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沙头角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头角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位于盐田区西南部,面积6.068平方公里。东与盐田区海山街道接壤,西连罗湖区莲塘街道,南至大鹏湾畔的中英街和沙栏吓村,中英街以西为香港新界,以东为沙头角街道,北靠梧桐山与罗湖区、龙岗区相连。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

截至2018年,沙头角街道总人口为48865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0033人,非户籍人口为38832人(含外国居民23人、港澳台居民2437人)。

截至2019年,沙头角街道下辖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地田心社区。

沙头角是中国南大门一个特殊的边陲小镇,辖区内沿深圳与香港边界形成的“中英街”素有“特区中的特区”之称,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沙头角街道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工业总产值188亿余元,出口总值23亿余美元,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1]

中文名: 沙头角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

地理位置: 盐田区西南部

面 积: 6.06 km²

下辖地区: 7个社区

政府驻地: 田心社区

电话区号: 0755

邮政区码: 518081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人口数量: 4.88 万(2018年)

著名景点: 中英街

车牌代码: 粤B

历史沿革

沙头角街道因“日出沙头,月悬海角”而得名。

1949年10月沙头角地域成立东和乡。

1950年4月,撤乡设区,沙头角成为宝安县第二区。

1952年10月,改称第六区。

1954年,第六区增设沙头角镇。

1961年,设置沙头角公社,属横岗区。

1970年5月,撤销沙头角公社恢复盐田公社和沙头角镇。

1980年6月,成立沙头角区,同年8月,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沙头角被划入经济特区内。

1984年10月,沙头角区办事处改成管理区。

1990年1月,沙头角管理区并入罗湖区。

1997年11月,从罗湖区分出,隶属盐田区管辖。

2002年6月18日,撤销沙头角镇,改设沙头角和海山2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沙头角街道下辖7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盐田区田心社区田心东路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沙头角街道,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西南部,辖区面积6.60平方公里。中心位置约在:北纬22°32‘,东经114°13’。东与盐田区海山街道接壤,以海涛路交深盐路与转沙井头西至梧桐路20号;西连罗湖区莲塘街道,以梧桐山隧道西出端口为界;南至大鹏湾畔的中英街和沙栏吓村,中英街和街心的深港边界为南北走向,中英街以西为香港新界,以东为沙头角街道;北靠梧桐山与罗湖区、龙岗区相连。沙栏吓村是沙头角街道最接近边界线的一个自然村,与中英街港方街区的新楼街只有一条水沟之隔。西南接香港新界和沙头角,以沙头角河为界,河南岸属新界。

地形地貌

沙头角街道地形北高南低,面海靠山,地势属低山丘陵滨海地势。

气候

沙头角街道依山傍海,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2141.9万毫米。

年平均气温22'C,月平均气温以1月份最低,为14.1℃;以7月份最高,达28.2℃,年较差14.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5小时是华南沿海日照时数较多的地区之一。

人口

截至2018年底,沙头角街道总人口为48865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0033人6847户,非户籍人口为38832人12157户(含外国居民23人、港澳台居民2437人)。

经济

2001年,沙头角街道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工业总产值188亿余元,出口总值23亿余美元,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沙头角现已成为深圳特区东部的重要出口加工基地和商贸中心,辖区的田心工业区分布有电子、首饰、服装、玩具、印刷、钟表、建材、医药等行业,不少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交通运输

沙头角水陆交通便利,紧邻盐田港和沙头角保税区。东有惠盐、盐坝高速公路直通龙岗和惠州,西有梧桐山双向隧道和罗沙盘山公路与市中心相通,西南经沙头角口岸陆路直达香港,地铁8号线(盐田线)穿境而过。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内居民实行24小时通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86年,沙头角成立电视大学,1994年9月成立沙头角教育从金会,基金总额已达180多万元。1998年,辖区内有电视大学1所、中学2所、小学4所、幼儿园6所,在职教师379人,在校学生4801人。

社会保障

2019年发放低收入、失独残独家庭和残疾人慰问金、低保等152.72万元,慰问优抚对象、现役军人、香港军烈属261人次、辖区部队17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64.224万元。完成灵活就业申请423人次,支持首次创业4人次,发放各类就业补贴123万元。调解劳资纠纷29宗,调处成功率100%。

文化事业

沙头角街道文化站免费对外开放场馆设施及服务项目,2019年共开展各类公益群众文化活动700余场次,为辖区群众提供场馆服务约2.5万人次,日均接待80余人次。举办音乐会、文艺演出、展览等大型活动30场次,受益群众突破1万人次。

历史文化

沙头角有着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和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西方的碰撞点。沙头角原居民基本上是客家人,其次是潮汕人和广府人。相传,这一带客家人的祖先是从梅县、五华一带迁到该地区的,婚丧喜庆等各种习俗与梅县地区客家人大同小异。来源于沙头角渔民生活的鱼灯舞、麒麟舞等艺术形式就是沙头角本土文化的杰出代表。沙头角街道因此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地名由来

沙头角是中国南大门一个特殊的边陲小镇,相传清朝有一个大臣,有次来到沙头角巡视,面对碧波荡漾的大鹏湾和银白的沙滩,即兴吟到“日出沙头,月悬海角”,沙头角因此得名。

视频

20200113盐田区沙头角街道工作汇报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