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地)原图链接来自 化龙巷 的图片

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4.97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天目湖大道(S241)、泓叶路、振丰路,南至码头西街、南河、芜申运河,西至中关村大道、西山路,北至城北大道(S239)、上上路。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园区介绍

2016年5月,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获批筹建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短短2年多时间,高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总要求,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汇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和创新载体,不断增强发展的创新性、探索性和引领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高新区进一步健全智能电网产业,壮大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新能源,形成了特色明显、实力强劲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逐步放大,已初步形成了国内最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获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科技园区、江苏省军民融合示范园区、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和示范产业基地,入选“2017最佳投资环境锂电产业集群”。

对照省政府对省级高新区发展要求,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对外开放,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努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江苏省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人文荟萃名校云集,中关村高新技术举世瞩目
1-9月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稳中有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投资双增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