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基地)原圖鏈接來自 化龍巷 的圖片

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4.97平方公里,四至範圍為:東至天目湖大道(S241)、泓葉路、振豐路,南至碼頭西街、南河、蕪申運河,西至中關村大道、西山路,北至城北大道(S239)、上上路。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2016年5月,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獲批籌建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短短2年多時間,高新區緊扣高質量發展總要求,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匯聚各類科技創新資源,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和創新載體,不斷增強發展的創新性、探索性和引領性。依託現有產業基礎,高新區進一步健全智能電網產業,壯大提升高端裝備製造產業,聚焦新能源,形成了特色明顯、實力強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戰略新興產業。產業集群集聚效應逐步放大,已初步形成了國內最完備的動力電池產業集群。

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先後獲評: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優秀科技園區、江蘇省軍民融合示範園區、江蘇省高端裝備製造特色和示範產業基地,入選「2017最佳投資環境鋰電產業集群」。

對照省政府對省級高新區發展要求,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緊扣高質量發展目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對外開放,提高創新能力,着力打造特色創新集群,着力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率、智能製造普及率,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努力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和示範區。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人文薈萃名校雲集,中關村高新技術舉世矚目
1-9月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穩中有進: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投資雙增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