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国历代君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克洛迪奥

(428-447 或449)传说中的撒利部落法兰克人的第一任首领.


墨洛维斯

(约447- 458)传说中的撒利部落法兰克人首领, 据说是克洛迪奥之子, 也可能是部落选举出的首领. 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即得名于墨洛维(Meroveus)


奇尔德里克一世

(458-481)撒利部落法兰克人首领, 墨洛维斯之子, 463年, 奇尔德里克一世和罗马帝国将军阿吉迪乌斯在奥尔良结盟,共同抵抗入侵西罗马帝国的西哥特人. 阿吉迪乌斯死后, 奇尔德里克一世率领高卢的罗马人和法兰克人打败了西哥特人, 把法兰克人的活动区域推进到了卢瓦尔河流域. 法兰克人正式进入了世界历史舞台.


克洛维一世

(481-511)撒利部落法兰克人的首领, 奇尔德里克一世之子,被认为是法兰克王国的创建者和第一任国王. 486年,克洛维打败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西格里乌斯,独占整个北高卢,这一年被认为是法兰克王国的开国之日.占领北高卢后,克洛维皈依了罗马天主教.(他可能是日尔曼蛮族中放弃异教的第一人.) , 克洛维死后,按照日尔曼人的传统习俗, 将自己的领地分给了四个儿子. 形成了第一次分裂时期.


奇尔德伯特一世

(511-558)法兰克国王, 克洛维一世三子, 534年征服了勃艮第王国。


罗泰尔一世

(511-561), 法兰克国王, 克洛维一世四子,524年他策划暗杀了奥尔良国国王奇洛多莫的儿子,并吞了奥尔良. 555年,朗斯(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奥多巴德死后,合并了朗斯,558年,巴黎的奇尔德伯特一世死后,罗泰尔一世合并了巴黎和勃艮第,重新统一了法兰克王国.


奇洛多莫

(511-524), 法兰克国王, 克洛维一世次子. 524年5月1日,他的两个儿子被暗杀,此后他出征勃艮第,同年战死。


西奥多里克一世

(511-534), 朗斯国王, 克洛维一世长子


西奥多伯特一世

(534-548), 奥斯特拉西亚(原朗斯)国王, 西奥多里克一世之子.


西奥多巴德

(548-555)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西奥多伯特一世之子.


西格伯特一世

(561-575) ,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罗泰尔一世次子, 罗泰尔死后,继承了东部的奥斯特拉西亚. 568年,为了躲避阿瓦尔人(传说是被突厥击灭的柔然西迁的部落)的入侵, 将都城由朗斯迁到了梅斯 . 562年和568年,两度击败阿瓦尔人的入侵,是墨洛温王朝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建树的君主之一.


奇尔德伯特二世

(575-595),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勃艮第国王。 西格伯特一世之子, 592年合并了勃艮第国.


西奥多伯特二世

(595-612),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长子.


西奥多里克二世

(612-613),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奥尔良国王和勃艮第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次子,西奥多伯特二世之弟. 595年奇尔德伯特二世去世后, 继承了勃艮第王国和奥尔良王国,其兄西奥多伯特二世战死后, 获得了奥斯特拉西亚.


西格伯特二世

(613), 勃艮第和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图特里克二世的私生子。其宫相将年幼的西格伯特二世交给纽斯特里亚国王罗泰尔二世保护,但罗泰尔二世很快将西格伯特杀掉,并合并了奥斯特拉西亚。


查理伯特一世

(561-567),纽斯特里亚国王,罗泰尔一世长子,罗泰尔死后,查理伯特分得了以巴黎为首都,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领地。 是墨洛温王朝著名的放荡君主。其挥霍和乱伦行为很著名。


奇尔佩里克一世

(567-584),纽斯特里亚国王,罗泰尔一世之子,罗泰尔死后,分得了斯瓦松的领地. 其兄查理伯特一世死后,他的纽斯特利亚领地被他的三个弟弟奥斯特拉西亚的西格伯特一世,斯瓦松的奇尔佩里克一世和勃艮第的甘特拉姆所瓜分,奇尔佩里克则得到了纽斯特里亚国王头衔。在位期间和其兄,奥斯特拉西亚的西格伯特一世长期混战。


甘特拉姆

(561-592),勃艮第和奥尔良国王,罗泰尔一世之子,在奇尔佩里克和西格伯特的混战中,充当调停人。 奇尔佩里克和西格伯特死后,他成为他们的儿子罗泰尔二世和奇尔德伯特二世的保护人。甘特拉姆死后无嗣,其领地被奥斯特拉西亚的奇尔德伯特二世合并。


罗泰尔二世

(584-629)。法兰克国王,纽斯特里亚国王奇尔佩里克一世的遗腹子,597年,其母去世后亲政,613年暗杀了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伯特二世后,合并了奥斯特拉西亚和勃艮第,成为了自561年其祖父罗泰尔一世去世后第一个所有法兰克人的国王。


达格伯特一世

(629-639)。法拉克国王, 罗泰尔二世的儿子。 是当时西欧权势最大的人物。一生结过5次婚。他是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君主,此后的奥斯特拉西亚和纽斯特利亚的墨洛温王室国王,均是各自宫相的傀儡,权力全部归于宫相。639年,达格伯特一世死后,其王国分别被两个儿子继承。


西格伯特三世

(639-656)。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达格伯特长子。 640年,他试图征服图林根,但战败,此后,政权转到了宫相手里。


伪王奇尔德伯特

(656)。 西格伯特三世死后,其宫相格里莫尔德将西格伯特之子达格伯特二世剪了头发,藏到了爱尔兰的修道院,然后宣布自己的儿子奇尔德伯特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但父子俩迅速被纽斯特里亚国王克洛维二世抓住杀掉。


奇尔德里克二世

(662-675),奥斯特拉西亚国王。纽斯特利亚国王克洛维二世之子。克洛维二世在656年合并了奥斯特拉西亚,克罗维二世死后,其子奇尔德里克二世,继承了奥斯特拉西亚。673年,纽斯特里亚的罗泰尔三世去世后,获得了纽斯特利亚和勃艮第.再次统一了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二世

(639-658), 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国王, 达格伯特一世之子. 656年平定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作乱, 获得了奥斯特拉西亚.


罗泰尔三世

(658-673), 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国王, 克洛维二世之子, 658-662年间,拥有奥斯特拉西亚.


达格伯特二世

(676-679), 法兰克国王, 西格伯特三世之子曾被其父的宫相藏到了爱尔兰的修道院中, 奇尔德里克二世去世后, 作为墨洛温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675年被找到, 676年,即位为整个法兰克的国王, 679年,被其宫相”胖子”丕平所谋杀.


西奥多里克一世

(679-691) , 法兰克国王, 埃伯林公爵”胖子”丕平的傀儡.


克洛维三世

(691-695), 法兰克国王, 西奥多里克一世之子, 傀儡.


奇尔德伯特二世

(695-711),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三世之子, 傀儡.

达格伯特三世

(711-715), 法兰克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之子, 宫相的傀儡.714年宫相赫斯托的丕平死后, 丕平的继承人查理·马特和纽斯特里亚贵族为宫相位置,发生激烈冲突.结果查理·马特获胜.


奇尔佩里克二世

(715-720), 法兰克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之子,宫相查理·马特的傀儡.


西奥多里克二世

(720-737),法兰克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之子, 傀儡.


奇尔德里克三世

(742-751), 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 737到742年,是墨洛温王朝的空位时期, 法兰克王国先后由宫相卡洛曼和“矮子”丕平掌握, 742年, 他们选择了墨洛温家族的奇尔德里克继任法兰克国王, 但奇尔德里克是谁的儿子, 竟无从得知.751年, 奇尔德里克三世接受了著名的罗马教皇7条敕令, 放弃了王位.将王位交给了卡洛林家族的矮子丕平. 法兰克王国王室世系更迭.墨洛温王朝结束。


丕平(矮子)

(752-768)原为法兰克王国宫相,752年得到教皇支持,废掉国王“笨人”契尔德里克三世,强迫其进入修道院,被诸侯选为国王。756年率兵攻入意大利,击败伦巴底,将所获土地献给教皇,形成了教皇国。768年病死,两个儿子分领其地,查理获得奥斯达拉西亚、纽斯特利亚、阿基坦北部,卡罗曼获得勃艮地、普罗旺斯、塞普提美尼亚和阿基坦南部。


查理一世(查理大帝)

(768-814)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间征服萨克森人,夺取意大利,占领了德国、西班牙、巴尔干的大片土地,800年被教皇加封为罗马帝国皇帝。814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路易一世

(814-840) 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大帝国,却把大片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因领土分配问题引起了多场内战。840年病死,其长子罗泰尔继位。


罗泰尔一世

(840-855) 与其弟路德维格、查理因帝位权力问题发生多场战争,战败后与诸弟瓜分罗马帝国,其弟查理(绰号秃头)获得帝国的西部领土,即今法国、西班牙部分,西法兰克王国逐渐演变为法兰西王国。


查理二世(秃头)

(843-877) 在位期间建立了王国内的封建制度,并长期与骚扰法国海岸的北欧诺曼人作战。877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路易二世(结舌者)

(877-879) 在位仅两年,死后两子瓜分了王国。路易获得法国北部,卡罗曼获得勃艮地和阿基坦。


路易三世

(879-882) 在位时间也不长,死后其弟卡罗曼继承了王位。


卡罗曼

(882-884) 没有逃脱与父亲和哥哥相同的命运,在位两年后病死。死后,法国贵族选举当时的罗马帝国皇帝胖子查理为王。


查理(胖子)

(884-888) 887年被帝国贵族废黜,不久病死。法国落入贵族厄德之手。


厄德

(888-898) 于892年大败诺曼人,但不久,法国贵族发动叛乱,于893年选举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查理为国王。后查理被厄德击败,但厄德还是割让了一些领土给查理加以安抚。898年厄德病死,查理趁机夺取了法国王位。


查理三世

(898-929) 911年,因苦于诺曼人的不断进攻,将诺曼底地区割让与诺曼人,并使其皈依了基督教。920年,法国贵族又起叛乱,宣布放弃对查理三世的效忠,于922年推选前国王厄德的女婿罗伯特为王。但罗伯特在923年战死,其婿卢多尔夫继之。929年,查理三世病死,卢多尔夫成为法国国王。


卢多尔夫

(929-936) 936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路易四世

(936-954) 941年贵族发动叛乱,并于945年击败路易四世,将其囚禁。但不久罗马帝国皇帝厄图攻入法国,路易四世获释。954年病死,其子罗泰尔继位。


罗泰尔二世

(954-986) 977年与罗马帝国皇帝厄图因争夺洛林爆发战争,后双方议和,但洛林任属神圣罗马帝国。986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路易五世

(986-987) 死后无嗣,加洛林王朝结束,共235年。法兰西公爵卡佩·休被贵族选为国王 ,开创了卡佩王朝,其直系、旁系在法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法国的卡佩王朝的直系与旁系详细介绍之一


雨果·卡佩

(987-996), 其名字Hugh Capet,也被翻译成休·卡佩,但这是错误的,法语中的H不发音。巴黎伯爵,法兰西国王。法兰西公爵,巴黎伯爵大雨果·卡佩的长子。而大雨果是被选举为西法兰克国王的罗贝尔一世的儿子和厄德的侄子(见《法兰克王国世系》)。雨果在继承了其父大雨果的巨额财产后,成为了当时法兰克最有权势的贵族。 在978-986年间,他和东法兰克的奥托二世和奥托三世结盟,并和朗斯大主教联合,支配了卡洛林王朝的洛泰尔国王,成为西法兰克的实际统治者,在洛泰尔和其子懒王路易先后去世后,朗斯大主教组织法兰克贵族选举雨果·卡佩为法兰西国王,987年7月3日,雨果·卡佩加冕,成为了卡佩王朝的第一代国王。雨果·卡佩在位期间,法国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极其狭小,仅包括从巴黎到奥尔良之间的狭长地区(被称为法兰西岛,也就是他法兰西公爵老爸的领地),其面积大约只有1000平方公里。当时的法兰西王权暗弱,国力不振。


罗内尔二世

(996-1031),也称虔诚者罗贝尔,法兰西国王,勃艮第公爵,雨果·卡佩和阿基坦公主阿德莱德(阿基坦公爵威廉三世的女儿)的长子,罗贝尔二世继承的领地非常狭小,为了恢复法兰西国王的权势,罗贝尔不断和那些不愿效忠的领主发生摩擦,甚至导致战争,1003年他入侵勃艮第领地,但被击败,直到1016年,罗贝尔终于合并了勃艮第的领地,领有了勃艮第公爵的头衔,王室领地扩大了一倍以上。996年,他娶了他表妹,勃艮第公主贝莎,教皇格里高利五世拒绝批准他们的婚姻,并对罗贝尔施以绝罚(开除教籍)的处分,经过和新教皇西尔维斯特的长期谈判,教皇恢复了罗贝尔的教籍,并同时宣布罗贝尔和贝莎的婚姻非法。


亨利一世

(1031-1060),法兰西国王,勃艮第公爵。罗贝尔二世的次子。 罗贝尔在位期间出兵帮助其外甥、年轻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平定诺曼底贵族的反叛,而这位受其保护的诺曼底的威廉日后成为了英格兰的征服者,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开创者,著名的“征服者威廉”。但随着此后威廉权势的扩张,尤其是威廉和佛兰德斯伯爵的女儿成亲后,亨利一世愈发感到了威胁, 于1054年和1058年亨利两次入侵威廉的诺曼底,但均被击败,从此诺曼底和法兰西王室关系破裂,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曾举国征伐法兰西,若非威廉意外坠马,卡佩王朝几乎灭国。虽然亨利一世加强王权的努力大多失败,但毕竟走出了卡佩王朝恢复王权的第一步。亨利一世自1016年-1032年同时领有勃艮第公爵头衔。1032年他将勃艮第分给了他的弟弟罗贝尔·卡佩。此后长期影响法国政坛的勃艮第派,即自勃艮第公爵罗贝尔·卡佩始。


腓力一世

(1060-1108),法兰西国王,亨利一世和基辅罗斯公主安妮的长子,(当时的法国国王只能娶到本国诸侯的公主,或者是像亨利一世那样,娶遥远的外国小邦的公主,可见当时卡佩王室地位之低。)或称公正的腓力。Philippe 这个名字当时在西欧非常少见,因为这是个东方希腊化的名字,这也可以反映出她母亲的东方情调。亨利一世去世时,腓力年仅八岁,其母安妮摄政到1066年,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的王太后。1092年,腓力和其荷兰公主贝莎离婚,并娶了安茹伯爵的夫人贝特德,遭到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绝罚处分。 此后腓力虽然放弃了和贝特德的婚姻,但依然屡屡幽会贝特德,成为了法国第一个和教会直接对抗的君主。 1077年腓力一世和诺曼底公爵、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讲和。此后腓力一世继续致力于扩大王室领地,小有收获,王室领地分别向南北方向稍稍拉长了一点。 在腓力一世期间,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腓力由于不满教皇对他的处分,拒绝参加十字军,遭到教皇的再次绝罚处分。法兰西王室没有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但腓力一世的弟弟佛蒙达伯爵雨果是主要的参加者之一。


路易六世

(1108-1137)法兰西国王,腓力一世和荷兰(伯国)公主贝莎之子,也称胖子路易。路易六世致力于巩固法国的王权。1109年—1112年,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作战。在法国国内,他一直在和那些被称为“强盗男爵”的贵族们进行斗争。路易六世给城市居民以自治权,使他们能够在他与贵族的斗争中站在他的一边。依赖市民和教会的支 持,路易逐一拆毁诸侯的城堡,并强制在他们的领地上驻扎忠于王室的卫队。至路易六世去世时。卡佩王朝在法国的封君地位已经基本稳固。


路易七世

(1137-1180)法兰西国王,阿基坦公爵,普瓦都伯爵。路易六世与曼恩(伯国)公主阿德莱德的次子。也称年轻的路易。1136年,他与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之女埃利诺结婚,阿基坦和普瓦都因此并入王室领地。王室领地一下子扩大了三倍,1142年他又企图吞并香槟伯爵领地,未成。1147年,路易七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一起领导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1149年).这次东征并无成果。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此次东征导致了他和埃莉诺王后的矛盾,由于东征开支浩大,王室入不敷出,埃莉诺坚决反对该次行动,最终导致两人在1152年离婚。(埃莉诺和路易七世离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和路易一直没有生下男孩,但埃莉诺改嫁英王亨利二世后,居然五年生了四个儿子。)埃利诺转嫁给安茹伯爵亨利,当亨利于1154年成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时,阿基坦等埃莉诺的领地也一道落入英格兰安茹王室手中。英格兰安茹王室一举占据了法兰西80%以上的领地,路易曾两次与亨利作战,未能夺回领地。此后法兰西卡佩王朝与英格兰安茹王朝为了法兰西领地的争斗就从未终止过。英法世仇越结越深。


腓力二世

(1180-1223)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和其第三任妻子香槟(伯国)公主阿黛尔之子。也称腓力·奥古斯都,即腓力大帝,但他并未获得皇帝尊号。作为法兰西国王他是卡佩王朝中对巩固王权和统一法兰西王国事业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君主。 腓力在位期间,大力加强了王权,他没收了安茹家族的曼恩伯国,安茹伯国和屠棱伯国的领地,并吞了布列塔尼伯国,1213年,在著名的布汶会战中击败了英格兰国王约翰和德意志皇帝奥托四世的联军,一举收复了除了加来以外所有的诺曼底公国领地,几乎统一了卢瓦尔河以北的整个法兰西,英格兰王室仅能保住法国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领地。腓力还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这次十字军行动汇集了法兰西的腓力二世,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三大名王,堪称中世纪一次规模空前的盛妆舞会。腓力二世在政治和文化上也建树颇多, 他首先创建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和财税制度,从此法兰西不可阻挡地走向了统一。 他还在1200年创建了中世纪西欧的第一所大学——巴黎大学。


路易八世

(1223-1226)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与汉纳(伯国)公主伊莎贝拉之子,1216年英国贵族发起大宪章运动反对约翰国王,路易与英国贵族联合,并出兵英国,意图染指英格兰王位。约翰国王死后,他又反对约翰的继承人亨利三世。但1217年多佛战役失败后放弃了对英国王位的要求,返回法国。1223年即法国王位。路易八世即位后,陆续夺占普瓦都伯国、 利摩日伯国、佩里格伯国及其他英格兰王室在法国的领地。路易八世继续腓力二世授予城市自治权的政策以对抗贵族,扩大王权。1226年11月,路易八世因患痢疾英年早逝。路易八世的妻子是卡斯提亚王国(西班牙的前身之一)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儿布兰奇,他是卡佩王室中第一个和欧洲其他王室联姻的君主,可见当时卡佩王室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了。


路易九世

(1226-1270),法兰西国王,路易八世和布兰奇的次子。死后在1297年被罗马教廷封为圣徒,因而也称圣路易。路易八世去世时,路易九世年仅11岁,于是由他母亲布兰奇摄政至1234年。圣路易在位期间合并了法国南部的图卢兹王国,法兰西王室势力终于深入法国南部。圣路易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分别是1248年的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和1270年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两次东征均彻底失败,前一次圣路易遭到埃及人的顽强抗击,并在1249年被埃及人俘虏。在圣路易命令法军投降,并交付了巨额赎金后被释放。 1270年,圣路易的十字军在突尼斯遭遇瘟疫,圣路易也不幸病死。1297年,由于他对教会的虔诚和贡献,被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封为圣徒。成为唯一一位被教会封圣的法兰西君主。由于此后圣路易被认为是基督教君主的典范,于是以后的法国王室均喜欢用路易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名字,尤其是在波旁王朝(从路易十三一直延续到了路易十八。)


腓力三世

(1270-1285),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和普罗旺斯公主玛格丽特的次子,也被称为大胆腓力。1284年,腓力三世并吞了香槟伯国,这样卢瓦尔河以北除了佛兰德斯伯国和勃艮第公国以外,均处于法兰西王室的直接统治之下。1285年,腓力三世大胆发动了吞并阿拉贡王国(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战争,被他小舅子、阿拉贡国王彼得三世击败。(腓力三世的妻子是阿拉贡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儿伊莎贝拉,伊莎贝拉是继任阿拉贡国王彼得三世的姐姐) 撤退途中腓力三世去世。


腓力四世

(1285-1314),法兰西国王,腓力三世和阿拉贡公主伊莎贝拉的次子,也称英俊的腓力。腓力四世时代,卡佩王室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他发动了征服法国北部唯一独立的诸侯佛兰德斯伯国(今天的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的战争,在屡遭挫败后,终于在1305年迫使佛兰德人签订了屈辱的割地赔款条约。为了支持他的征服战争,他没收法国教会和圣骑士团的财产,强征教士的什一税,拘禁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并在1302年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类似于英格兰议会,但作用不能相提并论)打算废黜教皇,这一系列反对罗马教廷的行为,标志着法国王权的极端膨胀。 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将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强行迁到法国的阿维尼翁,从此历任教皇匍匐于法国国王之下长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尼翁之囚”,教皇权威对于世俗事务的影响力从此式微。(需要提一下的是,在“阿维尼翁之囚”期间,意大利的贵族和骑士们失去了保护,于是他们纷纷逃出了意大利,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人和有势平民得以顺利地掌握政权,没有了教皇权力制约,文艺复兴运动得以从14世纪初开始从意大利喷薄而出。)


路易十世

(1314-1316),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香槟伯爵。腓力四世和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长子。1305年,其母胡安娜一世去世,路易继承了香槟伯爵和纳瓦拉国王的称号。1314年继承了其父法国国王称号,1315年, 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安茹公主克莱门丝,但在其去世前,其子尚未出生,在其子尚在腹中时,由其弟腓力摄政。


约翰一世

(1316),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世的遗腹子。 他出生后被证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为法兰西和纳瓦拉的国王,但他仅存活了五天(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短命的正式君主。)但依然被列入法兰西和纳瓦拉王室世系。


腓力五世

(1316-1322)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腓力四世和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次子,路易十世的弟弟,也被称为高大的腓力。路易十世死后,成为摄政,约翰一世仅存活了几天而夭折后,被宣布为法兰西和纳瓦拉的国王。由于其兄子约翰一世死因不明,许多人怀疑腓力五世和小约翰的死亡有关。腓力五世娶了法兰西最后一支有势力的诸侯勃艮第公爵奥托四世的女儿兼女性继承人让娜,本可以靠这次联姻一举统一整个法国,但由于他们无子,这桩联姻没有起到效果。腓力五世死后无嗣,王位传给了其弟查理四世。


查理四世

(1322-1328)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腓力四世和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三子,也称英俊的查理。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帮助他的姐姐伊莎贝拉(在英国被称为“法国母狼”),反对她的丈夫英王爱德华二世,伊莎贝拉得到查理四世的资助后,入侵英格兰,打败并囚禁了爱德华二世,并对爱二施行了穿肛的酷刑。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加税,加关税,没收不动产,干涉英国内政,得罪了国内国际上的大多数人,法兰西王室由此走向了衰弱。查理四世一生三娶,除了四个女儿,没有留下子嗣。卡佩王室直系继承人中断,王位转到了旁系瓦卢瓦世系中。 由此,直系卡佩王朝告一个段落。


腓力六世

(1328-1350) ,安茹伯爵,法兰西国王,瓦洛亚王朝的开创者。腓力六世的父亲是卡佩王朝国王腓力三世(大胆腓力)的三子瓦洛亚伯爵查理(1285获瓦洛亚伯爵称号,1290年,获阿拉贡和曼恩伯爵称号),是腓力四世的弟弟,腓力五世、路易十世和查理四世的叔叔。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但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这,时候有三人提出了王位的继承要求,一是查理四世王后让娜腹中尚未出生的婴儿,二是瓦洛亚伯爵腓力(查理四世的堂兄弟),最后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他的 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兰克人的《萨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系的继承人继承王位,所以爱德华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绝。 随后前王后又不幸生了个女儿,于是瓦洛亚的腓力成为唯一合法的继承人,于1328年5月27日在朗斯大教堂加冕法国国王,法国王室世系转入瓦洛亚支系中。史称瓦洛亚王朝。腓力六世统治时期的法国危机四伏,英王爱德华三世在其地位巩固后,再次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1337年,爱德华三世自封法国国王,入侵法国,挑起,了历时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和1346年的克雷西会战,腓力六世在海陆两线均遭受毁灭性的惨败。1347年加来城在弹尽粮绝中 向爱德华三世投降,法国北方的大门彻底向英国人敞开。1348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入侵法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吞噬。腓力六世死后的法国,再次陷于分崩离析和社会动荡的状态之中。


约翰二世

(1350-1364),安茹伯爵,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与勃艮第公主让娜之子。也称为慷慨的 (Good)约翰。约翰即位后首先面临的依然是严峻的战争形势,1356年,中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黑太子爱德华(英王爱德华三世长子),仅率4000轻装骑士,在普瓦提埃全歼约翰二世亲自率领的两万重装骑士,击毙法军万余人,生擒2000多人,其中包括约翰二世及其儿子。约翰二世从此客死英伦,作为爱德华三世的囚犯,终为异域魂。1359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兵临巴黎城下。双方签订《布勒丁尼和约》,法国接受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将卢瓦尔河以南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全部领地割让给英国,并以巨额赎金和加来城来换取约翰二世的自由,而爱德华三世只是放弃了对法国王位的要求。约翰二世一度被释放,但随后又被抓回,断绝了回归的最后希望。


查理五世

(1364-1380), 法兰西国王,约翰二世和卢森堡公主长子,也称英明的查理。查理五世是法国王室第一个用道芬(Dauphin)称号的王太子,从1349年查理五世被封为道芬之后,法兰西历代王太子均沿用了道芬称谓,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王太子路易十九。查理五世时期,利用《布勒丁尼和约》得到喘息之机,改革了税制,建立了强大的雇佣步兵军团部分取代了重装骑兵军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部队。从1369年起,查理五世对英军展开反攻,英军作战不力,至1374年,英国放弃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只坚守从英吉利海峡至大西洋沿岸的5个港口(加来,布列斯特,瑟堡,波尔多,巴约纳),作为日后反攻的资本。查理五世为人记住还因为他建成的著名工程项目——巴士底狱。


查理六世

(1380-1422),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和波旁公主让娜的长子。也称可爱的查理(还有一个绰号是疯子查理)。1388年前由其叔叔勃艮第公爵腓力二世摄政。查理从20岁起患上间歇性癫痫 症,几乎无法理政,从1304年起,腓力二世的儿子勃艮第公爵大胆约翰和查理六世的幼弟奥尔良公爵路易开始了争夺摄政权的内讧,在内战中失利的勃艮第公爵 约翰在1414年和英王亨利五世公开结盟,同年8月亨利五世在登陆法国,次年10月25日,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以5900人的军队,全歼法军主力35000人,伤亡比例是400对8000,法军主帅奥尔良公爵以下100多名贵族或战死或被俘,无一漏网. 1417年8月,军事强人亨利五世再次入侵 诺曼底,经过1年多的战斗,英军占领了诺曼底全境,至此法军已经无力再战,1420年,英法签订《特鲁瓦条约》,查理六世的唯一继承人--道芬(王太子) 查理被剥夺了继承权,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和法国王位继承人,并承认英国占领卢瓦尔河以北的全部法国领土。法国面临亡国的危机。


查理七世

(1422-1461),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亚公主伊莎贝拉的三子,也称胜利者查理。查理六世死后,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的儿子)根 据特鲁瓦和约,加冕法国国王,逃到南方的查理七世,却在岳母安茹女公爵和阿曼尼亚克公爵的支持下,实际控制了卢瓦尔河以南的法国领土,和亨利六世划江而治 。1429年,圣女贞德击败英国勃艮第联军,解了卢瓦尔河以北最后一个奥尔良派据点奥尔良之围,由此战局逆转,同年查理七世在朗斯大教堂加冕,1436 年,查理七世进入巴黎,1439年颁布奥尔良法令,建立常备军,成为了西欧第一个建立常备国防军的国家, 此后香槟,曼恩,诺曼底一一收复,1453年7 月17日,英法百年战争最后一战卡斯蒂荣战役,以英军的全军覆没而告终,至此英国丢失了除了加来以外所有的大陆领地,查理七世最终赢得了胜利者的美名。


路易十一

(1461-1483),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和安茹公主玛丽之子,也称谨慎的路易。路易十一在位期间和勃艮第派进行了最后的搏斗。在英国玫瑰战争期间,路易十一帮助兰开斯特派的亨利六世复位,而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却和约克派的爱德华四世结盟,1468年路易十一战败被大胆查理俘虏,被释放后,路易和瑞士结盟,由民风强悍的瑞士人替他与大胆查理作战,1477年,查理在与瑞士军队作战中(南锡战役)被雇用军出卖而战死,由此勃艮第终于失去了法王对 抗的领袖 。1482年当大胆查理的继承人女公爵玛丽死后,路易将勃艮第合并,自9世纪以来保持独立的勃艮第公国,终于纳入了法兰西版图,而在这之前,1480年路易合并了安茹公国,1481年,合并了曼恩伯国和普罗旺斯伯国,法国在路易十一时期,终于基本统一了法兰西全境。但在1479年,路易十一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他在尼德兰被大胆查理的女婿、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击败,结果勃艮第公国的北方领地尼德兰和佛兰德斯(今天的荷兰和比利时)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这两块西法兰克的传统领地从此与法国割裂了开来。


查理八世

(1483- 1498),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和萨伏依(公国)公主夏洛特之子。由于外祖母安茹公爵玛丽(查理七世的妻子),曾在名义上拥有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位。因此1494年,查理即以那不勒斯王位继承人的理由,入侵意大利,由此法国卷入了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间长达60年的意大利战争。1495年,查理八世攻占那不勒斯并加冕为那不勒斯国王。但他的行动遭到威尼斯、米兰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的联合反对。在同年的佛诺沃 (Fornovo)战役中,法军战败,查理八世丢失了在意大利所有的战利品后退出了意大利。查理八世的三位儿子先后获得道芬头衔,但在1495-1498 年间先后去世,查理八世死后无男性直系继承人,瓦洛亚王室直系中断,王位由其堂兄弟奥尔良公爵继承,称路易十二。


路易十二

(1498-1515),法兰西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奥尔良公爵查理之子. 奥尔良公爵查理是查理五世的幼子、查理六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路易之子,因而从辈分上讲路易十二是查理八世的堂兄弟。 路易十二也被称为“人民之父”。1465年,路易继承了奥尔良公爵头衔,1498年查理八世去世后,路易与查理八世的遗孀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妮结婚,并得以继承法兰西王位。路易十二全面扩大了意大利战争,1499年他和威尼斯一起征服了米兰,但又被很快夺回。1500年,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一起瓜分了那不勒斯,并加冕那不勒斯国王。1502年,他和斐迪南二世发生冲突,大败。1511年,教皇为了对抗法国,联合意大利各邦和鼎盛时期的西班牙,组成反法的“神圣同盟”,1512年,法军在拉维纳击败神圣同盟,但次年在诺凡拉被瑞士雇用军击败。路易十二不得不完全退出了意大利。路易十二死后无男性继承人,根据《萨利克法》禁止女性继承王位的法律,由路易十二的女婿昂古莱姆伯爵弗朗索瓦即位,奥尔良王朝又转入了昂古拉姆支系。


弗朗索瓦一世(又译为法兰西斯一世)

(1515-1547),法兰西国王,昂古莱姆伯爵查理之子,路易十一的女婿,法兰西公主克洛德的丈夫。一位传奇式的国王,几乎终其一生都在与哈布斯堡家族争夺意大利。1519年,竞选帝国皇帝失败,西班牙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为帝国皇帝,建立了包括帝国、西班牙、尼德兰、意大利在内的大帝国。佛朗索瓦不甘失败,双方发生了多次战争。1525年,法军在意大利巴费亚大败,佛朗索瓦被俘,在作出割地允诺和被释,但回国和立即反悔,与皇帝再次开战。为了打破哈布斯堡包围圈,佛朗索瓦不惜与异教徒土耳其合作,共同对付皇帝。战争一直持续到1546年,法国最终获得了意大利西北的少部分土地。1547年,佛朗索瓦一世病死,其子亨利继位。


亨利二世

(1547-1559),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与克洛德之次子,娶佛罗伦萨执政官洛仑兹·美第奇之女凯瑟琳·德·美第奇。继承父志,继续与帝国对抗,但在意大利的进展并不大。在位期间的一件大事是1558年,法军统帅吉斯公爵夺回加莱,至此英王在法国无任何领地。死后由长子佛朗索瓦继位。


弗朗索瓦二世

(1559-1560),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之长子, 娶苏格兰女王玛丽。继位后,吉斯公爵掌握了大权,但不久佛朗索瓦二世即病死,由幼弟查理继位。


查理九世

(1560-1574), 奥尔良公爵,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之三子,娶奥地利公主伊丽莎白。因年幼,由其母凯瑟琳摄政。不久,法国国内因天主教与新教矛盾爆发了宗教战争,天主教一方以吉斯家族为首,新教则团结在纳瓦尔的波旁家族周围。后在王室努力下,双方议和,新教首领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为妻。但新教首领吉斯公爵和王弟安,双方议和,新教首领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为妻。但新教首领吉斯公爵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不肯善罢甘休,趁新教首领云集巴黎参加婚礼之机进行了突然袭击,巴黎的新教贵族几乎全部被杀,这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亨利·波旁宣布改宗得以活命。外省也相继发生了类似的屠杀,新教徒死伤无数。但残余的新教势力固守拉罗舍尔港,天主教军久攻不下,最后不得不再次议和。查理九世生性懦弱,完全受其母摆布,且体弱多病,死后无嗣,由其弟安茹公爵亨利继位。


亨利三世

(1574-1589),奥尔良公爵,法兰西国王,波兰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之四子,娶洛林公主路易丝。继位之后,既无法调和新旧两教矛盾,也无法帮助一方消灭另一方,于是宗教战争屡屡爆发。1584年,王弟安茹公爵佛朗索瓦(原阿朗松公爵,亨利三世继位后改封安茹公爵)病死,瓦鲁阿家族男嗣绝,亨利三世的妹夫——新教首领亨利·波旁成为继承人,这引起了天主教领袖吉斯公爵和西班牙国王的强烈反对,战争再度爆发。吉斯公爵在欧洲天主教势力的支持下,妄图夺取法国王位。1588年,亨利三世派人刺死了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转而与亨利·波旁合作。1589年,亨利三世也被刺身亡,死后亨利二世直系的男性继承人空缺,由亨利二世之女玛格丽特的丈夫亨利·波旁即位,其领地纳瓦尔王国也并入法国。瓦洛亚王朝至此结束,共261年。波旁王朝开始。 法国的卡佩王朝的直系与旁系详细介绍之三


亨利四世

(1589-1610),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纳瓦拉世系中称亨利三世)。亨利二世的女婿,旺多姆公爵安东尼·波旁与纳瓦拉女王之子。波旁王朝的开创者。娶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西斯之女玛丽·德·美第奇。又一位伟大的国王,在继位之初,为了获得国内天主教民众的支持,于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顺利进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派领袖马延公爵,摧毁了天主教联盟,结束了内斗。1598年,将西班牙干涉军逐出法国,同年颁布南特敕令,给予新教徒相当大的自主权,结束了宗教战争。1609年,亨利四世与英国、荷兰、意大利结盟,准备再次与西班牙开战,但一年后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继位。


路易十三

(1610-1643),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亨利四世于玛丽之长子。娶奥地利公主安妮。初期由其母玛利亚摄政,1614年亲政。后与其母发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内战,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战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亲信律因病死,玛利亚及其亲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权。黎塞留励精图治,努力加强王权。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舍尔,自此法国新教徒不再拥有军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败了太后玛利亚企图推翻他的阴谋,迫使太后及反对派首领逃往国外。后黎塞留使法国加入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反对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没能等到战争结束就于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继黎塞留之后死去,幼子路易继位。


路易十四

(1643-1715),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三与安妮长子,欧洲著名帝王,号“太阳王”。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领导人。路易十五比他最小的孙子活得都长,死后由其重孙路易十五即位。路易十四继位后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摄政。法国继续参与三十年战争,并多有胜利。1648年,战争结束,法国获得了阿尔萨斯、凡尔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满首相马萨林统治的巴黎法官发动了第一次投石党运动,但不久即与王室妥协。1651年,发生了以大贵族为首的第二次投石党运动,其领袖是三十年战争中的名将孔代亲王。最终迫使安娜罢免马萨林。但在后来的权力角逐中,孔代丧失了民心,被迫于1653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马萨林东山再起。随后,孔代率西班牙军攻入法国,战争持续到1655年,最后法西议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国。1661年,马萨林死,路易十四亲政,任命柯贝尔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后法国与荷兰、西班牙、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法军屡战屡胜,获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销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离法国。1686年,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组织大联盟共同反法,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法军虽占有优势,但在战后签订的和约中获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死,遗命其外孙即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浦继位,引起了各国的极大不满,战事再起,英国加入反法联盟,西班牙则支持法国。但由于缺乏良将,法西军屡败,西班牙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领地丧失殆尽,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国夺走。1713年双方达成和约,菲利浦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承诺法西永不合并,自此波旁家族进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孙路易继位。


路易十五

(1715-1774),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四的重孙,是路易十四的长子道芬路易的长子勃艮第公爵路易的长子。其母是勃艮第公爵路易的妻子萨伏依公主玛丽。 人称“锁匠国王”。初期由其叔奥尔良公爵摄政。1717年,为解决财政困难,任用苏格兰冒险家约翰建立银行、公司多家,约翰的金融业曾辉煌一时,但终于三年后失败,使很多中小市民倾家当产。1726年路易十五亲政,先后参加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但均遭失败,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为英国夺走。1768年,从热那亚购入科西嘉岛。1774年死后由其孙路易继位,此时的法国已是危机四伏。


路易十六

(1774-1792),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其父为路易十五的长子、道芬路易,其母是萨克森公主玛丽。继位时法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所以立刻着手解决,但连续撤换了多位财政大臣,都无法解决问题。又于1778年加入美国独立战争,耗费了大量经费。1789年,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 但资产阶级提出的条件无法为国王接受,路易十六试图逮捕其首领人物,但遭到失败。巴黎人民随即发动起义,建立了共和国。1791年,路易十六试图逃出法国,但遭到失败。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攻下杜伊勒里宫,国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其正在狱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党人拥立为国王。


路易十七

(1793-1793),不算法兰西国王,因为没有继位就死在了监狱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路易遂成为王位继承人。


路易十八

(1814,1815-1824),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弟。未娶。 被反法联盟拥立复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帮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国王复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继位。


查理十世

(1824-1830),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鲁易十八的弟弟。娶萨伏依公主玛丽·特雷莎。极端反动,1825年颁布赔偿法,要求赔偿法国贵族在大革命时期的损失,引起全国上下极大不满。1827年又解散国民自卫军。1830年颁布敕令五条,妄图进一步加强专制,巴黎人民随之发动起义,七月革命,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继任为摄政王。


路易·腓力

(1830-1848),法兰西国王,奥尔良公爵路易·腓力·约瑟夫之子。 属于波旁王室路易十三的子孙。七月革命后被推上王位。娶两西西里国王斐迪南之女玛丽公主。1848年2月退位。比较倾向资产阶级,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占领了安特卫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占了多处殖民地。1847年,全欧爆发了经济危机,法国国内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国外。波旁王朝彻底灭亡,共计259年。


拿破仑一世

(1804-1815)。临时执政官,第一执政官,法兰西皇帝,意大利国王。其父为意大利出生的律师卡洛·波拿巴,其母为蕾提亚。先后娶约瑟芬和奥地利公主玛丽。


拿破仑二世

(1815)。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和奥地利公主玛丽之子。人称“罗马王”,并未登基。


L.-e.卡芬雅克

(1848.5-1848.12)共和国的行政首脑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1848.12-1852.12)共和国总统


拿破仑三世

(1852-1870), 即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一世之兄荷兰国王路易·波拿巴之子,娶在西班牙的苏格兰贵族奥格涅夫人。1870退位。


夏尔·戴高乐

(1958.12-1969.4) 夏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自由法国的创建者,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总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将军、作家和政治家。1890年11月22日生于里尔市。1940年6月25日,创建并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后改称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抗击德国的侵略。1943年把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移到阿尔及尔,并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4年8月至1946年1月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1946年1月因对三个政党组成的左翼联合政府不满而辞职。1958年6月出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总理,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新宪法,9月28日举行公民投票,新宪法以78.5%的票数被通过,10月4日生效。自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代第四代共和国,法国由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统制。1958年12月经普选当选为第五共和国总统


乔治·蓬皮杜

(1969.6-1974.2)


吉斯卡尔·德斯坦

(1974.5-1981.5)


弗郎索瓦·密特郎

(1981.5-1995.5)


雅克·希拉克

(1995-2007.5)


尼古拉·保罗·斯特凡纳·萨科齐·德纳吉-博乔

(2007.5-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