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沐猴而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沐猴而冠
mù hóu ér guàn

近義詞衣冠禽獸道貌岸然沐猴衣冠

反義詞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出 處 :《史記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沐猴而冠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為mù hóu ér guàn。意思是原指獼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著帶。後譏人徒具儀表,而無內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無人性。或言人暴躁輕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語。出自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原文

《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1]

譯文

聽說楚地的人不能像人一樣帶着帽子,果然是這樣啊。

典故

秦朝末年,由於秦二世聽信趙高的唆使,橫徵暴斂,民不聊生,以前的諸侯紛紛起兵反秦。他們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沒有統一的指揮,於是楚懷王於諸侯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關中,誰封就做關中王。

在起義軍的將領裡面,項羽是最有實力的。但是劉邦的實力雖然實力不濟,出身卑微,但善於用人和採納別人的意見。而項羽本人就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所以他領導的起義軍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但是,他這個人有些剛愎自用,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一向獨斷專行。

在向關中進軍的過程中,劉邦充分聽取部下的意見,採取懷柔政策,受到的阻力較小,因而得以搶先一步進駐咸陽,俘虜了秦王子嬰,接受了子嬰的投降,滅了秦朝。但是,跟隨劉邦的謀士們心裡清楚,憑藉他們自己的實力一時還無法與項羽對抗,他們便以退為進,還軍灞上,等待日後有了機會再成就大事。

項羽的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主力正面衝突,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就以胡作非為來發泄心中的怨憤。項羽率領大隊人馬到處衝撞殺戮,又放火燒了阿房宮,大火燒了幾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後準備率領眾人回到江東。

當時,項羽有個當地的文人來勸他說:「咸陽處在關中要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裡建都,這樣有利於您奠定霸業。」項羽自恃武功高強,根本沒把這個建議放在心上,而且他恨秦國滅亡了他的祖國,就更加懷念故鄉,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現在是什麼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錦繡衣服在黑夜裡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麼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那人聽了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後,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這句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氣,立即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里活活烹死了。

視頻

沐猴而冠

參考資料

  1. 沐猴而冠,在線成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