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國歷代君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克洛迪奧

(428-447 或449)傳說中的撒利部落法蘭克人的第一任首領.


墨洛維斯

(約447- 458)傳說中的撒利部落法蘭克人首領, 據說是克洛迪奧之子, 也可能是部落選舉出的首領. 墨洛溫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即得名於墨洛維(Meroveus)


奇爾德里克一世

(458-481)撒利部落法蘭克人首領, 墨洛維斯之子, 463年, 奇爾德里克一世和羅馬帝國將軍阿吉迪烏斯在奧爾良結盟,共同抵抗入侵西羅馬帝國的西哥特人. 阿吉迪烏斯死後, 奇爾德里克一世率領高盧的羅馬人和法蘭克人打敗了西哥特人, 把法蘭克人的活動區域推進到了盧瓦爾河流域. 法蘭克人正式進入了世界歷史舞台.


克洛維一世

(481-511)撒利部落法蘭克人的首領, 奇爾德里克一世之子,被認為是法蘭克王國的創建者和第一任國王. 486年,克洛維打敗了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最後一任總督西格里烏斯,獨占整個北高盧,這一年被認為是法蘭克王國的開國之日.占領北高盧後,克洛維皈依了羅馬天主教.(他可能是日爾曼蠻族中放棄異教的第一人.) , 克洛維死後,按照日爾曼人的傳統習俗, 將自己的領地分給了四個兒子. 形成了第一次分裂時期.


奇爾德伯特一世

(511-558)法蘭克國王, 克洛維一世三子, 534年征服了勃艮第王國。


羅泰爾一世

(511-561), 法蘭克國王, 克洛維一世四子,524年他策劃暗殺了奧爾良國國王奇洛多莫的兒子,併吞了奧爾良. 555年,朗斯(奧斯特拉西亞)國王西奧多巴德死後,合併了朗斯,558年,巴黎的奇爾德伯特一世死後,羅泰爾一世合併了巴黎和勃艮第,重新統一了法蘭克王國.


奇洛多莫

(511-524), 法蘭克國王, 克洛維一世次子. 524年5月1日,他的兩個兒子被暗殺,此後他出征勃艮第,同年戰死。


西奧多里克一世

(511-534), 朗斯國王, 克洛維一世長子


西奧多伯特一世

(534-548), 奧斯特拉西亞(原朗斯)國王, 西奧多里克一世之子.


西奧多巴德

(548-555)奧斯特拉西亞國王, 西奧多伯特一世之子.


西格伯特一世

(561-575) , 奧斯特拉西亞國王,羅泰爾一世次子, 羅泰爾死後,繼承了東部的奧斯特拉西亞. 568年,為了躲避阿瓦爾人(傳說是被突厥擊滅的柔然西遷的部落)的入侵, 將都城由朗斯遷到了梅斯 . 562年和568年,兩度擊敗阿瓦爾人的入侵,是墨洛溫王朝為數不多的幾個有建樹的君主之一.


奇爾德伯特二世

(575-595), 奧斯特拉西亞國王, 勃艮第國王。 西格伯特一世之子, 592年合併了勃艮第國.


西奧多伯特二世

(595-612), 奧斯特拉西亞國王, 奇爾德伯特二世長子.


西奧多里克二世

(612-613), 奧斯特拉西亞國王,奧爾良國王和勃艮第國王, 奇爾德伯特二世次子,西奧多伯特二世之弟. 595年奇爾德伯特二世去世後, 繼承了勃艮第王國和奧爾良王國,其兄西奧多伯特二世戰死後, 獲得了奧斯特拉西亞.


西格伯特二世

(613), 勃艮第和奧斯特拉西亞國王, 圖特里克二世的私生子。其宮相將年幼的西格伯特二世交給紐斯特里亞國王羅泰爾二世保護,但羅泰爾二世很快將西格伯特殺掉,併合並了奧斯特拉西亞。


查理伯特一世

(561-567),紐斯特里亞國王,羅泰爾一世長子,羅泰爾死後,查理伯特分得了以巴黎為首都,塞納河和盧瓦爾河之間的領地。 是墨洛溫王朝著名的放蕩君主。其揮霍和亂倫行為很著名。


奇爾佩里克一世

(567-584),紐斯特里亞國王,羅泰爾一世之子,羅泰爾死後,分得了斯瓦松的領地. 其兄查理伯特一世死後,他的紐斯特利亞領地被他的三個弟弟奧斯特拉西亞的西格伯特一世,斯瓦松的奇爾佩里克一世和勃艮第的甘特拉姆所瓜分,奇爾佩里克則得到了紐斯特里亞國王頭銜。在位期間和其兄,奧斯特拉西亞的西格伯特一世長期混戰。


甘特拉姆

(561-592),勃艮第和奧爾良國王,羅泰爾一世之子,在奇爾佩里克和西格伯特的混戰中,充當調停人。 奇爾佩里克和西格伯特死後,他成為他們的兒子羅泰爾二世和奇爾德伯特二世的保護人。甘特拉姆死後無嗣,其領地被奧斯特拉西亞的奇爾德伯特二世合併。


羅泰爾二世

(584-629)。法蘭克國王,紐斯特里亞國王奇爾佩里克一世的遺腹子,597年,其母去世後親政,613年暗殺了奧斯特拉西亞國王西格伯特二世後,合併了奧斯特拉西亞和勃艮第,成為了自561年其祖父羅泰爾一世去世後第一個所有法蘭克人的國王。


達格伯特一世

(629-639)。法拉克國王, 羅泰爾二世的兒子。 是當時西歐權勢最大的人物。一生結過5次婚。他是墨洛溫王朝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君主,此後的奧斯特拉西亞和紐斯特利亞的墨洛溫王室國王,均是各自宮相的傀儡,權力全部歸於宮相。639年,達格伯特一世死後,其王國分別被兩個兒子繼承。


西格伯特三世

(639-656)。奧斯特拉西亞國王,達格伯特長子。 640年,他試圖征服圖林根,但戰敗,此後,政權轉到了宮相手裡。


偽王奇爾德伯特

(656)。 西格伯特三世死後,其宮相格里莫爾德將西格伯特之子達格伯特二世剪了頭髮,藏到了愛爾蘭的修道院,然後宣布自己的兒子奇爾德伯特為奧斯特拉西亞國王。但父子倆迅速被紐斯特里亞國王克洛維二世抓住殺掉。


奇爾德里克二世

(662-675),奧斯特拉西亞國王。紐斯特利亞國王克洛維二世之子。克洛維二世在656年合併了奧斯特拉西亞,克羅維二世死後,其子奇爾德里克二世,繼承了奧斯特拉西亞。673年,紐斯特里亞的羅泰爾三世去世後,獲得了紐斯特利亞和勃艮第.再次統一了法蘭克王國.


克洛維二世

(639-658), 紐斯特里亞和勃艮第國王, 達格伯特一世之子. 656年平定奧斯特拉西亞宮相作亂, 獲得了奧斯特拉西亞.


羅泰爾三世

(658-673), 紐斯特里亞和勃艮第國王, 克洛維二世之子, 658-662年間,擁有奧斯特拉西亞.


達格伯特二世

(676-679), 法蘭克國王, 西格伯特三世之子曾被其父的宮相藏到了愛爾蘭的修道院中, 奇爾德里克二世去世後, 作為墨洛溫王朝的唯一繼承人, 675年被找到, 676年,即位為整個法蘭克的國王, 679年,被其宮相」胖子」丕平所謀殺.


西奧多里克一世

(679-691) , 法蘭克國王, 埃伯林公爵」胖子」丕平的傀儡.


克洛維三世

(691-695), 法蘭克國王, 西奧多里克一世之子, 傀儡.


奇爾德伯特二世

(695-711), 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三世之子, 傀儡.

達格伯特三世

(711-715), 法蘭克國王, 奇爾德伯特二世之子, 宮相的傀儡.714年宮相赫斯托的丕平死後, 丕平的繼承人查理·馬特和紐斯特里亞貴族為宮相位置,發生激烈衝突.結果查理·馬特獲勝.


奇爾佩里克二世

(715-720), 法蘭克國王, 奇爾德伯特二世之子,宮相查理·馬特的傀儡.


西奧多里克二世

(720-737),法蘭克國王, 奇爾德伯特二世之子, 傀儡.


奇爾德里克三世

(742-751), 墨洛溫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 737到742年,是墨洛溫王朝的空位時期, 法蘭克王國先後由宮相卡洛曼和「矮子」丕平掌握, 742年, 他們選擇了墨洛溫家族的奇爾德里克繼任法蘭克國王, 但奇爾德里克是誰的兒子, 竟無從得知.751年, 奇爾德里克三世接受了著名的羅馬教皇7條敕令, 放棄了王位.將王位交給了卡洛林家族的矮子丕平. 法蘭克王國王室世系更迭.墨洛溫王朝結束。


丕平(矮子)

(752-768)原為法蘭克王國宮相,752年得到教皇支持,廢掉國王「笨人」契爾德里克三世,強迫其進入修道院,被諸侯選為國王。756年率兵攻入意大利,擊敗倫巴底,將所獲土地獻給教皇,形成了教皇國。768年病死,兩個兒子分領其地,查理獲得奧斯達拉西亞、紐斯特利亞、阿基坦北部,卡羅曼獲得勃艮地、普羅旺斯、塞普提美尼亞和阿基坦南部。


查理一世(查理大帝)

(768-814) 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間征服薩克森人,奪取意大利,占領了德國、西班牙、巴爾幹的大片土地,800年被教皇加封為羅馬帝國皇帝。814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路易一世

(814-840) 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大帝國,卻把大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因領土分配問題引起了多場內戰。840年病死,其長子羅泰爾繼位。


羅泰爾一世

(840-855) 與其弟路德維格、查理因帝位權力問題發生多場戰爭,戰敗後與諸弟瓜分羅馬帝國,其弟查理(綽號禿頭)獲得帝國的西部領土,即今法國、西班牙部分,西法蘭克王國逐漸演變為法蘭西王國。


查理二世(禿頭)

(843-877) 在位期間建立了王國內的封建制度,並長期與騷擾法國海岸的北歐諾曼人作戰。877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路易二世(結舌者)

(877-879) 在位僅兩年,死後兩子瓜分了王國。路易獲得法國北部,卡羅曼獲得勃艮地和阿基坦。


路易三世

(879-882) 在位時間也不長,死後其弟卡羅曼繼承了王位。


卡羅曼

(882-884) 沒有逃脫與父親和哥哥相同的命運,在位兩年後病死。死後,法國貴族選舉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胖子查理為王。


查理(胖子)

(884-888) 887年被帝國貴族廢黜,不久病死。法國落入貴族厄德之手。


厄德

(888-898) 於892年大敗諾曼人,但不久,法國貴族發動叛亂,於893年選舉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查理為國王。後查理被厄德擊敗,但厄德還是割讓了一些領土給查理加以安撫。898年厄德病死,查理趁機奪取了法國王位。


查理三世

(898-929) 911年,因苦於諾曼人的不斷進攻,將諾曼底地區割讓與諾曼人,並使其皈依了基督教。920年,法國貴族又起叛亂,宣布放棄對查理三世的效忠,於922年推選前國王厄德的女婿羅伯特為王。但羅伯特在923年戰死,其婿盧多爾夫繼之。929年,查理三世病死,盧多爾夫成為法國國王。


盧多爾夫

(929-936) 936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路易四世

(936-954) 941年貴族發動叛亂,並於945年擊敗路易四世,將其囚禁。但不久羅馬帝國皇帝厄圖攻入法國,路易四世獲釋。954年病死,其子羅泰爾繼位。


羅泰爾二世

(954-986) 977年與羅馬帝國皇帝厄圖因爭奪洛林爆發戰爭,後雙方議和,但洛林任屬神聖羅馬帝國。986年病死,其子路易繼位。


路易五世

(986-987) 死後無嗣,加洛林王朝結束,共235年。法蘭西公爵卡佩·休被貴族選為國王 ,開創了卡佩王朝,其直系、旁系在法國的統治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 法國的卡佩王朝的直系與旁系詳細介紹之一


雨果·卡佩

(987-996), 其名字Hugh Capet,也被翻譯成休·卡佩,但這是錯誤的,法語中的H不發音。巴黎伯爵,法蘭西國王。法蘭西公爵,巴黎伯爵大雨果·卡佩的長子。而大雨果是被選舉為西法蘭克國王的羅貝爾一世的兒子和厄德的侄子(見《法蘭克王國世系》)。雨果在繼承了其父大雨果的巨額財產後,成為了當時法蘭克最有權勢的貴族。 在978-986年間,他和東法蘭克的奧托二世和奧托三世結盟,並和朗斯大主教聯合,支配了卡洛林王朝的洛泰爾國王,成為西法蘭克的實際統治者,在洛泰爾和其子懶王路易先後去世後,朗斯大主教組織法蘭克貴族選舉雨果·卡佩為法蘭西國王,987年7月3日,雨果·卡佩加冕,成為了卡佩王朝的第一代國王。雨果·卡佩在位期間,法國王室直接控制的領地極其狹小,僅包括從巴黎到奧爾良之間的狹長地區(被稱為法蘭西島,也就是他法蘭西公爵老爸的領地),其面積大約只有1000平方公里。當時的法蘭西王權暗弱,國力不振。


羅內爾二世

(996-1031),也稱虔誠者羅貝爾,法蘭西國王,勃艮第公爵,雨果·卡佩和阿基坦公主阿德萊德(阿基坦公爵威廉三世的女兒)的長子,羅貝爾二世繼承的領地非常狹小,為了恢復法蘭西國王的權勢,羅貝爾不斷和那些不願效忠的領主發生摩擦,甚至導致戰爭,1003年他入侵勃艮第領地,但被擊敗,直到1016年,羅貝爾終於合併了勃艮第的領地,領有了勃艮第公爵的頭銜,王室領地擴大了一倍以上。996年,他娶了他表妹,勃艮第公主貝莎,教皇格里高利五世拒絕批准他們的婚姻,並對羅貝爾施以絕罰(開除教籍)的處分,經過和新教皇西爾維斯特的長期談判,教皇恢復了羅貝爾的教籍,並同時宣布羅貝爾和貝莎的婚姻非法。


亨利一世

(1031-1060),法蘭西國王,勃艮第公爵。羅貝爾二世的次子。 羅貝爾在位期間出兵幫助其外甥、年輕的諾曼底公爵威廉平定諾曼底貴族的反叛,而這位受其保護的諾曼底的威廉日後成為了英格蘭的征服者,英格蘭諾曼王朝的開創者,著名的「征服者威廉」。但隨着此後威廉權勢的擴張,尤其是威廉和佛蘭德斯伯爵的女兒成親後,亨利一世愈發感到了威脅, 於1054年和1058年亨利兩次入侵威廉的諾曼底,但均被擊敗,從此諾曼底和法蘭西王室關係破裂,威廉征服英格蘭後,曾舉國征伐法蘭西,若非威廉意外墜馬,卡佩王朝幾乎滅國。雖然亨利一世加強王權的努力大多失敗,但畢竟走出了卡佩王朝恢復王權的第一步。亨利一世自1016年-1032年同時領有勃艮第公爵頭銜。1032年他將勃艮第分給了他的弟弟羅貝爾·卡佩。此後長期影響法國政壇的勃艮第派,即自勃艮第公爵羅貝爾·卡佩始。


腓力一世

(1060-1108),法蘭西國王,亨利一世和基輔羅斯公主安妮的長子,(當時的法國國王只能娶到本國諸侯的公主,或者是像亨利一世那樣,娶遙遠的外國小邦的公主,可見當時卡佩王室地位之低。)或稱公正的腓力。Philippe 這個名字當時在西歐非常少見,因為這是個東方希臘化的名字,這也可以反映出她母親的東方情調。亨利一世去世時,腓力年僅八歲,其母安妮攝政到1066年,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一位攝政的王太后。1092年,腓力和其荷蘭公主貝莎離婚,並娶了安茹伯爵的夫人貝特德,遭到教皇烏爾班二世的絕罰處分。 此後腓力雖然放棄了和貝特德的婚姻,但依然屢屢幽會貝特德,成為了法國第一個和教會直接對抗的君主。 1077年腓力一世和諾曼底公爵、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講和。此後腓力一世繼續致力於擴大王室領地,小有收穫,王室領地分別向南北方向稍稍拉長了一點。 在腓力一世期間,教皇烏爾班二世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腓力由於不滿教皇對他的處分,拒絕參加十字軍,遭到教皇的再次絕罰處分。法蘭西王室沒有參加第一次十字軍,但腓力一世的弟弟佛蒙達伯爵雨果是主要的參加者之一。


路易六世

(1108-1137)法蘭西國王,腓力一世和荷蘭(伯國)公主貝莎之子,也稱胖子路易。路易六世致力於鞏固法國的王權。1109年—1112年,他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作戰。在法國國內,他一直在和那些被稱為「強盜男爵」的貴族們進行鬥爭。路易六世給城市居民以自治權,使他們能夠在他與貴族的鬥爭中站在他的一邊。依賴市民和教會的支 持,路易逐一拆毀諸侯的城堡,並強制在他們的領地上駐紮忠於王室的衛隊。至路易六世去世時。卡佩王朝在法國的封君地位已經基本穩固。


路易七世

(1137-1180)法蘭西國王,阿基坦公爵,普瓦都伯爵。路易六世與曼恩(伯國)公主阿德萊德的次子。也稱年輕的路易。1136年,他與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之女埃利諾結婚,阿基坦和普瓦都因此併入王室領地。王室領地一下子擴大了三倍,1142年他又企圖吞併香檳伯爵領地,未成。1147年,路易七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三世一起領導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1149年).這次東征並無成果。而且更為嚴重的是,此次東征導致了他和埃莉諾王后的矛盾,由於東征開支浩大,王室入不敷出,埃莉諾堅決反對該次行動,最終導致兩人在1152年離婚。(埃莉諾和路易七世離婚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和路易一直沒有生下男孩,但埃莉諾改嫁英王亨利二世後,居然五年生了四個兒子。)埃利諾轉嫁給安茹伯爵亨利,當亨利於1154年成為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時,阿基坦等埃莉諾的領地也一道落入英格蘭安茹王室手中。英格蘭安茹王室一舉占據了法蘭西80%以上的領地,路易曾兩次與亨利作戰,未能奪回領地。此後法蘭西卡佩王朝與英格蘭安茹王朝為了法蘭西領地的爭鬥就從未終止過。英法世仇越結越深。


腓力二世

(1180-1223)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和其第三任妻子香檳(伯國)公主阿黛爾之子。也稱腓力·奧古斯都,即腓力大帝,但他並未獲得皇帝尊號。作為法蘭西國王他是卡佩王朝中對鞏固王權和統一法蘭西王國事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君主。 腓力在位期間,大力加強了王權,他沒收了安茹家族的曼恩伯國,安茹伯國和屠棱伯國的領地,併吞了布列塔尼伯國,1213年,在著名的布汶會戰中擊敗了英格蘭國王約翰和德意志皇帝奧托四世的聯軍,一舉收復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諾曼底公國領地,幾乎統一了盧瓦爾河以北的整個法蘭西,英格蘭王室僅能保住法國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領地。腓力還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這次十字軍行動匯集了法蘭西的腓力二世,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三大名王,堪稱中世紀一次規模空前的盛妝舞會。腓力二世在政治和文化上也建樹頗多, 他首先創建了中央集權的官僚和財稅制度,從此法蘭西不可阻擋地走向了統一。 他還在1200年創建了中世紀西歐的第一所大學——巴黎大學。


路易八世

(1223-1226)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與漢納(伯國)公主伊莎貝拉之子,1216年英國貴族發起大憲章運動反對約翰國王,路易與英國貴族聯合,並出兵英國,意圖染指英格蘭王位。約翰國王死後,他又反對約翰的繼承人亨利三世。但1217年多佛戰役失敗後放棄了對英國王位的要求,返回法國。1223年即法國王位。路易八世即位後,陸續奪占普瓦都伯國、 利摩日伯國、佩里格伯國及其他英格蘭王室在法國的領地。路易八世繼續腓力二世授予城市自治權的政策以對抗貴族,擴大王權。1226年11月,路易八世因患痢疾英年早逝。路易八世的妻子是卡斯提亞王國(西班牙的前身之一)國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兒布蘭奇,他是卡佩王室中第一個和歐洲其他王室聯姻的君主,可見當時卡佩王室的地位已經大大提高了。


路易九世

(1226-1270),法蘭西國王,路易八世和布蘭奇的次子。死後在1297年被羅馬教廷封為聖徒,因而也稱聖路易。路易八世去世時,路易九世年僅11歲,於是由他母親布蘭奇攝政至1234年。聖路易在位期間合併了法國南部的圖盧茲王國,法蘭西王室勢力終於深入法國南部。聖路易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分別是1248年的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和1270年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兩次東征均徹底失敗,前一次聖路易遭到埃及人的頑強抗擊,並在1249年被埃及人俘虜。在聖路易命令法軍投降,並交付了巨額贖金後被釋放。 1270年,聖路易的十字軍在突尼斯遭遇瘟疫,聖路易也不幸病死。1297年,由於他對教會的虔誠和貢獻,被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封為聖徒。成為唯一一位被教會封聖的法蘭西君主。由於此後聖路易被認為是基督教君主的典範,於是以後的法國王室均喜歡用路易作為王位繼承人的名字,尤其是在波旁王朝(從路易十三一直延續到了路易十八。)


腓力三世

(1270-1285),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和普羅旺斯公主瑪格麗特的次子,也被稱為大膽腓力。1284年,腓力三世併吞了香檳伯國,這樣盧瓦爾河以北除了佛蘭德斯伯國和勃艮第公國以外,均處於法蘭西王室的直接統治之下。1285年,腓力三世大膽發動了吞併阿拉貢王國(今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戰爭,被他小舅子、阿拉貢國王彼得三世擊敗。(腓力三世的妻子是阿拉貢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兒伊莎貝拉,伊莎貝拉是繼任阿拉貢國王彼得三世的姐姐) 撤退途中腓力三世去世。


腓力四世

(1285-1314),法蘭西國王,腓力三世和阿拉貢公主伊莎貝拉的次子,也稱英俊的腓力。腓力四世時代,卡佩王室的權勢達到了巔峰,他發動了征服法國北部唯一獨立的諸侯佛蘭德斯伯國(今天的比利時佛蘭德斯地區)的戰爭,在屢遭挫敗後,終於在1305年迫使佛蘭德人簽訂了屈辱的割地賠款條約。為了支持他的征服戰爭,他沒收法國教會和聖騎士團的財產,強征教士的什一稅,拘禁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並在1302年召開了法國歷史上第一次「三級會議」(類似於英格蘭議會,但作用不能相提並論)打算廢黜教皇,這一系列反對羅馬教廷的行為,標誌着法國王權的極端膨脹。 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將羅馬教皇克萊門特五世,強行遷到法國的阿維尼翁,從此歷任教皇匍匐於法國國王之下長達70年之久,史稱「阿維尼翁之囚」,教皇權威對於世俗事務的影響力從此式微。(需要提一下的是,在「阿維尼翁之囚」期間,意大利的貴族和騎士們失去了保護,於是他們紛紛逃出了意大利,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人和有勢平民得以順利地掌握政權,沒有了教皇權力制約,文藝復興運動得以從14世紀初開始從意大利噴薄而出。)


路易十世

(1314-1316),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香檳伯爵。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長子。1305年,其母胡安娜一世去世,路易繼承了香檳伯爵和納瓦拉國王的稱號。1314年繼承了其父法國國王稱號,1315年, 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安茹公主克萊門絲,但在其去世前,其子尚未出生,在其子尚在腹中時,由其弟腓力攝政。


約翰一世

(1316),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世的遺腹子。 他出生後被證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但他僅存活了五天(可能是世界歷史上最短命的正式君主。)但依然被列入法蘭西和納瓦拉王室世系。


腓力五世

(1316-1322)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次子,路易十世的弟弟,也被稱為高大的腓力。路易十世死後,成為攝政,約翰一世僅存活了幾天而夭折後,被宣布為法蘭西和納瓦拉的國王。由於其兄子約翰一世死因不明,許多人懷疑腓力五世和小約翰的死亡有關。腓力五世娶了法蘭西最後一支有勢力的諸侯勃艮第公爵奧托四世的女兒兼女性繼承人讓娜,本可以靠這次聯姻一舉統一整個法國,但由於他們無子,這樁聯姻沒有起到效果。腓力五世死後無嗣,王位傳給了其弟查理四世。


查理四世

(1322-1328)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腓力四世和納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的三子,也稱英俊的查理。查理四世在位期間幫助他的姐姐伊莎貝拉(在英國被稱為「法國母狼」),反對她的丈夫英王愛德華二世,伊莎貝拉得到查理四世的資助後,入侵英格蘭,打敗並囚禁了愛德華二世,並對愛二施行了穿肛的酷刑。查理四世在位期間,加稅,加關稅,沒收不動產,干涉英國內政,得罪了國內國際上的大多數人,法蘭西王室由此走向了衰弱。查理四世一生三娶,除了四個女兒,沒有留下子嗣。卡佩王室直系繼承人中斷,王位轉到了旁系瓦盧瓦世系中。 由此,直系卡佩王朝告一個段落。


腓力六世

(1328-1350) ,安茹伯爵,法蘭西國王,瓦洛亞王朝的開創者。腓力六世的父親是卡佩王朝國王腓力三世(大膽腓力)的三子瓦洛亞伯爵查理(1285獲瓦洛亞伯爵稱號,1290年,獲阿拉貢和曼恩伯爵稱號),是腓力四世的弟弟,腓力五世、路易十世和查理四世的叔叔。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但沒有留下男性繼承人,這,時候有三人提出了王位的繼承要求,一是查理四世王后讓娜腹中尚未出生的嬰兒,二是瓦洛亞伯爵腓力(查理四世的堂兄弟),最後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他的 母親伊莎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蘭克人的《薩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系的繼承人繼承王位,所以愛德華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絕。 隨後前王后又不幸生了個女兒,於是瓦洛亞的腓力成為唯一合法的繼承人,於1328年5月27日在朗斯大教堂加冕法國國王,法國王室世系轉入瓦洛亞支系中。史稱瓦洛亞王朝。腓力六世統治時期的法國危機四伏,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其地位鞏固後,再次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1337年,愛德華三世自封法國國王,入侵法國,挑起,了歷時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1340年的斯呂斯海戰和1346年的克雷西會戰,腓力六世在海陸兩線均遭受毀滅性的慘敗。1347年加來城在彈盡糧絕中 向愛德華三世投降,法國北方的大門徹底向英國人敞開。1348年,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入侵法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吞噬。腓力六世死後的法國,再次陷於分崩離析和社會動盪的狀態之中。


約翰二世

(1350-1364),安茹伯爵,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與勃艮第公主讓娜之子。也稱為慷慨的 (Good)約翰。約翰即位後首先面臨的依然是嚴峻的戰爭形勢,1356年,中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天才、黑太子愛德華(英王愛德華三世長子),僅率4000輕裝騎士,在普瓦提埃全殲約翰二世親自率領的兩萬重裝騎士,擊斃法軍萬餘人,生擒2000多人,其中包括約翰二世及其兒子。約翰二世從此客死英倫,作為愛德華三世的囚犯,終為異域魂。1359年,愛德華三世再次入侵,兵臨巴黎城下。雙方簽訂《布勒丁尼和約》,法國接受了極其苛刻的條件:將盧瓦爾河以南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全部領地割讓給英國,並以巨額贖金和加來城來換取約翰二世的自由,而愛德華三世只是放棄了對法國王位的要求。約翰二世一度被釋放,但隨後又被抓回,斷絕了回歸的最後希望。


查理五世

(1364-1380), 法蘭西國王,約翰二世和盧森堡公主長子,也稱英明的查理。查理五世是法國王室第一個用道芬(Dauphin)稱號的王太子,從1349年查理五世被封為道芬之後,法蘭西歷代王太子均沿用了道芬稱謂,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王太子路易十九。查理五世時期,利用《布勒丁尼和約》得到喘息之機,改革了稅制,建立了強大的僱傭步兵軍團部分取代了重裝騎兵軍團,並建立了野戰炮兵部隊。從1369年起,查理五世對英軍展開反攻,英軍作戰不力,至1374年,英國放棄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只堅守從英吉利海峽至大西洋沿岸的5個港口(加來,布列斯特,瑟堡,波爾多,巴約納),作為日後反攻的資本。查理五世為人記住還因為他建成的著名工程項目——巴士底獄。


查理六世

(1380-1422),法蘭西國王,查理五世和波旁公主讓娜的長子。也稱可愛的查理(還有一個綽號是瘋子查理)。1388年前由其叔叔勃艮第公爵腓力二世攝政。查理從20歲起患上間歇性癲癇 症,幾乎無法理政,從1304年起,腓力二世的兒子勃艮第公爵大膽約翰和查理六世的幼弟奧爾良公爵路易開始了爭奪攝政權的內訌,在內戰中失利的勃艮第公爵 約翰在1414年和英王亨利五世公開結盟,同年8月亨利五世在登陸法國,次年10月25日,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以5900人的軍隊,全殲法軍主力35000人,傷亡比例是400對8000,法軍主帥奧爾良公爵以下100多名貴族或戰死或被俘,無一漏網. 1417年8月,軍事強人亨利五世再次入侵 諾曼底,經過1年多的戰鬥,英軍占領了諾曼底全境,至此法軍已經無力再戰,1420年,英法簽訂《特魯瓦條約》,查理六世的唯一繼承人--道芬(王太子) 查理被剝奪了繼承權,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和法國王位繼承人,並承認英國占領盧瓦爾河以北的全部法國領土。法國面臨亡國的危機。


查理七世

(1422-1461),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亞公主伊莎貝拉的三子,也稱勝利者查理。查理六世死後,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的兒子)根 據特魯瓦和約,加冕法國國王,逃到南方的查理七世,卻在岳母安茹女公爵和阿曼尼亞克公爵的支持下,實際控制了盧瓦爾河以南的法國領土,和亨利六世劃江而治 。1429年,聖女貞德擊敗英國勃艮第聯軍,解了盧瓦爾河以北最後一個奧爾良派據點奧爾良之圍,由此戰局逆轉,同年查理七世在朗斯大教堂加冕,1436 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1439年頒布奧爾良法令,建立常備軍,成為了西歐第一個建立常備國防軍的國家, 此後香檳,曼恩,諾曼底一一收復,1453年7 月17日,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戰卡斯蒂榮戰役,以英軍的全軍覆沒而告終,至此英國丟失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大陸領地,查理七世最終贏得了勝利者的美名。


路易十一

(1461-1483),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和安茹公主瑪麗之子,也稱謹慎的路易。路易十一在位期間和勃艮第派進行了最後的搏鬥。在英國玫瑰戰爭期間,路易十一幫助蘭開斯特派的亨利六世復位,而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卻和約克派的愛德華四世結盟,1468年路易十一戰敗被大膽查理俘虜,被釋放後,路易和瑞士結盟,由民風強悍的瑞士人替他與大膽查理作戰,1477年,查理在與瑞士軍隊作戰中(南錫戰役)被雇用軍出賣而戰死,由此勃艮第終於失去了法王對 抗的領袖 。1482年當大膽查理的繼承人女公爵瑪麗死後,路易將勃艮第合併,自9世紀以來保持獨立的勃艮第公國,終於納入了法蘭西版圖,而在這之前,1480年路易合併了安茹公國,1481年,合併了曼恩伯國和普羅旺斯伯國,法國在路易十一時期,終於基本統一了法蘭西全境。但在1479年,路易十一經歷了一次重大挫折,他在尼德蘭被大膽查理的女婿、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擊敗,結果勃艮第公國的北方領地尼德蘭和佛蘭德斯(今天的荷蘭和比利時)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這兩塊西法蘭克的傳統領地從此與法國割裂了開來。


查理八世

(1483- 1498),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和薩伏依(公國)公主夏洛特之子。由於外祖母安茹公爵瑪麗(查理七世的妻子),曾在名義上擁有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位。因此1494年,查理即以那不勒斯王位繼承人的理由,入侵意大利,由此法國捲入了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長達60年的意大利戰爭。1495年,查理八世攻占那不勒斯並加冕為那不勒斯國王。但他的行動遭到威尼斯、米蘭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聯合反對。在同年的佛諾沃 (Fornovo)戰役中,法軍戰敗,查理八世丟失了在意大利所有的戰利品後退出了意大利。查理八世的三位兒子先後獲得道芬頭銜,但在1495-1498 年間先後去世,查理八世死後無男性直系繼承人,瓦洛亞王室直系中斷,王位由其堂兄弟奧爾良公爵繼承,稱路易十二。


路易十二

(1498-1515),法蘭西國王,那不勒斯國王,奧爾良公爵查理之子. 奧爾良公爵查理是查理五世的幼子、查理六世的弟弟奧爾良公爵路易之子,因而從輩分上講路易十二是查理八世的堂兄弟。 路易十二也被稱為「人民之父」。1465年,路易繼承了奧爾良公爵頭銜,1498年查理八世去世後,路易與查理八世的遺孀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妮結婚,並得以繼承法蘭西王位。路易十二全面擴大了意大利戰爭,1499年他和威尼斯一起征服了米蘭,但又被很快奪回。1500年,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一起瓜分了那不勒斯,並加冕那不勒斯國王。1502年,他和斐迪南二世發生衝突,大敗。1511年,教皇為了對抗法國,聯合意大利各邦和鼎盛時期的西班牙,組成反法的「神聖同盟」,1512年,法軍在拉維納擊敗神聖同盟,但次年在諾凡拉被瑞士雇用軍擊敗。路易十二不得不完全退出了意大利。路易十二死後無男性繼承人,根據《薩利克法》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的法律,由路易十二的女婿昂古萊姆伯爵弗朗索瓦即位,奧爾良王朝又轉入了昂古拉姆支系。


弗朗索瓦一世(又譯為法蘭西斯一世)

(1515-1547),法蘭西國王,昂古萊姆伯爵查理之子,路易十一的女婿,法蘭西公主克洛德的丈夫。一位傳奇式的國王,幾乎終其一生都在與哈布斯堡家族爭奪意大利。1519年,競選帝國皇帝失敗,西班牙國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為帝國皇帝,建立了包括帝國、西班牙、尼德蘭、意大利在內的大帝國。佛朗索瓦不甘失敗,雙方發生了多次戰爭。1525年,法軍在意大利巴費亞大敗,佛朗索瓦被俘,在作出割地允諾和被釋,但回國和立即反悔,與皇帝再次開戰。為了打破哈布斯堡包圍圈,佛朗索瓦不惜與異教徒土耳其合作,共同對付皇帝。戰爭一直持續到1546年,法國最終獲得了意大利西北的少部分土地。1547年,佛朗索瓦一世病死,其子亨利繼位。


亨利二世

(1547-1559),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與克洛德之次子,娶佛羅倫薩執政官洛侖茲·美第奇之女凱瑟琳·德·美第奇。繼承父志,繼續與帝國對抗,但在意大利的進展並不大。在位期間的一件大事是1558年,法軍統帥吉斯公爵奪回加萊,至此英王在法國無任何領地。死後由長子佛朗索瓦繼位。


弗朗索瓦二世

(1559-1560),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之長子, 娶蘇格蘭女王瑪麗。繼位後,吉斯公爵掌握了大權,但不久佛朗索瓦二世即病死,由幼弟查理繼位。


查理九世

(1560-1574), 奧爾良公爵,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之三子,娶奧地利公主伊麗莎白。因年幼,由其母凱瑟琳攝政。不久,法國國內因天主教與新教矛盾爆發了宗教戰爭,天主教一方以吉斯家族為首,新教則團結在納瓦爾的波旁家族周圍。後在王室努力下,雙方議和,新教首領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為妻。但新教首領吉斯公爵和王弟安,雙方議和,新教首領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為妻。但新教首領吉斯公爵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不肯善罷甘休,趁新教首領雲集巴黎參加婚禮之機進行了突然襲擊,巴黎的新教貴族幾乎全部被殺,這就是著名的「聖巴托羅繆大屠殺」,亨利·波旁宣布改宗得以活命。外省也相繼發生了類似的屠殺,新教徒死傷無數。但殘餘的新教勢力固守拉羅舍爾港,天主教軍久攻不下,最後不得不再次議和。查理九世生性懦弱,完全受其母擺布,且體弱多病,死後無嗣,由其弟安茹公爵亨利繼位。


亨利三世

(1574-1589),奧爾良公爵,法蘭西國王,波蘭國王,亨利二世和凱瑟琳之四子,娶洛林公主路易絲。繼位之後,既無法調和新舊兩教矛盾,也無法幫助一方消滅另一方,於是宗教戰爭屢屢爆發。1584年,王弟安茹公爵佛朗索瓦(原阿朗松公爵,亨利三世繼位後改封安茹公爵)病死,瓦魯阿家族男嗣絕,亨利三世的妹夫——新教首領亨利·波旁成為繼承人,這引起了天主教領袖吉斯公爵和西班牙國王的強烈反對,戰爭再度爆發。吉斯公爵在歐洲天主教勢力的支持下,妄圖奪取法國王位。1588年,亨利三世派人刺死了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轉而與亨利·波旁合作。1589年,亨利三世也被刺身亡,死後亨利二世直系的男性繼承人空缺,由亨利二世之女瑪格麗特的丈夫亨利·波旁即位,其領地納瓦爾王國也併入法國。瓦洛亞王朝至此結束,共261年。波旁王朝開始。 法國的卡佩王朝的直系與旁系詳細介紹之三


亨利四世

(1589-1610),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納瓦拉世系中稱亨利三世)。亨利二世的女婿,旺多姆公爵安東尼·波旁與納瓦拉女王之子。波旁王朝的開創者。娶托斯卡納大公弗蘭西斯之女瑪麗·德·美第奇。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鬥。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意大利結盟,準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路易十三

(1610-1643),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亨利四世於瑪麗之長子。娶奧地利公主安妮。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后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后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路易十四

(1643-1715),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三與安妮長子,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領導人。路易十五比他最小的孫子活得都長,死後由其重孫路易十五即位。路易十四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1653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占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意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併,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路易十五

(1715-1774),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四的重孫,是路易十四的長子道芬路易的長子勃艮第公爵路易的長子。其母是勃艮第公爵路易的妻子薩伏依公主瑪麗。 人稱「鎖匠國王」。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路易十六

(1774-1792),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其父為路易十五的長子、道芬路易,其母是薩克森公主瑪麗。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着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路易十七

(1793-1793),不算法蘭西國王,因為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裡。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路易十八

(1814,1815-1824),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弟。未娶。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查理十世

(1824-1830),法蘭西國王,納瓦拉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魯易十八的弟弟。娶薩伏依公主瑪麗·特雷莎。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七月革命,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路易·腓力

(1830-1848),法蘭西國王,奧爾良公爵路易·腓力·約瑟夫之子。 屬于波旁王室路易十三的子孫。七月革命後被推上王位。娶兩西西里國王斐迪南之女瑪麗公主。1848年2月退位。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占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占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拿破崙一世

(1804-1815)。臨時執政官,第一執政官,法蘭西皇帝,意大利國王。其父為意大利出生的律師卡洛·波拿巴,其母為蕾提亞。先後娶約瑟芬和奧地利公主瑪麗。


拿破崙二世

(1815)。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和奧地利公主瑪麗之子。人稱「羅馬王」,並未登基。


L.-e.卡芬雅克

(1848.5-1848.12)共和國的行政首腦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1848.12-1852.12)共和國總統


拿破崙三世

(1852-1870), 即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拿破崙一世之兄荷蘭國王路易·波拿巴之子,娶在西班牙的蘇格蘭貴族奧格涅夫人。1870退位。


夏爾·戴高樂

(1958.12-1969.4) 夏爾·戴高樂 (Charles de Gaulle) 自由法國的創建者,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將軍、作家和政治家。1890年11月22日生於里爾市。1940年6月25日,創建並領導法蘭西民族委員會(後改稱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抗擊德國的侵略。1943年把自由法國總部從倫敦移到阿爾及爾,並就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1944年8月至1946年1月任法蘭西第四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兼國防部長。1946年1月因對三個政黨組成的左翼聯合政府不滿而辭職。1958年6月出任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理,提出加強總統權力和行政權力的新憲法,9月28日舉行公民投票,新憲法以78.5%的票數被通過,10月4日生效。自此,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取代第四代共和國,法國由議會制過渡到事實上的總統制。1958年12月經普選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總統


喬治·蓬皮杜

(1969.6-1974.2)


吉斯卡爾·德斯坦

(1974.5-1981.5)


弗郎索瓦·密特郎

(1981.5-1995.5)


雅克·希拉克

(1995-2007.5)


尼古拉·保羅·斯特凡納·薩科齊·德納吉-博喬

(2007.5-至今)