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沐猴而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近义词衣冠禽兽道貌岸然沐猴衣冠

反义词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出 处 :《史记

体 裁成语

属 于 :褒义词

沐猴而冠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读音为mù hóu ér guàn。意思是原指猕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著带。后讥人徒具仪表,而无内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无人性。或言人暴躁轻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语。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原文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

译文

听说楚地的人不能像人一样带着帽子,果然是这样啊。

典故

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听信赵高的唆使,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以前的诸侯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楚怀王于诸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关中,谁封就做关中王。

在起义军的将领里面,项羽是最有实力的。但是刘邦的实力虽然实力不济,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和采纳别人的意见。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

在向关中进军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采取怀柔政策,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接受了子婴的投降,灭了秦朝。但是,跟随刘邦的谋士们心里清楚,凭借他们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们便以退为进,还军灞上,等待日后有了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主力正面冲突,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阿房宫,大火烧了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有个当地的文人来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自恃武功高强,根本没把这个建议放在心上,而且他恨秦国灭亡了他的祖国,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

视频

沐猴而冠

参考资料

  1. 沐猴而冠,在线成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