融合先行區、黃鱔產業第一鎮』目標,以更大格局、更高標準、更寬視野,着力創新引領,強化品牌培育,做實黃鱔產業綜合體,實現黃鱔苗種繁育、黃鱔養殖加工、黃鱔飼料研發生產新突破,高質量推進黃鱔產業示範帶建設,加快把黃鱔產業培育成百億支柱產業,擦亮仙桃市'中國黃鱔之都』金字招牌。」

艷陽高照,春意融融。先鋒村委會門前廣場,幾位曬太陽的村民,聊起了是農村好還是城市好的話題。張輝燦烈士的孫子,50齣頭的村民張年春的觀點淳樸實在:「我祖輩當年鬧革命流血犧牲,就是為了讓我們後輩人過上幸福生活。如今我們先鋒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6萬元,家家戶戶住清一色的樓房,天然氣、自來水、網絡、下水管網樣樣配套齊全,空氣質量比城裡好,環境勝過城裡的公園,為什麼要去城裡呢?我要留在家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哩。」

沙湖鎮中邦紅軍壩紀念碑,記載着那段崢嶸歲月:1931年,國民黨軍挖開長江大堤,借水「圍剿」紅軍,蘇區一片汪洋。在賀龍同志領導下,駐紮中邦的紅軍同當地群眾一道,奮戰28晝夜,修築了一道長15里的堤壩,堵住了洪水,使紅土、豐樂兩垸11萬畝農田免遭水災,保障了沙湖一帶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築壩期間,紅軍戰士還打敗了國民黨軍三十四師發動的六次襲擊。

紅軍壩南側,蒼松翠柏掩映着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張蔭遠、張學志、張學進三兄弟長眠於此。

多年從事本土歷史人文研究的學者吳國榮,面對前來瞻仰的人們,講述張蔭遠冒着生命危險掩護董必武同志那段故事: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反動派大肆屠殺共產黨人,董必武同志也遭到敵人的通緝。時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的吳德峰,共產黨員楊光華,陪同董必武同志,擺脫國民黨特務的跟蹤,從漢口集家嘴附近碼頭,搭乘小火輪,在長江支流通順河邊的小集鎮尤抜上岸,轉移到沔東北區地下黨負責人張蔭遠的家——張家大屋。敵人聞訊趕來,張蔭遠請董必武等人隱藏到自家夾牆裡面,巧妙地騙過敵人,董必武等同志方得以轉危為安。

紅軍壩村委會後面300米處,荷塘蛙鳴,柳浪聞鶯。這裡是電影《洪湖赤衛隊》韓英扮演者王玉珍兒時的家園。

「沙湖沔陽州,十年九不收」,沔陽沙湖位於江漢湖區的最低洼處,常年受長江漢江洪水的夾擊,十年淹九水。舊社會的人們,只有背着三棒鼓,抱着漁鼓筒,外出流浪,沿門乞討賣唱。

為討到果腹的食物,災民們變着法子唱最好聽的歌,跳最好看的舞蹈。逃荒要飯的歌舞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演繹,江漢湖區竟然成了遠近聞名的歌舞之鄉,音樂之鄉。

「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①」。所以,當革命的烈火在江漢大地點燃的時候,鄉民們一呼百應,爭先恐後地參加紅軍,為的是日後能夠跟着共產黨過上好日子呀!

八十年前,沔陽又發大水,沙湖中邦一片汪洋。鄉親們無一例外,出門逃荒。王玉珍的父親盪着小木船,船艙里,幼小的王玉珍依偎在媽媽懷裡,離鄉背井,開啟了「詩與遠方」的艱辛歷程。

王玉珍家的小木船,沿着通順河漂流到長江,再順着長江漂流到漢口。王玉珍一家同其他災民一樣,為吃上一口飯,在漢口最底層社會艱難掙扎。迎着解放的曙光,飢餓的少女王玉珍,憑着江漢水鄉人的唱歌天賦,誤打誤撞進了礄口歌詠班,走上了革命音樂藝術家的道路。天籟之音「洪湖水浪打浪」遂唱響天下。

彭場——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鎮,國家應急與防護物資儲備基地;全國非織造布製品生產基地;全國非織造布原材料供應基地;中國最大無紡布製品加工出口基地。

彭場鎮萬古垸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當地負責收集整理烈士資料的學者鄭朝陽手指前面的通順河,淚眼婆娑:「河邊的武聖宮,是白匪屠殺革命者的刑場。數十位共產黨人在這裡慘遭殺害。烈士們的鮮血,把河水染得通紅!」

風雨過後,必現萬丈彩虹。陶萬清烈士的家鄉何場村,1968年出生的孫愛民,懷着改變家鄉面貌,嚮往美好生活的願望,從社辦企業的農民工,到下海生產簡單的塑料袖套鞋套,發展到擔任仙桃市非織造布產業協會會長,帶領鄉親、同行們打造全球最大的無紡布產業集群。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②」。2020年元月,當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的時候,國家急需大量的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彭場鎮360多家無紡布企業,爭分奪秒與病毒搶時間,過年一律不休息,加班加點,滿負荷生產。

防疫命令一旦下達,中嶺村老黨員、松青塑料公司董事長彭松柏連夜通知村民,趕來上班。烈士傅玉書的孫子,車間主任傅四火說:「新冠病毒就是兇惡的敵人,我要發揚祖輩奮勇殺敵的精神,為國家努力工作,分憂解難。」

革命老區彭場日產防護服5萬件、口罩3000萬個。貢獻了湖北全省80%、全國40%、全球15%的防護物資。為防控新冠病毒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陳場鎮幼松村,天藍地綠水清。胡幼松烈士紀念碑,巋然屹立。

胡幼松,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歷任沔西區蘇維埃政府主席、中國工農革命第五軍副軍長、中共潛江縣委書記等職。1930年4月,胡幼松帶領游擊隊參加謝場鄉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遭敵人偷襲,不幸被捕,面對威脅利誘,堅貞不屈。胡幼松被敵人砍斷雙腿,用鐵絲穿透鎖骨,雙手釘在門板上,抬着遊街示眾,沿途高呼革命口號,壯烈犧牲。

「荊楚楷模」——原胡幼松烈士紀念館館長唐敦新,自幼受胡幼松烈士事跡薰陶感染,傾大半輩子心血,收集革命文物62件,整理革命鬥爭史料及先烈生平事跡42萬多字,奔走呼籲建館立碑。他數十年如一日,為參拜者義務宣講烈士故事,從不收取分文。40多年來,他累計接待參觀者70萬人次,講解1200多場。每到動情之處,74歲的唐敦新聲淚俱下,聽眾無不為之動容。

胡幼松烈士親手創建蘇維埃政權的謝場鄉,如今是桃花盛開的地方。公路兩側,延綿十多里,成了桃花的海洋。灼灼桃花一朵朵,一團團,一簇簇,奼紫嫣紅,婀娜多姿,奇香四溢,鬥豔爭芳。

「桃花小鎮」剅河每年舉辦的「桃花文化旅遊節」,是江漢平原春天的傳統盛會。四處遊客紛至沓來,共赴熱烈奔放的「桃花之約」。

「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仙桃市桃樹研究所所長許先平,在向遊人講解:「我們江漢老區的土壤,氣候,特別適合桃樹的種植。桃子品種多,味道好,產量大。從5月到10月,都有鮮美的桃子銷往全國各地。」

56歲的許先平,為改變老區貧窮落後的面貌,高中畢業後開始從事桃樹品種的選育和規模化生產經營,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35年來矢志不渝,不斷創新,培育出「仙桃一號」等10多個優良品種。在江漢平原,採用許先平培育的品種和栽培技術種植的桃樹,面積超過了30萬畝。

千嬌百媚的桃花,沐浴着春風,花枝亂顫。遊客們紛紛投入花海拍照,留得人面桃花相映紅。

「許爺爺,這裡的桃花為什麼這樣紅呀?」一群佩戴紅領巾的少先隊員異口同聲地發問。

許先平語重心長地說: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浸透了江漢大地。鮮紅的桃花,象徵着先烈們的革命精神永存。同學們要好好學習,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李小雙體操學校校長謝濤,帶着學生們來到桃林邊上,被眼尖的遊客認出來了:「謝校長,你們仙桃是'亞洲體操之鄉』,出了多少世界冠軍呀?」

「也就出了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昌雅妮,王雨寒,辜梓豪等8個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

「東京奧運會體操冠軍管晨辰也是你們學校培養的嗎?」

「管晨辰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她來自革命老區石首桃花山。」

「我們還要加倍努力,為祖國培養出更多的世界冠軍。」謝濤謙虛的口氣有些不滿足,卻顯示出老區人民特有的不服輸的血性和豪氣遍野的桃花爛漫天際,綻放如火,血樣紅。[1]

作者簡介

劉啟華,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電影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